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723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 归有光.docx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明代文言文归有光

《项脊轩志》(详细注解)

唐代文言文归有光

【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特别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看来看去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一过中午,太阳偏了,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

室前新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我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

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到半截墙上。

月光下,庭中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有很多悲伤的事情。

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室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邻居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这位老婆婆,是侍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曾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

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

老婆婆时常对我说:

“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老婆婆还说:

“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

‘孩子冷吗?

想吃东西了么?

’我在门外—一向你母亲作回答。

”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激动的眼泪。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

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

“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身影。

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这不是太像个女孩子了吗?

”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

“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恐怕可以等待吧!

”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牙制的笏到轩里来,说:

“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

”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真叫人忍不住长声号哭啊!

  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

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

  项脊生说:

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

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

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

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

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

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

“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

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闲极无聊之际,才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那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

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到轩中居住。

  庭前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着,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年)。

明代散文家。

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唐宗派为错别字)。

其文被称作“明文第一”。

江苏昆山人。

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

十九年(1540年)中举,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

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

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读书讲学,作《冠礼》、《宗法》二书。

从学的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

他考察三江古迹,认为太湖入海的道路,只有吴淞江,而吴淞江狭窄,潮泥填淤,渐渐地就堙塞,只要合力浚治,使太湖的水向东流,其他的水道就可不劳而治,为此写了《三吴水利录》后来,海瑞以右金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兴修水利,主持疏通吴淞江时,许多方面均采用了他的建议。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

嘉靖四十年他60岁始成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知县。

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

每逢处理诉讼事宜,务明事实真相。

当时长兴县内盗贼极多,官府乱抓一批无辜者,他用计擒获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者30多人获释。

后任顺德府通判,专门管辖马政。

隆庆四年(1570年)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卒于宫,卒年六十六岁。

葬于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今邮电局附近)。

(今昆山有归有光墓,为旅游景点一)文学上,归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

轩,小的房室。

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

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

少年好学,9岁能作文,20岁时尽通五经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

35岁时,乡试中举。

但以后8次会试都未及第。

嘉靖二十一年(1542)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四川乐山),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

直到60岁时,才中进士。

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

后被大学士高拱推荐,任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成疾,卒于南京,归有光对前后""的盲目拟古倾向不满,与当时主张「文必西汉」的王世贞意见相左,世贞虽大憾,亦推重之。

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

提倡唐宋古文,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

著有《三吴水利录》、《马政志》、《易图论》、《震川文集》、《震川尺牍》等。

  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

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注释】

  1、轩:

窗,引申为有窗的小室。

  2、尘泥渗漉:

渗,透过。

漉,漏下。

  3、雨泽下注:

下,往下。

雨泽:

雨水。

  4、顾视:

环看四周。

  5、日过午已昏:

昏,光线不明。

  6、不能得日:

得日,照到阳光。

  7、垣墙周庭:

周庭,把院子四周围住。

  8、万籁有声:

一切声音都能听到。

籁,孔穴。

  9、凡再变矣:

凡,总共。

再,两次。

  10、相为应答:

对她作出回答。

  11、束发:

15岁。

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盘到头顶上,谓之束发。

  12、竟日:

一天到晚。

竟,从头到尾。

  13、长号不自禁:

自己忍不住放声大哭。

禁,忍得住。

  14、迨(dài)诸父异爨(cùan):

等到伯、叔们分了家。

迨,及、等到。

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

异爨,不同用一个灶头,意思是分了家。

  15、逾庖而宴:

越过厨房而去吃饭。

  16、扃(jiōng)牖(yǒu):

扃,关闭。

牖,窗户。

  17、冥然兀坐:

静静地独自端坐。

  18、阖(hé):

关闭

  19、殆:

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20、瞻顾遗迹:

回忆旧日事物。

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21、修葺:

修缮,修理。

  一、古今异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一,整体)

  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若,你)

  日过午已昏(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

  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

  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童)

  二、一词多义

  始

  室始洞然(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

  过

  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到、来,动词)

  置

  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

  而

  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

  为

  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介词)

  以

  以当南日(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

  谓

  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

  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

  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

  日

  以当南日(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阳光,名词)

  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

  三、通假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乳,乳养)

  客逾庖而宴(宴,用饭)

  执此以朝(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

  垣墙周庭:

垣墙,砌墙,

  雨泽下注:

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又北向(北,朝北,行为方向)

  东犬西吠(西,朝西,行为方向)

  前辟四窗(前,在前方,行为方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

  4.名词使动用法

  垣墙周庭周,使围住

  五、句式

  1.判断句

  用“……也”表示判断。

如: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

如: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主语“余”)

  2)()借书满架(省主语“余”)

  3)吾儿,()久不见若影(省主语“吾”)

  4)使()不上漏(省兼语“之”)

  5)明月()半墙(省谓语“照”)

  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介词“于”)

  7)垣墙()周庭(省介词“于”)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

下列各句状语(下划线)放在动词、形容词(粗体)之后。

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

如:

  1)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在这里居住)

  3)室西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

  4)鸡栖于厅(在厅里栖息)

  5)其制稍异于前(跟以前不同)

【赏析】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1)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

  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

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

  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

——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2)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

  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余泣”);

  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

  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3)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

  (4)第四、五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

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3.三世变迁——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归家三代变迁的情况的?

  本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

  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

  交织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尽现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的沧桑。

这里,重点从归家家庭衰落的一些表象描写中加以分析。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

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四分五裂之状)。

先用篱笆相隔,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始为篱,已为墙”)。

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厅’非‘庭’也)”,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写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求仕,光宗耀祖这件事,同样可透析出归家家道衰落的状况。

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