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6135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docx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

深港交通运输管理合作研究

□秦洁云

香港回归祖国后,如何加强深港交通衔接是发展深圳交通事业的重大课题。

一个紧密衔接、统一协调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是适应深港政治、经济、社会共同发展需要的。

一、深港交通衔接的必要性

深圳毗邻港澳,香港、澳门顺利实现回归,这一历史机遇给深圳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加强深港两地间交通合作的必要性在于:

香港回归后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以及人员交往必将进一步扩大,交通需求也势必同步增长;现有深港交通衔接尚不够完善,不足以满足深港两地间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深港两地的经济发展表明,交通事业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未来两地经济向高层次、纵深化发展,依然取决于交通事业超前发展的程度。

二、深港交通衔接的可行性

香港回归后,为深港两地交通基础设施衔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种合作前景的可行性基于下列因素:

深港两地间的经济合作将迈向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阶段,双方均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衔接,以期发挥对两地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圳的交通发展已初具规模,客观上可以更好地与香港进行衔接;加强两地间交通衔接,将有助于深港两地之间过境交通运输的衔接;搞好深港两地交通,将使深圳的交通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也使香港的交通更好地向内地辐射。

三、深港两地交通衔接的目标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深圳是国内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窗口,多年来的建设使特区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要促进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使深圳的交通事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深圳交通现代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至2010年,使深圳经济特区成为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初步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建立发达的综合运输体系,通过多式联运,实行“门到门”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的需求;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发达、便利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市内交通和市外交通的网络化,进入国外发达国家先进城市交通行列;缩小深港两地间交通差异,与香港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交通网络;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整体服务素质有长足提高;形成若干个跨地区有影响有实力的交通产业集团,增强深圳交通产业向内地和海外的辐射能力;政府对交通的管理和调控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运用法律、经济手段间接调控运输市场;按照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科学的符合交通事业规律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

以上十个方面是深圳交通事业至201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也是深港两地间交通衔接的努力方向。

四、深港道路运输政策建议

(一)深港间道路运输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及深港经济进一步密切合作,促进了两地间道路运输的蓬勃发展。

从皇岗、文锦渡、沙头角陆路口岸进出的运输车辆逐年增多。

至1996年底,深圳出入境客运企业达16家,拥有客运车辆350多辆;出入境货运专业企业达448家,拥有货车10886辆,其中出境货运企业7家,拥有车辆250辆,入境货运企业441家,拥有货车10636辆。

深港间道路运输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二)深港间道路运输现存主要问题

归纳起来,深港道路运输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连接口岸的高速公路、接驳场、综合客运站等基础设施不配套,通关规定复杂、手续繁琐、管理不协调、服务效率和工作质量不高,征收税费种类多、主体多等问题,制约了两地道路运输合作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三)深港道路运输合作的政策建议

(1)对深港间道路运输市场,近期采取有控制地逐步放开的政策,在引进港资时,应本着以下原则:

①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②有利于加快深圳大中型汽车运输企业的现代化;③以合资为主、独资为辅。

(2)对深港间道路运输市场,远期以实现两地道路运输市场一体化为目标。

以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来改革、规范道路运输税费制度。

(3)将深圳建成香港与内地间客货运输的接驳、中转枢纽。

建议:

①随着皇岗口岸过境客流的迅速增加,在皇岗口岸和将设置的新的口岸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综合公路客运接驳站,以满足过境旅客运输需求;②加强皇岗口岸城市公共交通接驳场站建设;③加快建设深圳的大型集装箱中转站、多式联运中心。

(4)制定港资投资深圳交通运输业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吸引港资投资深圳交通运输行业,以利于深圳交通运输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向香港、海外和内地辐射的网络化、综合化的运输集团。

(5)将开放部分香港机动车辆进入深圳经济特区的审批权下放给深圳市。

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请示,要求将香港机动车辆进入深圳经济特区,不出深圳二线口岸这部分审批权下放给深圳市。

(6)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运输规划,加快规划和建设在港口、机场、平湖编组站附近的仓储区和物流中心,为建设港深国际航运中心和深圳区域性航空货运中心服务。

五、建设深港城市铁路的政策建议

(一)建设深港城市铁路的必要性

城市铁路具有运距短,速度快,成本低,准时,污染少,运量大等特点,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城市拥有城市铁路,已成为一些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目前,深圳市城市交通拥挤已日益严重,特别是罗湖、福田,堵塞现象越来越多,平均车速20公里/小时左右。

由于深圳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是组团式的,组团间缺乏快速干线相连,因此,城市铁路成为一种合理选择。

将深港铁路衔接与深圳城市铁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

①有利于深圳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大量香港居民在“深圳居住、香港上班”;②城市铁路规划与深圳城市规划、组织开发紧密配合,这样,既方便乘客,又改善城市铁路的经营环境。

(二)建设深港城市铁路的政策建议

(1)建议市政府将深港铁路衔接及深圳城市铁路的规划作为一个深港旅客运输及深圳城市交通的重大课题,组织力量加快进行研究,深圳城市铁路能享受到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各种政策以及应承担的种种责任和义务。

(2)利用现有九广、广深、平南、平盐铁路资源,研究新建深圳机场铁路、龙岗大工业区铁路和大鹏旅游区铁路,将香港九龙—罗湖铁路延伸到蛇口客运港、平湖、龙岗大工业区和小梅沙,形成独具特色的深圳城市铁路客运客流的可行性。

(3)将深圳城市铁路客运系统与深圳罗湖、皇岗/落马洲口岸旅客过境轨道接驳工程有机衔接。

六、深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深港交通基础设施合作的总体战略

根据深港两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对深港两地未来客货运输流量进行特性的分析预测,深港交通设施衔接的长远总体战略可以简述如下:

1.客运交通

以大容量、快捷经济的轨道交通网为主要骨架形成深港过境轨道客运系统。

分别在罗湖、皇岗/落马洲和蛇口、屯门西北形成两个直通点(罗湖、蛇口)和一个中转换乘点(皇岗/落马洲),从而形成由深圳平南铁路、香港西北铁路、九广铁路,深圳广深铁路组成的深港地

区旅客轨道运输环线,并以深港客运轨道接驳系统为其联络线,最终形成“三环三射”的铁路衔接格局。

再配合便捷的口岸查验,在深港之间形成“两小时出行生活圈”,方便深港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经济互补。

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开放香港车周末及节假日进入深圳特区自由行驶,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深港过境旅客的需要。

2.货运交通

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集装箱货物及高新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将仍然依靠深港间的高速公路,以广深高速公路、107国道深港西部通道构成西部高等级走廊,将深圳、香港和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再配合中部的皇岗、梅观高速公路,东部的文锦渡、沙头角及东部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深港高速公路网。

随着路网的继续完善,公路的经济运距可达800公里;散杂货及超过800公里以上华南地区腹地的货物,将主要通过京广和京九铁路运抵深港。

外贸远洋运输的通道由深圳与香港的港口组成,发挥双方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作用,并逐步提高深圳港口的吞吐量。

(二)近期应实施的若干重点工程

为实现深港两地交通基础设施衔接的总体战略和目标,近期将重点抓好下列几项工程。

1.深港西部(公路)通道

做好深港衔接,建设深港西部通道,使5公里长的特大公路大桥横跨于深圳湾之上。

目前,工程的预可已完成,通过了国家计委项目建议书的评估,开始进行初步设计。

2.深圳机场航站扩建工程和盐田港(二期)工程

深圳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和盐田港(二期)工程是深港两地交通基础设施互利互补的重要举措,两项工程分别在1996年上半年和年底动工。

深圳机场直航站楼扩建工程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5亿元,1997年6月底完成投资8.505万元,工程进展顺利。

5000千万日元贷款国家计委已批,正在中行评估,办理转贷协议。

3.华南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

华南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是深圳发展陆路货运的重要项目,也是促进深港衔接的重要工程。

项目位于梅林联检站外东侧,该站作业量61万标箱,占地6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5亿元。

目前已完成工程预可性研究和总图设计并通过评审,征地拆迁和划批蓝线。

项目融资方面已有多家国内外企业表示合作意向。

4.罗湖、皇岗/落马洲客运轨道接驳工程

建设该工程的目的是在深港间建立大容量、快速的轨道接驳系统,以适应过境旅客数量的快速增长。

目前,港方已计划在2001年完成西北铁路的建设,并准备通过设置联络线至皇岗/落马洲口岸与深圳相接。

罗湖、皇岗/落马洲客运轨道接驳工程将连贯罗湖、皇岗两个主要的旅客过境点,及时疏散港方通过铁路运输过来的大量的过境旅客。

目前该项目需要抓紧立项工作。

(三)政策措施

1.多方筹集资金,广开投资来源

要实现深港交通衔接总体战略,需要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这除了国家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外,亦需多方筹集资金,广开投资来源。

建议将已有深港过境基础设施,灵活采用转让经营权、股权等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过境基础设施采用有偿使用方式,并建立专项基金,回收已有的投资,用于建设新的过境交

通运输基础设施,使其滚动发展,良性循环。

以“取之于车,用之于路”的原则,开放香港私家车在周末和节假日有偿进入深圳特区,加速回收过境基础设施的投资。

通过灵活的投资建设方式(如采用BOT形式)和帮助企业参与涉外证券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外资。

由个人、企业及建设部门组成项目投资公司,通过股份制,发行债券等集资方式自筹资金。

允许运输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和综合开发,增强运输企业投资于交通行业的信心。

凡停车场、交通管理(罚款)收取的费用,由财政统收统支,放入交通投资基金,用于改善

交通环境。

2.扶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在地价上给予优惠,以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