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034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计66分)

1.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

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

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2.下面是1922~1926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

图中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A.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B.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

C.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D.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

3.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

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4.2011年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晚宴上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

乔布斯回答:

“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B.美国制造业日趋空心化

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

5.1958年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进入印度市场,20年后宣布退出,原因是印度政府要求跨国公司将其股份减少到50%以下。

结果导致印度22家瓶装厂停产、数千工人失业。

1993年,印度政府主动召回可口可乐,但可口可乐公司仍遇到种种危机,甚至被要求公布秘方以防止里面有超标的杀虫剂含量。

2006年,双方以和解告终。

由此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A.不同国家的公司监管、规则相同B.跨国公司进入别国必然会遭到抵制

C.印度与可口可乐的目标一致D.要掌握好开放和保护的适度性

6.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会议。

如表为历史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和主要议题。

这反映出

时间

地点

主要议题

1993

美国

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APEC内部和区域间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

1997

加拿大

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

2005

韩国

区域内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经济技术合作、反恐合作、APEC改革

2010

日本

增长战略、人类安全、区域经济一体化、多哈回合谈判、APEC未来发展

A.经济和安全问题一直受共同关注B.冷战后期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C.成员国存在共同利益是合作基础D.发达国家仍然掌握会议主导权

7.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8.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可归为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9.古人认为:

为人君父不懂《春秋》,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为人臣子不懂《春秋》,会因为篡狱而留下死罪的名声。

这反映古代中国

A.以儒家规范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准则B.把《春秋》作为判断善恶曲直的标准

C.将克己复礼作为评定社会道德的标尺D.用文献经典作为维护身份等级的手段

10.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种民本思潮

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B.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D.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11.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12.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13.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苏州

庆历中

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淳熙十年

15000

62

242∶1

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1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皇帝的圣旨诏书开头语也常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说明汉代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借天的权威树立皇帝权威

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儒家天道观得到皇帝认同

15.“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这一观点出自宋明理学家

A.朱熹B.程颢C.程颐D.王阳明

16.朱熹《劝农文》载:

“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

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

”材料体现了

A.儒家仁爱和谐思想B.宋朝阶级矛盾尖锐

C.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农村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

17.19.朱熹《语类》:

“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如未至。

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

”下列对朱熹的阐述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重义轻利B.注重心性修养

C.注重道德实践D.批判虚假说教

18.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1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据此可知,顾炎武

A.批判传统儒学B.具有民族思想

C.提倡经世致用D.反对君主专制

20.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说:

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有西方学者称其为“中国自由主义先驱”。

该思想家是

A.王夫之B.顾炎武C.朱熹D.黄宗羲

21.当代学者刘志琴认为: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

”这种“异质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瓦解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D.“西学东渐”的影响

22.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

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D.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

23.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C.应建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D.统治者应该重视教化百姓

24.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而限制其发展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25.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

“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26.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

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27.下表是明清时期我国科技著作的典型代表,这些成就本质上反映了明清

著作

类别

朝代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和影响

《本草纲目》

药物学

明朝

李时珍

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多个

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政全书》

农学

明朝

徐光启

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

明朝

徐霞客

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

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

《天工开物》

生产技术著作

明末清初

宋应星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B.出现了集大成的科技著作

C.中国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D.封建社会文化高峰的到来

38.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D.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29.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

这表明宋代

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30.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社会的形成B.民间教育的发达

C.宋代理学的兴起D.频繁的对外交流

31.有人称:

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

形态的是

①《离骚》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明清小说⑤汉赋

A.③⑤B.②④C.④⑤D.③④

32.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

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趋势的概括,正确的是()

A.逐渐贵族化、高雅化B.逐渐复杂化、思想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3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

“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

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

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

”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社会教化功能B.文学鉴赏价值

C.维护封建礼教D.革新社会风气

34.鸦片战争之后,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大致从“器物”学习渐次深入到“制度”学习和“思想文化”学习,这一变化

A.说明中国启蒙思想的不断深化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推动

C.中华文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D.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35.1894年7月9日《申报》:

“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

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这一观点

A.是对洋务运动客观公正的评价B.折射出盲目自大的传统华夷思想

C.准确地预测了中日战争的走向D.是对中国近代工业化成就的认可

36.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犯,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

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

两人的思想都

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

37.《海国图志》等著作在中国的社会精英中并没有流传开来,很多土大夫甚至不知道发生过中外战争。

1861年,中国外事团队出使泰西,在他们留下的出游笔记中,只有对西国繁荣的欣羡。

材料主要体现了

A.鸦片战争后中外经济联系加强B.士大夫对外来事物认知的缺失

C.新思潮未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D.清朝继续维持闭关自守的局面

38.中法之战惨败,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留下一道《遗折》,请求朝廷在自强改革路线上摒弃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条,引进西方的议会制度。

据此推知,该《遗折》

A.主张效仿英美发展资本主义B.为洋务运动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C.主要目的是介绍西方代议制D.认为政治改革是自强成功的工具

39.下图为杨清馨在192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靠不住的人》,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代表传统价值的“三从四德”已摇摇欲坠,难以支撑人们的生活。

作者意在说明

A.传统伦理受到冲击B.男女地位趋向平等

C.思想解放任重道远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40.近代有观点认为:

“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

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

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要性B.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广泛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D.帝制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41.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论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认为,中国文化虽不完美,但基本精神没有错,若能补以西方文化优点,便可成为救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真理。

据此可知,两者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A.认为中国文化出现认同危机B.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C.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

42.“在一个毫无组织而暮气沉沉的国家里,若是没有经济制度上的彻底改变,问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

对此,1919年李大钊在与胡适的论战中以马克思主义为解决方案。

这说明在李大钊看来,马克思主义

A.改变了国家经济制度B.强化了暴力革命手段

C.推动了无产阶级运动D.迎合了历史发展趋势

43.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44.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

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

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45.(11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2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分)

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

材料一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

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

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

这基于两个原因:

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

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

大时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影响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的时代背景。

(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历史上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6分)

 

4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

明万历九年(1581年)。

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

……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

书成未用。

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

……

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

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

……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海国图志》《民报》、孙中山题词《新青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4分)

重要事件。

参考答案

1——10DDAADCBAAB11——20ADABDACCBD21——30BCBCADCCAA

31——40DCAADDBDAA41——44CDCD

45.

(1)根本:

孝悌。

(1分)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分)

(2)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2分)

(3)态度:

崇尚儒家伦理。

做法:

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3分)

(4)积极作用:

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3分)

46.

(1)东方:

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逐渐瓦解,礼崩乐坏。

西方:

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

(4分)

(2)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

(3分)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3分)

47.

(1)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东西方文化交融)(2分)

(2)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

(3分)

影响:

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了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4分)

(3)共同点:

均作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力求实现中国的独立与民主、富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分)

趋势: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