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370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docx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建筑平面图的基本内容;

2.掌握平面图的图示方法,尺寸注法和有关规定,并通过抄绘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

能力目标

1.主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投影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2.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计划、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与人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工作细心、精益求精、团队合作、吃苦耐劳、遵章守纪的工作精神。

二、课程思政

(一)融入知识点

教学重点

1.建筑平面图的形成过程;

2.建筑平面图的绘制;

3.建筑平面图的尺寸标注、文字注释。

教学难点

1.建筑平面图的形成过程;

2.建筑平面图的绘制。

(二)融入方式

在本节课程中完成建筑平面图的学习,由故宫、赵州桥、布达拉宫等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引出今天的内容一一任何精美的建筑都离不开精准的设计和图纸绘制过程。

通过建筑底层、标准层、顶层平面图的形成过程视频,让学生感受掌握建筑平面图的形成,继而引入平面图的绘制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精致绘图、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绘图步骤讲解中,培养学生在工作中需要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强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劳动中建立职业自信。

课程的最后,通过播放讲解中国现代著名建筑案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学习现代化知识,立身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使命感。

(三)思政元素

解决问题能力、吃苦耐劳、严谨认真、热爱祖国、认真严谨、刻苦钻研、善于思考、精益求精、分析能力、民族自豪感、工作精神、团队协作、团队合作、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效率、分析问题能力、认真细致、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工作作风、提出问题能力、善于观察、自主学习能力、工匠精神、遵章守纪

三、教学引入

教师活动

1.讲解中国古代著名建筑;

2.讲述著名建筑都离不开精确无误的图纸。

学生活动

1.观看讲解中国古代著名建筑;

2.聆听建筑图纸的绘制故事。

技术、工具、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情景体验;

3.故事分享。

☆思政元素融入

通过观看赵州桥、故宫等的设计过程,样式雷、李春等的事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学习现代化知识,实现自身价值。

四、教学展开

(一)教学分析

教学标准:

《2019级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教学标准》《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二)学情分析

班级分析:

有一定的投影作图基础、团队协作好、细心、设计性弱。

个性分析:

1.学生通过以前的投影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绘图投影技能,但是绘图的准确性和效果性一般,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

2.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果较差;

3.部分学生对手机、沉溺网络。

(三)教学方法

教法:

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

教师引导示范、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思路

建筑平面图

前置学习

1.领取任务工单。

2.进入学习平台观看课件视频资源,完成发布的任务点。

建筑平面图的形成和重要构成

1.通过讲解中国古代著名建筑;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学习现代化知识,实现自身价值。

2.任何著名建筑都离不开精确无误的图纸。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3.建筑平面图的形成过程及建筑平面图包含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细察、刻苦钻研的认真精神。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

通过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过程和注意事项;展示现代化宏伟建筑案例。

加强学生实践训练,精致绘图、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工作中需要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任务评价

强调动手实践过程中劳动素养、团体协作、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

教学内容

《建筑工程制图》——7.3建筑平面图—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内容特点:

贴近现实,实践性强。

(四)教学过程

1.前置学习

目标:

1.建筑平面图的形成;

2.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步骤。

学生完成前置学习

教师活动

1.在课程平台发布学习任务。

2.在课程平台发布测试。

3.通过后台查看学生的学习时长和学习进度,督促学生预习。

4.查看统计学生测试成绩,掌握学生学习难点。

学生活动

1.领取任务工单。

2.进入学习平台观看课件视频资源,完成发布的任务点。

3.完成课前测试题,并将疑惑通过讨论板块发布给老师。

技术、工具、手段

1.学习通课程平台、手机移动获取微课、学习资源;

2.任务驱动法。

素质培养

1.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学习

具体任务目标:

1.了解建筑平面图的基本内容;

2.掌握平面图的图示方法,尺寸注法和有关规定;

3.掌握建筑平面图的形成原理;

4.掌握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步骤。

3.教学开展

案例分析,解决教学重点40min

教师活动

1.讲述建筑平面图的形成过程。

2.讲述建筑平面图包含的内容。

学生活动

1.观看建筑平面图的形成过程。

2.学习建筑平面图包含的内容。

技术、工具、手段

1.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式掌握建筑平面图的形成过程;

2.讨论学习建筑平面图包含的内容;

3.归纳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过程。

★思政元素融入

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精致绘图、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工作中需要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完成图形框架的构建;

2.查看学生成绩并组织学生形成学习互助小组;

3.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

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图形框架的构建;

2.根据成绩分布,形成学习互助小组分同学辅助低分同学完成学。

技术、工具、手段

1.课堂绘图;

2.互助学习。

素质培养

1.团队协作能力;

2.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1.讲述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过程和注意事项;

2.展示现代化宏伟建筑案例;

3.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绘图技能,画出高质量的图纸。

学生活动

1.学习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过程和注意事项。

2.观看现代化宏伟建筑案例。

3.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组内分工和组织安排;

4.绘制建筑平面图。

技术、工具、手段

1.在线网络学习平台;

2.布置任务:

完成简单平面图的绘制;

3.针对学有余力的小组加深美化图纸。

★思政元素融入

加强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劳动中建立职业自信。

通过现代化宏伟建筑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养成严谨、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

评价

1.学生结合本节课的表现完成自评和互评。

2.老师结合学生表现给出评分。

3.评价对象包括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技能水平以及工匠精神。

特色创新

1.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内容能够紧随时代潮流;

2.持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我国的悠久历史和华夏文明,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大国工匠精神;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总结

教师

1.对各小组绘制的建筑平面图进行评价,并评选出最优质的建筑图纸加以表扬;

2.分析学生在绘图过程中的问题和欠缺点,指出解决办法。

3.对任务实践过程的个人素养、课堂纪律、团体协作进行评比。

学生

1.对各小组完成的建筑平面图归纳总结,互相评比打分,互相交流作图经验,学习通网站在线讨论、上传图纸照片。

技术、工具、手段

1.在线学习平台;

2.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评议。

★思政元素融入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吃苦耐劳、严谨认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养。

六、目标达成检测

教师活动

1.考核学生对建筑平面图形成过程的理解;

2.考核建筑平面图包含的内容。

3.考核评价学生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过程和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小组成果展示,得到成功的体验。

2.分析反思工作过程并在小组中交流,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发扬成绩,找出不足;

3.保证作图的准确性。

技术、工具、手段

1.展示汇报;

2.学习通统计辅助;

3.综合全面考量。

考核创新点

鼓励学生从小事出发,采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和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动手,认真细致,团队协作创新,培养优良品质。

七、教学反思

1.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学情不同的情况,应当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预案,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

2.对教研室内教授同门课程的教师组织集中备课,集中教学讨论,做到集思广益。

更充分的利用团队的力量来完成课程的授课和思政资源的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