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696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docx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试题库(TDM)

一、A型题:

1.血管外注射给药时,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主动转运B.被动扩散C.滤过D.易化扩散E.胞饮

2.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粘膜细胞主要以何种方式吸收

A.主动转运B.被动扩散C.滤过D.易化扩散E.胞饮

3.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单剂静脉注射时,消除速率常数k与半寿期t1/2的关系是

A.k=0.693/t1/2B.k=t1/2/0.693C.k=0.5/t1/2D.k=t1/2/0.5E.k=0.693t1/2

4.采用恒速静脉滴注用药时,经过几个半寿期后可视为达到稳态浓度A.1B.2C.3D.4E.6

5.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速率符合A.H-H方程B.米氏方程C.朗比定律D.波尔定律E.都不是

6.间隔用药时治疗药物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间一般选择在()

A.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B.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

C.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D.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前E.随机取样

7.进行TDM的标本多采用A.全血B.血清C.尿D.唾液E.其他体液

8.要求用全血作TDM标本的药物是A.地高辛B.苯妥因钠C.氨茶碱D.环孢素E.碳酸锂

9.血药浓度存在“治疗窗”的药物是A.地高辛B.苯妥因钠C.利多卡因D.庆大霉素E.三环类抗抑郁药

10.需制备供TDM用的血浆样品时,下列何种药物不宜用肝素作为抗凝剂

A.环孢素B.庆大霉素C.地高辛D.利多卡因E.苯妥因钠

11.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分布和肾小球排泄时,主要的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B.被动扩散C.滤过D.易化扩散E.胞饮

12.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总的结果是

A.药物活性的灭活B.药物活性的升高C.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转运到靶位

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E.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分布

13.有关生物利用度(F)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经过肝脏首过消除前进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B.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C.又称吸收分数,表示血管外用药时,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D.血管外注射时,F=1

E.口服用药方式的F值,由口服定量药物的AUC与静注等量药物后AUC的比值计算出

14.有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B.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不是恒定值

C.为恒比消除D.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E.也可转化为零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15.有关“首过消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药物排泄过程中的一种现象B.首过消除强的药物,相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几乎没有个体差异

C.某些药物转运过程中的一种现象D.所有药物都有首过消除,但程度不同

E.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有部分被肝细胞及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的现象

16.有关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在心、肝、肾的微粒体进行B.第一相反应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相反应为结合

C.又称为消除D.使多数药物药理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E.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有利于分布

17.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问一般选择在

A.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B.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C.药物分布相D.药物消除相E.随机取样

18.理想的TDM应测定

A.血中总药物浓度B.血中游离药物浓度C.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浓度

D.血中与有机酸盐结合的药物浓度E.视要求不同而异

19.下列关于环孢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免疫激活剂B.剂量与血药浓度间存在良好相关性C.与血浆蛋白无结合

D.分布呈单室模型E.呈双相消除

20.关于口服给药错误的描述为

A.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B.多数药物口服方便有效,吸收较快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过消除强的药物D.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病人

E.口服给药不适用于对胃刺激大的药物

二、B型题

A.主动转运B.被动扩散C.滤过D.易化扩散E.胞饮

21.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22.血管外注射给药时,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B.免疫化学法C.毛细管电泳技术(CE)D.光谱法E.离子选择电极

23.TDM的推荐方法是24.现阶段TDM最常采用的方法是25.分离效率和灵敏度最高的方法是

26.碳酸锂的床旁检测可采用

三、X型题:

27.TDM中样品预处理的措施有

A.灰化B.去蛋白C.提取D.化学衍生物化学反应E.离子化

28.临床上长期使用哪些药物需进行TDMA.地高辛B.苯妥因钠C.氨茶碱D.青霉素E.环孢素

29.地高辛的药动学模型是

A.单室模型B.二室模型C.零级消除动力学D.一级消除动力学E.非线性消除动力学

30.对碳酸锂进行TDM时,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是

A.原子吸收光谱B.紫外分光光度法C.荧光分光光度法D.HPLCE.火焰发射光谱法

31.有关药物“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指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全身各部位,并进入细胞间和细胞内的可逆性转运过程

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可达到均匀分布C.受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

D.受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大小的影响E.受体液pH差异的影响

32.下列有关房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代动力学房室是按药物转运速率以数学方法划分的概念B.多数药物按单房室模型转运

C.房室模型为药物固有的药代动力学指标D.用同一药物试验,在某些人呈二室模型,而在某些人可呈单室模型,E.同一药物口服时呈二室模型而静脉注射则可呈单一房室模型

33.零级消除动力学指

A.为饱和消除方式B.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恒定值C.其消除速度与C0高低有关

D.为恒量消除E.也可转化为一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34.表观分布容积的含义有

A.为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B.药物在体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容积C.与消除速率常数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D.其数值随剂量大小而改变E.对多数药物而言其值均小于血浆容积

35.有关药物“排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经尿排泄B.酸化尿液可使碱性药物经尿排泄减少

C.药物可自胆汁排泄,原理与肾排泄相似D.粪中药物均是口服未被吸收的药物

E.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36.稳态血药浓度的含义有

A.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按固定剂量和间隔时间多剂用药,约需6个t1/2才能达到

B.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C.在静脉恒速滴注时,稳态浓度无波动

D.指从体内消除的药量与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时的血药浓度E.不随给药速度快慢而升降

四、名词解释37.药物代谢动力学38.首过消除39.消除40.生物转化41.表观分布容积

42.治疗药物监测

五、问答题43.简述机体内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44.请从药效学与药动学两方面阐述对某些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45.简述药物浓度测定的常用技术及方法学评价。

46.简述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47.依据测得的血药浓度调整剂量的方法有哪些?

各自适用范围是什么?

48.TDM的临床应用指征包括哪些?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

一、A型题1.C2.B3.A4.E5.B6.D7.B8.D9.E10.B11.C12.D13.A14.B15.E16.B17.B18.B19.E20.B

二、B型题21.B22.C23.A24.B25.C26.E

三、X型题27.BCD28.ABCE29.BD30.AE31.ACDE32.ADE33.ADE34.ABC35.ACE36.ABCD

四、名词解释37.简称药动学,是以数学模型和公式,研究体内药物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是开展TDM必备的基础理论。

38.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过程中,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

可有部分被肝细胞及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这一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39.导致体内原型药减少的生物转化和排泄两个过程统称消除。

40.指机体对药物进行的化学转化,主要是在肝细胞混合功能氧化酶(肝药酶)催化下进行。

41.简称V,指药物分布平衡后,假设体内的药物按血药浓度均匀分布所需要的容积。

V=Xt/Ct=X0/C0,单位常用体积单位/kg体重。

表观分布容积可用于计算任一时刻体内的总药量,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点等。

42.是指通过监测血液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指导临床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避免药物中毒,建立科学的个体给药方案的一种合理和实用的方法。

四、问答题43.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药物本身的分子大小、pKa、脂溶性等理化性质;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③特殊的膜屏障;④生理性体液pH差异;⑤主动转运或特殊亲和力;⑥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差异。

44.考虑进行TDM的药效学原因有:

①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的药物;②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③不同的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④药物过量中毒;⑤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因查找。

药动学原因有:

①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②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③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④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45.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有光谱法、色谱法和免疫化学法等。

其中光谱法除火焰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检测含锂、铂等体内仅微量的金属离子药外,在TDM中都存在特异性和灵敏性低的共同问题。

色谱法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特异性、灵敏性高,并可对样品中的不同药物及原型药和代谢物同时进行检

测,常用作TDM中的参考方法。

免疫化学法是TDM最常采用的方法,灵敏度高、标本用量少、样品无需预处理、操作简便、已有检测试剂盒商品化,便于推广,但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具有相同抗原性的内源性物质和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特别是抗原性未发生改变的待测药物代谢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

反应,因此其特异性较差,测定结果往往高于其他方法。

46.TDM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指导最适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调整剂量和肝肾功能损伤时剂量的调整,提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7.调整剂量的方法有:

比例法、Bayes法及按药动学公式计算的方法。

对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常用简单的比例法,对已有相应电脑软件的药物,亦可用Bayes法。

对非线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则需采用Bayes法或按米氏方程计算稳态浓度及其对应的用药速度。

48.①已经建立了明确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的药物,即按观察对大多数无并发症患者治疗有效时的药物浓度继续执行;②有效浓度范围小及治疗有效浓度与药物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如地高辛;③短期内难以判断疗效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④个体利用和代谢差异较大的药物;⑤怀疑患者未按医嘱用药时;⑥未见预

期疗效或出现中毒症状时;⑦有生理变化(妊娠)或有并发症者可能导致药物的利用发生异常时;⑧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发生药物互相干扰时;⑨法医检查需要证据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