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568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西方现代史部分四20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四

下图是有关美国“9.11”恐袭事件的政治漫画。

该漫画的主题是(  )

A.恐怖事件给地球环境带来灾难

B.基地组织造成了世界局势紧张

C.恐袭使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D.美国借反恐大力推行霸权主义

 

“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

”这反映了多极化的实质是()

A.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

B.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

D.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

 

2017年底,美国国务院宣布:

美国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定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

国务卿蒂勒森在声明中说,美国不会支持会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这些主权行为的进程。

这一现象说明(  )

A.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

B.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

C.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

D.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欧共体、东盟等少数区域集团组织。

今天,各种区域组织纷纷涌现,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区域集团有30多个,参加的国家……有140多个。

区域集团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

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

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

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

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

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

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

材料旨在说明()

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

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

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

 

1919年,英国赴西非的探险队在日食时观察到光线通过太阳临近被稍微偏折,广义相对论因而得到辉煌的确认。

广义相对论()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式

C.建立了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D.促成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根本变革

 

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亨利·史汀生在1947年发表的《对美国人的挑战》一文中认为:

“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

”这说明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  )

A.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

B.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

C.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

D.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等。

这反映了(  )

A.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B.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C.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化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材料中所说的“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是指(  )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区域集团化趋势

C.政治多极化趋势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

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A.抑制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

B.调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C.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继承和创新

 

2015年1月25日,伊朗央行宣布在与外国进行交易时停止使用美元结算,使用包括人民币、欧元、卢布等货币签订外贸合同。

这一事件说明(  )

A.欧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美元从此失去霸主地位

 

下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

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图1图2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

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从哥白尼到牛顿,从瓦特到爱迪生,从普朗克到爱因斯坦,信仰基督教的欧美科学家为数不少。

这说明()

A.科学理论离不开上帝指引

B.《圣经》蕴含着理性精神

C.科学革命引擎人类文明

D.科学与宗教都没有国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

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材料二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

……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的认识。

 

新经济政策是俄国历史上从行政命令式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第一次尝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

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

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巨大意义。

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

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

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社会主义无非是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再向前迈进一步。

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进步。

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摘编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二元的行政市场体系,庞大的行政指挥机制总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或者以行政和法律的形式干预经济过程,或者直接参与生产。

20年代对农民生活的调整实际上总是带有“军事共产主义”的色彩。

同时由于新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系统、不完善,苏联20年代的经济远没发挥尽其潜力。

作为创造性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例实践,新经济政策非常值得人们认真研究。

——摘编自徐向梅《新经济政策:

俄罗斯史学研究新视角评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据材料二,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3)据材料三,分析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远没发挥尽其潜力”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从政策转变和体制创新两方面谈谈新经济政策的当代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

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

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发言权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1942年初,提出《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

……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

依据材料一,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

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说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时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

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实践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的?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包括: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

 

(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你认为两者在“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解析

答案为:

D;

解析:

图片信息表明,9.11恐怖袭击发生以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将其魔爪伸向全球,体现了其借反恐推行霸权主义的真实目的,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无关;B项不能得出美国策略的变化;推行霸权主义是美国的一贯政策,材料没有体现战略重心转移,C项不正确。

 

答案为:

D

解析:

材料“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的所谓‘均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演变有民主化的特点,故D正确;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不符合材料“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而是强调民主化,故C错误。

 

答案为:

C;

解析:

材料仅体现了美国一国的思想行为,不能反映出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仅有美国反对参与移民问题,没有涉及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美国不参与联合国行动,原因是“称其‘损害美国主权’”,可知体现了美国坚持自己的利益,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反对移民,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为:

A

解析:

当今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通过区域集团组织共同协商可以更好地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故A项正确。

区域集团组织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新兴国家,故B项错误;区域集团组织有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为: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尼日利亚和刚果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展开激烈的利益争斗。

在双方争夺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双方必争之地,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其“意图”不符。

答案为:

C

解析:

根据“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可知,材料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导致冷战爆发,故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导致冷战爆发,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不同,并非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排除D。

 

答案为: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首次把引力场解释成时空的弯曲,促成了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根本变革,故D项正确;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看,故A项错误;量子论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式,故B项错误;伽利略建立了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故C项错误。

 

答案为:

B;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遏制苏联,故A项错误;复兴西欧,在西欧树立美国的国家威望是其思想核心,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援助西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输出民主,故D项错误。

 

答案为:

D;

解析:

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中的2/3是90年代的产物,说明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因为苏东剧变而走向多极化,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合作组织大量出现的政治原因,故选D项;联合国在90年代前后所起作用是一样的,故排除A项;全球性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到C项,故排除。

 

答案为: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知此时两极格局已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格局为“一超多强”,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错误;目前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D项错误。

故答案为A项。

 

答案为:

C

 

答案为: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者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

答案为:

C

解析:

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说明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故B项排除;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承和创新,故D项错误。

 

答案为:

B

解析:

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仍是美元,故A、D两项错误;美元、欧元、人民币、卢布这些货币在外贸合同中的运用说明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体现了当今的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C项错误。

 

答案为:

A

解析:

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①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②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③错误;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④错误,故④错误。

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

B

解析:

分析材料信息可见,近代欧美科学家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尽管均信仰基督教,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见基督教的崇尚真理和探索等理性精神与科学的理性有相通之处,故B选项,正确;“科学理论离不开上帝指引”本身说法错误,故不选A选项;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的崇尚真理和探索等理性精神与科学的理性是相通的,没有体现科学革命引擎人类文明问题,故C选项不选;材料强调了基督教和科学在理性方面的共性,没有提及科学与宗教都没有国界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一、材料阅读

答案为:

(1)成因:

战争的教训;双方实力均衡;世界和平力量的牵制等。

影响:

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2)观点一:

“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

理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观点二:

“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

理由: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

答案: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俄国经济落后。

让步: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2)实质: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自由贸易探索社会主义与小农经济的结合。

意义: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苏维埃政权有效巩固;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原因:

国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建设;新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

意义:

制定经济政策要从本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配套的社会主义新体制。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并结合苏俄当时的经济环境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第二小问,抓住角度,从新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

(2)问,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其实质和意义。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二元的行政市场体系,庞大的行政指挥机制总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或者以行政和法律的形式干预经济过程,或者直接参与生产”得出国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建设;据材料三“新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系统、不完善”得出新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

第二小问,抓住角度关键词“政策转变和体制创新”,分别从这两个角度阐释。

 

答案为:

(示例一)论题: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阐述:

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历史教训,二战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制度协调机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在稳定国际汇率、促进货币合作和全球发展援助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总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示例二)论题:

二战以来,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阐述:

二战以来,欧洲各国普遍衰落,美国以绝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获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并通过认缴较多的股金份额,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进而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为扩大世界市场,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又推动签署《关贸总协定》,降低各国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便利美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外经济扩张。

总之,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掌握了国际规则制定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拟定论题。

由材料可知一个共同的主题在于重建经济体系,结合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两大论题,即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或者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答案为:

(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国内

外资本家在苏俄经营中小企业,承认货币和市场的作用,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

含义:

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2)“毛病”:

各资本主义国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造成供求矛盾激化和股票投机过度。

践行: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做法: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社会保障(或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

(4)相似之处:

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析:

(1)退却,据材料一“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经济政策的角度回答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

含义,依据材料一“1934年……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弊端、经济比例失调、牺牲农业利益等方面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毛病,结合材料二“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和所学知识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后果指时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

实践,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有化、经济计划、财政政策等方面回答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实践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的。

(3)做法,根据材料三“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

(4)相似,结合所学知识从调整生产关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两者在“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