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3645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docx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和社会问题。

据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出具的数据显示,自1998年高校批准扩招以来,中国的教育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2005年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高校毕业生413万、2007年高校毕业生650万、2008年高校毕业生559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2010年高校毕业生630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660万、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的数量保守估计至少在700万以上,加上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给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

因此,党和国家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上升到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那样,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根据对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建议政府加大优惠政策,畅通就业渠道,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快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自身综合实习。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许多人尤其是许多大学生都感慨:

“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难找!

”在经过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平稳的社会转型期之后,又遭遇到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一场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高速发展的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金融危机的影响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度减少。

前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来2020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20岁到50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比例会从现在的不到10%提高到20%。

这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整个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

一面是高等教育扩张步伐的急促脚步,另一面则是大学毕业生从过去的“精英”滑落为“蚁族”而在就业市场中显得步履艰难。

【1】

其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

“国际经济面临衰退的严峻形势使各国的就业压力普遍增大,在发达国家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是常见现象”。

【2】比如在美国,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NACE)指出,2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缺乏相关经验是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还有20%的学生认为,经济不景气才是工作难找的罪魁。

我国近两年来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而社会有效需求增幅有限。

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

人才市场上被企业一致看好的抢手人才,近90%是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而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出现令人尴尬的“疲软”状态。

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一种新型的人才观。

目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已是就业的大势所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昂扬的姿态和自信的斗志去积极迎接挑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

目前比较传统的观念都认为有以下的几种情况:

1、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

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单薄。

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利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又加上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

同时,社会缺乏创业氛围。

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大学生缺乏创业观念和市场化观念,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3】

2、用人单位观念错误

许多用人单位要求过高,在选择毕业生时表现为“高消费”,他们往往不考虑实际而盲目追求高学历,提高用人条件。

在招聘中奉行“博士生求之不得,硕士生双手欢迎,本科生考虑考虑,专科生免谈”的选人标准。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按学历比较,总体上以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之比为1:

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之比为1:

0.43。

【4】还有一些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具有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素养以外,还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上岗能力。

这无形中都给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

3、毕业生专业口径较窄,综合素质不高

知识经济将是21世纪的主流,经济发展呈信息化、区域化、全球化趋势,现代科技呈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整体化发展趋势,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不断涌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渗透和汇流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综合运用知识信息和创新技术的能力。

目前,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是以专业知识为主,知识的综合及广博程度不够,加上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致使课程建设落后,课程脱离社会生活实践,教材改革滞后、缺乏特色、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最新前沿的学科发展动态,满足不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不高,与市场需要之间的有较大偏差。

4、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缺乏主动性和长远规划

从现状看,多数高校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只进行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及文件传达、信息服务和手续办理上,服务对象仅针对应届毕业生。

这些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的综合素质、爱好特长和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职业,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要求存在着差距,忽略了对在校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生涯准备的前期指导,使毕业生仓促走上社会,延长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期。

5、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

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一般不希望所用的毕业生“学非所用”。

而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基本上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统一运营,不能及时、灵活的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长线长,短线短的现象仍较突出,而学校依然一年年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正如工厂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供大于求”一样,造成人才的大量“积压”,出现应届毕业生就业难。

(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那么就社会因素而言,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劳动力市场上,劳动需求数量的变化

2008年九月份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给我过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海外市场业务的减缩,第二就是国内市场需求的低迷。

(1)海外市场的劳动需求变化。

由于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海外市场需求减少,出口外贸行业,跨国公司,以及对外进行原材料、半成品、零件加工的制造业业务销售量减缩,沿海地区的依赖出口业务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多数处于消化库存状态,由于产品销售环节遇到障碍,使得企业流动资金流转不畅,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企业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进而采取裁员的措施来保证企业的生命力,使得短期内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

(2)国内市场的劳动需求变化。

同样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减少,老百姓都不敢乱花钱,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甚至于破产,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不旺,一些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汽车业、钢铁煤炭行业经营困难,也采取了裁员的措施,来节约开支。

(3)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求数量矛盾突出。

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出现的这种大规模的事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实业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失业率直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当经济增长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时,失业人员减少,失业率降低,当经济增长处于衰退或者停滞时期的时候,失业人员增多,失业率升高。

解决周期性失业的根本措施就是刺激经济的增长,通过经济增长来拉动就业。

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展公共事业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创造一百万个就业岗位。

“2009年我国的GDP增长目标是‘保八’,也就是说2009年我国将依靠经济增长为社会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5】相对于2400万劳动供给数量来说,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

2、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结构矛盾问题突出。

自1999年高效扩招。

民办院校办学条件的放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校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发展规模还是培养质量来看,还存在差距,大学生仍然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可贵部分。

然而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却出现了很严峻的局面,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实业,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与大量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最典型的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的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市场需求的不适应与脱节。

在种种情况的照就下,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什么样子的呢?

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现状,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

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在层次上,研究生的就业率可以达到92%。

而专科生的就业率为75%左右。

在地区上,研究生往大城市拥挤的现象突出,而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一些区县需求人才数量大,但没有人愿意去。

而最突出的还是专业结构矛盾。

由于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不能就业,其具体表现为许多毕业生所学专业陈旧,社会没有相应的需求或需求量小,而毕业生数量过大,供大于求,有的则表现为高校在短期内对一些热门专业急剧扩招,相应专业毕业生激增,出现热门专业不热,供大于求的现象。

同时社会上一些新兴行业急需大量的人才,但相应专业的毕业生却供应不足。

这种冷门专业,过热专业毕业生滞销,而一些新兴行业所需专业人才却供应不足而呈现出的专业结构矛盾,是制约当前大学生就业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所以从这种专业结构性矛盾存在角度来看,我国的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态势不是因为大学生的数量过剩,而是由于大量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导致。

比如:

目前全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计算机、法律等热门,学校都希望开设这些专业,而没有考虑到培养特色、办学条件和市场的需求变化。

盲目的扩大这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和人数,使得这些原本很热的专业,由于人才培养的过剩和质量的不高,导致大量的学法、计算机人才不能再本行业就业,被迫转行。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今年第一批企业缩减规模甚至倒闭。

进校的大型企业明显减少,用人岗位减缩,甚至一些知名企业明确通知取消今年的校园招聘。

据统计,在09年,“全国有6.7万民营企业家倒闭,而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6】,而大量的企业倒闭,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政府在出谋划策,学校在积极联系,学生在四处奔走,所有人都在努力打就业战。

【7】所以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就国家而言

1、应当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在目前仍属稀有资源这一现实,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国不同地区发达程度的差别、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采取的行为,认真研究对策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工作。

政府除了要加强必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如对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强度的优惠外,还要重新认识思想教育和整治动员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适当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制约。

政府对用人单位和高校同样要加以指导和管理,尤其是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调整更应该予以注意。

政府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指导。

同时,政府还应将经济调控手段引入到高校的招生工作中,对一些所谓的“冷门”但却对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专业给予财政上的鼓励。

2、国家有关机构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首先:

摒弃用分数衡量人才的标准。

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老教育思想,单纯的应试教育制度,让千万莘莘学子们为了考试,考高分忙的焦头烂额。

用分数来衡量每个人的好坏忽视了人才能力的培养,出现了无数高分低能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培养不同能力的人才。

同时要借鉴国外的人才教育制度,加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不断的培养创新型人才。

其次: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

我国的职业教育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标准,所以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势在必行,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对我国的国家建设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二)就高校而言

1、各高校要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系

实施“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领导体系是搭建平台,监管、引导和教育毕业生指挥中心。

要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积极引导专业教师、教研室、研究所等成员参与的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

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总支书记为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学生处、学工办(组)是本单位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各毕业班班主任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成员。

要建立领导人就业联系制度,加强对各级部门、各级单位的监督力度。

2、学校要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

落实专人负责校、院二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

要落实“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全面宣传大学生就业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窗口桥梁作用,热情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的工作宗旨,“建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8】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包括就业指导队伍、就业基地、就业信息通道、供需洽谈会等内容的建设。

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开展全过程的就业指导。

从一年级开始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在学习中,采取“进去,请出来”的方式,通过企业家论坛、模拟招聘会、实习、报告会、授课等方式,请用人单位进校园或学生走到用人单位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使学生从一入学就培养就业意识,转变观念,摆正位置,降低重心,了解市场。

其次,要加快就业基地建设,加强实践与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单位必须积极开展就业基地的建设,与各地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以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层次、质量。

努力形成低年级开展进社区、进街道、进农村,以调研、支教、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高年级开展下企业、下农村、下基层,以实践为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吧服务社会和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再次,要构建快速的就业信息渠道,设立用人单位招聘中心。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信息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方便学生信息查询,扩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就业指导中心要专门建立信息平台,及时通过信息平台和就业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要专门设立用人单位招聘中心,用笔试、面试、洽谈等事宜之用,以便就业。

最后、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办好各级、各类供需洽谈会。

根据学校、分院具体情况开展供需洽谈会,有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校、院二级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具体协调部门,学校层面每年开展一次大型招聘会。

学校层面可以发动各方资源,不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和小型招聘会。

同时,学校、分院要积极派送学生参加其他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地方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努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面,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问题。

3、建立就业工作动态监督、反馈、推荐和奖励机制

各毕业班班主任、导师、毕业设计老师除日常教学、科研外,要承担起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动态监督、反馈班级、各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个人想法,对“有业不就”、“不积极就业”的同学要针对性的做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同时,要充分调动各位专业老师的积极性,加强对优秀毕业生和弱势群体的就业推荐工作。

要采取“一对一,一帮一”等办法积极帮助困难学生特别是家庭条件困难、社会关系匮乏的贫困地区的学生就业。

要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建立毕业生质量及就业档案库。

“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类反馈信息,教育单位要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9】使培养的学生“适销对路”,适合“观众口味”。

同时,每年要组织好在校学生的就业调查,通过调查掌握的信息,及时调整工作计划,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及时改变工作方式,目的是为了使工作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切身利益和需求。

要加强落实学生就业奖励政策,除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外,还需制定如“关于奖励学生考研、考证、考公务员的实施办法”、“鼓励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鼓励高年级学生自主创业”等相关文件,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三)就自身而言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据分析,具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献身敬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能与人合作共事、有团队精神、外语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心理素质良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在校大学生要在四年的时间内努力锻炼各种能力,积极参加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积累就业的砝码。

2、多元化选择就业

去外企工作,做一个白领,是多年来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但目前岗位需求总量萎缩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思路需要转换,期望值需要调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样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3、调整薪资待遇期望值

不少大学生习惯自己将自己就读的学校、专业等于薪资待遇挂上钩,在这种片面的理解下,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失去很多机会,在目前情况下,正确定位、调整心态、把握机遇、瞄准长远发展不失为一种可能的方法,刚步入社会不要太看重薪资待遇,需要的是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积累,对职场新人来说,经验的积累远远比金钱来的更为重要。

4、不要片面追求专业对口

除了部分技术岗位外,很多岗位并不一味强调专业的对口。

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明确职业目标

选择职业时,尤其综合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兴趣,明确以后发展目标。

选择一个适合自身的职业,努力的坚持去做,不要做事情三心二意,学会坚持,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和收回。

四、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只要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跟上时代的潮流,改正择业的偏差,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同时社会方面应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高校方面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与社会需求接轨,这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未来中国的市场的前途是美好的,在这个环境下工作和学习的大学生的前途也是非常光明的,机遇很是很多的。

 

参考文献:

【1】何鹤:

《2亿大学生时代与就业》

【2】杨睿: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

大视野

【3】王琴琴:

《所有人都在打就业战》,《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年第一期第9页

【4】王建:

《就业大众趋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福建工程学院报》2004年4期

【5】陈兰,郝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重庆国学院学报》2004年2期

【6】邓兰英,《大学生就业形势、成因与对策分析》,《怀化学院报》2004年1期

【7】王琴琴,《所有人都在打就业战》,《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年第一期第9页

【8】张文鉴,李慧娟《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成因与对策》,《石家庄经济学院报》2004年第3期

【9】巍景柱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探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