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8487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docx

第三专题+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质量检测(三)直面人生

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书中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族,再拆取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②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以及数以千计的全球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③在与其他国家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人的排兵布阵顿显左支右绌,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④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有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

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历经困难的他终获成功。

⑤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⑥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果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其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解析:

选B ①具体而微:

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望文生义。

②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使用正确。

③左支右绌: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使用正确。

④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是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

望文生义。

这里指霍金经历的人生苦难,可改为“风雨交加”。

⑤言不及义:

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望文生义,句中指翻译不准确。

⑥四面楚歌:

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也可衡量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B.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特别是年龄较大、不便外出的老人,北京市推广了一套在家就可以锻炼的健身操。

C.杨绛先生一生钻研文学与翻译,精通多国语言,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堪称典范的中译本。

D.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引起了国际桥梁界的高度关注,吸引了许多一流的专家和团队参与技术咨询和质量顾问。

解析:

选B A项,不合逻辑。

“高低”与“多大”两面对一面,应将“有多大”改为“的大小”。

C项,成分赘余。

“被公认为”和“堪称”重复。

D项,成分残缺。

在“质量顾问”后加“的工作”。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用之所趋异也  趋:

趋求

何故深思高举高举:

行为高出于世俗

B.卒就死耳就:

就要,将要

鼓枻而去鼓:

敲打

C.若望仆不相师望:

埋怨

遂去,不复与言去:

前往某地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

连累,涉及

何故至于斯斯:

这个地步

解析:

选A B项,就,靠近;C项,去,离开;D项,累,积累,经历。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见狱吏则头枪地

B.及罪至罔加渔父莞尔而笑

C.则仆偿前辱之责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解析:

选A A项,“枪”同“抢”,撞击。

B项,“罔”同“网”,法网。

“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C项,“责”同“债”,债务。

“底”同“抵”。

D项,“失”同“佚”,散失。

“关”同“贯”,套上。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C.颜色憔悴

D.渔父莞尔而笑

解析:

选D A项,古义:

不同寻常;今义:

特别,表程度的副词。

B项,古义:

言论;今义:

与“书面语”相对。

C项,古义:

脸色;今义:

色彩。

D项,古今都是“微笑的样子”。

二、阅读能力训练(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15分)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传曰:

“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

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特以为智穷罪极    特:

只,只是

B.其次诎体受辱诎:

同“屈”

C.受械于陈械:

刑具

D.审矣,何足怪乎审:

审查

解析:

选D D项,审:

明白。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摇尾而求食/吾尝跂而望矣

B.季布为朱家钳奴/不足为外人道也

C.或重于泰山/青,取之于蓝

D.流俗之所轻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解析:

选A A项相同,连词,表修饰;B项,第一个“为”作“作为”讲,第二个“为”作“对”讲;C项,第一个“于”作“比”讲,第二个“于”作“从”讲;D项,第一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作代词“这”讲。

8.对这段文字的解说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迁的祖辈,没有功劳,职务并不高,而且还被世俗的人所轻视。

B.作者认为,人总是会死的,但死的意义大不一样。

他的话已成为中华民族人生价值的取向。

C.作者列举历史上的那些王侯、将相、功臣,也有受侮辱的经历,目的在于勉励自己。

D.勇敢和怯懦,是形势造成的。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晓了历史上那些受侮辱的王侯、将相、功臣受辱不死的原因。

解析:

选A A项,“没有功劳”理解有误,应为“没有大功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3分)

译文:

(2)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众多的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

(2)所以,有这样的士人,在地上画个圆圈作监牢他也决不进入;削个木头人作法吏,他面对这样的审讯也决不回答,而是决计在受辱之前便自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死,曰:

“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上问盎曰:

“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

”对曰:

“不足忧也,今破矣。

”上问曰:

“计安出?

”盎对曰:

“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上默然良久。

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

错衣朝衣斩东市。

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见上。

上问曰:

“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邓公曰:

“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拑口不敢复言矣。

”上曰:

“何哉?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

“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汉书》,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B.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C.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D.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解析:

选B 断句时要弄懂句意,分清句子的主谓宾。

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词性来断句,如动词“为”、“侵削”、“疏”等。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中有两个主语,应在“公”前断开,据此可排除A、C项;“口让多怨公何为也”意思是“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什么这样呢”,因此应在“公”前断开,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常:

官职名。

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秦时置奉常,后官名多变更,但其职权历代相沿。

B.孝文:

汉文帝刘恒的年号。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C.内史:

原本为周代官名,秦时沿用,并掌管治理京师地区。

后逐渐掌握地方行政,因此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名。

D.宗庙:

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后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解析:

选B “孝文”是汉文帝刘恒的谥号,而非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多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最终目的。

但吴、楚七国以诛讨晁错为由,发动叛乱,致使晁错被杀。

D.景帝听信爰盎的话杀了晁错,邓公认为这不仅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景帝后来也认识到自己错杀了晁错。

解析:

选C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最终目的”的说法不合文意,文中晁错说的是“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死,曰:

“吾不忍见祸逮身。

”(5分)

译文:

(2)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

错衣朝衣斩东市。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晁错的父亲说:

“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也将离你而去了。

”于是晁错的父亲喝毒药自杀了,说:

“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

”(关键词:

去、遂、逮)

(2)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

晁错穿着朝服在刑场被杀害。

(关键词:

乃、绐、载)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精通文献经典的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又苛刻。

皇帝认为他的想法很好,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

当时匈奴正强大,屡次侵犯边境,皇帝派兵抵御匈奴。

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赞许他的看法。

晁错又进言建议应该削弱诸侯,以及法令可以修改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

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对他的才华感到很惊奇。

就在这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继位后,让晁错任内史。

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修改。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陈述诸侯的罪过,要求削减他们的封地。

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

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

“皇帝刚登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削弱诸侯,疏远人家的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什么这样呢?

”晁错说:

“本该如此。

不这样做,天子不被尊崇,国家不得安宁。

”晁错的父亲说:

“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也将离你而去了。

”于是晁错的父亲喝毒药自杀了,说:

“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

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

皇帝问爰盎说:

“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

”(爰盎)回答说:

“(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

”皇帝问道:

“怎样定计呢?

”爰盎回答说:

“吴、楚的大臣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惩罚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反叛的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就罢兵。

如今的计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

”皇帝沉默了许久。

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

晁错穿着朝服在刑场被杀害。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任校尉,担任将领攻打吴、楚叛军。

回到京城拜见皇帝。

皇帝问他:

“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

”邓公说:

“吴地谋反几十年了,因削减他们的封地而发怒,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

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闭口不敢再进言了。

”皇帝问:

“为什么呢?

”邓公说:

“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好事啊。

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于是景帝长声叹息,说:

“你说得对,我也后悔这件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14分)

凝望那道横眉

卞毓方

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

但由于精力不济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

鲁迅生前的热望变成了遗愿,而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诸君大多魂归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

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那么五千年历史之长之久,又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

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

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

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为——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鲁迅那样,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

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

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

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

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虚火就是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

镜头闪跃。

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

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

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他的视线的尽头,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

油画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

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

我突然想到:

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

海婴吗?

许广平吗?

周作人吗?

瞿秋白吗?

毛泽东吗?

不是,统统不是。

“对于某些超凡卓绝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手。

”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

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

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

在角斗场上血战过的,当能体会,常常是对手有多强大,逼得你也有多强大。

鲁迅卓荦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与对手的搏杀中脱颖而出的。

但人们一般还是误读,或者片面理解了鲁迅。

鲁迅毕生仇恨最烈、用力最专、下手最辣的,却是绵亘数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是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是混沌一团的国民性……假若“黑暗”会说话,当会告诉你,它非常地痛恨鲁迅,比那些有形对手的痛恨要强过百倍、千倍!

那些有形的对手,莫不祈祷鲁迅的文章速朽,以为那样一来,旧账全部勾销,怨鬼销声匿迹,世事从此归于太平。

他们毕竟还算懵懂的。

唯“黑暗”心知肚明,天下最希望鲁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自己。

因为鲁迅文章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明”遍布尘寰,“黑暗”遁入地狱,万劫不复。

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

(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鲁迅曾想针对别人对自己的围剿写一本《围剿集》,但由于种种原因,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

B.在作者看来,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如鲁迅的文章有光彩,是因为他们没有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也没有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

C.“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内容浮浅,不具备时代光彩。

D.鲁迅的论敌希望鲁迅文章速朽,而鲁迅本人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解析:

选A 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汇编者不是鲁迅,而是另有他人。

1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三段的作用。

(5分)

答:

解析:

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在内容上,要结合对鲁迅的肖像特点的描写来体现鲁迅的形象及精神;在结构上,这段鲁迅外貌的描写与题目“横眉”相照应;由这段的最后一句与下文的内容关系看,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

参考答案:

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虽寥寥数笔,却十分传神地展现了鲁迅的精神特质。

其次,在肖像描写时,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这一特点,照应了文章题目。

最后,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

16.文章的结尾说:

“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答: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这是对鲁迅的评价,要抓住“毒”字来理解。

“毒”是什么意思,鲁迅在哪些方面比较“毒”,如对社会的认识、对“黑暗”的剖析力度等方面,围绕这些内容阐述作者对鲁迅的评价。

参考答案:

作者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

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

三、表达能力训练(7分)

17.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司马迁、屈原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

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

答:

参考答案:

(1)屈原:

生于忧患,以高洁的气节铸就人生传奇。

逝于汨罗,用忠心赢得生前身后名。

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你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你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你的心,与日月争辉。

(2)司马迁:

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

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3)刘和珍:

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奋然而前行”!

18.依照下面画线的例句,另选两位人物续写,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

(4分)

面对人生世事,许多人发出了心底的呼声。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他许身社稷的誓言,也是他两朝辅臣忠心报国的见证。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爱憎分明的名言,也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伟大人格的体现。

        

解析:

在结构上,可以直接套用画线的例句的句式,即“这是……的……,也是他……的……”。

其他部分可根据情况替换,但表达时应保持内容一致,例句是“誓言”“名言”,仿句应用“宣言”“遗言”等以保持一致性。

参考答案:

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个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他临终的遗言,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未遂的梦想。

四、写作能力训练(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

②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

③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

④“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马克思)

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由四句名言构成。

第一句孔子的话,意思是说:

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看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就达不到目的,只看见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第二句孟子的话,意思是说:

君王只要讲究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要讲利呢?

第三句荀子的话,意思是说:

道义在先私利在后的人是光荣的,私利在先道义在后的人是耻辱的;光荣的人经常通达,耻辱的人经常途穷。

最后一句马克思的话,丝毫不回避利益,说明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这道作文题,关键词语就是“义”和“利”,文章应当围绕“义”和“利”及其关系进行立意。

可从三个方面立意:

①谈对“利”的思考;②谈对“义”的思考;③对“义”与“利”二者皆谈。

不论从哪个方面思考,都应辩证地分析问题。

具体论点:

物质利益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基础;物质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动因;义利不可兼得,要舍利取义;人要有高尚的品质,不能见利忘义;道义不可丢,不义之财不可取;谈“义”必须落实到“利”的实际行动中去;在道义许可的范围内追求利益;为私利而毁公义是可耻的;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不顾道义追逐利益的人只会自食其果;等等。

[参考例文]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千百年来,义和利的选择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成为一代代人说不尽的话题。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于是,“利”就成了罪恶的渊薮,成了小人的代名词,于是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成为坚守大义的道德楷模。

发展至“文革”时期,“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国人更视“利”如仇,唯恐“利”玷污我们圣洁的灵魂。

其实,人是不能离开“利”而在纯粹的“义”里生活的。

诚如马克思所说: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即使是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粟和薇都是实实在在的“利”,他们何曾离开过“利”呢?

更何况他们反对武王伐纣逆历史潮流,这是大不义。

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穿衣吃饭,须臾离不开物质之“利”。

享受着物质之“利”,却高喊弃“利”就“义”,不是自欺,就是骗人。

物质利益不仅是个人生存的物质保障,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动因。

不谈资本主义社会,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觉悟还远未达到为社会自觉劳动的程度,需要用物质利益调动和激发人们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狠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