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96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波帮代表人物.docx

宁波帮代表人物

宋汉章(1872—1968)

余姚丰南人,生于福建建宁。

早年就读于上海正中书院,毕业后进上海电报局工作。

一九零六年后任大清银行附设之储蓄银行经理。

一九零七年任上海大清银行经理。

一九一二年二月,宋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在金融界崭露头角。

一九一八年七月任第一届银行公会会长。

一九二五年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上海银行公会及上海华洋义赈会会长。

一九二八年被选为中国银行常务董事。

一九三一年任新华信托储蓄银行董事,同年创中国保险公司,又发起中国保险学会。

一九三五年三月任中国银行总经理。

一九四六年任四联总处理事。

宋还任至中银行董事长。

一九四八年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并兼任南京国民政府公债委员会、银行币制委员会、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委员。

一九四九年赴港。

全国解放后,仍被推为新生的中国银行董事。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辞职去巴西。

一九六八年在香港去世。

 

王宽诚(1907-1986)

浙江省宁波市鄞县布政乡宋严王村(今属古林镇)人。

早年在宁波经营国内口岸贸易、金融及轻工业。

一九三二年任宁波太丰面粉厂采购主任。

一九三五年在江东泥堰头与人合营维大鼎记面粉号,任经理。

未及两年,扩设分号六家。

一九三七到上海开设维大洋行,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去重庆,抗战胜利后返上海重振维大洋行业务,并在伦敦、纽约等地设立分公司。

一九四七迁居香港,设立维大洋行(香港)有限公司,随后设立幸福企业有限公司及数十家有限公司。

一九八五年又将资产一半计一亿美元成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为国家培养人才。

历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副会长、永远荣誉会长,兼香港、澳门十余家公司、机构名誉会长、董事、主席等职。

 

乐松生(1908—1968)

镇海慈水镇(今属慈溪市)人,生于北京。

同仁堂乐氏第十三代传人。

一九二七年中学毕业后,到伯父乐达仁在天津所开达仁堂药店学业,后到北京其父所开同仁堂药店从业。

一九四七年乐达仁去世,乐松生继承伯父遗志,兼顾平津两地堂务。

一九四八年,接任同仁堂经理。

一九四九年其父去世后,成为同仁堂重要股东及主要负责人。

一九五四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任经理。

一九六六年同仁堂由公私合营转变为国营企业。

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主任、天津商业联合公司总务部长、天津建华公司副经理、北京市投资公司董事长。

先后被选为民建中央常委、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副市长。

 

应行久(1914—2001)

镇海后施村人。

早年在上海沪江大学攻读商科,毕业后从商,历经磨难。

一九四六年在上海从事汽车、化工原料进出口贸易。

一九四七年去美国,在纽约从事礼品贸易,从开设“幸福”礼品店开始,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一九七三年买下纽约世贸中心(当时全球最高大厦)顶楼开办礼品公司,并在美国其他旅游胜地开设八家大型礼品公司,同时经营进出口贸易和地产业务,是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大中集团创办人。

一九七九年被推举为全美华商总会董事长,一九九二年改任永远总顾问,是著名爱国侨领。

曾多次参加广交会,并为赈灾捐款。

八十年代末,在慈溪合资开设大中有限公司,后又在宁波开设大中贸易公司。

 

余芝卿,(1874~1941)

字茂芳,实业家,中国橡胶工业先驱。

浙江鄞县人。

14岁辍学到上海德成仁商号当学徒,后被派至镇江分店主持业务。

后自设永泰祥东洋庄。

一九零七年与人合伙在上海开设和昌盛东洋庄。

后在日本大阪开设鸿茂祥坐庄。

一九一九年在上海创设鸿裕编带厂,同时还经销日本花边,积资成为侨日华商巨富,并担任“三江公所”董事长。

一九二六年在上海创办大中华橡胶厂,一九三三年成立大中华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董事长。

与此同时,大力开拓汽车、力车轮胎生产,成为我国橡胶工业的先驱。

抗站爆发后,上海沦为孤岛。

为避免重要物资及财产落入日寇之手,将所有工厂化整为零,变更厂名,以大中华橡胶厂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名义在香港注册,保持了民族气节。

 

张尊三(1845年—1918年)

鄞县(今鄞州区)西南乡张家潭人。

十五岁时在宁波一茶行学艺,后在宁波江北岸洋广捐局任职。

一八七零年应聘赴日本函馆万顺号当账房,后任职于华商公泰号。

一八七九年在函馆独资开设德新海产品,后改为裕源成号,并在上海开设元记东洋庄。

一九零二年发起成立同德堂三江会所,任代董事。

一九零七年更名中华会馆,一九零九年捐巨资重建中华会馆,并任函馆市华侨同业理事长达三十多年,多次受到中日两国政府嘉奖。

一八九零年,清廷授候选同知四品衔,次年赐盐运使衔。

辛亥革命后,委任其为中华民国驻函馆领事代理。

一九一六年,日本大正天皇授敕定蓝绶褒章及证书。

 

顾国和(1928—1990)

镇海大碶(今属北仑区)人,为泰昌祥轮船公司董事长顾宗瑞幼子。

早年在上海求学,一九四九年随父去香港。

从事航运业,并在日本创办泰昌祥轮船公司,后任泰昌祥轮船(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为香港甬港联谊会常务理事。

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先后捐资兴建和合建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宗瑞医院、宗瑞图书馆、宗瑞青少年宫、周翠玉幼儿园。

夫人顾水文梅在丈夫去世后,设立顾国和基金会,一九九二年以来,又捐资兴建顾国和中学、达敏学校教学楼,为宗瑞医院增添设备、助建住院大楼,为宁波十九中学助建金兰科技大楼,为宁波大学助建宗瑞航海楼等。

赵安中(1918-2007)

1918年出生于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现任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苏浙同乡会赞助人。

赵安中十分关心家乡教育卫生事业,已捐助百余个项目,而且特别关心贫困山区、老区、海岛的基础教育事业,经常不辞劳苦亲自上高山、下海岛察看实情,确定捐赠项目,几乎在全市所有的贫困乡(镇)都捐建了以林杏琴命名的教学楼。

赵安中还多次以后代的名义捐资,并用心良苦地率领祖孙三代回乡参与“希望工程”活动。

 

 

安子介(1912-2000)

定海人,生于上海。

上海圣芳济书院经济专业毕业。

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

一九六九年成立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任董事会主席。

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七四年任香港立法局议员。

一九七四年后历任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议员、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香港职业训练局主席、香港工会总会主席、香港棉纺业同业公会主席及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一九八五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主席,曾发起成立“一国两制经济研究中心”,并任主席、名誉主席。

一九九二受聘为港事顾问。

一九九三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九九五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还历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常委,第八、九届副主席。

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语言文字都有研究,与其子安如磐合作发明“安子介写字机”。

著作有《间接成本之研究》、《国际贸易务实》、《解开汉字之谜》等。

董浩云(1912-1982)

定海城关镇人。

早年就读于定海中学,后在天津从事航运业。

一九四六年在上海成立中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复兴航业公司。

一九五零年迁移香港,并在香港成立金山轮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九五九年建造超级油轮“东方巨人号”,为当时世界十大油轮之一。

一九七三年组建东方海外集装箱航业公司,为当时世界最大货柜轮船公司之一,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船王”声誉的华人。

一九七四年在旧金山设立亚洲银行。

一九七九年成立国际合众银行。

为香港董氏航运集团创办人兼主席。

曾获日本佐世保、美国长提、德克萨斯州爱巴苏市荣誉市民称号,还荣获法国骑士级荣誉勋章、比利时国际勋章,并担任摩纳哥驻港荣誉领事。

包玉刚(1918-1991)

镇海庄市镇钟包村人。

早年就读于中兴学校。

后在衡阳、重庆、上海等地银行任职。

一九四八年底迁居香港。

一九五五年创办环球有限公司,经过近二十年奋斗,建立起环球航运集团,被国际独立油轮协会推选为主席,成为“世界船王”。

进入二十年代后,相继收购英资集团的九龙仓和“会德丰”洋行股份,并投资国泰、港龙两家航空公司。

关心家乡建设,自称“宁波大使”,曾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宁波旅港同乡会、香港甬港联谊会、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为宁波改革开放作出特殊贡献。

并率先捐资兴建宁波大学,捐资助建包玉刚图书馆、宁波市第一医院刚华住院楼和庄市中兴学校等。

虞洽卿(1867-1945)

镇海龙山(今慈溪市龙山镇)人。

十五岁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当学徒,后任跑街。

不久入德商鲁麟洋行为买办,并兼营房地产、进出口业务。

一九零二年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不久转任荷兰银行上海分公司买办。

一九零九年筹设宁绍轮船公司,后又建三北轮埠公司、宁兴轮船公司、鸿安商轮公司,并举办南洋劝业会,任副会长。

一九二一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任理事长。

后又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全国工商协会会长、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东董等职。

抗战爆发后,组织上海难民协会,任会长。

一九四一年去重庆组织三民贸易公司、三北运输公司等。

关心家乡建设,创办龙山学堂、龙山码头、建小型火力发电厂。

投资合建甬观、镇大、镇骆3条公路。

 

吴锦堂(1855-1926)

慈溪东山头人。

幼时家贫辍学,后去上海谋生,一八八五年东渡日本经商。

三年后在神户开设怡生号,从事中日贸易,获利颇巨。

一九零一年购入钟渊纺织株式会社大部分股份,入社任常务董事。

合伙创业东亚水泥株式会社,兼任多家公司大股东,并在上海开设义生洋行,成立日本关西十大财阀之一。

一九一二年起曾任神户中华商业会议所会长、华侨商务总会协助、中华会馆经理人,并在神户捐资创办国文、中华两学校以及华侨病院。

多次捐巨款在家乡慈溪兴修水利,救济灾荒,重印、续刻《杜白二湖水利全书》,创办锦堂学校(后改锦堂师范学校),该校规模设备为当时省内私立学校之冠,与陈嘉庚等被誉为中国“办学三贤”之一。

论风水只凭心。

”表现了爱乡之情。

 

张济民(1920—)

原籍镇海贵驷王家桥,父亲是个旅沪“宁波帮”。

一九二零年六月二日(农历四月十六),被迫在店里学生意。

然而,张济民偏偏是个好学要强的人,并已接触到当时流行的革命思想,对父亲不让他读书的封建意识十分不满,乃于一九三五年,怀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理想,独自一人,乘轮船远赴新加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在香港办了一家大华贸易公司。

由于日本战败,因而把市场转而前往日本寻找商机。

并创办了日独药品株式会社。

一九七四年,张济民以1100万美元现金买下北加州帝利市(DalyCity)的西湖购物中心,开始了他的房地产事业。

一九八二年,他又创办了美国华声电视台。

一九九七年,考察当地一家飞马陶瓷厂。

将这家工厂一分为二,一半由西湖公司经营,改名为大华建筑陶瓷有限公司,一半仍旧由当地政府管理。

秦润卿(1877—1966年)

名祖泽,字润卿,晚年又号抹云老人,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城(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

十五岁时至苏州程氏在上海开设的协源钱庄学业,满师后由账房、信房升为外场。

一九二三年又受聘兼任程氏集团富康、顺康两钱庄督理。

历任上海钱业公会理事、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四明银行常务理事、上海垦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以七十七岁高龄出任上海公私合营银行副董事长,并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是中国钱业界元老。

自奉节约,热心公益。

一九一三年倡建保黎医院。

一九一五年期在家乡兴办普迪小学、慈溪县立中学,资助宁波效实中学;在上海先后创办修能学社、储能中学。

一九五二年将所建“抹云楼”及藏书四万余册全部捐献给国家。

 

胡嘉烈(1911—1977)

新加坡著名华商。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茅山胡家坟人。

祖父胡开泰,是前慈溪商会会长。

早年赴新加坡当学徒,经十余年奋斗,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创办立兴企业公司,初时主要经营汽灯购销业务,并在上海设立兴申庄。

数年后又创建立兴总公司,开办五金制造厂,生产各种五金用品,并先后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香港、加拿大、英国等地设立分公司,执新加坡国际贸易之牛耳,成为新加坡巨商。

一九三四年发起组织宁波旅新同乡会,任首届会长,兼任新加坡三江会馆监察主任,后长期担任三江会馆慈善互助信托人,并任南洋胡氏总会、槟榔三江会所等社会团体名誉会长及信托人。

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抗日战争时期委托亲友在家乡设立片云堂,救济生活困难乡亲,持续二十年之久;并有办学、修桥、铺路等义举。

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二年间,从香港运入内地大量化肥、抽水机等支援农业生产;又从泰国购买大米,接济家乡受灾群众。

卢绪章(1911—1995)

浙江鄞县人。

十四岁去上海学业,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创办广大华行,以此作为中共秘密工作机构。

随后积极扩展广大华行业务,在重庆、贵阳、成都、昆明等地设立分行,并先后组建民生保险公司、民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一九四八年到香港主持广大华行工作。

同年底北上大连,回到解放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被誉为“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副部长,中国进出口公司经理,对外贸易部局长、副部长,华侨旅行社社长,国家旅游总局局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外贸部副部长,对外经贸易部顾问。

是第四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一九八四年受邓小平委托到家乡宁波帮助对外开放工作,先后被聘为浙江省、宁波市政府顾问,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首任会长。

利用海外关系多、声望高的优势,为发动“宁波帮”,开发宁波港,加快宁波开放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澄衷(1840-1899) 

清末资本家。

字成忠。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镇海。

少时因家贫辍学,到油坊学徒。

一八五四年(咸丰四年)到上海,在杂货店当店员。

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在虹口开设老顺记商号,经销五金零件。

经营有方,不数年,总号移于百老汇,并在长江中下游各商埠遍设分号,遂成巨富。

后叶氏被誉称“五金大王”。

又相继开办上海燮昌火柴厂、纶华缫丝厂。

一八九六年盛宣怀筹办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被指派担任总董,势力渗入近代银行业。

成巨富名流后,热心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在家乡和上海设立慈善救济机构。

一八九九年病重中念及少时失学之痛,决定捐道契25亩、现银10万两兴建中国第一所私立新式学校(一九零一年建成,取名澄衷学堂)。

是年11月在上海病故。

 

方液仙(1893年—1940年)

浙江镇海人。

实业家,中国化工业的先驱之一,有“国货大王”、“化工大王”之称。

镇海方家祖上经商,后就读中西书院。

曾师从德国著名化学家窦伯烈,有勤学之名。

一九一二年,创办中国化学工业社,生产销售三星牌牙粉、雪花膏、生发油、花露水等,与洋货轻工产品相抗衡。

民国4年,集资办厂,扩大生产三星牌蚊香,以抵制日货蚊香。

民国十二年,首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牙膏--三星牙膏。

后又研制成功洗衣肥皂等洗涤用品。

民国二十二年一月,建立中国国货公司,任总经理,先后在南京、宁波、汉口等十多地设分支机构,扶持民族工业,抵制洋货,支持国货。

方液仙被社会各界誉为“国货大王”。

 

邵逸夫(1907—)

原名邵仁楞。

浙江宁波人,生于镇海,后移居香港。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邵逸夫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

他与兄长于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的电影业。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

1957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任总裁。

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

1970年代,邵氏兄弟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

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

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100万美元奖金,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100万美元奖金。

2006年,获台湾金马奖颁“终身成就大奖”,香港电影金像奖颁“世纪影坛大奖”。

 

刘鸿生(1888~1956)

中国近代实业家。

名克定,祖籍浙江定海。

1888年6月14日生于上海,1956年10月1日卒于同地。

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肄业。

清末为开平矿务局上海办事处买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刘鸿生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被称为“煤炭大王”。

此后,刘鸿生将其资本投资火柴、水泥、毛织等业。

1920年起陆续创办上海水泥厂、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等企业,还投资码头、搪瓷、航运、金融及保险等业。

到1931年投资额已达740余万元,被称为“中国火柴大王”和“毛纺业大王”。

抗日战争时期,刘鸿生在香港、重庆和兰州投资创办中国火柴原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毛纺织公司、西北毛纺公司等,一度任重庆国民政府火柴专卖公司(后改火柴烟草专卖局)总经理。

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执行长兼上海分署署长、轮船招商局理事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刘鸿生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等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