体育教师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docx
《体育教师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师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育教师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体育教师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代表江苏省教研室向来自全省各地参加江苏省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发展培训班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次培训得到我省南京师范大学体科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南大学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省戏剧学校、南京市宇花小学以及姜堰武艺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我代表省教研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举办本次培训班的背景
1.正确理解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技能的变化
首先体育教育理想、教育观念和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素质的深层结构,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是素质的外化形式。
而体育教学技能则是深层结构向外化形式转化的中介机制。
理念更新了,知识更新了,当然教学技能必须更新,这样新的理念才能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
其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舞台上,体育教师要适应新角色,就必须要补充和革新自己的教学技能,例如体育教师要由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引导者那他就必须
重传授 重发展
统一规格教育 差异性教育
“以教定学” “以学定教”
重结果 重过程
居高临下 平等互动
最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个将理想变为现实的进程,课程实施存在着层次落差,对体育教师的课程能力尤其是教学技能提出了挑战。
研究机构、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
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
也就是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的“课程”
被教师领悟的“课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课程”
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要使学生体验到的“课程”接近正式的“课程”乃至理想的“课程”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2.回归体育学科的特性,提升实践教学技能
知识是通过学习结合自身已有经验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得来的
技能是通过实践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体验从而感悟得到的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质,通过身体练习而获得的知识叫身体认知,通过身体反复练习知识和技术则转化成为技能。
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3.探究体育教学技能的重建
与时俱进——补充体育教学技能。
例如教师的人际活动技能、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技能,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技能等。
推陈出新——更新体育教学技能。
例如:
更新教学设计技能,更新课堂管理技能,更新教学评价技能等。
弘扬传统——坚守教学基本功。
例如:
队列口令、动作示范、技能训练规范、运动保护和帮助、场地划线、简易体育器械制作、身体动作简笔画等等。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这次培训学员来自两个途径,一个是各大市推荐的高中、初中、小学各4名教师,那就是市里抓的骨干,要能参与各个市的市级培训工作,另一个是省里指定的历届教学能手则是要发挥省级骨干教师的作用。
二、培训的形式
报告——座谈
交流——研讨
学习——反思
实践——体验
参与——研究
合作——展示
三、培训内容
1.实践部分:
(1) 心理拓展训练——合作型、对抗型、智慧型、
竞争型、勇敢型、创新型
(2) 基本功教学——姿态形体操、技巧动作操、
跆博健身操、武术操、持轻器械操
(3) 集体项目介绍——交流6—8个不同的方案进行介绍
(4) 抖空竹、功夫扇、排舞
2、理论部分
(1) 课程资源开发(南师大周兵教授)
(2) 裁判法及等级裁判考试(扬州大学仇志刚教授)
(3) 集体项目创编(扬州大学陈晓莺教授)
(4) 团体操的组织创编方法(南师大泰州学院傅雪云教授)
(5) 基本功教学与自选动作的编排(姜堰武艺学校顾建国校长)
(6)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学校体育网”介绍
(电子刊物主编曹卫民)
四、授课教师
江南大学体育系 戴平、王力生
南师大体科院 周兵
南师大泰州学院 傅雪云、李锐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仇志刚、陈晓莺
省戏剧学校 苗淑华
泰州市姜堰武艺学校 顾建国
南京市宇花小学 王红霞
省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葛家寿、曹卫民
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孟文砚
五、会务服务
1.上课场馆:
武艺学校
2.资料发放(培训光盘、讲座提纲、日程表、笔记本、签字笔):
冯敏娥、夏荷
3.教务、班务管理:
葛家寿、苗淑华
4.作息时间:
上课时间
就餐时间
上午:
8:
30—11:
30
下午:
14:
30—17:
30
晚上:
19:
00—21:
00
早餐:
7:
00—8:
00
中餐:
12:
00—12:
30
晚餐:
18:
00—18:
30
六、培训要求
1.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重视人文修养,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为人师表,发扬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2.珍惜本次培训的机会,遵守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加强学习和交流,不断拓宽视野,勇于实践和展示。
3.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训的内容、形式、过程、方法提出建议。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实效,能承担二级培训任务。
力争取得武术二级裁判证书。
5.爱护公共财物,保持环境卫生,重视个人交通、饮食和财物安全,注意劳逸结合。
预祝全体学员在泰州期间学习愉快、身体健康、顺利结业。
体育教师基本功培训参考资料
2009-10-2220:
28:
26| 分类:
教师考试|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部分 学科课程标准
[考试范围]:
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考试题型]:
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填空题:
1.体育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
、 、 、
、 五个学习领域。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2.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成绩评定应包括:
、 、
相结合的评定方式。
(学生自评、学生互相评定、教师评定)
3.根据《课标》水平一至三分别是 、 、 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4.《课标》规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根据 、 、 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比例。
(实践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5. 《课标》中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的递进关系为:
—— — 。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二、名词解释:
《课标》
6. 体育: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7体育与健康课程:
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8.健康:
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9. 身体健康:
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10. 心理健康:
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 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
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
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 运动技能:
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 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 调工作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 , 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 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
12. 运动参与:
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3. 体能: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 学习领域:
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本《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5.领域目标:
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 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本《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领域目标是通过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
17. 地域性运动项目:
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三、简答题
18.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9. 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
20.体育课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1.课程的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22.课程基本理念?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24.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5.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6.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27.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8.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29.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30.小学阶段要着重让学生体验什么?
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中学阶段,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1.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怎样的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
32.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方面教师应做到?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6)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33.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
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4.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
(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2)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第二部分 学科专业知识
[考试的范围]:
体育基础知识、健康基本知识、运动技能的基本知识等。
[考试的题型]:
填空题 判断题
1.完整的快速跑技术由 、 、 、 几个部分组成。
(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
2. 完整的跨越式调高技术由 、 、 、 几个部分组成。
(助跑、起跳、过杆、落地)
3. 完整的蹲踞式跳远技术由 、 、 、 几个部分组成。
(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4.完整的支撑跳跃技术由 、 、 、 、
、 、 几个部分组成,小学支撑跳跃技术由 、 、 、 、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5. 前滚翻在滚动过程中身体依次着垫的顺序是:
、 、 、 、 。
(后脑、颈、肩、背、臀)
6.武术强调 、 、 、 ; 、 、 、
的高度协调配合,完整统一。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
7.学过武术的手型有 、 、 步型有 、 、 、 、 、 (拳、掌、勾;并步、弓步、马步、仆步、高虚步、歇步)
8.排球垫球的基本手型有 、 、
(抱拳式、叠掌式、互靠式)
9.小学学过的篮球掩护战术有 、 、
(前掩护、后掩护、侧掩护)
10.足球常用的运球技术有 、 、 、 、
(脚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
11.小学体育教师单杠技能考核的内容是:
-后摆转体90度下或后摆挺身下。
(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
12.跳箱做落地保护时,保护者应站在器械的前方,落地点的 ,一手扶练习者的 ,另一手扶 。
(一侧、背部、腰腹)
13.接力跑传递棒的方法有 、 两种。
(下压式、上挑式)
14. 做双足向上跳,下落时用 先着地,做向前跳下落时,用 先着地。
(前脚掌、后脚跟)
15.经常做徒手操,对培养儿童的 及 都具有重要作用。
(协调性、节奏感)
16、 保护可分为___、___、___三种方法。
(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利用器械的保护)
17、 帮助可分为___、___、___三种方法。
(直接帮助、间接帮助、利用器械的帮助)
18、多列横队,向右(左)看齐时,左右间隔约是 厘米,前后距离约是 厘米。
(10 、 75)
19、队列队形练习的口令种类有 、 、 、 四种。
(短促、连续、断续、复合型)
20、健康的四大基石是 、 、 、 。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判断
21、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角度是30度-60度之间。
(√)
22、支撑跳跃上板起跳时要用有力脚。
(×)双脚
23、行进间向左转走的动令应发在右脚上。
(×)左脚
24、前滚翻的团身时机是:
当肩部着垫时,迅速屈腿团身。
(×)背部
25、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转体时要蹲转。
(√)
26、武术的出拳的用力顺序是蹬地、转腰、顺肩、急旋臂。
(√)
27、耐久跑的呼吸方法有两步一呼吸、三步一呼吸两种. (√)
28、齐步走的步幅为75厘米,步速为120步/分。
(√)
29、跑步走的步幅为80 厘米,步速为180步/分(√)
30、齐步走第一步左脚迈出约60厘米着地。
(×)75厘米
体育教师培训资料——队列队形、基本体操
1.集合、解散
纵队集合
口令:
“成×路纵队——集合!
”
【动作方法】
教师下达口令的同时,左手握拳于胸前屈肘,拳心向内,右臂前平举,掌心向下。
排头学生按口令指示的队形,距离教师2~3米处站好,其余学生依次向后重叠式排队站立,前后保持约一小臂的距离并自动对齐。
横队集合
口令:
“成×列横队——集合!
”
【动作方法】
教师下达口令的同时,左手握拳肩侧屈,上臂与肩持平,拳心向内,右臂侧平举,掌心向下。
排头学生按口令指示队形,迅速在距离教师面前3~4米处,面对教师站立,其余学生以排头为基准,从右到左依次排列队伍,并自动看齐。
解散
口令:
“解散!
”
【动作方法】
听到口令后,学生迅速离开原位。
【教学重点】
集合时,排头学生迅速到位,其余学生及时找到相应位置自动看齐,并保持较适宜的间隔和距离。
发展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
【教法建议】
1)在初次练习时,教师在场地上画2~4条标志线,并在各组排头站位处,插上不同颜色的小旗或放小木块,便于排头学生迅速到位。
也可在标志线上按横队和纵队要求的间隔和距离标上记号(如画点等),以便于学生迅速集合。
2)在练习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识记左右、前后同伴的特征;解散后,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增加学生结伴的练习,并在练飞中相互提示。
3)进行集合与解散练习时,教师的预令和动令可适当放慢、延长,口令要清晰、宏亮、有力。
4)根据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坚持时间不长的特点,不宜用较长时间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结合队列练习的游戏进行。
【个人建议】
1、要点:
口令、示范、哨声结合
2、情境法:
在场地上插上不同颜色的彩旗,学生头上戴相同颜色的头饰,通过“小动物回家”的游戏进行教学,强调快速、到位、注意力集中。
3、信任激将法:
集合解散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沟通:
当老师哨声响起,马上闭上眼睛,当老师数完五个数,睁开眼睛,相信每个人都能站好。
【评价要求】
1)集合、散开较迅速,站位较准确,间隔距离较适宜。
2)身体姿态端正,集合、散开反应灵敏而果断。
3)操练中能较快地与老师和同伴密切配合,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2.立正、稍息
立正
口令:
“立正!
”
【动作方法】
直立,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分开相距约一脚长,两腿挺直,上体正直,自然挺胸,小腹略收;两肩要平,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五指并扰微曲,中指紧贴裤缝;头正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