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160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下册 精编计算22题 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精编计算22题浙教版

科学精编计算22题

温馨提示:

题目基本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g取10N/Kg。

1.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

管道连接紧密,空气全部抽出,列车运行过程中将无空气阻力、无摩擦。

(1)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管道中运行时,不再需要任何的牵引力。

列车利用自身的在真空管道中继续运行。

(2)这种列车的速度能达到6500千米/小时,这意味着环游地球一圈(40000千米)只需要小时。

2.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m

0.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m/s)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为什么?

3.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发现:

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

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

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心电图仪实物图(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

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

(3)乙的心率为每分钟多少次?

5.2013年2月15日,发生在俄罗斯的“陨石雨”迅速成为焦点新闻。

这颗陨石体积大概40辆公共汽车大(每辆汽车体积约50立方米),质量约有7000吨,高温导致爆炸引发的“陨石雨”,造成多人受伤。

无独有偶,16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与地球“擦肩而过”,引发天文爱好者的无限遐想。

(1)陨石可分成三类,其类型、主要成分及密度见表。

类型

石陨石

石铁陨石

铁陨石

密度/(千克/米3)

3.0×103~3.5×103

5.5×103~6.0×103

7.5×103~8.0×103

请你根据题干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判断俄罗斯陨石类型属于:

(2)俄罗斯“陨石雨”的类似事件并不少见,我国早在2000年前就曾有“陨石雨”的记录。

请你分析在月球上能否形成类似的“陨石雨”并简要说明原因:

(3)俄罗斯的陨石事件与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接近地球之间有无关联?

天文爱好者说法不一,下列说法中不支持两者有关联的证据是(可多选)。

A.两者发生时间相差12小时,距离相隔至少50万千米

B.陨石和小行星经研究都含有钠、镁、铝、氯、钾等元素,组成成分比较接近

C.陨石是大约一年前脱离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与小行星2012DA14来源相同

D.陨石按自东向西的轨迹运行,小行星按自南向北的轨迹运行,两者处于完全不同的轨道上

6.一位同学对变速运动产生了兴趣,他查阅资料后知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开始时刻的速度和结束时刻的速度的平均.已知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刻的速度为2m/s,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为s=2t+t2,则物体在4秒内运动的路程为m,在4秒内的平均速度为m/s.

7.演绎式探究---约翰•卡特在火星:

作家巴勒斯的科幻小说《火星公主》被改编成电影《异星战场》,影片描写了地球人卡特来到火星,为救火星公主征战火星的故事,由于火星和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不同,使得卡特在火星上英勇无敌,成为火星战神。

物理学告诉我们,对每个星球来讲,下列公式成立:

R2g=KM,这一关系式被称为“黄金变换”。

其中:

R为星球的半径,g为星球的引力常数(我们学过,g地=10N/kg),M为星球的质量,K=6.67×10-11N•m2/kg2。

(1)火星的半径是地球的一半,密度是地球的九分之八。

请你推导:

卡特站立在火星上对

火星表面的压强与站立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多少?

(球体体积公式:

V球=

πR3)

(2)若不计空气阻力,人们跳远的最远距离s与星球的g成反比,与起跳速度v0的关系如图象所示.下列四个关于s的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应该选择  :

A.s=gv02B.s=

C.s=

D.s=gv0

(3)不计空气阻力,如果卡特在地球上最远可以跳8.95m(世界跳远纪录),则他在火星上以相同的速度起跳,最远可以跳  m。

8.目前,瑞安市区交通堵塞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机动立交桥。

机动立交桥又叫车载桥,它主要由动力车和桥板组成,使用时展开桥板搭建一座临时立交桥,使其他车辆顺利通过桥面,排除交通堵塞,在行驶过程中桥板能折叠起来放在车顶(如右图所示)。

右下面是某机动立交桥的有关技术性能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g取10N/kg)

序号

技术性能数据

1

机动立交桥桥板宽度为4m

2

机动立交桥桥板坡度为20°

3

机动立交桥桥板展开时的总长度为25m

4

制造桥板的材料为上表面有花纹的钢板,密度为7.8×103kg/m3

5

机动立交桥桥板所用的钢板平均厚度为20mm

6

机动立交桥桥板的动力车(含司乘人员)自重4.6t

7

机动立交桥桥板的动力车共有10轮子,每个轮子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3m2

(1)机动立交桥桥板采用有花纹的钢板(也称网纹钢板,是表面具有菱形或突棱的钢板),是因为这种钢板       。

A.美观好看B.重量轻C.摩擦大D.易折叠

(2)该机动立交桥桥板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3)按照我国道路安全规定,机动车对路面的压强不能超过8×105Pa。

当该机动立交桥折叠时在行驶过程是否符合我国道路安全规定?

(通过计算说明)

9.如图所示,电热水壶里装有1kg的水,水深0.1m.[ρ水=1.0×103kg/m3,

求:

(1)水的重力;

(2)水对壶底的压强;

10.一个边长为0.1m、密度为2×103kg/m3的均匀

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

求:

(1)正方体的质量m。

(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3)为了改变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小明和小华同学设想沿竖直方向切去任意厚度A,如图(a)所示,并将其分别置于剩余部分的下面或上面,如图(b)、(c)所示。

小明认为图(b)的放法可使压强减小,小华认为图(c)的放法可使压强增大。

请判断,小明的设想是______的,小华的设想是______的。

(填“正确”或“错误”)

11.冰壶运动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如图甲所示。

冰道的左端有一个发球区,运动员在发球区边沿的投掷线MN将冰壶以一定的初速度推出,使冰壶沿着冰道的中心线PO滑行,冰道的右边有一个圆形的营垒,如图乙所示,以场地上冰壶最终静止时距离营垒圆心O的远近决定胜负,投掷线MN与营垒圆心O的距离是30m。

(1)比赛时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目的是(填“增大”或“减小”)滑动摩擦力,从而减慢冰壶运动状态的改变。

(2)某次从投掷线以3m/s速度推出的冰壶,经15s刚好运动到营垒圆心O处,则这段时间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3)冰壶由花岗岩凿磨而成,质量为20kg,与冰道接触的底面积约为200cm2,冰壶的体积为8×10-3m3,则这种花岗岩的密度为多少?

冰壶停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为多少?

12.如图所示,小倩同学提了11kg的水给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重为1kg,桶的底面积是5×10-2m2(桶的厚度不计),桶中水深h为20c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0.8×10-3m2。

求:

(1)水对桶底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大?

(2)提水时手受到的压强多大?

13.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某班物理课外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课题研究时,同学们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

砝码G/N

0

0.50

1.00

1.50

2.00

压力FN/N

弹簧测力计读数F/N

0.30

0.45

0.60

0.76

0.90

滑动摩擦力Ff/N

(1)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

(2)他们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已测得木块A的质量为100g,测定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到一组F与相应的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的数据(如表),请在表格中的空格内填上合理的数据,并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2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作出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图象。

(3)根据你作出的图象所得出的结论判断:

当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为3.00N,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应为N。

14.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15.《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顺德购买最牛校车,完全按美式校车标准建造》,如图是宇通专用客车ZK6100DA以及部分技术参数。

2012年3月28日起施行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三十五条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

”已知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取g=10N/kg。

求:

外形(mm)

9980×2430×3150

整备质量(kg)

9000

座位数(人)

48~51

百公里油耗(L)

≤19

行李舱(m3)

0.4

轮胎数(条)

6

最高车速(km/h)

105

(1)校车所受重力的大小;

(2)汽车在市区泰山路以最快速度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

(3)校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16.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

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

(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是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v=s/t=0.45米/2.82秒=…

方法2:

v=s/t=[0.15米/1.00秒+(0.30-0.15)米/(1.92-1.00)秒+(0.45-0.15)米/(2.82-1.92)秒]/3

=…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写出一点即可)。

 

增加玻璃管的长度

17.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时间(t)图象。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若传感器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器多远?

(2)若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16,物体在0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

(3)如图17所示,一物体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

传感器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18。

求:

在0至15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18.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

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

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的时间间隔是1秒,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19.在一次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公安人员在海滩案发现场发现了罪犯走过时留下的清晰的脚印后,立即用石蜡浇注了如图所示的鞋模。

经测量该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cm,质量为675g;又经测试脚印在该海滩达到同样深度的压强为1.5×104Pa,求罪犯的体重。

(ρ蜡=0.9×103kg/m3)

 

20.龟兔赛跑:

乌龟和兔子同时起跑,乌龟的速度是1分米/秒,兔子的速度是10米/秒。

跑了10分钟,兔子发现乌龟远远落在后面,于是洋洋得意的睡起了大觉。

一觉醒来后,发现乌龟还差10米就要到达终点,于是奋起直追,但还是比乌龟晚了20秒到达终点。

请问:

(1)乌龟比赛时,使它前进的力是

A.乌龟腿向后的蹬力B.乌龟的重力

C.地面对乌龟的支持力D.地面对乌龟的磨擦力

(2)本次比赛的路程有多长?

(3)比赛中,兔子睡了多久?

(结果请以秒为单位)

 

21.一铜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直圆锥体置于水平桌面上,其高h=10cm,已知直圆锥体的体积可用公式V=1/3Sh计算,式中S为其底面积,h为锥体高。

若该圆锥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2000Pa,求:

该合金材料的密度为多大?

该合金材料所含铜和铝的体积之比为多大?

(ρ铜=8.9×10³kg/m³,ρ铝=2.7×10³kg/m³)

 

22.如图所示,一个不漏气的薄塑料袋平放在桌面上,一根饮料吸管插在袋口边缘,把袋口折几折后用胶带封住,使塑料袋口不漏气。

把两块同种材料的正方形硬纸板相隔一定距离平放在塑料袋上,大、小纸板的厚度相同,大纸板的边长是小纸板的两倍。

(1)用嘴慢慢向吸管吹气,大、小纸板(填“会”或“不会”)同时被塑料袋“抬”起来。

(2)在大小纸板上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1元硬币,然后用嘴慢慢向吸管吹气,要使这两个硬纸板同时被举高,则这两个硬纸板上硬币的数目之比是多少?

(3)去掉硬币,并将两个硬纸板换成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底面积相同的圆柱体,这两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3:

2,用嘴慢慢向吸管吹气,要使这两个竖直放置的圆柱体同时被举高,求这两个圆柱体的高度之比。

熟做精编决胜题,考试有望100分!

 

七年级(下)科学精编计算22题

参考答案与思路解析

(本试卷中7、18、20、21、22题较难,部分同学可以放弃)

1.【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

【解析】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已知路程与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运行时间。

【解答】

(1)“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管道中运行时,不再需要任何的牵引力.列车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真空管道中继续运行。

故答案为:

(1)惯性

(2)6.15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的应用、求列车的运行时间,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2.解:

(1)由图示可知,小车的路程:

s乙丙=70.0cm-6.0cm=64.0cm=0.64m,

s甲丙=96.0cm-6.0cm=90.0cm=0.9m;

小车的运动时间t甲乙=6s-4s=2s,t甲丙=10s-4s=6s;

小车的平均速度v甲乙=s甲乙/t甲乙=0.26m/2s=0.13m/s,

v乙丙=s乙丙/t乙丙=0.64m/4s=0.16m/s,

v甲丙=s甲丙/t甲丙=0.9m/6s=0.15m/s;

如下表所示: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m

0.26

0.64

0.9

时间t/s

2

4

6

平均速度v/(m/s)

0.13

0.16

0.15

(2)不是匀速运动,因为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从乙到丙的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速度,即从甲到丙,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加速运动,小车的运动不是匀速运动。

3.2.3NC

解析:

由图2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2.3N的水平拉力;

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可能静止(还没拉动)、可能匀速运动,故选C。

4.解:

(1)心跳1min跳60次,可知跳一次的时间为1s,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为1s。

       

(2)由图甲可知在1s时间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位移是25mm。

    据v=s/t得v=25mm/s 

        (3)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相同,由图乙可知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出纸的位移是20mm。

据v=s/t,得每次心跳的时间t=0.8s

    故乙的心率即1min内心跳的次数为:

60/0.8=75次/min。

5.

(1)石陨石

(2)月球表面无大气层,陨石无法爆炸分裂,因此不能形成“陨石雨”

(3)AD

解析:

(1)

6.解:

①物体在4秒内运动的路程为S=2t+t2=2×4+42m=24m;

②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S/t=24m/4s=6m/s。

7.解:

(1)

=

=

=

=

=

=

=

=

卡特站立在火星上对火星表面的压强与站立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4:

9。

(2)C

(3)20.1375

解析:

(2)因为该图象为正比例函数,即人们跳远的最远距离s与起跳速度v0的平方成正比,又因为与星球的g成反比,因此三者的关系为:

s=v02/g,故C正确;

(3)

,故s火=9/4×8.95m=20.1375m

8.

(1)C

(2)V=4米×25米×0.02米=2米3

m=ρV=7.8×103千克/米3×2米3=1.56×104千克

(3)F=G=mg=(1.56×104千克+4.6×1000千克)×10牛/千克=2.02×105牛

P=F/S=2.02×105牛/0.3m2=6.73×105Pa<8×105Pa符合

(用F=PS计算也得分)

9.解:

(1)水的重力G=mg=1kg×10N/kg=10N;

(2)水对壶底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答:

(1)水的重力为10N;

(2)水对壶底的压强为1000Pa。

10.解:

(1)正方体的质量m=ρV=2×103kg/m3×(0.1m)3=2kg;

(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F/S=mg/S=2kg×10N/kg/0.1m×0.1m=2000Pa;

(3)错误 正确

解析:

切去任意厚度后,放在正方体的下面,正方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没有改变,对地面的压力没有改变所以压强不变;放在上面,正方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力没有改变,由公式P=F/S可知对地面的压强的变大。

所以小明的设想是错误的,小华的设想是正确的。

 

11.

(1)减小

(2)2m/s

(3)解:

组成冰壶的花岗岩的密度:

ρ=m/V=20kg/8×10-3m3=2.5×103kg/m3,

冰壶停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

p=F/s=G/s=20kg×10N/kg/(200×10-4m2)=1×104Pa

答:

这种花岗岩的密度为2.5×103kg/m3;冰壶对冰面的压强为1×104Pa。

解析:

(1)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克服摩擦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熔化,在冰面和冰壶之间形成水膜,减小了冰壶和冰面之间的摩擦力。

(2)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

v=s/t=30m/15s=2m/s;

12.解:

(1)桶内水深:

h=20cm=0.2m,

水对桶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水对桶底的压力:

F=ps=2000Pa×5×10-2m2=100N;

(2)水和桶的总重:

G=(m水+m桶)g=(11kg+1kg)×10N/kg=120N,

手受到的拉力:

F′=G=120N,

手受到的压强:

p′=F/s=120N/(0.8×10-3m2)=1.5×105Pa。

答:

(1)水对桶底的压力为10N,压强为2000Pa;

(2)提水时,人手受到的压强是1.5×105Pa。

13.

(1)猜想与假设

(2)如下表、下图:

砝码G/N

0

0.50

1.00

1.50

2.00

压力FN/N

1.00

1.50

2.00

2.50

3.00

弹簧测力计读数F/N

0.30

0.45

0.60

0.76

0.90

滑动摩擦力Ff/N

0.30

0.45

0.60

0.76

0.90

(3)1.2N

解析:

(1)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依次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同学们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属于七个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2)木块A的质量为100g,则木块A的重力GA=mg=0.1kg×10N/kg=1N。

木块A对木块B的压力等于钩码重力和物体A的重力之和,即FN=GA+G,就可以分别计算出表中压力的大小。

本题中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体现的,无论木块B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3)由记录的数据和图象可以看出,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并且满足Ff=0.3FN;当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为3.00N,木块A对B的压力为FN=1N+3.00N=4N,因此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Ff=0.3FN=0.3×4N=1.2N。

14.解: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v=s/t=15m/0.75s=20m/s;

(2)由于反应时间t′=4t,所以匀速运动阶段有:

s′=vt′=4vt=4s=4×15m=60m;

s总=s′+s减=60m+30m=90m;

所以s总>80m,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15.解:

(1)已知此时校车的总质量m=9000kg,故校车所受的重力:

G=mg=9000kg×10N/kg=9×104N

(2)该校车行驶时间:

t=10min=1/6h,在非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速度是60km/h,故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据v=s/t可得,s=vt=60km/h×1/6h=10km;

(3)此时校车对地面的压力是由其重力产生的,故F=G=9×104N,

校车对地面的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