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69653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PPT 页数:239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9页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9页
亲,该文档总共2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2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ppt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参考书目,钟仁耀主编,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赵映诚,王春霞主编,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

NeilGilbert,PaulTerrell著,黄晨熹等译:

社会福利政策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陈银娥社会福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胡务主编,社会福利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相关网站,中国社会福利网http:

/,第一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发展,学习重点:

1、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发展脉络2、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3、我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框架,第一节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历史发展,一、从济贫制度到社会救助

(一)英国济贫制度的产生1、初创时期属地救济2、实践时期院内救济3、改革时期普及性救济与最低生活保障,

(二)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确立1、成熟时期(1834-19世纪晚期)查德威克的济贫法报告济贫法修正案2、定型时期(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1908年的老年年金法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1925年的寡妇孤儿及养老年金法,二、福利国家的兴起1、1942年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2、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3、福利改革,第二节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基础,一、西方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

(一)基督教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思想富人必须帮助穷人和社会公正的理念

(二)重商主义经济学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思想强化“工作道德”,二、中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思想孔子大同社会孟子推行仁政老子小国寡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孔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二)近代以来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思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1、平等分配2、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3、国家保障人民的生活需要,第三节中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政策回顾,一、当代中国的社会救助政策

(一)主要内容1、灾害救助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农村贫困救助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5、特定人群救助6、临时救助,

(二)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突出问题1、没有实现城乡统筹2、项目比较单一3、社会救助理念落后4、社会救助资金分担不合理5、社会救助管理缺乏统筹,二、当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

(一)我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特征1、奇特的混合模式2、典型的城镇福利制度3、典型的就业关联福利制度,

(二)我国社会福利的基本框架1、社会福利事业2、社会福利企业3、社区服务4、职业福利,(三)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福利的缺陷1、畸形的福利板块结构2、工资分配与福利分配相混淆3、制度安排的非公平性4、资金短缺,供需矛盾突出5、职业福利严重异化,案例讨论:

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的基本关系,主要内容:

1、认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关系。

2、把握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重建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国家与社会,一、社会的含义1、功能主义视角社会的每一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2、冲突论的视角人们因有限的资源。

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社会秩序是社会各部分不断进行冲突的结果。

3、互动论的视角社会中的人们总是处在创造、改变他们的生活世界之中,从微观层面探索人们的动机、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4、马克思的观点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一)四大“主义”1、无政府主义2、国家主义3、自由主义4、马克思主义,

(二)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关系1、政府对社会的作用提供制度性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调节与干预2、社会对政府的作用提供监督制约和参与民主管理,三、社会福利社会化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三)服务对象公众化(四)社会福利社会办1、第三部门2、社区服务3、家庭保障,罗斯的福利多元主义观点:

1、国家不是对福利的垄断;2、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3、市场,国家和家庭三个部门需要联合起来;4、混合福利社会,针对不同家庭的社会福利项目,第二节政府与市场,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两种主张1、自由放任的观点2、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国富论一书是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西方世界,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所发行过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国富论中他有下列重要主张:

1、个人主义2、财产私有制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4、经济自由5、价格机能,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三大基本理论: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3、流动偏好规律,

(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二、政府、市场及福利机构的关系

(一)收费服务

(二)政府购买(三)拨款改补贴(四)委托经营,第三节效率与公平,一、关于效率的释义

(一)物理学定义

(二)工效学定义(三)经济学定义(四)哲学定义,二、关于公平的释义什么是公平?

社会制度及规范;收入分配原则的公平;收入补偿制度的公平;公平属于道德范畴;公平是一种主观价值判断。

(一)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界定1、机会均等2、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二)哲学的公平界定1、公平是相对的2、公平具有广泛性3、公平是目的不是手段,库兹涅茨曲线表明:

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U的形状。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定量测定社会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

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是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中的公平与效率,第四节需求与供给,一、关于需要的理论

(一)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1、人的需要是相互满足的2、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

(二)人的需要结构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马克思的需求观,(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需要1、社会救助是满足社会成员的生存需求2、社会福利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发展需求,二、关于供给的问题

(一)国家财政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投入,1998年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支出对比,

(二)社会互济非制度性转移支付1、社会捐助2、慈善事业3、福利彩票,三、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及其解决方略1、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2、转变发展观满足人的需要是生产的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目标,案例讨论:

结合课后案例,讨论如何加强第三部门在社会福利社会化中的作用。

基督教青年会,基督教青年会是全球性基督教青年社会服务团体,已具有160多年的历史。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创建于1895年,并存在至今,其努力目标是“发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美人格,建设完美社会。

”“不但注意个人的灵德,而且还看重体、智、群三方面的提练。

”,第三章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主要内容:

1、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其与其他概念的关系2、社会救助的功能、特征、方式和种类3、社会救助的相关理论,第一节概述,一、社会救助的含义发达国家通常要为那些缺少充足收入的市民提供最低收入保障。

这种形式的保护经常被称为“安全网”,它应该容纳所有人。

其含义是,虽然很多研究显示,安全网自身的标准可能被设定在贫困线之下,但要是那些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人也没有受到安全网的保护,他们就会陷入贫困或表现为其他需要未能得到满足。

并非所有OECD成员国都有这种全面的安全网,但是,在有安全网的国家,大部分通常只对那些无法自立的申请人提供现金或服务,也就是说,要对申请人已经拥有的资源进行某种形式的评估。

这种形式的给付通常被称为“社会救助”。

Eardley,社会救助计划是用来援助最弱势的个人、家庭和社区,并使他们达到生存水平和改善生活标准的。

社会救助通常被定义为由政府(中央或地方)提供资金、以家计或收入调查为基础的现金或实物援助。

社会救助也包括全民的福利计划那些由政府税收提供资金,但不进行家计调查的计划,如家庭津贴。

它还可能包括各式各样的补贴,如住房、能源、食品、教育和健康。

此外,它也适用于由私营部门,如慈善团体、宗教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提供的其他形式的服务和救济。

亚洲发展银行,社会救助(socialassistance),是指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包含以下意思:

1、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

2、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

3、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社会救助的维度: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二、社会救助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一)社会救助与社会救济,

(二)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三)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三、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协调管理,人员配置,贫困观念,监测评估,组织设计,资源筹措,制度设计,工作程序,美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我国的社会救助体制,一、从范围、重要性和慷慨程度等指标来看,我国的社会救助体制基本是落后的、尚未发展的。

二、从政府的作用和项目结构看,我国社会救助体制是补缺型的。

三、城乡的制度割裂非常明显。

第二节社会救助的功能、特征和类型,一、社会救助的功能

(一)缓解贫困问题是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

(二)可以缩减贫富差距(三)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四)有利于社会控制,二、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一)最低保障性

(二)按需分配(三)权利义务单向性(四)全民性,三、社会救助的类型,发达国家社会救助计划的类别和特点,第三节社会救助的有关理论,一、马尔萨斯的人口与贫困理论只有抑制人口的增加才能消除贫穷,主张减少人口,保持工资的提高,从而维持劳动者的高生活水平。

二、最低生活保障理论通过生活救助,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满足被救助者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基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性活动。

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算法”,它可以算是最古老、最传统的确定贫困线的办法,并且以它的“绝对主义”而著名。

市场菜篮法首先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为社会所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单身人士公共援助基本金额建议(1992年),早餐(港元)A.牛奶4.5麦片1.5B肉丝3.5面条2.5午餐(港元)A.煎牛肉饼5.0蒸鸡蛋0.7炒菜4.0B豆腐2.0煮鱼6.0炒菜4.0晚餐(港元)A.时菜4.0肉丸汤5.0蒸肉饼5.0B蛋花汤1.4玉米2.3时菜4.0炒鸡丝7.0水果或零食3.0,每月个人杂用开支(港元)水电费55煤油90交通费90米54油18调味品10杂项开支(略)100电话费63医药费240资讯文娱费100共计820每年个人衣物家用鞋120袜60内、外衣裤400理发480杂项开支(略)200共计(每月)105,优点:

1、直观明了,通俗易懂2、保证受援者的最起码的需要争议:

1、由专家来决定往菜篮子里装什么是不妥的2、不可能“纯客观”和不受价值观念的影响3、标准容易偏低4、限制受助者的生活方式,三、穷人与资产理论认为资产积累和投资而非收入和消费,是脱离贫困的关键。

要将以收入为基础的政策,发展为以资产为基础的福利救助政策。

主要发现:

1、一个人缺乏资产是导致持续产生贫穷的机制。

2、非穷人获得福利的模式是收入加资产。

3、政府制有持续性地进行转移支付,才能维持穷人最低程度的生存。

思考讨论题:

从“低保金变实物券谁接受?

”的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对构建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有何意义?

第四章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主要内容:

1、社会福利的概念、类型及与其他概念的关系2、掌握福利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对社会福利的理论贡献3、了解社会福利的主要理论流派,第一节概述,一、社会福利的概念界定

(一)一般含义1、指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

2、指一种物质或货币的资源分配方式。

3、指对特色社会成员提供帮助或者特殊服务的方式。

(二)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定义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它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和稳定性的。

(三)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的定义国家和社会为增进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

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四)综合定义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1、国家和社会是责任主体2、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第三产业3、强调社会化4、提供服务是主要方式5、目标是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二、社会福利与其他概念辨析

(一)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第一种观点:

1、社会保障是从属于社会福利的一个范畴。

2、社会保障保障对象的范围比社会福利窄。

3、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子体系。

第二种观点:

1、社会保障的定义较为固定与清晰,社会福利的含义则较为宽泛和模糊。

2、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学科的研究范畴。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包括社会福利状态和社会福利制度两层含义。

社会福利制度是指为促进人类幸福,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即福利服务。

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与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三、社会福利的分类,第二节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一、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霍布森的最大社会福利思想,

(二)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1、广义的福利社会福利;狭义的福利经济福利2、检验社会福利的两个标准:

国民收入的多少与分配情况3、要增加社会成员的经济福利,首先要增加国民收入量,其次要缩小贫富差距,使福利均等化。

(三)新福利经济学对旧福利经济学的修改与发展1、序数效用论说明,物品的效用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可以用序数进行比较;无差异曲线说明,两种物品的不同组合可以给一个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的满足。

消费者追求的应该是最大程度的满足水平。

2、最适度原理。

帕累托最优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一种经济状态,是指具有以下性质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害。

3、假想的补偿原理。

即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

4、社会福利函数。

即把社会福利看作是个人福利的总和,所以社会福利是所有个人福利总和的函数。

以效用水平表示个人的福利,则社会福利就是个人福利的函数。

假设社会中共有n人,社会福利函数W可以记作:

W=f(U1,U2,.,Un)伯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值w(用序数表示)取决于被认为影响福利的所有可能的实值变量z,即w=w(z1,z2,.)。

5、福利的主观性与相对性。

每个人的福利不仅受自身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的地位所影响。

二、社会学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二)社会福利的工业化理论(三)社会福利的文化决定论(四)冲突学派的社会福利理论,三、政治学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社会福利的公民权理论

(二)社会福利的国家观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视角2、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视角(三)社会福利的政治过程理论,第三节社会福利理论的主要流派,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基本价值观自由、平等和集体主义

(二)对福利制度的评析1、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需要再生产:

提供各项福利服务及社会保障援助,从而令资产阶级的赢利可以延续下去;合法化:

利用社会福利去强化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接纳。

2、福利制度是阶级斗争的结果3、福利制度是激进主义的抗衡(三)基本立场对福利国家的否定,“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权利法案,“(帝王)以其社稷立命之恩大,比犹父母,虽报无极”大诰,希腊大罢工,2010年2月24日,希腊工会举行了一天总罢工,大约2百万示威者(其中有超过50万的政府公务员)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财政紧缩措施,学校、法院、政府机关以及公共交通、医院都受到影响关停。

为了抗议希腊新政府实施的经济紧缩措施,希腊工会成员响应“组织”号召,于2011年12月1日举行24小时的全国大罢工。

观察人士认为,这是刚当选临时政府总理的卢卡斯帕帕季莫斯面临的首次考验。

据悉,本次罢工造成希腊交通大瘫痪。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基本价值观平等、自由和互爱

(二)对福利国家的立场1、消除社会问题及改善受苦群体的困境2、推动经济的增长3、建立更平均的社会4、提倡利他主义和社会整合5、补偿弱势群体所付出的社会成本6、减少社会不平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三、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基本价值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不平等

(二)对福利国家的评析1、福利国家错误理解人的本性及能力。

2、福利国家错误理解社会的特性。

3、福利国家对自由构成威胁。

4、福利国家对经济、社会及政治带来破坏。

(三)对福利国家的立场对福利国家的否定,四、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基本价值观平等、公民自由主义和世界性多元化

(二)主要观点1、构建积极性福利2、建设社会投资型国家3、发展新型混合经济,案例讨论:

请结合“英一懒汉靠政府救济养8个妻妾”谈谈现有的社会福利制度缺陷及其改革方向。

第五章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学习要点:

1、贫困的含义及主要观点2、贫困的类型,贫困线的测定方法3、贫困的致因,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4、中国的贫困现状与反贫困战略,第一节概述,一、贫困的含义1、缺乏说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2、排斥说生存机会的剥夺3、地位说处于社会等级的底部4、能力说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这几种解释反映了研究者的考察角度,从贫困的表象到探寻贫困的致因。

二、贫困的类型

(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获得的收入、拥有的消费资料和得到的服务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相对贫困,是指收入虽然能够达到或超过维持生存和基本发展的需要,但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仍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准。

(二)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狭义贫困仅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即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

广义贫困是指除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精神、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贫困。

(三)阶层贫困与区域贫困阶层贫困,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区域贫困是指在国家总体发展水平下,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差距,某些区域发展相对落后导致的贫困。

两者的区别?

第二节贫困线及其测量,一、贫困线的含义贫困线是指为度量贫困而制定的针对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标准所做的定量化界定。

贫困线一般采用绝对贫困的标准,界定贫困需要考虑人的最小需求量和收入。

二、确定贫困线的方法

(一)市场菜篮法(标准预算法)首先确定基本消费品,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消费品所需要的现金,该金额就是贫困线。

公式为:

(1+B)PX0,朗特里的菜篮子清单,对市场菜篮法的评议,优点:

简明直观,能保障贫困者的最起码的需要。

缺点:

1、基本消费品的确定难以统一;2、需要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变;3、最低需求量是一个主观概念,难以进行横向比较。

(二)恩格尔系数法以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确定贫困线。

食品支出所占比例越高,家庭生活水平越低。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

美国19701980年的贫困标准及与中等收入家庭的比较,对恩格尔系数法的评议,优点:

1、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2、可以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挂钩。

争议:

1、固定的标准不可取。

2、标准常常偏低。

3、仍有一定的随意性。

4、要依赖社会消费指数调查。

(三)生活形态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生活形态是属于贫困的,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查确认,进行救助。

汤森的“缺憾指标”,最近一年内未离开家有一周的度假;(成年人)最近四周内未有亲友到家里用餐或点心;(成年人)最近四周内未外出到亲友家用餐或点心;(儿童)最近四周内未能与朋友游戏或饮茶;(儿童)最近一次生日未举行庆祝会;最近二周内未能于下午或夜间出外消遣;一周内未能使用新鲜肉食四天;在过去二周内没有享用煮食一天以上;一周内未能有热早餐多天;家里无电冰箱;家里不长有星期聚会;家里未有四项基本设备(抽水便池、洗手池、浴室以及煤气炉或电炉)。

资料来源:

阿尔柯克,认识贫困(UnderstandingPoverty),伦敦,麦克米伦(Macmillan)出版公司1993年版。

香港周永新的贫困指标,家中是否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固定的床?

家中有没有电视机?

家中有没有雪柜?

家人有病时是否通常看私家医生?

家中有喜庆事时,全家一般有没有出外吃饭?

除了过年过节,平日有没有宰鸡宰鸭?

亲友有喜庆时有没有送礼做人情?

过年时,有没有派利是?

有没有找朋友饮茶吃饭?

对生活形态法的评议,优点:

1、可以沟通主观和客观。

2、使贫困的涵义扩大到社会方面。

3、可以有效地比较人们的生活状况。

争议:

1、对汤森所说的“客观的社会观察”提出质疑。

2、对生活方式与收入或资源之间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持怀疑态度。

3、对“相对遗缺”的概念提出不同意见。

4、对“贫困门槛”持怀疑态度。

(四)国际贫困标准法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优点:

1、简单、易操作;2、救助水平可以随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

三、中国贫困线的确定1、上海市1992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综合法计算的10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课题组提出的食品贫困线与一般贫困线。

食品贫困线的计算:

2100卡热量/每天的营养成分品种数量+菜篮子=食品贫困线一般贫困线的计算:

人均支出-人均食品支出=人均非食品支出人均非食品支出=人均食品支出=一般贫困线数据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和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数据,第三节贫困的致因,一、贫困原因的理论阐释

(一)个体主义贫困论个人贫困不是制度的错误,是个人缺乏远见和懒惰的结果。

1、个人经济失败导致。

2、个人遗传因素导致。

3、个人道德品质、家庭环境的原因。

(二)贫困结构论1、制度贫困论2、社会政策贫困论3、冲突学派的贫困观,(三)贫困文化理论1、贫困是一种亚文化2、贫困文化是一种贫民窟的特殊文化现象3、贫困文化表现为特定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4、贫困文化可以通过个人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二、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致因

(一)自然原因

(二)社会历史原因(三)制度性因素,我国十三个主要贫困片区主要类型,三、当代中国城市贫困的致贫原因

(一)宏观因素1、经济体制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