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0813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docx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研究

廉立军

2012-12-1815:

12:

42  来源:

《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6期

  【英文标题】OntheConstructionofServiceTeamofDisciplinaryInformationinUniversityLibraries

  【作者简介】廉立军,男,1975年生,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唐山063000)

  【内容提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给出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的初步定义。

对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团队建设与发展的建议,并对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立的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

  Thispaper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oftheuniversitylibrarysubjectinformationservicetroopconstruction,givesthesubjectinformationserviceteampreliminarydefinition.Outstandingproblemsexistingintheconstructionofsubjectinformationserviceteamarediscussed,putsforwardproposalsoftheteam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andthesignificancewhichestablishestheuniversitylibrarysubjectinformationservicesteamshascarriedonthebriefelaboration.

  【关键词】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subjectinformationservice/teamconstruction/subjectlibrarian/universitylibrary

  学科建设是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其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条件的关键所在,其综合实力体现了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伴随着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学科化服务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与发展方向。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实施以来,学科服务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图书馆服务人员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上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1]。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主导形式正经历着学科馆员以院系为单位一对多、一对一服务向团队服务方式发展的过程,从“学科馆员团队”、“学科服务团队”、“学科知识服务团队”、“学科馆员集群”、“学科服务组”等称谓在专业文献上的出现即可见一斑。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是以学科服务为宗旨,以学科用户为对象,以信息服务为支撑,以团队建设为载体,集全馆资源之合力,为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信息需求保障的专业馆员群体。

“学科知识服务”是学科服务的高级阶段,“学科信息服务”是适合当前高校校情、馆情的学科服务中间阶段,与学科服务实际符合程度更高。

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是搞好学科信息服务的重要环节,没有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员和高效的服务团队,就没有优质的学科信息服务。

淡化学科馆员之称,强化团队服务,积极探索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之路,才能为学科化服务向知识服务阶段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现状

  随着用户信息获取能力的不断提升及学科信息服务的逐步深入,采用学科馆员为单元,一对一或一对多地为对口院系提供信息需求服务方式的发展瓶颈逐渐显现,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学科化服务已成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普遍发展趋势。

如南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由于受信息环境和服务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服务内容和服务层次都没有达到较深的层次,现已发展为基于学区的馆员团队模式[2],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目前,团队工作已成为美国多所著名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常见形式[3]。

  国内图书馆业界学者对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4-5]。

部分高校图书馆还以团队方式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等。

还有部分图书馆建立了学科服务的专门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设立的“学科咨询服务部”、中南大学医学图书馆设立的“学科服务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学科服务部”等。

虽然提法各异,但以团队方式开展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科服务的发展方向。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虽以“团队”为名,但在团队建设涉及的诸多方面尚缺乏系统研究,与“团队”之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与探讨。

  2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

  2.1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亟待加强

  国外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与组织机构,负责与院系合作和学科馆员的任命、培训、考核、项目指标的实施等。

国内大学图书馆对学科服务设立专门机构的很少,大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制度与有效的管理机制[6]。

学科馆员主要采用集中与分散式两种方式管理,多为兼职。

这两种形式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服务主线不突出,学科服务工作易与部门其他工作发生冲突。

学科服务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与集中的时间,其工作的开展耗时耗力,工作成果不易在短时间显现,缓解矛盾的通常做法导致学科服务的暂缓或停滞。

图书馆缺少专门机构来组织、推动、深化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

学科服务工作不成系统,管理较为涣散。

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在相关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

要重视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和调整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图书馆发展的新型图书馆组织结构引,以推动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

  2.2团队成员学术科研素质有待提升

  学科信息服务人员在科研课题申报、学术论文撰写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在面上看是工作人员自身单方面的问题,但如不从事实际学术科研工作,在服务对口用户教学科研工作中就无法深刻体会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服务中主观判断程度就会增强。

另一方面,如没有从事实际科研工作,没有高质量的学术科研成果,给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也很难得到用户的实际信任。

没有从事实际科研服务的切身体会,更谈不上为他人提供相关服务。

学科信息服务人员图情领域专业研究成果在质与量上提升幅度均存有较大发展空间,在图书情报与服务学科二元结合点上的交叉研究更是少之甚少。

长期以来,图书馆在参与用户教学科研方面工作进展缓慢或停滞,信息服务人员自身科研素质、能力与服务对象的要求匹配程度不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服务教学科研,图书馆必须有强有力的信息服务能力,信息服务人员若自身从事高水平学术科研工作、取得高水平学术科研成果则是这种能力与实力的最好证明。

  2.3团队知识管理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文献分析及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表明,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多为强调为用户做什么(工作职责包罗万象)、服务人员自身应具备的多种素质(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等),而在服务人员个人知识管理与团队组织知识管理上缺乏规范性的文本或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

纵观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关注点,过多地关注了学科服务的拓展与深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服务人员的培养与提高,致使学科服务后劲乏力。

学科信息服务要从本质上得到用户的认可与支持,服务人员及服务团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实力与能力,而进行个人与组织的知识管理正是增强这种实力与能力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与方法。

知识管理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众多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必然造成工作的低效率。

知识管理既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组织的事情,组织的各项任务都需要个人去完成,组织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建立在富有创造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上[8]。

  2.4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人员素质对团队整体服务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科馆员虽然经过精心选取,但距学科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尚存较大差距也是不争的事实。

图书馆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现有人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图书馆对学科馆员提出的要求颇多,但对其自身素质提高、后续教育、个人近期与长期专业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和保障机制,近而导致其学科服务力不从心,服务深度难以增加。

此种状况长期持续,势必造成学科服务工作停滞不前,学科信息服务人员对自己失去信心、用户对学科服务失去信心。

近年来,对学科馆员的培训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CALLS三期建设项目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6月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举办了两期学科馆员培训班[9-10]。

培训班以学科服务为主体内容,通过理论授课、互动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部分高校馆员开展高质量、高强度培训。

相对于CALLS这种大型专业学科馆员培训,各高校图书馆自身学科服务人员培训相关信息却少见于网络与期刊文献。

  2.5团队整体工作业绩考核显著缺失

  学科馆员服务质量或业绩考核方面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考核往往关注于学科馆员的个体服务绩效[11-12],缺乏对学科馆员工作整体服务水平的全面掌控,在学科信息服务团队业绩考核方面更存在明显缺失。

相对于学科馆员个体而言,对学科信息服务团队业绩考核的涉及面更广泛、难度也更大,对图书馆整体信息服务工作的影响作用也更强。

卡内基梅隆大学商学院的心理学家AnitaWilliamsWoolley近期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团队中的个人智力很难影响团队的最终表现[13]。

单个或几个学科馆员不是学科服务的“全能冠军”,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乃至学校的“全民运动”。

对服务个体的考核只是学科服务成效的侧面反映,不能代表图书馆整体学科服务的真实情况。

要在服务个体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团队整体考核研究与实施力度,对学科信息服务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估,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改进及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

  3.1建全学科信息服务管理体制

  建立学科信息服务专门机构及部门,从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上为学科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组建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并建立如学科资源建设、学科用户培训、学科技术支持等分团队。

团队成员由图书馆各部门人员组成,并统称“学科信息服务人员”,淡化“学科馆员”,强化“学科信息服务团队”。

以小团队、大团队的形式组成学科信息服务整体构架,整合全馆资源,以学科信息服务为主线,以学科资源建设与服务统领图书馆各部门业务工作。

图书馆各部门团队成员将本部门工作在学科化方面进行强化与突显,其工作成果既是本部门工作的升华,又是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科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此种做法可以使学科信息服务人员的职责更明确,更加集中精力进行学科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使团队成员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深层次的学科资源的揭示。

学科信息服务独立机构与部门、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具体实施全馆学科服务工作,使图书馆学科服务方向更加彰显,推广学科化服务旗帜更加鲜明。

  3.2保持团队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保持学科信息服务团队持续健康良性发展,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永保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学科服务是一项涉及面众多、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要建立适宜的学科服务机构、部门及团队,建立适合校情、馆情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建立团队带头人及成员遴选标准等。

赋予学科服务机构及团队应有的职与权,保证学科信息服务工作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以营造学科信息服务良好的环境。

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带头人必须具备较强的服务理念及创新意识。

以若干主线统领各门学科服务工作,编织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内部网,凝聚团队精神,全馆一盘棋,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合力。

构造和谐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提高团队成员社会敏感度,给予团队成员平等发言的机会,使团队合作更无间、表现更成功。

团队成员能上能下,在选拔标准上重实力,更重潜力。

强化团队创新,学科信息服务团队经过合理构建运行后,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使其顺利成长与发展。

  3.3实现团队培训制度化、常规化

  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及用户信息素养及专业需求程度的提高,对学科信息服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必须通过不断学习,进行创新和变革,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建设学习型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将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建立从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到组织学习的发展模式,打造不断创新发展的团队[14]。

进行团队培训制度化建设,并建立长效培训保障机制。

明确学习计划,保证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科信息服务人员职业生涯,根据图书馆发展规划,制订学科信息服务人员个人近期、长期专业发展规划。

图书馆、学科服务机构、团队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对学科信息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后续教育,进行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等,帮助其在岗位上获得成功。

如建立学科信息服务学习培训库、安排有经验的团队成员指导帮助新成员、提供经费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推荐学习交流机会等,并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3.4提升团队整体学术科研水平

  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学科信息服务人员服务对口用户教学科研的实力与能力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保障学科信息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支持。

学科信息服务团队成员必须从事实际的学术研究工作。

(1)加强学科信息服务相关研究,为学科信息服务的拓展与深化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在实际科学研究工作中,切实体会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作好与服务对象的角色换位思考。

团队成员参与学术科研要多方面进行,一是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撰写相关论文;二是图书馆重点扶持,为其提供锻炼机会,可在本馆科研课题人员组成上,规定必须有团队成员参加,其在信息服务方面须作实质性工作;有条件的馆还可设立学科服务专项基金。

(3)积极争取与系部人员进行实质性合作。

团队成员可结合服务学科,在图书情报与服务学科的二元结合点上开展相关研究,以团队成员为主导,邀请系部人员参加,积极创造双方融合的机会。

逐步实现被动服务用户课题——团队成员主导课题——实质性参与用户课题组——参与用户课题决策的平稳推进。

  3.5强化知识管理提升团队绩效

  加强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实现学科信息服务人员知识和团队知识的有效管理,促进学科信息服务人员知识共享,要建设学习型学科信息服务团队[15]。

要构建学科服务体系,进行学科知识开发,促进学科知识共享。

加大学科信息服务人员个人知识管理,并在团队中共享集体成果,以便互相提高。

注重团队学习,发展团队成员整体协作能力,使团队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提高团队成员成长速度;加强团队显性知识的整合及隐性知识的开发,促进知识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共享,营造以人为本的知识主导型团队文化,形成一种能促进学习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的良好环境,树立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16]。

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融合与提高,使团队创新与持续发展保持强劲动力。

伴随学科服务的深入发展,使团队知识得以有效延续、团队服务经验得以有效传承,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知识管理混乱而造成的团队发展不利因素,保持学科信息服务团队稳定发展。

运用团队绩效改善研究策略,加快团队发展,提高团队绩效。

  3.6搭建平台宣传展示服务成果

  为团队搭建一个展示其服务与工作成果的良好平台。

学科馆员博客、学科馆员网页都是很好的展示形式,有的图书馆还购进了专门的学科服务软件系统。

形式虽各有差异,但相同之处就是注重对学科服务及成果的反映,给学科信息服务人员提供了充分展示价值的舞台。

通过展示学科服务成果,可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强化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地位与影响。

例如,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在总结学科服务经验的基础上,于2009年建立了学科信息服务平台,按对口服务部门分别建立学科信息服务网页,并按科研信息、会议培训、馆内资源、教学资源、学科期刊、学科网站、学科专家等大类进行从馆内资源到网络资源的全面揭示;学科馆员还按对口单位分别编辑纸质版《学科信息简报》,每月下发。

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及《学科信息简报》分别由对口单位学科馆员负责维护与编辑,充分发挥了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了图书馆与用户的联系,更好地展示了学科服务成果,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3.7加深角色体验促进换位思考

  加强信息服务角色体验,增进学科服务人员与用户的良好沟通。

可建立学科信息服务模拟实验室,实施情景模拟练习制度。

根据学科信息服务团队担任的任务,编制与该任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团队成员安排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附以经典案例分析,邀请系部教学科研人员参加点评,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学科信息服务人员进行与用户的换位体验,了解用户实情,发现问题,团队积极营造“换位体验”的现实环境,做到真换位真体验,使团队成员对学科信息服务的认识更深刻,服务行为更自觉,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清晰。

在团队发展过程中,积极营造学科服务创新发展大环境,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充分激发团队成员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新途径。

  4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立的意义

  4.1有利于学科服务健康深入可持续发展

  学科信息服务团队系统工程建设的实施,使以学科馆员为基本服务单元进行学科服务产生的诸多矛盾得以有效缓解,为图书馆学科服务健康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人才保障机制。

科学高效的学科信息服务团队的建立,使图书馆实施学科信息服务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科信息服务的特色更加彰显。

打造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优质服务品牌,在全馆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科信息服务大环境,从制度、组织、人员等多方面集中优势,带动图书馆各部门全力服务学科建设,从而为图书馆学科服务健康深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有利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平稳推进

  用户对学科服务体验从表象到深层次理解与认同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学科服务的发展方向与推进策略对于图书馆及用户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它关系着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成败及用户对学科服务观念意识的习惯性思维的形成。

学科服务要适度发展、平稳推进,必须在每个发展阶段和环节做好坚实的基础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服务效果,并得到用户的认同。

以学科信息为切入点,以团队建设为主导开展学科服务,符合当前高校校情与馆情。

在学科服务发展的中间阶段,信息服务团队建设及开展的系列服务活动有利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适度发展,使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举步不前的困境得以有效改观,进而实现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平稳推进。

  4.3有利于学科服务后备人才的锻炼与培养

  人才培养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依赖于高素质的学科信息服务人员的锻炼与培养。

学科服务人员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灵魂,表达着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真实存在,学科服务人员是图书馆学科服务价值实现的核心[17]。

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为学科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高质量、高绩效的学科信息服务团队运行将学科服务人员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到了更加重要的高度。

按照团队建设的一般规律,结合高校图书馆实际,对信息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

发挥团队优势,努力探索学科服务人员培养的新模式,打造高素质的学科服务人员队伍。

  4.4有利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凝聚与增强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图书馆长期形成的,能使图书馆在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图书馆各种资源基础之上的获取、开发、整合资源的特有的能力,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18]。

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合作可以实现个体难以达到的目标。

学科信息服务团队的建立,使用户对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在更广泛的层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以往的学科馆员扩展到团队服务再至整个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基础更加坚实。

团队建设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动力,通过图书馆各部门通力合作,资源、人员等各方面优化组合,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能力更强,满足用户需求程度也将大幅度提升。

  4.5有利于学科建设全面推进与快速发展

  学科信息服务团队的建立,使学科服务的制约瓶颈得以有效改善,对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高校学科建设重要支撑的图书馆,强化团队建设,为学科服务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使学科服务队伍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科带头人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团队的重点服务对象。

集全馆之力,以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学科服务增长点,使图书馆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势必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全面推进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柯平,唐承秀.新世纪十年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发展(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

(2):

3-10.

  [2]何汶.从单枪匹马到集团作战——南澳大利亚大学学术图书馆服务团队的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8(9):

62-65.

  [3]欧阳瑜玉.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J].图书馆建设,2010(12):

73-76.

  [4]袁红卫.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

(1):

96-98,142.

  [5]潘芳莲.科学合理的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策略分析[J].情报科学,2008,26(8):

1140-1142,1147.

  [6]马玉玲.中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比较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0(4):

107-110.

  [7]高新陵.中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比较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1(3):

73-76,58.

  [8]储节旺,周绍森,谢阳群,郭春侠.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16.

  [9]CALLS三期建设项目打造高校图书馆员“黄埔军校”[EB/OL].[2010-11-23].

  [10]CALLS三期建设第二期学科馆员培训班顺利举办[EB/OL].[2011-06-20].

  [11]刘志刚,江洪,王峰,钟永恒.国内学科馆员评价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09(6):

92-95.

  [12]邱宇红.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学科馆员服务考核制度研究[J].现代情报,2010,30(10):

115-117.

  [13]AnitaWilliamsWoolley,ChristopherFChabris,AlexPentland,NadaHashmi,ThomasWMalone.Evidenceforacollectiveintelligencefactorintheperformanceofhumangroups[J].Science,2010,330:

686-688.

  [14]钟敏,王晓鸽.以团队培训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领导培养[J].继续教育,2008

(2):

23-25.

  [15]柯平,唐承秀新世纪十年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发展(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

3-7,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