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754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4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金版湘教版必修3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读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

B.平原地区多于高原地区

C.总体格局是北富南贫

D.西南地区多于东北地区

2.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分布关系是(  )

A.呈逆向分布B.呈正向分布

C.交叉分布D.同步分布

【解析】 读图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因此与煤炭资源呈逆向分布。

【答案】 1.C 2.A

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发展策略,在整体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的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的发展模式。

读平顶山某企业集团的产业联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煤炭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都是循环的

B.图中的煤炭利用可以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

C.煤炭是工业生产的直接能源

D.煤炭气化或液化后,只能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4.该企业集团的煤炭产业链所属模式是(  )

A.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B.煤—电—化、煤—电—热—冶

C.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D.煤—电—化、煤—电—建材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煤炭的各种利

用方式并非都是循环的;工业生产并非都是直接将煤炭作为能源;煤炭气化或液化后,除作为工业原料使用外,还可以作为能源等。

图中反映出的最终产品,主要是各类化工产品和新型建材,没有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

【答案】 3.B 4.D

读江苏省2008年前三季度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能耗增长情况对图(下图),回答5~6题。

5.下列工业属于高耗能工业的是(  )

A.核燃料加工业、热力生产和供应

B.石油、电力、

家具

C.冶金、化学、食品

D.原油加工、印刷、造纸

6.对图中苏南和苏中地区能耗同比下降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产品的外部需求明显减弱 ②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 ③大幅度替换使用高效率低污染的洁净能源 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5题,解题关键是对各工业部门与对应影响的区位因素要掌握好;这些工业中属于高耗能工业的有核燃料加工业、热力生产和供应、冶金等工业,所以A项正确;B、C、D项都属于市场指向型所以排除。

6题,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苏中和苏南地区能耗与同期相比下降的原因,从四个答案的设计中发现只有一个不正确,其他三个正确;由于产品的外部需求减弱,耗能减少,所以①正确,故排除D;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可能使成本上升,工厂压缩生产也可能使能耗用量减少,所以②正确,故排除C;大幅度替换高效率低污染的洁净能源目前还不能实现,所以③错误,故排除A。

【答案】 5.A 6.B

读中国近年GDP与电力供需的增长率图,回答7~8题。

7.2002年后电力装机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

A.水电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

B.国家重视水电建设

C.GDP的稳步提升和电力消费的增长

D.综合国力的提升

8.我

国现阶段电力供需的主要问题是(  )

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供应相对紧张 ②电力装机和电力消费持平,供求不会出现矛盾 ③电力供应形势依然偏紧,高峰时段和局部地区供应紧张 ④青藏地区是我国电力供应最为紧张的地区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 第7题,我国电力装机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电力消费需求的增长和GDP的稳步提升。

第8题,现阶段我国电力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青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太阳能、风能、水能丰富,电力供应相对充足,电力供应最紧张的地区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答案】 7.

C 8.A

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站,今后5年至15年之内,山东省将有海阳、乳山和荣成三个核电站相继投产。

目前,规划中的海阳核电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计划2010年前期工程两台机组并网发电。

读图回答9~10题。

9.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10.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在

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核电站建设的区位因素和发展核电的意义。

【答案】 9.C 10.D

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丰富资源,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已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

我国丰富的风能资源,是可供开发的重点能源之一,但我国风能的开发还远远不足。

回答11~13题。

11.我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是(  )

A.内蒙古和甘肃北部B.东南沿海地区

C.新疆吐鲁番盆地D.青藏高原地区

12.目前,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市与加拿大埃伏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联

手打造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该电厂的建设将有助于(  )

A.为“绿色奥运”提供清洁的能源支持

B.提高二连浩特市的风能资源的探明储量

C

.减轻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对华北地区的危害

D.缓解当地能源短缺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压力

13.在我国,风能发电的弱点是(  )

A.储量巨大,但地区差异小

B.密度低,发电不稳定

C.技术不够成熟,建设周期长

D.单机容量小,商业化潜力不大

【解析】 第11题,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吐鲁番盆地周围有山脉阻挡,风力减弱。

第12题,风能的最大优点是可再生、无污染,故该项工程的实施可把绿色能源输送到京津唐地区,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充足的能源。

二连浩特市的煤炭资源丰富,并不会因工程建设而增加当地风能资源的探明储量,也不能减轻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对华北地区的危害。

第13题,我国的风能储量巨大、分布广泛,且商业化、规模化的潜力很大,但风能也存在着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等不足

,故A、D项错

误,B项正确,我国风能发电的技术成熟,单机容量大,建设周期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

【答案】 11.A 12.A 13.B

二、综合题

14.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会上再次提议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使其经济水平,在全国经济地位再上一个台阶。

材料二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三 山西能

源基地(198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

(1)根据材料一,评价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区位优势。

(2)除自然条件外,东北重工业基地发展比德国鲁尔区欠缺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鲁尔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你认为山西应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鲁尔区资源开发与

综合整治的经验对东北工业基地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东北地区工业基地建设区位优势矿产资源及其结合分析,整治措施主要是

从单一经济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发展。

【答案】 

(1)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最丰富;在空间分布上相当集中,这有利于建设各类大型企业;多种矿产资源组合良好,互相配合,有利于建立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2)能源不足 水源不足

(3)改善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增大冶金、化工、建材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增加能源中电的输出比例;利用能源优势,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延长煤的生产链,增加煤化工的投资比重。

15.下图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

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乙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2)图乙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3)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4)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

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解析】 本题以1月某时的地面天气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农业自然灾害,以及和能源基地建设有关的问题。

解答第

(1)题时应结合冷锋的天气特征及图示阴影区的

农业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解答第

(2)题时,应首先明确阴影区的能源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然后从能源的数量、质量、开采条件,以及图示地区地形、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其建设的区位条件。

解答第(3)题时,应联系图中的产业链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第(4)题时,应充分联系鲁尔区在发

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该区与鲁尔区的不同之处,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然后联系这两类环境问题

从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不合理开矿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因素。

【答案】 

(1)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2)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3)E:

电力工业,F:

建材工业。

理由:

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4)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

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