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701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docx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

摘要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段,全长1118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区为632公里。

青藏铁路的修建关键问题是,冻土和路基冻害。

因此解决冻土与路基冻害对寒冷地区铁路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总体分析了寒冷地区铁路路基冻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类型及形成的原因对铁路运营造成的影响。

其次介绍了冻土和冻胀是产生冻害的原因以及冻土的类型地温分区、危害。

最后提出了整治各种路基冻害的综合措施和新型材料EPS板。

关键词

冻土(frozensoil)、路基冻害(frostdamage)、EPS材料 

序言

第一章路基冻害的影响

 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及机车车辆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

它必须保持稳定、坚固,这样才能确保铁路高速、高密、高载的良好状态,不出现可能危及线路正常运营的形变。

    路基冻害是寒冷地区铁路线路上分布很广,影响铁路安全及正常运营的常见病害,它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冰冻线能达到相当深度,又涉及到土的特性。

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刚刚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线上都存在这路基冻害,路基冻害因其分布广、时间长、工作量大、影响行车非常严重占首位。

哈局、局、呼局、兰局等管大部分都铺设在冻土地带上,路基冻害较为严重。

重要表现形式为:

在冬季路基土体冻结时,除路基纵断面在短距离地段产生不均匀冻胀或路基发生冻结裂缝外,还存在这冰锥、冻胀丘、路基融沉及路基边坡滑坍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

冻害发生发展时期,一般从每年10月中旬起至次年7月中旬止完全回落完。

对铁路线路影响很大。

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路基冻害。

根据历年调查统计报告,局关有冻害207处多,其中冻害高50mm~300mm的冻害6处、50mm以下的冻害198处,冰锥3处。

冬季线路冻胀凸起冰锥流水成冰,冰水漫及线路影响行车。

为了预防冻害事故的发生,在冬季需派人看守观察组织刨冰,每年仅用于刨冰的工数就达5000多工日。

夏季路基融沉病害情况严重,在管就有200多处严重下沉地段。

有的地段融沉很快,几天就的抬道一次,全年累计下沉达200mm~300mm,情况严重的,如潮乌线8km,在1972年曾发生过5小时,路基连续融沉达1。

4m,造成列车颠覆事故。

每年用于路基冻害融沉抬道的砂石料数量就达30000多立方米,使用的劳动里有20000多工日。

    可见,路基冻害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维修养护劳动里,影响了正常维护,加大了维修养护的成本,而且使的线路质量下降,使用年限大大缩短,因此如何整治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减少维修养护工作量,确保行车安全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防治冻害的措施,实验了多种处理病害的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进一步完善了寒冷地区路基冻害的防治技术,对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冻胀的形成原因

   路基冻害是一个物理力学过程,土冻结是由于水热动力变化而产生的应力应变状态。

凡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且含有冰的土称为冻土(frozensoil)。

冻土冻胀时能够引起铁路线路变形而形成冻害。

当以冻胀的土融化时由于融土的透水性和压缩性提高而使其承载力显著下降,当水分过饱和时又会产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等。

因此对路基冻土的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就非常重要。

   冻土是一种复杂的天然复合体,土在冻结过程中是有条件的。

如果条件全则冻土冻胀量大,反之则其冻胀量小或不冻胀。

因此冻土的冻胀必须应当具有土、水、温及力四个条件既:

(一) 土质对冻胀的影响

冻胀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是土的分散性,即表示矿物成分形状,粒度成分及结构特性的土的离散性强度。

根据土颗粒同水相互作用的主动性,土具有不同的冻结变形能力。

通过大量的现场观测得知:

一般情况下,颗粒粒径大于0。

1mm组成得碎石、砾石、砂类土,无冻胀性或冻胀很小;颗粒粒径小于0。

1mm组成得粘性土有较大的冻胀性;特别是粉、粘粒含量大于15%、容重较小的粉质土冻胀性最强烈。

另外土的密实度对冻胀有着一定影响,在同一含水量下,干容重不同,冻胀系数可相差很大。

其变化规律,在相同条件下,冻胀系数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二)温度对冻胀的影响

温度是冻胀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唯一的自然因素。

温度特征,在土冻胀过程可由温度间隔(梯度)来表示,温度变幅的极端值,即冻胀过程的起始温度及冻胀停止温度。

实践证明,这个温度变化幅度相当大,它取决于土的分散性、骨架特性、土的水理和物理化学性质。

所谓温度对冻胀的影响,主要是指环境温度对路基土体冻胀的影响作用。

其作用有:

一是土层的冷却速度(冻结速率)与冻胀的关系。

冻结速率直接影响冻胀率,冻结速率快时冻胀率小,但也不是冻结速率越慢则冻胀量越大。

而是对某一种特定条件的土,都有一个最适宜的冻结速率,在这个冻结速率下的冻胀量最大;二是在整个相转换区各种土温(包括温度梯度)与冻胀的关系。

当土层温度处于相转换区,且冻结速率较小时,土中水分迁移的条件最充分,可以形成较大的冻胀。

 (三)水分对冻胀的影响

在土冻结过程中,水分这一在因素是影响冻胀的很主要因素。

土中有水分是造成冻胀的必要条件,但含水的土不一定都会有冻胀。

只有在土的含水量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数值后,才发生冻胀,在有地下水补给时,就会发生强烈的冻胀,因此,含水量的变化直接左右着土的冻胀强度。

 (四)外部荷载对冻胀的影响

外部荷载对冻胀具有压抑或防止的作用。

因为在荷载作用下土被压密,使土的起始温度降低、初始含水量减少,且水分迁移过程也受到抑制。

这是强夯法能防止冻害的基本原因。

   实践证明:

当已冻和未冻水总体的增量超过了该土体原来无孔隙水的空隙体积时,才是冻土冻胀的基本条件。

如果无空隙水的空隙体积大于或等于结冰水的增量,使不能产生土的冻胀。

   在寒冷地区因大气负温影响会使土中水冻结从而成为冻土。

而水又与冻土紧密相关,我们知道土中水分区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结合水根据其所受分子引力的大小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自由水又分为重力水与毛细水。

重力水在0摄氏度时冻结,毛细水因受表面力的作用其冰点稍低于0摄氏度;结合水的冰点则随着共受到的引力增加而降低,弱结合水的外层在-0。

5摄氏度时冻结,越靠近土料表面其冰点越低,弱结合水要在-20~-30摄氏度时才会全部冻结,而强结合水在-78摄氏度仍不冻结。

   当大气温度降至负温时,土层中的温度也随之降低,土体孔隙中的自由水首先在0℃时冻结成冰晶体。

随气温的继续下降,偌结合水的外层也开始冻结,使冰晶体逐渐扩大。

这样使冰晶体周围土粒的结合水膜件薄,土粒就产生剩余的分子引力,另外由于结合水膜的减薄,使得水膜中的离子浓度增加(因为结合水中的水分子结合成冰晶体,使离子浓度相应增加)这样就产生渗透压力(当两中水溶液的浓度不同时,会在他们之间产生一种压力差,使浓度较小的溶液中的水向浓度较大的溶液渗流)。

在这两种引力作用下,附近未冻结的区域水膜较厚处的结合水,被吸引到冻结区的水膜较薄处。

一旦水分被吸引到冻结区后,因为负温作用,水既冻结,使水晶体增大,而不平衡引力继续存在。

若未冻结的区域存在水资源(如地下水距离冻结区很近)及适当的水源补给通道,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补充被吸收的结合水则未冻结的水分就会不断地向冻结区迁移积聚,使冰晶体扩大,在土增中形成冰夹层,土体积发生隆胀想现象。

这冰晶体的不断增大一直要到水源的补给断绝后才停止。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水的补给,冻结的深度,围不断增大,才会引起各种问题,冻结时的情况,在土中形成了冰的透镜体。

冻胀现象是由冻结时,往往回发生土体膨胀,使地面隆起形成丘,即所谓的冻胀现象。

  ①土的毛细作用显著,并且透水性很强。

  ②可供毛细管作用的下层水源充分。

  ③0℃以下温度持续时间长。

    第三章冻结深度的调查及计算方法

(一)冻结深度的调查

可靠的方法是实地勘测,观测的仪器有冻土仪、地温仪及直接挖验观测,由于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及存在的滞后现象,冻结深度是一个变化值。

测试及挖验一定要注明时间,表示当时的冻结深度值。

最大冻结深度出现在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后,并随冻结深度每增加1m,滞后近一个月,一般在三、四月份。

(二)冻结深度的计算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TJ7-74)中的冻结深度计算公式是:

Z=0.28√∑Tm+7-0.5(m)

式中   Z—冻结深度(m)

       ∑Tm—低于0℃的月平均气温的累计值(取多年平均值),以正号代入。

(见下表)   

多年冻土地区地温分区表:

区号

地温区名称

年平均地温℃

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

‹-2.0℃

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

-2.0℃≤‹-1.0℃

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

-1.0℃≤‹-0.5℃

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

≥-0.5℃

 

这是斯蒂芬公式的简化形式,使用时根据地区土质的类型,对式中的三个常数进行修正,以获得更好的精度。

第四章路基冻土的分类及危害

冻土的冻胀会使路基隆起,使柔性路面鼓包、开裂;使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冻胀还使轨道变形,扭曲引起事故。

路基冻害基本都是由冻土的冻胀造成的。

   冻土是一种复杂的土颗粒、水、冰组成的天然复合体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介质。

它对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根据冻土存在的时间纬度海拔高度,可分为:

   ①持续三年以上的多年冻土;

   ②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季节性冻土;

    ③若冬节冻结,一二年不化的土层称为隔年冻土。

   其中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占路基冻害的主导地位。

  

(一)多年冻土

我国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及西部高山区-天山、阿尔泰山及祁连山等地区,占全国领土面积的22。

3%。

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属于高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基分布和冻土厚度受纬度地带性控制,自西北向东南,由大片连续分布变为岛状分布。

西部高山地区,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点,同时也具有水平分布的不完整性和径向差异性。

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地区又称高原冻土。

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运用片石路基、以桥代路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于2006年7月1日竣工通车,是我们铁路人永远的骄傲。

   多年冻土按其含水量的不同可以分为:

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和寒土冰层。

各种冻土地区的总含水量、融化后的潮湿程度及融沉分级如下表:

  

名称

土的类别

总含水量ω(%)

融化后的潮湿程度

融沉分级

少冰冻土

粉黏粒含量≤15%的粗粒土

ω≤10

潮湿

不融沉(Ⅰ)

粉黏粒含量>15%的粗粒土、细纱、粉沙

ω≤12

稍湿

黏性土

ω≤ωp

半干硬

多冰冻土

粉黏粒含量≤15%的粗粒土

10<ω≤16

饱和

弱融沉(Ⅱ)

粉黏粒含量>15%的粗粒土、细纱、粉沙

12<ω≤18

潮湿

黏性土

ωp<ω≤ωp+7

硬塑

富冰冻土

粉黏粒含量≤15%的粗粒土

16<ω≤25

饱和出水(出水量<10%)

融沉(Ⅲ)

粉黏粒含量>15%的粗粒土、细纱、粉沙

18<ω≤25

饱和

黏性土

ωp+7<ω≤ωp+15

软塑

饱冰冻土

粉黏粒含量≤15%的粗粒土

25<ω≤44

饱和大量出水(出水量10%~20%)

强融沉(Ⅳ)

粉黏粒含量>15%的粗粒土、细纱、粉沙

饱和出水(出水量小于10%)

黏性土

ωp+15<ω≤ωp+35

流塑

含土冰层

碎石类土、砂类土

ω<44

饱和大量出水(出水量10%~20%)

强融沉(Ⅴ)

黏性土

ω>ωp+35

流塑

注:

1。

ωp---塑限。

2。

黏性土总含水量界限中的+7、+15、+35为不同类别黏性土的中间值,黏沙土比该值小,黏土比该值大。

3.黏粒土为含碎石类土、砾沙、粗沙、中沙的土。

4.粗粒土及砂类土总含水量界限为该两类土的中间值,大小与粉、黏粒含量或颗粒大小有关。

5.表中总含水量是指冻土中所有形式的总重量与冻土骨架质量之比。

 多年冻土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危害如下:

  

(1)厚层地下冰

   厚度大于0。

3m的冰层称为厚层地下冰。

厚层地下冰是由于多年冻土层层上水发育,季节融化层多呈饱和状态,当冻结时,水分向上转移,如果冻土层上限有条件上升则形成厚层地下冰,有时厚度相当大。

也有的厚层地下冰是埋藏的冰川水。

   

(2)寒冻裂缝

  寒冻裂缝主要由土体局部不均匀冻胀形成的路基横向扭曲,或冬季气温剧烈变化引起的土体不均匀收缩引起的。

一般会在冬季逐步出现而到春季慢慢回落,但反复冻融会破坏路基稳定性在列车振动作用下引起路基边坡的滑坍。

   (3)热融滑塌

  当多年冻土区斜坡下有厚层地下冰分布时,斜坡如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其热平衡受到破坏,地表层在重力作用下沿融冻界面滑塌,称为热融滑塌。

热融滑塌的位移多为牵引式位移。

  (4)冰锥、冰丘

  封冻于地表或冰面以下的地下或河水形成的尖丘状隆起称为冰锥。

由于地下水受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的遏组产生冻结膨胀,使地表下隆起形成冻胀土丘。

若地下水含水气体,使地表暖季发生爆炸的丘状隆起称为爆炸性冰丘。

  (5)热融沉陷

  多年冻土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后,使地表下沉形成的凹地或积水凹地,称为热融沉陷。

融沉的形式分:

①急剧沉落型,要发生在有厚层地下冰地段。

②缓慢沉落型,主要发生在富冰或饱冰多年冻土区。

  (6)冻土沼泽

   由于积雪和地表水的影响,在平和低洼地带形成沼泽,使地表长期积水或处于潮湿状态。

  多年冻土地区的线路应使线路设于平缓、干燥、向阳的山坡或积雪较薄的一侧山坡。

丘陵地区,路基宜高不低;对各种不良地质区均应绕避,热融滑坍及冰锥、冰丘地段宜于下方筑堤通过,应力求避免路堑通过,以填为宜。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一般在冻结季节施工,由于冻土开挖会促使其融化,应进行快速施工。

(二)季节性冻土

路基冻害冻土地区还有很大部分季节性冻土,也是防治路基冻土冻害的主要方面。

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季节性冻土。

季节冻土的土层存在着一层冬冻春融的土层。

季节性冻土按土的类别、天然含水量、潮湿程度和冻胀的级别分类有:

弱冻胀土、冻胀土、强冻胀土具体表格如下:

分类名称

土的类别

天然含水量ωn(%)

潮湿程度

冻胀分级

分级名称

冻胀高(mm)

弱冻胀土

粉粘粒含量≤15%(或粒径小于01。

mm的颗粒含量≤25%)的粗粒土(包括碎石类土、砾沙、粗沙、中沙)

ωn≤10

潮湿

微冻胀

≤4

ωn>10

饱和

弱冻胀

5~24

冻胀土

粉粘粒含量>15%(或粒径小于01。

mm的颗粒含量>25%)的粗粒土(包括碎石类土、砾沙、粗沙、中沙、细沙、粉沙)

ωn≤12

稍湿

微冻胀

≤4

12<ωn≤18

潮湿

弱冻胀

5~24

ωn>18

饱和

冻胀

25~50

强冻胀土

粘性土

ωn≤ωp

半干硬

微冻胀

≤4

ωp<ωn≤ωp+7

硬塑

弱冻胀

5~24

Ωp+7<ωn≤ωp+15

软塑

冻胀

25~50

ωn>ωp+15

流塑

强冻胀

>50

注:

①wp----塑限;

    ②碎石类土和砂类土的天然含水量界限为该两类土的中间值,含粉粘粒少的粗颗粒土比表列数值小;细沙、粉沙比表列数值大;

    ③粘性土天然含水量界限中的+7、+15两值,为不同类别粘性土的中间值,粘砂土比该值小,粘土比该值大;

    ④表中天然含水量是指冻前的含水量。

第五章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

(一)冰椎、冻胀丘的防治措施

对防治冻胀丘、冰椎的措施来说,主要有:

疏导(如果地下水流大,一般应利用排水沟、保温渗沟、保温出水口、集水口等来进行疏导)、拦截(地下水流量小,则以拦截为宜。

采用开挖冻结沟、截水沟、地下截水墙、积水沟、防冰墙、防冰堤等方法)、应急抢救(爆破开冰放水、刨冰放水、冰上凿孔放水、冰上排水沟、筑冰雪堤等)。

(二)路基融沉的防治措施

⑴加强地表排水:

即保护好路堤坡脚附近的天然地表不受破坏,在此基础上避免路堤坡脚积水,使基底不发生水的横向渗透,因为基底受水浸则会使病害地段路堤基底人为上限大幅度下降,这是路基融化沉陷的根本原因。

通常是在路堤上侧设置排水沟来加强地表排水。

排水沟的作用是:

其一加强地表水的排泄,或引向涵洞;其二便是防止坡脚积水,避免造成横向下渗。

⑵保护好天然上限:

路堤融沉病害的关键是人为上限的下移(防火期,烧放火道,推放火隔离带,造成了线路两侧植被的破坏,从而使永冻层的上限下移)。

在多年冻土地带,人为上限的变化即使是在连续多年冻土带中亦只能少量的升入路堤土体之中,很少形成冻土核。

其形态一般为阴坡侧人为上限上升,阳坡侧下降。

因此在阳坡侧应修筑保温护道。

保温护道的作用是:

隔水作用、保温作用、反压作用。

⑶加高路堤:

低路堤(堤高小于1.0~1.5m)会造成基底人为上限的下降,所以为保持多年冻土上限不变,须加高路基,在连续多年冻土带堤高应大于1.5m。

        第六章路基冻害的综合整治

(一)整治路基冻害的基本措施

在冻害的防治工作中,我们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预防和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经常采取的措施有:

1、经常保持道床清洁,防止泥土杂物混入道床,及时清除边坡土垄。

2、保持路肩和边坡平整,无裂纹、无坑洼积水。

3、完善地表排水系统,保持各种地面排水设备状态良好通畅,排除堑顶、堤脚及附近积水。

4、定期检查、疏通各种地下排水设备,做到不积水、不堵塞,降低地下水位。

5、结合线路大中修工程,有计划地进行更换或改良不均匀土质。

6、入冬前,做好各项排水设备防寒工作,保持其状态良好,不冻结,无损坏。

在冻害发生后,做好路基冻害调查分析是防治工作的开始,调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冻害的防治效果,是整治好冻害的关键。

现场调查的容主要有冻害发生的部位、形状、长度、冻起高度、起落时间及其发展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钻探、挖探等方法,观察土层的土质种类、厚度、冻土结构、水文地质等情况。

通过这些调查资料分析冻害产生原因和变化规律,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整治冻害的目的。

另外采取防治冻害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排水、疏干路基,然后考虑其它措施相配合。

因为水不仅是产生冻害的原因,并且还会降低路基强度而引起其它路基病害。

采取防治措施时,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

(二)整治路基冻害的原则

整治冻害必须贯彻和遵循二个原则:

一是消除不均匀冻胀。

主要是指消除路基病害地段与相邻地段的冻胀差值,或使这一差值在规定距离逐步消失,使线路达到合乎要求的标准。

二是强调综合整治的整体效果。

各种整治冻害措施的目的、作用和效果不尽相同,各有针对性和适用围。

因此要根据冻害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不同措施的互相搭配,注重它们的整体效果,以争取达到根除冻害的目的。

(三)整治路基冻害的具体方法

(1)、减少土体含水量

1、排水措施

水对土体的浸湿、饱和和冲蚀作用是促使路基病害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持路基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应做好地表和地下排水工作。

并且排水设备应具有抗冻、防冻的能力,不被冻融破坏,能发挥正常排水作用。

2、隔水措施

是指用各种材料制成的隔水层,使地下水不能透过,或隔断毛细水的补给,阻止冻结时的水分迁移作用,以减少或消除冻胀。

这些材料有:

粘土、耐寒塑料薄膜、土工纤维防渗布、聚氯乙烯板及氯丁橡胶板等。

另外,用改性土如乳化沥青,或灌浆、矽化加固等方法。

(2)、更换土质

换土是最普遍、采取最多的一种整治冻害的措施。

在国外,北美各国和西德都把换土作为主要的整治冻害措施,前联和北欧各国、日本也把换土作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换土主要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将冻胀土换以部分不冻胀土,以便减少冻胀值;二是将冻胀性较弱的土(或不冻胀土)换以冻胀性较强的土,以便消灭冻谷或单侧冻起等;三是改换土中的冻胀土层,或冻胀土质的不均匀条件,以消除冻害条件。

换土在基床冻害整治的过程中是有条件的,经调查分析认定基床冻害产生冻害的原因为基床土体中土质条件时(是土质不均匀、或是土层厚薄层次不等),才采取更换土质的措施。

如果基床冻害是水的原因,(即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不均匀渗入或浸湿),不是土的原因,则应采用排水措施,而不应当采用换土措施。

所以,在整治冻害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症下药”必要时应与排水措施相结合,不然这项措施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因而采取措施之前的调查分析即细致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在更换土质的措施中,有两种情况:

一是更换冻胀土;另一种是更换不冻胀土。

这两种情况不仅起作用不同,而且条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1、换填冻胀土

①、作用

此项措施的应用围较小。

因为只有在冻胀土的长距离地段由于局部非冻胀土所形成的冻害,而将局部非冻胀土换以同样的冻胀土(如图1),以解决病害地段的冻谷。

此外,由于不均匀而造成的冻害中,在凹陷的一侧换以冻胀土,使凹陷处多冻胀一些,这也是防止基床冻害的一种方法。

②适用围

这项措施适用于因土质非均匀而发生的局部冻害(冻谷),或局部土层厚薄不同,或因水的局部不均匀浸湿而发生的冻害。

2、换填不冻胀土

①、作用

一般所说的“换土措施”基本上是指换以不冻胀土而言。

换土的第一种情况是对在不冻胀或弱冻胀土的长距离地段有局部的强冻胀土而产生的冻害,应换除局部的强冻胀土而求得其冻胀高度均匀相等。

换土的第二种情况是做砂垫层。

做砂垫层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将砂垫层设到临界冻结深度,可以消除全部冻胀。

二是将砂垫层的厚度控制在有部分冻胀土层中,保留有部分冻胀,以便平衡冻害地段与相邻地段的均匀冻胀。

做砂垫层,在地下水充分不及条件下,能减少毛细水上升高度;另外砂中可积蓄水分,能避免翻浆。

此种换土方法是在道床下将道床挖成2。

8~3。

5米宽的凹槽,按筑路标准回填以不冻胀土,形成垫层。

垫层必须配合以排水管或横向盲沟,以免积水。

换土的材料主要是砂,有时也用卵石、碎石等。

采用填石垫层时,其下部也必须铺一层砂作为反滤层,以免石块压入土中或春季翻浆时泥土带入垫层中,堵塞了孔隙。

垫层填料的规格是决定垫层效果的根本因素之一。

填料选择得当,不仅可以消除冻害,使垫层的使用年限长久,而且还可以消除翻浆冒泥现象。

否则,就很可能达不到换土的预期效果。

选择填料的标准自然是冻胀性的强弱,但同时还必须考虑填料的强度及其反滤性能。

 ②、适用围

适用于因地表水而引起的冻害,在做砂垫层的同时应作好排水。

也可用于防治基床翻浆。

另外根据多年整治冻害的经验,下列数据可作为参考:

1、换填的土质

最好用与两端相邻无冻害地段土层相同的土。

如换砂垫层,一般要骨料中小于0。

074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10%;或小于0。

0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3%,其塑性指数不小于4。

2、换土的深度

一般冻胀性土层有多深就换多深,若超过冻结线时,则换至冻结深度即可。

并视换入的土与两端相邻地段土质的差异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换土过深或过浅,亦会产生坑洼或冻包。

换土深度的参考值:

一般高路堤处800mm、低路堤处600mm、路堑处700mm。

3、换土的宽度

路堤应整断面更换。

路堑及不填不挖地段最好整断面更换,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备。

当上层为粘性土、下层为砂性土,换土深度大于粘性土厚度时,无论有无地下水都可采用槽型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