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5664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肖像艺术

课时:

一课时

准备:

欣赏图片、绘画材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难点:

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

2、如果让你画一幅你爸爸(妈妈)的肖像画,你会怎么画?

你想表现他(她)怎样的神态呢?

二、深入教学

(一)、欣赏中国画《张卿子像》

1、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一幅中国画肖像画《张卿子像》,这幅作品是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曾鲸的作品。

画中的张卿子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

2、从这幅肖像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3、脸的哪一部分最能表达情感呢?

艺术家是怎样表现的呢?

4、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同学们从欣赏《父亲》这幅肖像画中能感受概括出一幅优秀的肖像画应具备哪几方面的要素吗?

(二)、欣赏版画《藏族少女》

1、同学们肯定发现了这幅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与《张卿子像》不同,谁知道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创作的吗?

2、你觉得版画和中国画相比较,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

中国画:

用线造型,细腻、严谨,色彩高雅明快

版画:

结构严谨,画面清晰,线条粗犷,色彩强烈、鲜明

3、仔细欣赏这幅作品,为什么艺术家在表现女孩的脸部刻画与其他地方不同?

4、你认为这幅作品画的好吗?

为什么?

(三)、欣赏雕塑《白求恩》

1、你们认识这尊雕像塑造的是哪位人物吗?

你们了解他的事迹吗?

2、同学们思考一下: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写实风格的雕塑作品呢?

3、你觉得这尊雕像成功在哪里?

《白求恩》:

采用浮雕的形式刻画了白求恩大夫。

从雕塑中不难看出他紧锁的双眉,好像在为战争带来的灾难而痛心。

任务形象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练习实践

1、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欣赏肖像艺术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油画《青年女歌手》说一说你的欣赏感受?

《青年女歌手》:

画家用油画的形式表现人物。

画面以中国山水作为背景。

画面构图类似于欧洲古典绘画风格,可谓中西融合,形成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

欣赏线描肖像画《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这幅画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和前两幅又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画中人物的神态怎么样?

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进一步感受艺术表现形式与作品的和谐统一。

3、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展评。

五、总结:

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首先要抓住“神”,既要表现人的性格、感情,同时也要抓住人的外貌特征。

 

第2课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

征。

(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丽萨》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凡高自画像》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

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

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

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作肖像画的新方法。

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

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

(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

(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

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

(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

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

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

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

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

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

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

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认识抽象画

教学目标:

 1.分辨具象及抽象的差异

          2.欣赏、认识抽象化的创作原理

           3.运用线条表现不同心情

           4.认识及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

           5.欣赏同学创作

教学重点:

      1、欣赏抽象派艺术家-康丁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的作品。

      2、引导孩子以线条及颜色表达内心的感受。

      3、藉由欣赏同学作品,提升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及素养。

教学流程:

  

(一)引起动机:

大家来找碴(从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作品中,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

  

(二)发展活动:

一、抽象画飨宴

    1.教师介绍抽象画家-康丁斯基、蒙德里安的作品

    2.引导孩子说出对画作的感受及构图方式

    3.分辨抽象画及随手涂鸦作品的不同之处

二、线条的表情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线条

    2.引导学生对不同线条说出不同感受

 三、线条情绪猜一猜

     1.请孩子将八开图画纸折成四等分

     2.引导孩子使用蜡笔将四种不同的心情(喜、怒、哀、乐)以四种不同的线条表现

     3.请几位孩子上台将自己的心情线条展示给同学,并请同学试着猜出作者所表达的心情

 四、颜色会说话

     1.复习色相环,并说出正确的调色方式

     2.引导孩子说出对色彩的感受,例如:

开心、忧伤

     3.将色彩填入刚才创作的情绪四格画中

(三)创作活动

    1.发表

2.实作 观察工具教学观察纪录表详版(可辅以轶事记录)

 

第4课学画抽象画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

同学们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学具准备:

图画纸,色彩颜料,色彩笔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美国一则报道: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五号》(No.5,1948)卖出了1.4亿美元(近1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同学们听过抽象画吗?

看过吗?

你们怎么理解呢?

引入课题——抽象画。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波洛克作画图片及简介波洛克:

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

他后期的绘画是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成混乱的点、线、画面,因此也被称为“行动派绘画”。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秋的节奏》,同学们看到什么?

(提问个别同学)

2、插入一则小笑话:

向美术教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

“画呢?

”学生答:

“这儿?

”他指着白纸说。

老师:

“你画的是什么?

”学生:

“牛吃草。

” 老师:

“草呢?

”学生:

“牛吃光了。

”老师:

“牛呢?

”学生:

"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么?

3、什么是抽象画呢?

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

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1﹞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

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2﹞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

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而发展出来。

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

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

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为代表。

4、大师作品欣赏,学习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旋律。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

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克利作品,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

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

(同学们尝试感受作品,畅所欲言)

(4)毕加索曾说过:

“变化不是进化,在艺术中没有进化。

”这句话似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使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沟通的大门。

因此,当我们看到原始人简单概括的线条,关良的戏画,卢梭的原始主义作品、儿童的天真稚拙的艺术形式而感到惊喜。

出示作品《格尔尼卡》简介背景。

5、学生作业欣赏

(1)儿童画欣赏

(2)抽象画欣赏

三、谈谈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抽象画的进一步认识

四、小结

布置下节课需带的材料:

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等

 

 

第二课时

一、欣赏音乐

听动听的音乐,感受旋律,渲染心情

二、学生实践创作抽象画

同学们用色彩表达情感,创作抽象画,可以同桌两人合作。

注意色调及点,线,面,色的巧妙运用

三、选出优秀作品同学代表展示本组创意,给予同学们自评,互评的平台。

五、课堂小结

对同学们的课堂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快乐表现!

六、反思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

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板书课题: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特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第6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

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

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

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

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维鲁维斯的人》时达?

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

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第7课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

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课

1、欣赏课文图片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

学生回答。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

看!

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

(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

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

谁来说说:

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

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

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

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现在开始。

生:

(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

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

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赏它们的装饰。

(放录象)

 

第8课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板书:

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

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

布、电线、包装纸、棉絮

方法:

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

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第10课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

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

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

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

(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

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

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

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第11课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

颜料、毛笔、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

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

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

(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

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第12课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

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

(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

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

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13课拼贴添画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