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215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1.本诗描写了:

初夏时节江南的田园风光。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蜻蜓、蛱蝶。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

4.“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

5.主题:

本诗写了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

1.主题:

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农村的美丽风光和儿童追逐蝴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2.诗中描写景物静态的诗句是: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描写人物动态的诗句是: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远处寻。

3.说明暮春季节景色的词语:

疏疏、未成阴、菜花

4.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一词引发读者的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儿童面对一片菜花踟蹰、一知所措的画面。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清平乐•村居》

1.清平乐:

词牌名,村居:

词题。

2.诗中描写江南农村的特色的诗句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能表现童趣的诗句是: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诗中描写的一家五口有:

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其中大儿子正在锄豆、二儿子正在织鸡笼、小儿子正在剥莲蓬。

4.本诗描写的景物有:

茅檐、小溪、青草。

5.主题:

本诗描绘出翁媪及三个儿子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第二课《乡下人家》

一、课文内容填空:

1.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二、课文重点归纳: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肢候,不论什么奎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特点,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乡下人家》描绘了和乡下人家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画面,分别是: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放图、春笋出土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展现

了农家生活的自然和谐、朴实欢快。

3.《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第三课《天窗》

一、课文内容填空:

1.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

象锐利起来。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3.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事看出“直”,从“虛”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二、课文重点归纳:

1.本文的中心句:

这时候,小小的天空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句话写出了:

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幻想。

2.“天窗”象征着:

孩子们通往想象世界的窗口。

3.我是一个:

好玩、爱动、爱联想、爱想象的孩子。

4.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事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变幻莫测的,所以想象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复杂,更确实。

第四课《三月桃花水》

课文重点归纳:

1.《三月桃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歌颂了春天,歌颂了生活,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三月桃花水的真好听,我还能写出和个描写水声的词语:

叮咚、哗哗、滴答、mm;桃花水真清,我还知道描写水清的词语有:

清澈、清冽。

第五课《琥珀》

课文重点归纳:

1.《琥珀》的体裁是科学小品。

作者生动地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交代了琥珀的发现经过及科学价值,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2.琥珀的科学价值:

可以推测几万年间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3.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老松树滴下的松脂正好包住两只小虫,形成松脂球,第二,地壳发生变化,松脂球被埋在泥沙下,形成了化互。

4.这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并推测出的科学价值。

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课文内容填空:

1.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我国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

石。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它和跑一般大小。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二、课文重点归纳:

1.《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大量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点睛之笔”指的是:

辽宁西部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

3.我知道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轻盈,骨骼中空,脑颅膨大,前肢越来越长,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后来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

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4.“飞向蓝天的恐龙”指的是鸟类,它们是由一些猎食性恐龙进化而来的。

一种观点认为,一些恐龙在树木间跳跃、降落的过程中学会了滑翔,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种带羽毛的恐龙在地面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5.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第七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一、课文内容填空:

1.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和除皇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二、课文重点归纳: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并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满怀激情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时代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

第八课《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课文内容填空:

1.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

船被送上太空,航天员杨利伟为祖国感到骄傲。

2.“神舟五号”飞船安全返回着陆场,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二、课文重点归纳:

1.《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充分表现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敢于探索的精神。

2.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万户,中国第一个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我国正式实验的月球探测工程是“嫦娥工程”。

3.《千年梦圆在今朝》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

在梦圆的过程方面,课文列举了嫦娥奔月的神话,銀鹏展翅、九天揽月的想象和万亡亲身实践,表现了炎黄子孙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探索方面,课文重点写了“牲舟五号”的研制过程,充分表现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敢于探索的精神。

本文通过具体事实的描写来说明道理的写法,使读者更能与文章产生共鸣。

4.《千年梦圆在今朝》中,“梦”指的是中华民族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

“圆”,使圆满、使周全。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并于10月16日顺利返回,它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己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一一“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厘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第三单元

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

艾青、冰心等许多中国伟大的现代诗人。

我还知道一些外国伟大的诗人,如:

泰戈尔、普希金等。

第九课《短诗三首》

一、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是一一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我觉得母爱还在毛衣的织针上,夏夜的树上,母亲的背上。

2.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里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二、课文重点归纳:

1.《短诗三首》的作者都是冰心,她的原名是谢婉莹。

它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这三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

2.从冰心的《繁星(七一)》中我们可以感受母亲的爱让作者留下了永不漫灭的回忆。

2.《繁星(一五九)》诗中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磨难。

诗歌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第十课《绿》

一、课文内容填空:

1.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2.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ixl,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二、课文重点归纳:

1.《绿》作者艾青,这首诗以逯为线索,作者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

绿是自然的颜色,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是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2.在作者的眼中,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描述了春季到处都是绿色的生机盎然

的景色。

3.绿色代表生命的颜色,诗歌中描绘的绿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它具有的特点是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十一课《白桦》

一、课文内容填空: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二、课文重点归纳:

1.《白桦》是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2.本文通过写白桦在不同时刻的身姿、形态,表达作者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3.《白桦》前两节重点写了白桦的处湿,后两节重点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通过描写它在朝霞里亭亭玉立的样子,表现出白桦高洁、挺拔、不畏严寒的品格。

4.本诗采用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白桦正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描写白桦的美丽景象,诗中的白桦树既具有颜色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美感。

我们可以感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〇

5.诗歌描写了白桦在多种环境中的美,环境有:

寒冬的雪后、清晨的朝霞中、朦胧的寂静中。

第十二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一、课文内容填空:

1.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

逾。

2.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二、课文重点归纳:

1.《在天晴了的时候》的作者是戴望舒,又称“雨巷诗人”,是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诗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动态化”的表达方式,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恬淡、超脱的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3.诗中依次描写出了雨后的:

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在作者描绘的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中:

“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选寒试暖,“凤蝶儿”在闲游……

第十三课《猫》

一、课文内容填空:

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娌,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课本中我们学过他的《猫》、《母鸡》,他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经典著作。

2.猫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3.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4.猫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二、课文重点归纳:

1.本文的体裁:

散文。

2.猫的特点:

古怪而可爱。

3.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

猫老实、贪玩又尽职、胆小又勇敢。

4.老舍笔下的猫性格有些古怪,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既老实又贪玩,却很星m;二是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一声不出;三是有时很胆小,有时又无比勇猛。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猫老实的表现在:

成天睡大觉;它很贪玩表现在:

一天一夜不回家;它很尽职的表现在:

屏凝视捉老鼠。

第十四课《母鸡》

一、课文内容填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二、课文重点归纳:

1.《母鸡》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由“过送”到“不敢再讨厌”,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2.《母鸡》通过先抑后扬的写法,表现出了母鸡的负贵、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前文写“我”讨厌母鸡是为了后面赞美母鸡做铺垫。

3.课文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联系全文来看,

从夜间有什么动静就啼叫,可以看出母鸡很负责;

从鸡雏们的肚子圆圆的,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可以看出母鸡很慈爱;

从有一点响动,就瞥戒起来,准备作战,可以看出母鸡很勇敢;

从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可以看出母鸡很辛苦。

4.《母鸡》的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人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了母鸡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违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第十五课《白鹅》

一、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

一样是水,一样是

返,一样是草。

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二、课文重点归纳:

1.《白鵝》的作者是丰子恺,本文作者从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几个方面来表现鹅的髙傲,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2.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将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作对比,表现鹅的叫声^肃郑重的特点。

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来表现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高傲”的意思是: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统领全文的

作用。

4.《白鹅》叫声的表现:

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步态的表现:

傲慢;从容,大模大样;傲然站立。

吃相的表现: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大踏步。

语文园地四词句段运用

1.下面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

千里马:

比喻有才干的人。

老黄牛:

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

百灵鸟:

比喻歌声甜润、清脆的歌手。

领头羊:

比喻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

小蜜蜂:

比喻勤劳的人。

纸老虎:

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变色龙:

比喻在生活中善于变化伪装的人,或者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铁公鸡:

比喻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

应声虫:

比喻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哈巴狗:

比喻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

补充:

地头蛇:

当地的强横无赖、欺压人民的坏人。

笑面虎:

外貌装得善良而心地凶狠的人。

第十六课《海上日出》

一、课文内容填空:

1.日出前,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

日出时,天空中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接着它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2.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3.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靈,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二、课文重点归纳:

1.《海上日出》的作者是巴金。

文章按照早晨太阳变化(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的。

描绘了海上日出时的两种景象分别是:

天气晴朗时海上日出和有云时,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2.作者记录了一次海上看日出的过程,作者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记录太阳每一刻的状态、颜色和光明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

3.本文的中心句是: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描写了海上日出时壮观景象。

文章结尾用反问句: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做总结,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美之情。

4.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

通过描述不同情况下在海上看到的日出景象,称赞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课文内容填空: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二、课文重点归纳: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钓。

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2.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先写路上,再写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最后写出洞。

其中重点写了内洞的景物。

3.在游览的过程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4.洞口的特点:

很宽;夕卜洞的特点:

髙太;

内洞的特点:

黑、大、奇,重点写了查的特点。

4.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洞口外的景色,特点是很有气势;再写了洞口,特点是像桥洞、很宽:

然后写了处迥,特点是太。

5.本文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明线,即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水,以溪流流经的路线为线索。

习作例文:

1.顿和园在北京(城市名),课文主要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课文移步换景,分别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景物。

2.《七月的天山》是按作者浏览的顺序来写的。

可以从“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语句看出来。

第十八课《小英雄雨来(节选)》

一、课文内容填空: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鶴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2.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

“鬼子走了?

二、课文重点归纳: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小英雄雨来》中出现了三次。

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前两次出现在夜校上课时,雨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第三次出现在雨来打算以死保护交通员时,表明雨来,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这句话点明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来自对袓国的热爱。

2.《小英雄雨来》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他机智勇敢,为了掩护李大叔,机智地同鬼子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

英雄精神。

3.雨来的品质: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坚强不屈。

4.本文可以分为六个部分进行描写,其中详写了雨来游泳本领高、掩护李大叔、智勇斗鬼子,略写了雨来上夜校读书、怀念雨来、机智脱险。

第十九课《我们家的男子汉》

课文重点归纳:

1.《我们家的男子汉》中被“我”称为男子汉的是我姐姐家的孩子,我之所以称他为男子汉是因为他率真爽气、自主独立、沉着勇敢。

2.文中的三个小标题是:

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表现他率真爽气、自主独立、沉着勇敢。

3.本文的作者是王安忆。

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为小“男子汉”的形象,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而含蓄。

第二十课《芦花鞋》

课文重点归纳:

1.《芦花鞋》一文选自《青铜葵花》,写了青铜在镇上卖芦花鞋,一共卖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的事,赞美了青铜勤俭、善良、执着的品质。

2.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小标题分别是:

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大雪中坚持卖鞋、卖了自己穿的鞋。

3.青铜的品质:

吃苦耐劳、勤快能干、为他人着想。

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

课文重点归纳:

《芙蓉楼送辛渐》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本诗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逝的情景,其中“一片冰心在玉壶”最能体现诗人胸怀,表达了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句诗作者描写的是:

送别友人时的场面。

既写友人去向,又暗喻送别心情的语句是:

楚山孤。

3.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描写了一种萧瑟的环境,這染了离别的黯淡气氛,后两句是告慰朋友,表现了朋友坚持操守的高尚品质。

《塞下曲》

1.题目“塞下曲”是古代的一种军歌,第一句点明时间是在一个月黑寂静的晚上,第二句中的“单于”指的是敌军的最高将领,第三句写了我军准备追击敌军的情形,第四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

2.诗中写出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的雪中英姿的诗句是: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句诗的意思是:

将军准备率领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3.《塞下曲》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必胜的信心。

《墨梅》

1.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梅花的品格精神:

高风亮节、神清骨秀、高洁端庄。

从梅花的品格精神联想到了:

文天祥、范仲淹、王安石等。

2.诗的前两句写实,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句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是:

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它的颜色好看,它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间。

4.诗句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作者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精神品格。

5.“洗硕池”是一个典故,与王羲之有关。

6.诗中的梅花的特点是:

髙洁、清秀、淡雅、朴素。

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

一、课文重点归纳:

《囊萤夜读》

1.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的意思是:

用口袋装。

“萤”的意思是:

董火虫。

“囊萤”的意思是:

用袋子装萤火虫。

2.故事中赞美了车胤学习刻苦的句子是: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文中概括车胤精神品格的句子是:

恭勤不倦。

车胤遇到的困难是:

家贫不常得油。

车胤的方法是:

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5.这个故事讲的是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我知道这样的故事还有《程门立雪》《手不释卷》《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

1.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

“铁杵“的意思是:

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主人公是唐代诗人李白。

2.故事中让李白深受触动的事是: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

‘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第二十三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课文内容填空: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