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314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史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5-16世纪)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黄金或寻金热;

(3)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

(4)思想根源:

人本主义提倡冒险精神;

(5)宗教因素:

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物质条件:

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②航海技术:

指南针的应用;

③造船技术:

已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

④地理知识:

欧洲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较高。

(2)主观条件:

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

人物

国籍

航海路线

支持者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西欧—非洲好望角

葡萄牙王室

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西欧—美洲

西班牙王室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葡萄牙王室

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欧洲—美洲—亚洲—欧洲(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

4.

(1)对欧洲: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引起“商业革命”:

贸易范围扩大;贸易数量和品种增加;商业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②引起“价格革命”:

货币贬值;社会分化──封建主衰落,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③开始殖民扩张。

(2)对世界

①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逐渐结束相互孤立状态,文明发生碰撞并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

③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对亚、非、美洲

①带来深重的灾难:

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

②冲击了当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1)世界市场的扩大。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

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

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

(1)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

(2)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①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②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③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

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

中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目的

扬国威、获得海外珍宝特产、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等

掠夺财富、扩张领土、占有市场、传播基督教等

性质

政治行为、贡赐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

扮演角色

外交使者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影响

消极

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的长期贫困落后

积极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荷兰的海上殖民活动

2、英国的殖民活动及优势

活动:

优势:

★如何辩证看待殖民扩张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

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一方面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①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形成。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三角贸易繁荣。

这一时期的大陆贸易以大西洋贸易为主,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的劳动大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实现。

②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进行殖民侵略,掠夺当地财富,贩卖奴隶,流入欧洲的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这两个重要条件。

③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

但同时,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①政治前提:

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②市场条件:

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条件:

地主们热衷________,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④技术条件: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

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②工业生产的变化:

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从工场到工厂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

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3.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条件

①________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之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________,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________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深远影响: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________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科学________应用于________。

2.成就及表现

 

成就

表现

________的广泛使用

发电机、电动机、发电厂、以及电灯、电话等

________的创制使用

内燃机问世;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

________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________,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________的进步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使用________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3.影响

(1)工业部门:

诞生了电力工业________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2)生产结构:

促成了________结构的巨大变化,________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形式:

在________和钢铁工业形成了________。

(4)世界体系:

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________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①原因:

_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型交通工具和________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②表现:

世界________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________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产品销往全世界,________日益明显。

③影响:

列强掀起了________的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小题训练

1.(2011·黑龙江哈九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人类在历史过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英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利用的“无定数的机会”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英国正处于大西洋岸边的贸易中心,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材料“英国”“崛起”可以判断出其标志是工业革命,它正是利用了这次机会,故选A。

4.(2011·江苏金坛高三调研测试)梅斯菲特以“创造”评本书“他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创造了亚洲。

”苏联史学家马吉多维奇的《地理发现史纲》以“遐想”评本书“他向欧洲人报道了有7448个香料岛的南中国海。

这些香料岛引起的欧洲人的遐想,不亚于令人惊奇的中国财富引起的遐想。

”对这本书认识不正确的是()

A.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

B.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其积极作用不可抹杀

C.图中大汗的子民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对当时西方人看来极其荒谬

D.在西欧的流传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出现

【解析】D由材料可知“本书”指的是《马可·波罗游记》。

是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波罗撰写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

该书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著作,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与《马可·波罗游记》没有必然联系,所以D项说法不正确。

5.(2011·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商业革命”。

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

①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得到发展

②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

③非洲所产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④西欧封建制度加速了解体

⑤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③④D.①②⑤

7.(2011·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请问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迦马D.麦哲伦

【解析】B本题较容易,将欧洲和美洲沟通起来的是航海家哥伦布。

9.(2011·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本杰明.基恩曾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14.(2011·河南焦作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中“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指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D.闭关锁国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21.(2011·厦门高三三校二联)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

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

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C.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D.中国客观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29.(2011·南昌一中高三月考)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无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运载,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

”1849年英国废除该条例,其原因为()

A.最大竞争对手荷兰被打败B.英国实施自由主义政策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D.殖民地独立运动影响

【解析】B 打败荷兰是在17世纪中后期,A项排除;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时间与题干时间相符,但与题中信息不符,故C项可排除。

题中信息说明很长一个时期,英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自由经济政策,即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因而会废除《航海条例》,C项正确。

30.(2011·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面是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财富分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

2%

36.5%

普通群众

80%以上

40%

A.社会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B.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C.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D.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

39.(2011·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学家往往会杜撰出名言警句来表示历史的运动或潮流。

“□□”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

A.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C.光荣革命D.信息时代

38.(2011·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B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即选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最大影响。

工业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时代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故B是最佳选项,A、C、D项已经包含在B项中。

44.(2011·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B.欧美国家间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电力的广泛使用

47.(2011·泰州高三期中联考)有人说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50.(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

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

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

【解析】C材料中“因为”到“所以”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进了城市近代化。

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工厂建立,工厂需要量雇佣劳动力,推动了城市近代化。

三、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含义:

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

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过程。

2.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新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与创制,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3.过程

(1)雏形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2)世界市场的拓展;原因:

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初步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4)最终形成:

二十世纪初。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同时,对外的殖民扩张,也造成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灾难,激起了反抗。

5.曾经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国家

(1)16~18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主导地位。

(2)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了主导地位。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共同主导。

(4)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主导世界市场。

(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五)一战、经济危机、二战——全球化的困境(一战---二战)

(六)二战后至苏联解体——全球化受阻并趋向制度化阶段(二战后---20世纪80年代)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交往制度化)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三大支柱

两大部分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三大支柱

成立时间

 

 宗旨

 

2、理解二战后美国建立起的以它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二战前的近200年世界经济以欧洲为中心,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建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基础是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

具体表现为:

(1)金融方面:

1944年,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

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凭借经济实力,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工业方面:

拥有强大工业实力,确立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3、正确评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积极方面

(1)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稳定。

(2)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以更多的得到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4)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消极方面:

对发达国家有利,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向外扩张的工具。

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的组织)

1、欧共体成立的背景、性质以及作用

(1)背景

必要性:

①战后西欧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保证自身的安全,只有联合起来。

②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以尽快发展经济;

③西欧各国大多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随着战后它们所属的殖民地相继独立,其原料与市场发生危机,这使西欧各国认识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必须打破国家贸易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现一体化。

可能性:

①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②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

③各国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思形态相同或相近;

④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的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2)性质:

欧共体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3)作用:

①促进和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②增强了西欧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的能力,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的关系。

西欧出于自身的需要同第三世界保持密切联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与广大的市场。

④保持了西欧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合作的稳定局面。

4.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1993年欧共体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组织—欧盟。

2、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比较

名称

成立时间

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

合作领域

经济组织结构

特点

  

欧盟

 

1993年

 

差异较小,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政治、

 

军事

 

 体制性,设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

 

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

 差异较大,超级大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经济

  

半机制性,无协调性组织机构

 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点。

 

亚太经合组织

 

 

1989年

 

 

差异较大

 

 

经济

 

松散的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和经济集团,而且还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二、全面认识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1.经济全球化

(1)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