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946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古诗赏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赏析.docx

《古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赏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赏析.docx

古诗赏析

作品原文

(1)关雎  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

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关雎宫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

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1]

【赏析】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刘师培《论文杂记》云:

“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

”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

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

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乐美。

2【芣苢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赋也。

芣苢,车前也,大叶长穗,好生道旁。

采,始求之也。

有,既得之也。

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赋也。

掇,拾也。

捋,取其子也。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赋也。

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袵也。

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袵于带间也。

  朱熹注

【翻译】

  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赏析】

“芣苢”(fúyǐ又作芣苡)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

“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

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

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

袁枚曾经嘲笑地说:

“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

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

章艧斋戏仿云:

‘点点蜡烛,薄言点之。

剪剪蜡烛,薄言剪之。

’闻者绝倒。

”(《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

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

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

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3【黍离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赏析】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

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

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

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

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

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

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4【原文】

伐檀诗经·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寘(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翻译】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  棵棵放倒堆河边啊,  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  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  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可不白吃腥荤啊!

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诗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目之一,甚至中学语文课本亦选为教材,但是对这首诗的主旨及作者身份的看法,其分歧之大却是惊人的,不仅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最早《诗序》以为是“刺贪也。

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仕进耳”;朱熹又以为“此诗专美君子之不素餐。

《序》言刺贪,失其旨矣”(《诗序辩说》);梁寅《诗演义》又称为“美君子隐居之志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和朱谋玮《诗故》另创新说,何认为是“魏国女闵伤怨旷而作”,朱认为是“父兄训勉子弟之词”。

其他大同小异者尚有,不一一列举。

今人由于对诗所属时代的社会性质、生产方式及作者的阶级属性、生活状况认识不同,因而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有的认为诗人是农民,这篇是反封建的诗歌;也有的认为是奴隶,本篇是抨击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还有的只是笼统地说是古代劳动者反对剥削者的诗歌。

另一类则与上述意见针锋相对,或认为是奴隶主贵族“站在井田所有制立场来攻击新兴的封建剥削”;或认为是“劳心者治人的赞歌,它所宣扬的是一种剥削有理、‘素餐’合法的思想”。

后一类看法貌似新颖,实际多从古人说解中引出,附和者甚寡。

  

本文将此篇作为反剥削诗歌看,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拙作《诗经选注》的看法,即:

这是伐木者之歌。

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呼声。

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

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

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

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本篇三章复沓,除换韵反覆咏叹,更有力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外,还能起到在内容上有所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便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用,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

则说明剥削者对猎获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

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力量。

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杂言诗最早的典型。

戴君恩《读诗臆评》谓其“忽而叙事,忽而推情,忽而断制,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牛运震《诗志》谓其“起落转折,浑脱傲岸,首尾结构,呼应灵紧,此长调之神品也”,对此诗的艺术性都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5【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现代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

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安乐地。

安乐地呀安乐地,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插的苗!

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

新乐郊呀新乐郊,自由自在乐逍遥!

【赏析】

  这首诗出自《国风·魏风》,是一首劳动者之歌。

  老鼠偷吃庄稼,因此除掉老鼠是古代先民经常的活动。

《礼记·郊特牲》记载,岁末腊祭,“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人们呼唤猫的到来,以便把田鼠都吃掉。

  这首诗把不劳而获的贵族比作大老鼠,它吞食农奴的劳动果实,对农奴的生活却漠不关心,根本没有感恩之意。

在这种情况下,农奴们幻想离开这些吸血鬼,到没有剥削的乐土生活。

  老鼠作为负面形象出现,这篇作品首开其例。

后来出现的文学作品,大多沿袭《硕鼠》的传统,把老鼠作为揭露鞭挞的对象。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把依托君主做坏事的奸臣比作社鼠。

当然,也有羡慕老鼠那种寄生方式的人,李斯就是其例。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有感于厕鼠和仓鼠悬殊的生存状态,决心做一只仓鼠,这说明其人格之低下,最终落得身死家破的下场。

  《硕鼠》的作者幻想逃离现实的社会,前往没有剥削的乐土。

这种幻想在《山海经·大荒西经》已经初见端倪:

“有沃之国,沃民是处。

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

凡其所欲,其味尽存。

”这是人间理想在神话中的呈现。

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描绘出一幅男耕女织、没有剥削的乐土。

不过这片乐土却最终没有被找到。

  这首诗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痛苦,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追求和理想。

因此,它比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

【结构】特点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

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痛苦,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追求和理想。

因此,它比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

  全诗分为三章,采用重叠的结构方式,反复唱叹。

  借喻是其主要表现方法:

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

6,【原文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今译】

  蒹葭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

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

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

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

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

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

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

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意境的整体象征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

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

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

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7【-原文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参考译文】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

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

我在东方说要回,我的心向往西方好伤悲。

缝制一身新衣,不用再衔木棒。

蠕动的毛虫,长期在桑林野外。

卷缩成团独自睡,钻在兵车下。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

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

瓜蒌的果实,挂在房檐上。

土憋虫在屋里跑,喜蛛在门上结网。

田舍旁的空地变成野鹿的活动场所,还有闪闪发光的萤火虫。

这并不可怕呀,倒使人更加思念呀!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

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

鹳鸟鸣叫在小土堆上,妻子哀叹在屋里。

清除走障碍物,我家征人要到了。

圆圆的苦瓜,长久放在柴堆上。

自从我们不相见,到今天已经三年。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

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

黄莺正在飞翔,闪闪发光的羽毛。

这人女子出嫁时,黄白色花马去迎娶。

她的母亲为她系佩巾,繁多的仪式一个个。

她新婚时非常美好,现在时间久了会怎样呢?

【赏析】

《东山》赏析

  《东山》描写一人新婚不久就出外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

  征人随军东征已经很久了,在这个阴雨蒙蒙的日子,他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

“慆慆不归”一语透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感慨,而“零雨其蒙”的景色则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愁惨气氛。

  诗歌的第一章写征人欣喜自己能够生还。

他一听说要离开东方,心儿就飞到了西方的家乡,兴奋地想象自己不再从事征战。

  第二章写征人想象家园已经荒芜了,无人修剪的瓜蒌爬到房檐上结子,土鳖在屋里跑来跑去,蜘蛛在墙角结网,场院上印着鹿迹,磷火飞来飞去。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这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

  第三章写他想象自己的妻子正在为思念他而叹息。

  第四章回忆三年前新婚时的情景,设想着重逢的欢乐。

  诗歌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征人在回乡途中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渴望。

诗人回忆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象家中的心理活动。

想象着他出征以后家园的荒凉,想象妻子在家的盼望。

种种悬想最后在接近家乡时,更联想到当年新婚的美好,而设问如今会怎么样呢?

“其旧如之何?

”这种担心,既表现敢他的渴望,又反映了对战争造成的阻隔的担心,因此,《东山》在表现征夫对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

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之一。

8【鹿鸣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同“示”)民不恌(同“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同“遨”)。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同“耽”)。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翻译】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9【诗词原文《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

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ǔ)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没有正常家庭生活,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休息,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

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

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词鉴赏】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