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6872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docx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篇一:

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三山寄宿制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实践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根本途径。

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指出: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和安康成长。

〞?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综合功能。

为了贯彻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立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历,制定?

三山寄宿制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活动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

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根本素

  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效劳性劳动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根本原理和管理知识。

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效劳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根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根底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

  形成的根本技能。

  1.学会自我效劳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展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创造。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展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安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

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开展生产、建立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荣耀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展遵守劳动纪律、保护劳开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

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平安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那么

  1.实践性原那么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根本特点。

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根本方法。

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开展。

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那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在根底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

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开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根底性原那么

  劳动技术是根底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根底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根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工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展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开展、成长打下坚实的根底。

  4.创新性原那么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那么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适宜的容和形式。

在进展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开展的需要。

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容的可承受性。

  6.开放性原那么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

又要使学生在独

  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

劳动实践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

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课外、校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

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

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平安性原那么

  劳动实践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平安。

劳动实践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平安因素。

因此,要规定各个工程的操作程序和平安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平安检查制度与措施。

劳动实践课应切实对学生进展平安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平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主要容及要求〔按课程要求设计〕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立;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

劳动与技术?

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

学校配备劳动技术课专用教室;建立足够的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

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

  篇二: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孟海小学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根本途径。

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活动安排

  1、保护花草树木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发出号召:

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我给小树写首诗〞活动。

  〔3〕组织开展在校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5〕各班开展“种植区〞的实践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四项评比〞等形式开展:

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清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做好定期进展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工作。

〔调查表各班根据班情自制〕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展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

劳动与技术?

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学校。

〔学校根据种植实践区情况,进展“劳动实践活动〞评比。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得意的人〞主题班会,学唱?

劳动最荣耀?

,诵读?

粒粒皆辛苦?

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认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

  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四、总结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根据总结情况,学校处评选“孟海劳动好少年〞。

  孟海小学2013年9月

  篇三:

小学生劳动教育方案及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根本途径。

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指出: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和安康成长。

〞?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综合功能。

为了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立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历,制定?

万乡中心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规定在

  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

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根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效劳性劳动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根本原理和管理知识。

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效劳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根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根底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根本技能。

  1.学会自我效劳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展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

  小制作、小创造。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展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安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

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开展生产、建立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荣耀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展遵守劳动纪律、保护劳开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

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平安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那么

  1.实践性原那么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根本特点。

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根本方法。

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开展。

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教师要切

  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那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在根底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

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开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根底性原那么

  劳动技术是根底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根底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根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工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展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开展、成长打下坚实的根底。

  4.创新性原那么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那么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适宜的容和形式。

在进展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

  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开展的需要。

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容的可承受性。

  6.开放性原那么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

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

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

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课外、校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

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

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平安性原那么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平安。

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平安因素。

因此,要规定各个工程的操作程序和平安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平安检查制度与措施。

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展平安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平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