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6940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香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港.docx

《香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香港.docx

香港

简介

香港大学是一所于1910年于香港岛成立的大学,其前身为香港西医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是香港及亚洲区中最享盛名的学府。

校园本部坐落香港岛西部的薄扶林道以东占地约16公顷。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首次公布亚洲大学排行榜,香港大学名列亚洲第一,香港中文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第二,香港科技大学名列第四,令香港高校在大亚洲大学五强中首次荣获三席。

亚洲最佳大学调查中香港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于香港中文大学之后位列第二。

香港大学中文校训为“明德格物”,对应拉丁文为SapientiaEtVirtus,立校以来一贯采用英语教学,在人文、法律、政治及生物与医学等学术领域极为出色,亦为香港及亚洲区中最享盛名的学府之一。

其采用的教学模式包括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

1911年港大成立,1912年举行了正式的创校典礼。

因卢吉认为当时中国社会不适宜接触西方的人文价值观(如共产主义理念),大学最初模仿利物浦大学的制度,重理工而轻人文,故只设三个学院:

医学院、工程学院及文学院,当中没有开设社会学和哲学等人文课程。

1916年12月举行第一届毕业礼,有23个毕业生及5个荣誉毕业生。

1925-1926年省港大罢工后,政府为进一步沟通中西文化,遂召集本港绅商,磋商在香港大学增设中文学系,让汉文中学毕业生入读。

港大中文系于1927年成立,邀得前朝翰林赖际熙、区大典等执教,加上其时又有富商邓志昂捐款建立中文学院、冯平山捐款建立中文图书馆等,涌起了一股重视中文教育的潮流。

香港大学一向推崇高素质教学,学生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学习,采用英语教学,特别鼓励学生参加对外交流,让其接触外国及外面文化。

港大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及薪酬水平均为全港高校之冠。

现有建筑学院、文学院、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牙医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10个学院,及其他教学单位包括研究生院、专业进修学院、数码港学院及其他不属任何学院的教研单位,如亚洲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等教研机构。

优势特色专业主要有建筑、法律、生物工程及医学院、商学院、工程学系、社会科学院等专业。

舍堂

“舍堂”是香港大学为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希望透过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彼此学习,达致课堂和学术以外的“全人教育”。

“舍堂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国剑桥、牛津等大学的“学院制”,但港大的舍堂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学院的学术教学及独立招生功能,而衍化为只保留社交和课外教育功能的“舍堂”。

舍堂主要是住宿性的,同时担当学生宿舍的角色,然而港大亦有纯粹供学生居住而没有任何学生组织的“学生住宿楼”。

除此之外,港大亦有非住宿舍堂。

舍堂的活动多姿多彩,但时间上多集中于晚上至凌晨,而且有部分是住宿生必须参加的。

“学生住宿楼”只有男女各三十六个宿位,对于居于较远离港大的学生来说,变相只有舍堂可供选择。

由于很多舍堂每年重新审订宿生资格(re-admission)是基于舍堂内活动的表现,希望专注学业或不希望参与太多课外活动的学生只能租住附近的私人住宅或申请非舍堂的学生宿舍(studentflat),另外在外租房的内地学生可以得到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cedars)的经济补助

学生至优

  历年新生入学成绩显示,港大是全港最优秀学生首选的大学,而港大内地生在内地高考成绩为本港院校所收内地生中成绩最佳者。

高考成绩是录取考虑条件之一,港大将参考其所属省市高考第一批本科(重点高校)的分数线。

申请人须参加由港大安排的英语水平测试,同时亦有机会被邀请进行面试,笔试成绩及面试表现亦在考虑范围之内,测试及面试的日期和地点会于中国事务处网页公布。

设奖学金 为了能让更多学生得益于港大的优秀师资及世界一流的研究环境,藉此培养更多的领袖人才,为社会作贡献,除了现有的每年一千三百万的奖学金外,今年香港大学决定在未来三年内额外提供五千五百万入学奖学金予全球的杰出学生。

学生无需作出特别申请,港大在录取学生时,会考虑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学金予考获成绩优秀的学生,相信对于那些状元学生,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另外,港大每年共有约一千项不同类别的奖学金/奖项供所有港大本科生申请。

毕业出路 成功完成本科生课程的学生将取得由香港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毕业后可选择留港、赴海外或回内地修读研究生课程或工作。

港大从一九九八年招收第一届的内地本科生开始,已经迎来了第五届的内地本科毕业生。

一届又一届的内地本科毕业生在港大渡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拓宽了眼界,为日后的前景绘好了蓝图。

他们集内地与港大的双重文化背景于一身,既能能融入内地的独特文化,又能适应香港,以至国外的国际化体制与习惯。

这种特有的背景,本身就令港大的内地本科生具备了社会竞争的优越条件,大部份学生都不用为找不到工作而感到烦恼,并普遍在毕业前已经可以拿到大公司的聘请或海外名校的录取。

香港教育

概况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香港政府的教育统筹局(下称“教统局”)管理,制度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部份:

  学前教育:

透过私立的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学前儿童提供机会学习与群体相处。

  十二/十三年免费教育:

在全港设立官立或津贴资助学校,为适龄学童提供六年制免费小学、免费三年制初中课程(中一至中三)、免费三年制高中课程(中四至中六)/免费两年制高中(中四、中五)、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  高中及预科课程:

设立两年制高中(中四、中五),为学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设立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作为学生报考大学前的课程准备。

学前教育

  香港的学前教育大致可分为幼儿园和幼稚园两种。

两者均为私立经营,有以商业化集团形式运作的幼稚园集团,也有由非牟利团体兴办的幼稚园。

后者通常由教会或社会服务机构筹办。

  香港的幼儿园和幼稚园本来有不相同的服务对象:

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是未适合进入幼稚园的幼童,为家长提供托儿服务;而幼稚园的服务对象则是3至6岁的幼童,让他们在学校环境里学习群体相处,以及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幼稚园由教统局管理,而幼儿园则由社会福利署管理。

但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兼营幼稚园相同的业务,使6岁以下幼童都可以在幼儿园内接受教育。

编辑本段九年免费教育

  根据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2002年发表的《基础教育课程指引》,现时香港基础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反思优势,使他们能够发挥所长。

香港的基础教育一直被批评为过份着重背诵(即所谓“填鸭式教育”),使学生在现今瞬息万变的资讯社会中,未能好好把握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从而使香港的就业人材变得缺乏竞争力。

因此,教统局希望透过课程改革,从根本改善学生的素质。

  教统局制定的政策强调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为达到使学生能够养成学会学习的能力,政府在前述的课程指引内提出了“九种共通能力”及“四个关键项目”两种概念。

九种共通能力

  协作能力

  沟通能力

  创造力

  批判性思考能力

  运用资讯科技能力

  运算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研习能力

四个关键项目

  德育及公民教育

  从阅读中学习

  专题研习

  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

编辑本段小学课程(小一至小六)

  小学六年免费教育于1971年推行。

现时香港的小学教育分为八个学习领域及两个学习阶段。

  八个学习领域分别是:

  中文(包括语文课及普通话课)

  英文

  数学

  科学教育(包含在常识科内)

  科技教育(包括常识科及资讯科技)

  个人、社会及人文学科(包含在常识科内)

  艺术(包括音乐及视觉艺术)

  体育科

  两个学习阶段分别是:

  第一学习阶段:

由小一至小三;

  第二学习阶段:

由小四至小六;

  每一个学习阶段完结时,学生都要参与一个由教统局主办的全港性系统评估,评核结果让当局了解学生能力上的差异。

完成小学后全港学生会被教统局中央派位分派到志愿的中学。

编辑本段初中课程(中一至中三)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的初中教育,大部份本地主流中学名义上是英文中学,除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等科目外,其它科目如地理、数学、历史等,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但实际上是奉行双语教学,仅课本及笔记以英文编写,上课时老师通常以广州话讲授。

  1997年后,特区政府决心贯彻推行母语教学,即除英文科外,其它科目均采用以中文编写的课本及笔记,并以广东话讲授(这个政策假定所有本地主流中学的学生的母语均为广东话,并非真正按个别学生的母语教学,也没有提供其他方言的教学)。

但全港400多间中学里,其中114间却可以继续使用英语授课,这些中学通常是学生学业成绩较佳的,当中甚至有一定数量是政府主办的官立中学,由于政府的官校亦不以身作则,因此母语教学的成效一直备受质疑。

母语教学的议题,至今仍具争议性。

  2005年,教育局于中学教育制度改革中再次重提学校授课语言的议题。

局方考虑以学校学生成绩作为参考标准,学生成绩佳的学校将可选择以英文为授课语言,而其余亦以中文为授课语言。

  而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除了有中国语文、英文及数学这三个主科外,还有综合科学、历史、中国历史等科。

但部分中学却因资源问题或其他原因,而把初中的历史、地理、经济及公众事务科合并为综合人文科。

新香港教育制度

博士

硕士

大学

(学士学位)

大学四

大学三

大学二

大学一

中学

高中

高中三(中六)

高中二(中五)

高中一(中四)

初中

初中三(中三)

初中二(中二)

初中一(中一)

小学

小六

小五

小四

小三

小二

小一

幼稚园

高班

中班

低班

香港教育制度(旧)

博士

硕士

学位

学士

学士

高级文凭/

副学士

中学

高考

预科

中七

文凭

中六

副学士先修

会考

高中

中五

证书

中四

初中

中三

中二

中一

小学

小六

小五

小四

小三

小二

小一

幼稚园

高班

中班

低班

在香港大学大部分实行“书院”制或“舍堂”制,学生是不要求强制性住校的,要想住宿,学生必须提出申请,申请的人远多于可提供的宿舍。

那么对于香港大学宿舍管理究竟有哪些特色与不同呢?

  1、学生活动以宿舍为单位开展

  学生活动以宿舍为单位开展,譬如聚餐、球类活动、社团活动等。

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从身边学到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而在内地,大多以社团为准搞学生活动。

  2、香港大学宿舍也是学习的课堂

  在香港,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学生休息和睡觉的地方,也是学生活动、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学生对自己的宿舍楼有明显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学生宿舍管理的内容除了日常的管理(中国内地的“看门”、维修、更换钥匙等工作)外,还作为第二课堂开设的地方,并建立了一套宿舍教育的体系,包括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等等。

而在内地高校,学生很少在宿舍娱乐,多数是睡睡觉。

  3、香港大学宿舍也负责发放奖学金

  中文大学宿舍都是书院式的管理,有完整的行政架构。

从院长到舍监,都是由高学历的老师担任,甚至还有奖学金,住在这里的学生可以申请这里的奖学金等等。

  4、教授、老师当宿管

  香港大学宿舍管理人员往往是由比较高层次的教授或者老师担任,这些老师喜欢和学生接触,喜欢和学生沟通,自愿报名参与宿舍的管理,部分老师都是兼职宿舍管理的,有的老师甚至申请住在学生宿舍,这样方便和学生沟通。

在内地,高校宿舍派专职的宿管员,教授根本不可能管宿舍。

     5、学生可以参与宿舍管理

  学生参与香港大学宿舍管理,参与宿舍的布置,学生可以选择在宿舍举行各种活动,也可以为宿舍管理提供建议,并参与进来。

在宿舍周边的墙上,并不是白花花的墙,而是许多带有个性的海报、张贴画、装饰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装扮的。

这点与内地学生有相似之处。

  6、宿舍布局像一个家

  除了日常的居住外,通常还设有自修室(有的是24小时的)、厨房、活动室、休息处等等地方,让学生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内地高校鲜有厨房、活动室之说。

     7、宿舍由学生自己申请

  香港大学宿舍不是由学校安排的,而是由学生自己申请。

学生可以申请跟谁住,或者自己申请住在哪里,学校则只需要根据先来先得的原则进行安排,像中文大学那样的书院形式,学生在申请某一个书院的时候,会比较书院的奖学金、管理、活动、特色等等后才申请某一个书院。

与内地大学宿舍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不同,而香港大学宿舍不仅可以睡觉,更是学习的课堂。

专家建议内地高校宿舍管理能否适当改革。

宿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