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03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答案解析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3.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

1.

(1)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这样(3)同“返”(返回)(4) 买

2.

(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3.《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解析】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策”是名词用如动词,“鞭打”;

“市”是古今异义词,“买”的意思。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其(表反诘)、无马(没有千里马)、其(表感叹)、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且(尚且)、况(何况)、生马(活的马)”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所以只能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由此,联想到具有才能的人,因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千里之马》一文中,因为君主渴求“千里马(人才)”,涓人用“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君主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使得“千里马”能够脱颖而出。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2)我听说古时的一位君人,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

一位太监对他说:

'

请允许我去寻求它。

国君派遣他去了。

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

国君很生气,道:

我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还花费了五百金买它呢?

太监答道:

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

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子野①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

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

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②,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

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③獐肉;

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

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

退而责其女曰:

“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裴子野:

南北朝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②率:

标准。

③脔:

切成小块的肉。

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B.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C.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D.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25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冬至后女婚谒之______

(2)某郎好酒,故汝常贫______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2)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4.邺下领军与南阳人人性中的弱点分别是什么?

5.我们从裴子野身上能学到哪些优良品质?

1.C

2.

(1)拜访

(2)所以

3.

(1)他跟大家一块儿喝,脸上从来没有显露出厌烦的表情。

(2)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相互争夺财产,结果兄长把弟弟给杀了。

4.邺下领军的弱点是贪婪,南阳人的弱点是吝啬。

5.为人善良,安贫乐道。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的意思是:

家里一向清贫,恰逢遇上水旱灾,用二石米煮成稀粥,勉强让大家都吃上。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故答案为C。

比如本题中的“谒”是“拜访”;

“故”是一词多义,这里是“因此,所以”的意思。

(1)句中的“躬(亲自)、常(平常)、厌(厌烦)、色(脸色,这里指表情)”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及(等到)、诸子(几个儿子)、遂(最终,终于)”几个词是赋分点。

255.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依据“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可知,邺下领军的弱点是贪婪。

依据“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可知,南阳人的弱点是吝啬。

据此作答。

5.试题分析: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

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

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

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选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裴子野与邺下领军、南阳人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裴子野的“为人善良,安贫乐道”的美好品质。

可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

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裴子野有远亲故旧饥寒不能自救的,都收养下来。

家里一向清贫,有时遇上水旱灾,用二石米煮成稀粥,勉强让大家都吃上,自己也亲自和大家一起吃,从没有厌倦。

京城邺下有个大将军,贪欲积聚得实在够狠,家僮已有了八百人,还发誓凑满一千,早晚每人的饭菜,以十五文钱为标准,遇到客人来,也不增加一些。

后来犯事处死,籍册没收家产,麻鞋有一屋子,旧衣藏几个库,其余的财宝,更多得说不完。

南阳地方有个人,深藏广蓄,性极吝啬,冬至后女婿来看他,他只给准备了一铜瓯的酒,还有几块獐子肉,女婿嫌太简单,一下子就吃尽喝光了。

这个人很吃惊,只好勉强应付添上一点,这样添过几次,回头责怪女儿说:

“某郎太爱喝酒,才弄得你老是贫穷。

”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遗产,因而发生了兄杀弟的事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

“子嗜鱼,何故不受?

”对曰:

“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

刘向《新序·

节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狄怀之怀:

归服。

B.假贷居贿居:

储积。

C.以亡于楚亡:

死亡。

D.有馈鱼于郑相者馈:

赠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B.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D.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

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

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

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

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

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

卻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2)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1.C

2.D

3.A

4.⑴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⑵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1.C.有误。

“亡”,古今异义,今义是“死亡”,这里的意思是“逃亡”。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

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

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

本句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划分,“起”是韩宣子自称,“吾子”,古时对别人的尊称,译为“您”,所以“吾子”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

本句是从两个角度感激叔向——“起(自己)”“非起(自己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故在“非”之前断开,排除C。

故选D。

175.A.有误。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卿”这里的意思是官名,指卿大夫。

此句的意思是:

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

这才是韩宣子的忧愁。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

(1)若,如果;

患,担忧、发愁;

吊,表示哀怜;

注意“何贺之有”是倒装句。

(2)禄,俸禄;

无以,没有(办法);

食,吃。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

"

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

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

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

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

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

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

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

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

现今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

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受。

有人问:

“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郑国的宰相回答说:

“我因为爱好吃鱼,所以不接受鱼。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4.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知弗若欤?

曰:

非然也。

(选自《孟子·

告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

(2)其名为鲲(______)

(3)及其家穿井(______)(4)其真无马邪(_______)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

2.C

3.设问

4.

(1)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69.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如“其一人专心致志”:

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

所以“其”为“其中”之意。

再如“其名为鲲”:

它的名字叫鲲。

所以这里的“其”是“它的”之意。

2.C“何陋之有”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

都是宾语前置句。

A状语后置句。

B定语后置句。

D谓语前置句。

3.考查修辞手法分类型。

“为是其知弗若欤?

非然也”一句译为: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说:

不是这样的。

明显属于设问的修辞手法。

其特点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先故意提出问题,再自问自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弗”:

不。

“若”:

比得上。

“苍苍”:

湛蓝的样子。

“其……其……”:

是……还是……。

“至极”:

到尽头。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5.(题文)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13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名之者谁?

名: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3)杂然而前陈者。

杂:

2.(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2分)

4.(小题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小题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1.374.

(1)取名,命名

(2)消散(3)纷繁杂乱

3.376.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5.【小题3】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小题4】【小题4】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小题5】【小题5】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分析】

试题分析:

1.37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此题注意“名”,是一词多义,取名,命名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76.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得”“寓”“芳”“发”,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5.【小题3】由日出到暮而归可知顺序是时间顺序。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小题4】【小题4】乐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

“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

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

颜,闵。

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

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

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

闭口不言。

③可:

岂,哪。

④福祚(zuó

):

福禄,福分。

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

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若主纳忠谏(____)⑵寻亦诛死(____)⑶无为后所嗤(____)⑷以匹夫比之(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⑵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

1.⑴接受⑵杀⑶后人⑷凭

2.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⑴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