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737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docx

平桥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1

第一章总则

一、城镇总体规划的历史回顾及修订缘由

平桥镇在1995年已编制了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基本良好,在完善城镇内外道路网络,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旧区改造与更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控制和指导作用,使城镇建设走上了正常有序的发展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平桥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规划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导城镇建设的“龙头”作用。

随着平桥经济的阔步发展,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城镇建设面临着各种机遇和矛盾,如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土地、环境、城乡空间结构形态等。

同于种种原因,城镇建设还存在布局混乱、建设用地紧缺、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城镇的建筑发展,因此,面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积极繁荣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城镇建设并进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对城镇的未来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面向21世纪,为切实保证“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纲要的实施以及城镇建设须作出跨世纪的发展安排,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房地产业加速发展的需要,创造高质量的城镇环境,处理好城镇近、远期的空间布局,搞好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建设,为平桥的经济进一步腾飞和发展在空间及建设环境上提供保证,需对平桥镇总体规划在高度上和广度上及时地加以深化,为平桥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绘制蓝图。

二、城镇总体规划修订的依据

本次规划修订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浙江省城乡建设厅《浙江省村镇规划用地和公共建筑定额指标》(试行)

(5)《天台县城城总体规划》(讨论稿)

(6)《天台县平桥镇总体规划(1985年-2000年)》平桥镇人民政府1985.7

(7)《天台县平桥镇总体规划(1995-2010年)》平桥镇人民政府1995.7

三、规划指导思想

1.整体效益最大化

2.坚持可持续发展

3.城镇与农村协调

4.竞争与互补并存

四、规划期限

近期:

1999-2005年

远期:

1999-2020年

 

第二章城镇发展环境分析

一、城镇概况

1、地理位置

平桥镇位于天台县西部丘陵盆地中心,距县城约17公里。

东靠白鹤、丽泽、山河乡,南依雷锋乡,西临新中镇,北邻屯桥乡。

辖7处片区,129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另有40多个自然村。

平桥镇交通位置适中,现已形成较完整的对外交通网络;科(山)磐(安)公路东西向穿镇而过,平(镇)双(岭)、天(台)屯(桥)、平墅(平桥镇至花墅)公路在此交汇,每天有长途班车从平桥镇车站始发往返杭州、上海、宁波、南京、曹娥、金华等地;货运可转运全国各地,与天台县城及黄水、花墙、街头、屯桥、双岭等地的短途交通亦十分便利。

2、面积与人口

平桥全镇土地总面积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至1997年底,全镇总户数21918户,总人口689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9人。

全镇人口密度为718人/平方公里。

3、自然条件

平桥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与西部山区的交会地带,属始丰溪流域冲积平原,间有低山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69-75米,屯平溪、乌岩溪由北向南汇入始丰溪后东流而去。

镇东丘陵余脉自北面山宅开始向南到葛家山消失,整个地域构成独特的奋箕式地形地貌。

平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月平均最高气温32.9℃(8月份),月平均低气温1.39℃(1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1024mm,最大年降雨量为1781mm,最小年降雨量994mm,年平均降雨日167天,全年夏季主导风向(3-8)为东南及东东南,冬季主导风向(11-2月份)为西北及西西北,每年8-10月份受台风影响较大,最大风力可达12级,常伴有暴雨。

年平均相对湿度78.35%,年平均日照2012小时,平均日照率46%。

年平均雾日19天,无霜期8个月。

工程地质以溪滩、台地、低矮山丘为主,镇中则沉积着大量粉砂壤土,销加工程处理都可发行成适宜的建设用地。

4、社会经济发展

平桥镇经济发展现状特征主要体现为整体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很快,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很大,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整体仍显滞后。

5、历史沿革

平桥镇“以商立镇”,历史悠久,自五代后梁时期起就有人类聚居,以后因其独特的经济地理条件而发展成天台县最大的农村集镇,历史上曾与黄岩路桥、临海路下桥并称台州“三大桥”。

镇政府所在平桥镇,是平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平桥镇自明清以来属祥鸾乡二十六都,其中西南下园殿一带属永堡乡二十九都,统称大西乡,明成化年间起至解放后均称平镇。

1950年称平镇乡,1956年前山、东林两乡并入为平桥乡,1948年“公社化”为平桥人民公社,1981年,花市、前山两个公社分出后复称平镇人民公社,1983年5月机构改革置乡,称平镇乡。

1985年5月批准为建制镇称平镇。

1992年“撤区并乡扩镇”,平镇与前山、东林、花市、平北、宁协、紫凝乡合并,称平桥镇。

二、平桥镇发展条件分析

城镇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它的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镇的发展取向和策略,将受到大区域环境的多层次的影响,只有将城镇置身于区域网络体系之中,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定位。

根据《天台县城市总体规划》:

平桥镇是天台西部中心城镇,其经济职级以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筛网、手工业市场贸易为主,在县域城镇等级规划结构中属第二级城镇,应积极发展。

(一)、优势条件

1、平桥镇作为本县农村最大的集镇,古时曾为著名的台州“三桥”之一,其经济腹地除平桥镇本镇及周围的新中、街头、屯桥、鹤楼等乡镇外,还包括邻县边沿山区,这是由其特定的经济地理条件和客观因素决定的:

1位置适中,位于天台西部丘陵盆地的中心。

②它位于西部山区跟东部沿海的交会点,两种地域的经济结构有明显差别,地区间的物资交流最容易在此发生。

③仙居、磐安、新昌等县邻近平桥镇之地均为山区,且距离各自县城较远,习惯上就近来平桥镇赶集。

2、平桥镇人多地少,历史上外出经商的人口多,眼界开阔,富有经商经验。

3、而平桥地区传统手工业、饲养业发达,招揽来外乡外区外县客前来交易。

特别是历史就有生产筛网的传统。

4、区域交通条件优越。

5、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现状建设区已达1.5平方公里。

城镇骨架已基本形成建成了以筛网城为代表的大型项目。

(二)、制约条件

1、改革开放以来,平桥经济发展总量已有了相当基础,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仍呈滞后水平。

第二产业构成中高科技含量不高,缺少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2、城镇基础设施欠帐较多,给水、排水等设施发展滞后,致使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适应于现代化城镇功能需求。

3、城镇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严重,城镇环境质量较差,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城镇旧区建筑密度较高道路狭窄,居住环境质量较差,与城镇中心的地位不甚相符。

 

第三章规划目标及城镇发展战略

一、规划基本原则

根据平桥镇的发展条件与前景,规划以现代化、高起点、高标准为制定跨世纪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原则如下:

1、城镇规划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使之协调发展。

2、衔接上一次总体规划,充分尊重城镇现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扩展,保持规划的延续性。

3、既要从城镇发展基础和实施规划的物质条件等现实可能出发,又要保护规划的高起点,适应城镇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合理制定各项标准和配置种类设施。

4、为适应城镇发展的阶段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适应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体现动态规划的原则,城镇的总体规划需保持相当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

5、城镇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城镇规划又有一定时限。

规划需面向管理,着重处理当前问题和可预见问题,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后续和下一层次规划起到控制指导作用。

二、规划目标

1、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总是在外部激发因素和内部萌生潜能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平桥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需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共同体之中,另一方面又需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及潜力。

围绕着建设田园式新型城镇的目标,逐步实现传统工业的更新替代,大力发展高层次的第三产业,经过近远期十五年的建设,努力增强城镇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城镇布局,提高其营运效能,以实现综合性多元化城镇功能结构转变,把平桥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2、城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目标

(1)城镇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城镇用地集中紧凑,建设有机协调,城镇规划具有较高起点和较高水准。

(2)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发展方向,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用地,以适应城镇近、远期发展。

(3)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完备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4)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金融贸易等公共设施完善,以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5)组构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便捷内外交通体系,为城镇提供高效率客货交通运输条件。

(6)注重旧城的保护和更新,加快旧区改造,提高和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

(7)强化城镇特色创造,积极保护古镇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业,形成良好绿化系统,创造具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三、城镇发展战略及实施举措

(一)城镇发展战略

1、高速度增长战略

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是早期城镇发展中“第一优先的经济论题”。

平桥若要完成城镇的迅速飞跃,必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这是形势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2、以人为本,追求生活质量发展战略

经济高速增长虽然可以完成初期城市化,但产业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以后国民经济的增长不再完全依赖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更注重教育、保健、营养、收入分配、土地制度等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根据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趋势,而采用的战略,面对技术发展的势态,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更为重要的信息化。

信息化需要知识,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和结果,就是智力产业的发展。

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就是要发展智力普及部门,要收集、获取、发现并使用先进的信息,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4、环境战略

下一世纪不仅是人才、科技的竞争,更是环境的竞争。

之所以提出发展为田园城镇的目标,在于平桥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水网密布,带山滨海。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类对自然界的尝取和破坏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城市的发展赖以生态的基础将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

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开发利用不仅是功在千秋的高瞻远瞩,也是利在当代的迫切需求。

(二)实施战略的举措

1、城镇规模化,即城镇的人口和用地和经济总规模有一个突破。

通过对城镇片区的重组,建设较高水准和规模的城镇,充分发挥规模化的聚集效益。

2结构协调化,即城镇产业结构化比例协调。

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和扩大经济总量,形成有特色的三产结构。

3、村镇等级化,即合理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城镇等级明显,通过对新城区和中心的重组与开发建设,使村镇等级明确优化,实现有序化工,自成空间网络。

4、发展持续化,即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5、城镇特色化,弘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建设全新的平桥。

6、进程跳跃化,即不是平缓地上升,而是有突变的发展模式。

 

第四章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发展现状特点

1、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已具较高水平,城镇化水平较高。

镇区中心地位突出,已基本能起到引导和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作用。

2、各级中心村之间专业职能不强,缺乏必要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处于松散联系状态。

3、镇域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高,道路、给排水等尚不成体系。

4、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二、镇域发展战略

树立大区域观点,依据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平桥镇域发展战略要点如下:

1、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即向城乡融合型经济发展,镇村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化经济网络结构。

2、努力形成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增加科技含量,发展高新及外向型农业,并可适当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型农业。

规划在镇区东侧建设生态农业基地。

3、调整镇村工业布局,工业发展园区化,并向中心村集中,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能耗、物耗,改善城镇环境质量。

4、合理使用土地,协调各村规划布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并村重点,集约使用土地,改善居民生活设施水平及生活质量。

三、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战略目标及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城镇规模不断增加,规划在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努力使村镇体系结构得到改善,逐步朝“高水平–––––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独具特色的村镇体系。

依据这一发展目标,制订村镇体系规划指导思想如下:

1、加强中心区的发展,培养增长极核。

集中资金及资源,优化发展镇域区,强化其中心职能,提高其对镇域的经济辐射能力,以镇区镇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点线面结合,形成全方位的空间开发格局,建立“镇区––––中心村–––––一般村”三级的村镇体系结构。

3、充分利用各类基础设施,依托镇域内交通干线形成镇域经济要轴。

4、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强镇城区与各村及村村之间的横向联网,建立功能明确、富有特色的经济协作区。

四、镇域村镇体系发展布局

依据规划期内镇域城镇化水平和村镇发展的条件和可能,考虑原有的自然增长和“集镇城市化,乡村集镇化,”的发展趋势,确定平桥村镇体系布局形态和等级体系。

规划村镇分三级:

第一级:

中心镇区。

平桥镇政府驻地,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综合中心。

依托其现有基础,通过行政与政策的导引,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使其形成全镇村镇体系的核心。

第二级:

中心村。

中心村的主要职能是聚集一定的专项产一,加强村镇经济联系,促进镇域经济协调一体发展。

规划平北、宁协、花市、前山、东林、紫凝六个中心村。

第三级:

一般村。

根据各自然村的具体情况,逐步实现自然村的迁村并点,形成一般村。

中心村的分析及划分依据:

按照“重点发展城区,合理缩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指导方针,提出以下原则:

1、经济实力弱的向经济实力强的合并;

2、人口少的向人口多的合并;

3、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的向交通方便、基础设施较全的合并;

4、中心村形态应简洁,不宜互相交错过多,在原有村界或乡界基础上合并划线。

一般村的建设与发展原则:

1、对现有的自然村进行改造和适当发展,建设配套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环境质量。

2、在自然村庄相对集中地区,引导村庄连片发展,形成较大规模的一般村。

3、重点建设村内、村与村、村与镇之间的道路系统和基础,通过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通讯系统,提高村庄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质量,缩小村与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别。

4、镇区周围各村应逐步增加蔬菜、禽蛋的生产。

五、工业布局规划

全镇工业目前已有筛网、滤布、建筑、橡胶、食品、酿造、海带绳、棕绷、竹制品、五金、粮油加工及农机修理等。

需要大量能源和土地,运输量大,设备和管理技术要求高的企业一般应集中在镇建成区内的工业小区统一开发。

没有污染和干扰、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小型加工业可分散布局在村庄内,以就近吸引部分剩余劳力。

不准发展有严重污染的工业。

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各村应按有关标准规划建设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商业服务、农业服务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坚持方便村民的使用和高质量相结合,不要求各村建立“小而全”的服务设施,根据需要和项目特点,可以若干村共同建设某些设施。

每个中心村应设村委会设施,内含村委会、农技服务站、文化活动站、保健站、幼托班等内容。

目前全镇范围内已有34所小学,现有小学应在完善设施和师资配备、提高教学质量为主,今后小学布局规划时,应统筹安排,打破村界,邻近村应联合办校,以利于小学达到合理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全镇共有中学7所,今后将集中力量完善和提高平桥中学、平镇中学、平桥镇中心小学的设施和教学水平。

七、道路系统

中心村内部应设三级和四级道路,其红线宽度分别为10至12米和6米至8米。

一般村内应设四级道路。

村与村、村与镇之间的联系道路应近级公路标准规划,车行道宽度3.5米,路基宽度为6.5米。

镇域内道路应分布均匀,使镇域内各村镇之间及对外联系都较便捷,道路设计符合有关标准。

 

第五章城镇性质和城镇规模

一、城镇性质

根据平桥镇的自然条件、经济环境、工业基础也是全国筛网滤布生产集散地之一,全国最大筛网市场–––––––筛网城就在镇上以及在天台县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台州地区和天台县县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等因素,本次规划确定平镇的城镇性质为:

以生产经销筛网、滤布为主,是天台县西部的重要的工贸型、田园化中心城镇。

二、人口规模

1、基期人口的确定

1998年年底,全镇人口69463人,建成区常住人口145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84人,农业人口11673人。

另外,建成区内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约3000人,其中3个月以上较长期暂住人口约2000人。

镇区外在镇区上学且常住镇区的人数为2300人,这两部分人口应计入基期人口。

则建成区基期人口合计为18857人。

2、建成区人口预测

在新增城镇人口中,一部分来自本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绝大部分来自机械增长。

考虑到附近乡镇来平桥经商办企业落户等情况,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拥有绝对优势,附近乡镇的农村人口转移是平桥镇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

预计1999年至2005年间,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是自然增长率的6倍,2005年至2015年,机械增长率是自然增长率的4.5倍。

平桥镇计划生育部门推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

根据直接推算法预测:

Pn=Po(1+K)n

Pn:

预测期人口

Po:

基期人口

K:

年均人口增长率

n:

预测年份

则建成区人口增长率及人口预测结果见表5-1:

表5-1建成区人口预测一

项目

年份

增长率(%)

人口(人)

1998

18857

2005

5.95

28260

2015

4.675

51525

综合上述结果,平桥镇的人口规模确定为:

近期:

2.8万人

远期:

5.0万人

三、用地规模

1、确定原则

(1)结合平桥镇用地现状,节约用地,提高城镇可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2)面向市场经济,合理配置城镇土地,发挥土地的级差效益。

(3)适应现代化城镇建设需求,满足各项城镇设施用地。

(4)充分考虑城镇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为城镇未来发展提供弹性和可选择性。

2、人均用地指标分析及用地规模

平桥镇现状城镇建设总用地为152.02公顷,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0.62平方米/人,属四级水平,现状用地指标属合理水平。

规划结合平桥镇现状实际及参照国家城镇用地标准,规划近期人均用地指标取100平方米/人,远期取110平方米/人,则相应镇区用地规模为:

近期(2005年):

280公顷;

远期(2020年):

550公顷。

 

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一、城镇发展用地选择与城镇发展方向

平桥城镇总体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内联外延”,在现有城镇内强化路网联系,进行功能重组,形成多点联动的总体框架;在现有建成区外缘选择有利地段进行有计划拓展,建设新区,建构城镇发展新的增长点,创建城镇新形象。

在此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来分析、确定平桥镇的发展方向:

平桥镇位于始丰溪北岸,支流屯平溪、乌岩溪从西北向东南穿镇面过,注入始丰溪。

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平桥镇区北面和南面的始丰溪以相隔0.6至1公里的间距成平行走向,它们所构成的狭长的地带是本镇的主要用地。

比较功能、环境、本镇与县城及周围地区的关系等因素后,确定主要发展方向为:

向东发展为主,南、北发展为辅,逐步形成“一个主中心,两个次中心”的格局。

这是因为:

(1)62省道与始丰溪之间距离较短,如果仅在此范围发展,则城镇布局过于狭长,也无法满足远景城镇用地要求。

(2)、62省北侧现已有部分用地布局,如几个较大的村庄,实际上已形成区内道路,而且北侧方向地势高爽、平坦,距老城近。

(3)、62省道近期过境交通量不大,按42米宽度设置后,对交通不会有影响,远期可将62省道向北改线。

(4)、溪南因为有较大的村庄和人口,有5000亩荒滩可利用,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并已有东林大桥直接与镇中心相通,因之也应适当发展。

(5)、加强现有建成区的挖潜,改变城镇土地使用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的特征可归纳为“一条主轴二条辅轴”,“内外活动两套系统”,“三片三心”。

1、三条主轴,两条辅轴:

平桥镇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以向东发展为主,向北、南发展为辅。

在向东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上,友谊路将是镇内发展主轴。

在向南北发展的次要方向上将形成两条辅助轴线,一条沿思泉路向南、向北延伸,一条是新区的南北中轴线(开岩南、北路)。

通过主轴将两条辅轴联系起来。

2、“内外两套活动系统”

平桥镇是集市贸易重镇,每月有6天集市日,集市人流出行次数超过本镇居民出行次数。

为减少集市人流对本镇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特提出内外活动的两套系统。

(1)、“内部活动系统”

通过步行道系统,生活性干道和绿带等,将居住小区中心,城镇各类活动中心,公园以及主要就业点联系起来,形成本镇居民的主要活动空间。

(2)、“外部活动系统”

以城市主要干道,将市场、客货车站码头、仓库区、镇中心等联系起来,形成外来人流,以及本镇对外联系人流、车流的主要活动系统。

3、“三片三心”

第一片为老镇区,是平桥镇发展历史悠久的地区,以商贸、居住、工业为主。

第二片为东部新区,是平桥未来的主要发展地区,主要为居住和观光农业、高档住宅为主。

第三片为始丰溪以南的用地,主要以工业、仓储、居住、旅游服务为主。

三个片区形成“一主两次”三个中心。

老镇区是政治、商贸、交通中心,是主中心。

东部新区形成居住生活中心,溪南片形成工业生产中心。

三、总体布局

在始丰溪以北地区,沿友谊路向东依次发展一类工业区,各专业市场、居住区。

沿思泉路主要发展商贸活动,完善各类居住设施。

沿新区南北轴线,依次发展公园、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医院、学校、高档住宅,形成新区的主轴线。

西部地区规划生态敏感区,作为水源保护地,限制各种建设活动,新区东部规划观光农业区。

在始丰溪以南地区,主要发展工业、居住、旅游服务。

在思泉路与南外环的交界处规划为高档住宅、旅游服务、停车加油等,为开发开岩风景区作准备。

沿蓝天大道,主要发展工业、仓储,利用其方便的交通条件,同时避免货运交通等进入镇区。

严禁发展三类工业。

少量发展二类工业,集中于蓝天大道东侧。

主要发展一类工业,对城镇影响较小,可分散布置,靠近居住区,减少出行量。

绿化系统以线为主,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

沿溪形成比较自由的绿化带,主要集中于老镇区,形式自由活泼,增加生活情调。

向东为发展的新区,形成“两横两纵”的绿脉结构,形式规整,强调理性。

以南外环、北外环、蓝天大道作为主要交通性主干道路,加强平桥镇的内外联系。

以友谊路、始丰路、思泉路、朝阳路、开岩路、五梁路作为生活性主干道,作为联系各工业小区、居住小区及各中心之间的主要道路。

现镇政府所在地作为以后的行政中心。

新发展的市场用地主要集中在友谊路北侧,市场用地应向室内多层发展,以提高市场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建议,尽早做好市场贸易区的详细规划,安排好人流货物进出口、停车场位置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