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195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docx

关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创新的规划

“电子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

关于创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规划

编制人:

朱向荣

审核人:

效文娥

审批人:

王正兵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修订日期:

2013年2月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

关于创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规划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小组)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输送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改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如今国家又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进一步体现了中央的新期望。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针对这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甘肃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创办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特别是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的老牌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示范性建设的骨干专业进行重点发展,针对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制订以下发展规划。

一、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指导原则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中深化改革、在贡献中加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电子技术作为学校的骨干专业,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仍是薄弱环节,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质量、规模、结构、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突出表现为:

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保障机制欠缺,涉及众多学科的实训环节跟不上,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由于缺乏培训,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学校与企业、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不畅,社会吸引力不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

因此,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从而推进电子技术为学校在新时期的示范性专业建设,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将电子技术专业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创新教学、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切实把握时代特征,从实际出发。

坚持育人为本,以校校合作、教产相溶、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提升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解决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全面推动定西地区乃至周边区县的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中职与高职、教学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更多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本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

(二)主要目标

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

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使我们定西乃至周边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吸引力大幅提升,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

1.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定西地区乃至周边地区城城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局面要基本形成,为支撑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添砖加瓦。

——多种形式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电类专业的职业培训,使城乡劳动者的专业能力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逐年增加学校电类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数量,力争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要求;使师德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稳步提高办学质量,使学校电类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力争达到国家示范性水平;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方面的教学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本地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基地。

2.服务产业目标

——调整课程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数量充足、能支撑本地区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熟练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

——有针对性地创新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环境、课程和教材,培养一批基础性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

——跟踪现代服务业调整、升级与发展趋势,及时了解现代服务业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应对职业岗位特别是新职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高标准安排课程内容,有效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培养现代服务理念和综合素养的人才。

3.改革创新目标

——创新电类专业方面的教育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学校行政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为基础,落实计划责任,强化专业协调,加强行业指导,基本形成学校统筹、专业部门配合、行业企业与社会各方深度参与,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的局面。

——创新电类专业教育方面的发展方式,以促进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高质量,基本形成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

——创新电类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使“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使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和在职继续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

——以该专业示范性建设为契机,创新本地区职业教育评价考核制度,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专业建设,基本形成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

4.基础能力目标

——使学校电类专业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办学示范性标准,生均校舍面积、图书和仪器设备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使学校电类专业建设能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对接职业岗位、人员配套齐全、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支撑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培养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使学校电类专业建设能基本形成以国家政策所制定的学生人均经费拨款标准为基础,相关政策制度、执行机制和管理办法相配套,保障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使学校电类专业建设能基本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依据,以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等为主体,以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等制度为基础保障,支撑中等职业教育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规范管理的基本制度体系框架。

(三)指导原则

1.坚持问题入手,突出改革重点

在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以改革为动力,着力使学校电类专业建设能解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不对接,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和吸引力不足等各界共识的突出问题。

2.坚持近期突破,着眼长远发展

着眼三年发展,立足一年开局,每年突破若干关键环节,三年上一个大台阶,为使学校电类专业建设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中长期目标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坚持整体规划,抓住关键环节

学校电类专业建设以提高支撑产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战略构想,在保证规模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质量为任务目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和模式。

4.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协调发展

着力使学校电类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共享型实训资源,以骨干专业的试验建设,促进示范校和特色品牌建设,推动相应的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加大多方投入、合作办学、对口支援等方式,重点扶持像农村电器维修、农村电网维护、小型配电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等一些涉农专业的发展。

二、重点任务及主要内容

围绕我们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实施以下计划。

促进电子技术应用教学领域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带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出特色,提升当地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支撑当地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

加快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在“十一五”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强学校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示范性的建设,进一步改革、发展电子技术应用的示范专业和优质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套优质资源,使更多学生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

1.积极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骨干专业的建设

通过对该专业搭建教学与社会服务相接处的平台,让电类专业教师和学生充分融入社会,融入市场,在通过对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充分历练教师的专业素质,让学生参与式的同教师的协作配合过程中去体验、去学习综合技能和自主创业的思路。

最终全方位的调动专业教师和学生投入到积极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使我校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当地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改革办学模式:

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段”等方式加强建设,推动规模化办学,建成实力强、规模大、声誉好的示范性职业学校。

改革培养模式:

深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改变单一强调连续学习为连续学习和分阶段培养相结合,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人继续学习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

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革评价模式:

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在电类专业方面的教学中探索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新途径、新措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电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创新教学环境。

重点建设现代化“技能教室”,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

比如将电工类实训室,电子类实训室,电器装配与调试实训室,自动控制类实训室,电气控制类实训室等各类实训室达到现代化“技能教室”。

创新教材应用。

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实现教材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创新教学方式。

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随时学习;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特别是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

创新队伍建设。

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创新管理制度。

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完善招生、教学、资助、免费、就业、财务和资产等学校业务管理办法。

2.继续加强学校电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继续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先进一流的像工业控制电器、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空调电器、通讯电器、电动电热电器及其它一些民用电器的故障维修实训车间,使设备对接产业、技术对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高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

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促进学校引进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如与重庆煌能公司共建节能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加工、检测、安装等项目实训的现代电子产品加工基地,双方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走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模式。

探索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建设实训场地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企业级别配置对接产业、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先进设备。

在建设过程中打造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在合作过程中加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使基地成为生产性实习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要逐步提高实验、实习管理水平,具体通过建立电工电子实训基地“设备管理条例”、“实验(训)室维护条例”、“实验(训)室维护相关设备采购条例”、“实验(训)室安全、卫生条例”、“学生实验(训)管理条例”、“实验室使用登记条例”、“大型设备使用登记条例”、“设备借还条例”、“设备采购管理条例”、“设备报废管理条例”、“实验(训)指导工作规范”、“实验(训)事故处理条例”并结合学校各类事故应急预案等。

这些规章制度和各类事故应急预案保证了实验、实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对实训基地的管理的管理方面首先是设置专门机构,建立健全制度:

如成立学校技能培训部,同时制定了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管理规定、实践教学设施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专职管理学校的实践实训教学。

同时还要明确员工分工,确定岗位职责。

建立了实训中心“5S”管理制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进入实训区实习管理制度、指导教师执行安全技术规定、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规定、急救措施等这些规章制度为实训中心的工作开展提供保证。

制订电工电子实训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实训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

还要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如设备采购可由使用班级提供技术参数,由技能培训部统一进采购,再由后勤部门和使用班级三方进行验收,由总务处存档。

由专人管理和维护设备。

对于要报废的设备由使用相关负责班级提供意见,由技能培训部审批,通知总务处。

力求使实验设备的管理帐目清楚,每年都有实验设备盘点的详细记录。

(二)全力实施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教学推进计划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同步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建立健全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共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3.以电类专业作为学校的骨干专业,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学校积极搭建协作平台,促进校企间信息交流,拓展合作渠道,密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联系,为有关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教学与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研究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探索建立行业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体系;研究技能型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安排实习就业。

4.着力推进电类专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

在电类专业教学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5.完善学校电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以加强技能型人才供给与需求的衔接为导向,以加强职业指导为重点,以构建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抓手,加强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完善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

完善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公告制度。

加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评估检查,宣传优秀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典型。

依托现有职业教育网络,整合人才供需信息资源,完善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构建国家、省、地市、县区、学校五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奠定基础。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在继续实施和完成“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补充步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6.健全教师队伍基本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

以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为抓手,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和企业实践并重,编制标准、任职资格与职务评聘相配套,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充实教师数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创设制度环境。

完善职教师资培养规划,落实职教师资培训政策和制度,充分探索职教师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完善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构建领导牵头、行业指导、企业支持的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平台。

7.实施专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教师队伍数量补充和能力提高为重点,来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继续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开发培养培训课程和教材,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建立基地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

遴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四)强化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计划

紧贴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探索课程改革,创新教材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

8.开展专业规范化建设

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建立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和信息化。

9.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一体建设,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建设,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与行业、区域产业、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实际紧密结合的方式与方法,为本地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模式和经验范例。

如:

围绕工业控制电器、空调制冷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空调电器、通讯电器、电动电热电器等其它一些民用电器的故障维修与工程安装等相关电类专业。

创新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0.推进学校课程改革

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在实训基地学习过程中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改革方面力争达到以下几项目标:

第一、要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根据企业调研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图,再根据职业能力图制定课程体系。

第二、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满足中职培养目标要求。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设计和优化体系,消除一些冗余内容,加大核心能力培养内容。

第三、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对本专业课程进行理论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电工电子专业现在4门主干核心课程都进行了整合,同时课程中加大实验实训比例,许多理论就在实验实训中讲解。

第四、按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实施模块化教学。

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本素质和能力”、“电器结构分析和维修能力”、“电器测量和品质保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几大基本能力模块,并根据自身侧重点对各个模块进行调整或增加模块。

在课程内容上,又按两课时一个小模块进行了细分,增加课程内容调整的柔度和教学的稳定性。

同时实训课程也根据技能单元模块进行培养。

第五、要大力实施双证教育,将证书教育融入学历教育中。

我们将电工电子中、高级、技师大纲要求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分布到各门课程中,以此为依据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第六、要加强实训教学,理论与实训比例达到0.4:

0.6。

第七、要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专业课程所采用多媒体的比例达73%以上。

要逐步完善电工电子专业多媒体库,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多媒体资源。

第八、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教学计划制定的合理性。

今后要通过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对教学计划制定进行评审。

11.建设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课程。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能满足当前社会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但目标确定容易,实施起来还有很多困难,要设置并上好各门专业技能课程,重点应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根据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更新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二是注意处理好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培训的关系。

使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能尽快地胜任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所能达到的预期示范作用

1.每年培养电类专业技能型人才超过300人。

(1)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楼宇智能控制与管理、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电气、家用视频设备的维修技术及其应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技术及其应用、农村电器设备的维修及维护、空调制冷设备的维修与安装等专业的学习,培养上述专业学生每届都达到200人以上;

(2)每年接纳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职院校学生的实训,100人以上;接纳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师资、企业培训30人以上。

2.积累实训基地建设经验:

开创开放式建设专业的新路子。

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建设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协作,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实训基地之间的联合、合作和交叉,实现资源共享;与企业实行捆绑式发展,促进校企合作,推动基地建设效益最大化。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认真制订实训方案,改革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发挥实训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探索新的培养培训模式、优化教学与训练过程等方面起示范作用。

设备的配置体现科学、合理的原则,严格按照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配置,以重点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整体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

3.资源可共享的范围:

实训基地建设将为周边地区学校提供电类专业实训服务,每年服务院校可超过4家,利用实训中心设备接纳周边地区学生进行实训,并安排相应的专业课。

也可为相关学校的教师提供电器维修工考证培训等服务。

同时为保障协作的顺利、持久进行,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共享管理制度:

如接纳周边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制度,为社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制度,为企业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制度,规定共享单位间相关部门与教师的合作协议,以及相应的报酬的分配制度,还有和企业或其它院校开展科研课题制度等。

 

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小组

2012-3-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