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1576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西方现代史部分三20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现代史部分三

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

这说明美国()

A.放弃了与苏联争霸

B.对外战略由亚洲转向全球

C.力图维护世界和平

D.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

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C.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第聂伯河水电站于1939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

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修建说明()

A.斯大林模式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C.美、苏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危机

D.苏联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

 

2018年6月12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晤。

会后特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朝鲜将会有潜力巨大的未来。

对此解读正确的()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美国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

C.朝鲜具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以几何语言建立而成的引力理论,将引力改描述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以取代传统对于引力是一种力的看法。

该理论()

A.准确计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度,正确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B.第一次揭示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D.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则

 

发展中国家共建立了20多个原料出口国组织,参加周80多个,为原料和初级产品争取合理的价格。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制成品出口利益,要求发达国家采取措施有步骤地降低关税税率。

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导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抵制作用

D.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20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和科技事实上停滞不前,造成了渐增的贸易逆差。

相反,欧洲大陆上的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却从日益扩大的市场和对科技的大力投资中获得了生产优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这说明()

A.共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B.英国的世界经济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失衡

D.英国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吸收缓慢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

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1961年6月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预备会议,就参加不结盟首脑会议制定了严格标准,如“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以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签订。

”据此可以得出,不结盟运动(  )

A.以反对冷战为目的

B.反对与大国交往

C.反对参与美苏对峙

D.始终专注于政治斗争

 

197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为期10年的"中期贷款",向某些由于经济缺乏效率而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成员国提供为数更多、期限更长的贷款。

1980年世界银行增设"结构调整贷款",帮助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国家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

这表明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

A.都是以稳定国际收支和国际汇率为宗旨

B.都是以促进国际经济复兴和发展为宗旨

C.始终都按明确的分工来平行地开展活动

D.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业务上的相互渗透

 

为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

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理性主义

 

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

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

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

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

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20世纪70、80年代,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往往处于少数甚至是完全孤立的地位。

以1982年为例,联大共通过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8个决议案,只有以色列同美国在一起。

这表明(   )

A.区域集团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被打破

C.经济全球化促进政治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了霸权政治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

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经典力学的诞生

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

D.量子论的提出

“WTO是一只有‘牙’的老虎”“这是一个少数成员用貌似公平合理的规则来赚钱的强人俱乐部”“我们可别让老外占便宜养成习惯”。

对以上言论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加入WTO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B.WTO是西方国家获取更大利益的工具

C.应合理利用WTO的规则,据理力争

D.WTO引发了更多的国际贸易争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首先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需要。

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在印度议会里说:

“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安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

人们通常认为安全是由军队保护的,那只是对了一部分。

同样正确的是,安全可以通过政策来保护的。

一项同其他国家友好的审慎政策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保证国家的安全。

”尼赫鲁认为“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做出的唯一选择”,它能够保障印度的安全。

因为不结盟能使对立的任何一方找不到攻击印度的理由,相反,对立的双方为争取中立的印度容易产生相互竞争,而这种“大国间的相互竞争是使印度免于遭受进攻的最有效保证”。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对美国政策》

材料二 

1961年印度出兵收复被葡萄牙(北约成员国)占领几百年的果阿,在印度付诸行动之前,美国国务院就劝道:

“使用武力收复果阿,有损印度的形象,违背了其外交政策。

”但同时,美国也没有维护其盟国葡萄牙,而是认为“北约的任何成员掺和此事,将使事态变得更加严峻,无益于解决问题”,主张与葡萄牙“划清界限”。

印度用武力收复果阿之后,虽然引起美国国务院和媒体的谴责,但当印度对美国的态度表示愤怒时,美国就软下来,并解释这只是迫于国会和美国民众的压力。

——摘编自《在利益、理念与平衡间的选择——印度的不结盟原则与美国的印度政策(1947~196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葡萄牙的态度与印度当时的外交政策有何联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解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

但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成为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991年4月到2000年12月,美国经济运行实现了117个月的增长,是美国1854年开始有经济周期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扩张,也是美国进入新经济的标志。

在这近十年的扩张中,美国经济的增长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态势,1992至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増长率为2.8%,1998年至2000年GDP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7%,3.5%和3.7%。

——杨芳《美国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1)二战后联邦徳国实行什么经济模式?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家的主动性”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等

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予以说明。

(要求: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

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

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举行英联邦会议,决定在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这就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33年3~4月政府先后命令居民和私人银行把黄金全部交售给联邦储备银行,停止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

1933年3月和1934年1月,联邦储备银行两次增发新钞,总数达60亿美元,实行通货膨胀,并宣布美元贬值40.9%。

在整顿金融业的同时,政府利用实行通货膨胀所掌握的钱款,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帮助恢复了美国民众的信心,避免了资本主义的崩溃,也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化的道路,但另一方面,罗斯福的金融货币政策并没有使美国走出萧条。

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却使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失去了一位稳健的领导者,也失去了一位负责任的参与者,这给其他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也直接促成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分裂,这种分裂局面反过来又造成了1937~1938年美国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延长了美国经济萧条的时间。

——摘编自叶江、吴忠超《论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进行关税战和市场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直接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在金融领域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金融货币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危机的解决方法及结果中,我们要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解析

答案为:

D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7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平等地位,即“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故B项错误。

答案为: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工业产值增长总的趋势不断下降,1975~1980年增速较慢,美国工业产值增长有一定的起伏,从图中得不出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故A项错误;苏联工业产值增速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只是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正确;美苏经济此长彼消主要是双方经济政策导致的,故C项错误;美国走出“滞胀”是减少干预,故D项错误。

 

答案为:

A

解析:

材料中“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说明苏联的大型工程在美国等国援助下建成,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允许外资企业承办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反映苏联工业化时期允许外资企业承办经营,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无关,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主要在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此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排除;D项,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39年苏联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A

答案为:

C

解析: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故C正确,B错误;A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排除;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则,排除D。

 

D

答案为:

A

解析: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组成欧洲共同体,共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各成员国包括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经济的发展,而当时英国没有加入欧共体。

故答案为A项。

英国本来就不拥有世界经济的垄断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排除C、D项。

 

答案为:

A

解析:

哈默与列宁领导的苏俄进行贸易活动时,苏俄正实施新经济政策;邓小平邀请哈默来中国投资时,中国正进行改革开放;苏俄、中国为发展经济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故选A。

当时苏俄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排除B;哈默与苏俄、中国仅是贸易往来,谈不上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邓小平时期,中美关系正常化,无阻挠一说,排除D。

 

答案为:

C

解析:

结合“1961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国间对抗”指美苏对峙,“不得以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签订”表明,不结盟运动反对成员国参与美苏对峙,但这不能说明B项所述,C项正确。

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独立和主权;“始终”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

 

答案为: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收支和国际汇率,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促进国际经济复兴和发展,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材料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提供类似世界银行的期限更长的贷款,而世界银行则开始帮助调整国际收支结构失衡,这说明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业务上的相互渗透。

A、B项说法错误,C项“始终”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为:

B;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现实主义,因此选B项。

A、C、D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答案为:

B;

解析:

材料中“股份公司”说明苏联让市场发挥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国家官员……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推知苏联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故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是强调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故D项错误。

 

A

D

答案为:

D

解析:

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

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与WTO的关系。

我们应看到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其内部因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而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对于在WTO内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争端,应合理利用WTO的规则,据理力争,故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贸有利也有弊,且利大于弊,而不是得不偿失,故A排除;选项观点夸大了西方国家在世贸中的影响,故B排除;世贸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排除。

 

一、材料阅读

答案为:

(1)特点:

维护印度国家安全,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

背景:

美苏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地位。

(2)态度:

不支持葡萄牙。

联系:

由于印度不与任何大国结盟,说明其不与苏联结盟,而如果美国支持葡萄牙,那就有可能导致印度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而发展与苏联的关系。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做出的唯一选择”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不结盟运动形成原因来分析。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美国也没有维护其盟国葡萄牙,而是认为‘北约的任何成员掺和此事,将使事态变得更加严峻,无益于解决问题’,主张与葡萄牙‘划清界限’”来归纳;第二小问,从印度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政策以及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之间关系来分析。

 

答案为:

(1)模式:

介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表现:

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秩序,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2)特征: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或“经济高速増长,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被打破”;或“高速的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的投资。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经济模式,根据材料“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解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但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等信息可从计划和市场结合方面思考作答。

第二小问,关于“国家的主动性”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限制垄断、实行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思考作答。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国经济的增长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态势,1992至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増长率为2.8%,1998至2000年GDP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7%,3.5%和3.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渐下降等方面作答。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宏观经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为:

示例:

第一阶段:

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世俗权力得到加强;宗教改革使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启蒙运动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把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付诸实践。

第二阶段:

工业革命促进各国国内经济联系,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提升;德国、意大利的统一,民族国家日益增多;列强侵略激发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第三阶段:

二战后,冷战爆发,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民族问题被掩盖;亚、非、拉诞生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发起联合反帝反殖运动;欧洲为维护独立与发展,走上一体化道路,欧洲共同体形成。

第四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民族主义呈现两种发展态势。

一方面,受全球化的影响,国家间依赖性加强,民族界限和概念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冷战结束,原先被压抑的民族问题爆发,民族主义有了新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接触空前频繁,相互间差异和矛盾凸显,强化了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解析:

步骤一:

选定阶段。

本题解析选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步骤二:

紧扣历史阶段信息和所学阶段特征,建立历史阶段与民族主义发展的关联。

第一阶段,即16-19世纪中叶的欧美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时代背景如下:

经济上,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为民族主义形成奠定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世俗权力得到加强;宗教改革使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启蒙运动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政治上,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把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付诸实践,实践了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合一。

第二阶段,即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的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时代背景如下:

经济上,工业革命促进各国国内经济联系,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提升;政治上,德国、意大利的统一,民族国家日益增多;国际上,列强侵略激发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答案为:

(1)表现:

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建立贸易保护集团)。

直接影响:

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2)措施: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增发纸币。

目的:

筹集新政所需的资金。

(3)不利影响:

延长了美国经济萧条的时间;加剧了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的混乱和无序;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

教训:

应对危机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政府对经济应采取合理的干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