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6914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docx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之正文

咸宁市林业“十二五”规划

一、林业“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林业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山上再造一个咸宁”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并重,发挥特色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家园,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全市森林面积发展到665.6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4.2%,林木蓄积达到876万立方米(立竹2.0亿株)。

比“十五”末增加了49.6万亩和1.9个百分点。

咸宁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猕猴桃之乡”。

1、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

抓住盛世兴林的机遇,大力造林绿化,建设秀美山川,完成人工造林153.63万亩;封山育林115.7万亩;义务植树3134.3万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625万人次。

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全面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有力地推进了生态环境建设。

续建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荒山荒地造林20.55万亩,争取国家资金4.3亿元(含坡耕地还林钱粮补助),开始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已到位国家资金1.0亿元,其中林业项目资金0.5亿元。

完成长防林工程13.66万亩,国家投资1446万元。

近三年实施低产林改造项目25万亩,争取上级资金0.5亿元。

营造抑螺防病林7.23万亩,国家投资1084万元。

完成世行贷款林业持续发展项目总规模9.45万亩,总投资3423.55万元。

完成日本政府贷款湖北植树造林项目总规模85.9万亩,总投资12129.95万元。

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明显。

平均年完成林木采伐22.01万立方米,严格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内。

受理林业案件9024起,查处率达97%。

对4000余棵古大珍稀树木清查登记、挂牌保护。

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195宗26710亩。

加强木材加工企业原料监管,执行市政府《关于合理发展全市森工板材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新上马的竹木加工企业严格审批,对重点森工企业派驻森林资源监督员。

森林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34.2万亩,成灾率为3.6%,有效防治率84%,与“十五”相比年均成灾率下降1个百分点,有效防治率上升7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森林分类经营改革,232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公益性事业管理,近3年政府每年补偿资金突破千万元;商品林按市场化运作,不断放活机制、放宽管理、放低规费,调动了全社会投资造林的积极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4万亩;建成17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面积21.57万亩,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7个省级森林公园、面积19.4万亩,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面积6.2万亩。

森林防火扎实有效,严格执行《咸宁市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实施湖北省鄂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一期),5年共发生森林火灾203起,过火面积96312亩,森林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与“十五”相比均有明显好转。

灾后恢复稳步推进。

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百年罕见,造成林业直接经济损失12.6亿元。

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清理林地275万亩,完成幼林补植补造22万亩,推广竹腔施肥30万余亩,修复管线552公里、道路443公里、防火林带1500公里。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林业产业提速发展。

特色基地建设明显加快。

林业特色基地规模达到350万亩。

其中楠竹160万亩(年产楠竹2000万支),意杨41万亩,马尾松31万亩,泡桐20万亩,水果17万亩,苗木花卉8万亩,桂花、猕猴桃、雷竹、中药材等均突破6万亩。

加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咸安巨宁、赤壁晨鸣、崇阳瑞发等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人造板材、竹木造纸、森林食品等支柱产业。

2009年实现林业相关总产值28.8亿元。

森工科技产业园区开工建设。

2009年8月,湖北现代林业咸安森工科技产业园挂牌成立,省林业局支持咸安区打造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产业园区。

已有14家森工企业入园,年生产纤维板18万平方米,年产值6.1亿元,利税7000多万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初步形成了竹产业、林纸业、人造板材业、苗木花卉和森林旅游等主导产业。

现有竹类加工企业500多家,竹业总产值已突破7亿元。

林纸业以晨鸣纸业为龙头,开发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企业已流转100万亩林地自主建设原料林;配套建设年产50万吨浆、40万吨纸的工业项目。

苗木花卉业以咸安区为主体,以107国道为主线,建成以桂花、樟树为重点的基地8万多亩,存苗2亿多株。

中药材产业现有基地7.72万亩;以通城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年产值1.4亿元。

森林旅游业以九宫山、陆水湖、星星竹海、潜山为主体,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年收入6050万元。

优势产品品种增多。

巨宁地板通过中国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免检产品;晨鸣精制双胶纸被湖北省造纸协会评定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名;楚天激光雕刻仿古竹简获第四届、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金奖产品称号;瑞发雷竹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食品”标志。

3、林业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

2007年对750.3万亩集体林地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山县、赤壁市列入全省6个试点县。

全市已完成确权面积742.2万亩,占任务98.9%;发放林权证17.7万本,完成勘界发证面积717万亩,占任务的95.6%。

近3年共流转林地141万亩。

国有林场改革初见成效。

通过改革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主转变,多种经营快速发展;以国有国营为主向国有民营为主转变,家庭林场快速发展;经济收入以靠国家集体为主向靠个人自营为主转变,职工收入明显提高。

到2010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65.4万亩(林业用地60.9万亩),活立木蓄积111万立方米(楠竹立竹718万株)。

林业站所等配套改革成效明显。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6个,组织林木交易1.96亿元;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6个,评估交易山林4.25亿元;开展林权抵押贷款2.64亿元;林业“两金”征收标准由20%降至10%。

建立29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入社林农2.5万户,经营面积67.6万亩。

通山、咸安、嘉鱼完成了林业站改革,分流人员1284名,现有134名人员按规定纳入财政供养。

4、实施科技兴林,林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建有7个林业科学研究所、市县乡三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51个;林业科技人才905人(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220人);以林科所为依托,新建了竹类、桂花、意杨、雷竹等专业研究所;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科技贡献率达40%。

国有林场推广毛竹增产剂新产品和竹腔施肥技术,提高新笋成竹率30.7%、增粗径级9.7%、降低成本80%。

市林科所平衡施肥等工程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潜山森林公园生态工程一、二期顺利竣工。

2008年、2009年,市委、市政府把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作为十件实事、十大生态工程之一,投入资金7800万元,潜山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公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完成公园引导区和晨练健身区标志墙262平方米,跌级花池55立方米,铺装木栈道(红柳桉防腐木)1100平方米;改扩建257米桂竹长廊,铺装防腐木720平方米;建成3500平方米的北入口广场,28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68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全长230米、落差20米的桂源溪水系;完成桂花园桂之源、探花问香、榜眼醉花、状元阁等景点建设,桂花园10公顷,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彩叶桂五个品种群分区,将汇集桂花品种88个,建成汇集竹类15属120种的竹种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视察时,对我市把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营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优美环境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6、局市共建成效明显。

2009年8月14日,湖北省林业局与咸宁市人民政府签订备忘录,合作推进咸宁市“武汉城市圈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

局市双方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密切合作,先行先试,共同把咸宁建成“两型”社会的先行样板、现代林业的成功典范。

今后5年,将以22个重点林业项目为支撑,投资约100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扶持约20亿元;力争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56%以上,林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率先在武汉城市圈实现“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的目标。

7、林业自身建设再上台阶。

加强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题的自身建设,队伍更加团结,工作更加规范,环境更加优美,精神更加振奋,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明显提升。

2007年9月,2800平方米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顺利竣工投入使用;按全省统一要求建成了森林防火视频网络。

潜山林场支持三江森林温泉项目、林科所支持温泉谷项目,服从大局积极拆迁还建,多方争取维护合理权益,抓住机遇发展集体经济,达到群众满意、项目方满意、领导满意的效果。

市直单位整合资源,装修改造兴林大厦,林场处、林科所、林勘院、推广中心集中办公,达到了便捷、高效的效果。

筹资260万元在开发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及时引进业主开发竹工艺品。

响应市委号召,鼓励局机关干部自愿入股,开发有机水果、丰产楠竹示范基地3500亩。

局直7个国有林业企业完成改制。

市林业局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人事部表彰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05-2006年度、2007-2008年度“省级文明单位”;连续5年被省林业局评为“红旗林业局”、“先进林业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最佳文明机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依法治市先进单位等。

(二)基本经验

历届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林业建设,充分认识到咸宁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始终把林业提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林业工作作为农村工作重中之重来抓,经常听取林业专题汇报,每年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工作进行部署,要求举全市之力向山地进军,“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

1、加强领导,成立专班抓落实。

围绕中心工作,先后成立了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灾后重建、林权改革、潜山森林公园建设、横沟桥基地建设等多项专班,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资金,确保工作抓出成效。

2、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抓落实。

每年将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分解到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科室,任务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年终严格考核,在全局形成“说了算、定了干、干则成”的干事创业氛围。

3、严格管理,督办检查抓落实。

在植树造林黄金季节和森林防火关键时刻,及时派出督办组和巡视组,采取“一组两督”的办法,深入基层,督造林、查质量,查火源、查火案、查责任。

采取编发工作简报、编写政务手册、开设专栏专版、摄制专题影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4、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抓落实。

创新林地流转机制,按照“既规范,又放活”的要求,探索以产权为纽带,用市场的办法推进林地流转,解决规模开发难的问题,提高规模效益。

创新林业投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激励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荒山开发,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参与荒山开发的积极性。

创新服务机制,对规模较大的业主,林业部门安排技术人员对口负责,免费提供造林整地、苗木培育、抚育管理等技术服务。

5、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抓落实。

放开手脚,多为发展开绿灯。

坚持多研究放活,多解除限制,多开亮绿灯,既要政令畅通,又要用活变通。

凡是政策允许的,放手支持;凡是文件禁止的,坚决不干;凡是政策没有规定的,善于用活变通,最大限度支持。

对残次林、灌木林改造,只要不影响生态环境,优先审批采伐手续;对偏远荒山,最大优惠流转开发。

强化职能,多为发展搞服务。

对符合林业项目要求的,全力争取纳入低产林等项目扶持;对企业自建原料林的,积极做好林地流转服务。

鼓励创业,多为发展担责任。

树立敢担责任、敢为人先的意识,只要有利于发展,就要允许试、鼓励干、力争胜。

尽力为想干能干者搭建舞台,为谋事创业者保驾护航,为开拓创新者分担责任,在林业部门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误,追求成功”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问题

总的来看,我市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生态质量有待提高。

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面积较大,但单位面积产出率不高,林业生态质量不高,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等问题仍然存在。

2、产业规模效应有待发挥。

全市林业产业门类繁杂,规模不大。

除竹产业、林纸业、林板业有一定规模外,产业没有形成集群,规模效应不强。

3、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林业聚集市场和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强,林业体制不顺、流转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束缚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

4、科技含量有待提升。

营林生产科技含量不高,木竹加工增值不明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快。

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5、生态文化有待繁荣。

林业生态文化的挖掘、宣传和教育等工作刚起步,绿水青山也是政绩、提供生态产品也是发展等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推进较慢,需着力繁荣生态文化体系。

二、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些,为新时期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9年6月,中央林业工作会议顺利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

会议精神非常重要,一是明确了新形势下“林业的四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二是提出了林业肩负的“四大历史使命”(发展林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三是界定了森林的“九大新功能”(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四是指出林业改革“九项重要任务”(认真落实《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落实公共财政支持政策;积极开展造林直补、良种、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落实林权抵押政策;落实森林保险政策;落实林区“三剩物”、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推动森林评估师和森林评估制度建设;抓好森林采伐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009年12月,我市召开市委林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湖北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的目标任务,组织动员全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建设“生态咸宁”为核心,大力推进“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围绕“资源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林业发展,不断提高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水平,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林业是生态良好之本、城市宜居之魂,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关键是高举生态文明大旗,明确现代林业方向,抓住机遇,重点突破,推进我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1、以创建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在构建功能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上寻求突破。

一是加强生态网络建设,构筑生态屏障。

建设长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农田防护林、景区风光林,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

二是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培植城市森林。

加强城市山体水体保护,进行林相美化改造;实施“见缝插绿、破墙透绿、腾地植绿”工程,建设公共绿地和小森林,建成总量适宜、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系统。

三是建设环城绿色景观通道,打造生态走廊。

尽量保留公路两侧山体原生森林植被,沿线发展特色苗木花卉,形成“一路畅通、一路绿荫、一路景观”的森林生态走廊。

四是加强淦河等湿地保护,彰显山水魅力。

建设淦河湿地生态林带,美化近岸景观,构建原生态、近自然、亲市民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水体湿地,彰显山水魅力。

2、以建设森工产业园区为龙头,在构建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体系上寻求突破。

以湖北现代林业咸安森工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加快林业产业战略性调整,提高林业产业竞争力,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素质,建成产业集群、技术集成、人才聚集、产品关联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一是实施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协助山东晨鸣纸业自建原料林,加快建设工业项目,树立林、浆、纸一体化的现代林业产业样板。

二是实施竹产业化项目。

积极支持博友竹业,加快建设丰产竹林,重点研发高档地板、竹纤维、竹炭等高新技术产品,尽快建成华中最大的竹材制品出口创汇基地。

三是实施油茶高效经济林项目。

争取项目资金,新建和改造高效油茶基地,积极支持通城黄袍山保健食品公司开展精深加工。

同时,适度发展林板业、苗木花卉业和生物质能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3、以打造生态旅游新城为载体,在构建独特多样的生态文化体系上寻求突破。

一是以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打造生态旅游新城。

发挥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优势,加快建设生态工程,将公园打造为彰显森林景观特色、兼顾城市公园功能的4A级旅游景区。

二是以九宫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开发森林生态旅游。

依托九宫山、陆水湖、黄龙山、鄂南大竹海和8个森林公园,注重生态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赋予深刻的生态文化内涵,提升森林生态旅游品位。

三是以特色生态农庄为主体,开展农家乐观光旅游。

开发特色花园、苗园、果园、竹园,将新农村建设和农家乐观光结合起来,形成特色旅游品牌。

4、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在构建坚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上寻求突破。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主体改革成果,着力推进配套改革和制度创新。

一是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障制度,落实公益事业财政投入、生态效益合理补偿、种苗补贴、税费扶持等政策。

二是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完善财政贴息政策,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简化采伐审批程序,实行林木采伐分类管理。

四是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建立林权要素市场,搭建林权流转平台,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林业要素配置。

五是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林业合作组织建设,构建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为加快全市林业发展步伐,指导全市林业“十二五”建设,促进鄂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研究制定《咸宁市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委、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统领,以统筹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优化林业布局、调整林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资源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武汉城市圈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围绕生态立市、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和“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的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大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不断增加生态资源总量和林业经济总量,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承载能力,维护生态安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以满足人们和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现代林业,加强生态建设,不断增强林业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提升林业生态效益。

2、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生态和产业,统筹城市和农村,兼顾山区、丘陵和平原,坚持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学规划,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的区位条件和区域特征,区划不同的功能区,明确不同的主导功能,实施不同的政策措施,分类指导,分区施策。

4、科技兴林,提升效益。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全面推广实用技术,提高林业质量效益。

加快林业产业战略性调整,提高林业产业竞争力,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素质。

5、规范执法,依法治林。

宣传贯彻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治林。

6、政府引导,全民参与。

加强对林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创新林业发展机制,多渠道筹集林业建设资金,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得到加强,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生态网络和绿色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固碳和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提高,林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明显提高;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全社会保护森林、重视生态的意识普遍提高。

到2025年,全市林业生态、产业及生态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森林质量、生态功能、森林固碳和生态承载能力显著提高,林业多种功能和效益有效发挥,林业对经济社会贡献率大幅提高,林业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文化繁荣。

2、具体目标

到2015年:

(1)5年完成人工造林15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义务植树3500万株,使森林面积达到735万亩。

(2)森林覆盖率达到56%。

(3)活立木蓄积量达1300万立方米、楠竹立竹量达2.8亿株。

(4)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235万亩。

(5)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2万亩。

(6)湿地保护面积达40万亩。

(7)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3%以下。

(8)森林火灾森林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

(9)林业总产值达120亿元以上。

(10)生态文化宣传普及率达90%以上。

到2025年:

(1)全市森林面积达800万亩。

(2)森林覆盖率达58%。

(3)活立木蓄积量达1800万立方米、楠竹立竹量达4亿株。

(4)林业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四)主要任务

加快城乡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加强生态治理,构筑生态屏障;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创建绿色家园;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保护,创建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功能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全面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体系。

加强森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挖掘和传播林业生态文化,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独特多样的生态文化体系。

四、发展重点

(一)实施生态工程,构筑生态屏障

以林业生态工程为重要载体,加强生态建设,控制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安全,构建持续稳定、功能突出的绿色生态网络和绿色生态屏障。

构筑高山远山生态屏障。

在高山远山、库区、石漠化地区和矿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积极开展封山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低产林改造等生态建设和恢复工程,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构建第一道生态屏障。

构筑低山丘陵生态屏障。

在低山丘陵地区,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兼用林,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构建第二道生态屏障。

构筑平原湖区生态屏障。

在平原湖区和沿江地区,大力开展农田防护林、长江防护林、长江防岸林及堤防林建设,构建第三道生态屏障。

构筑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屏障。

加强河流、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搞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物种多样性,构建第四道生态屏障。

(二)立足城乡一体,创建绿色家园

以创建“绿色家园”、“森林城市”等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绿化美化活动,形成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

加快城镇绿化美化。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实施绿化美化、城市森林,景观道路、生态走廊,湿地保护、山水园林等生态工程,加强城区山体水体保护,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让森林进入城市,让城市拥有森林,将咸宁建成武汉城市圈生态体系最为完善的森林城市。

加快农村绿化美化。

以创建“万树村”、“绿色小康村”活动为载体,以村周围、道路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