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994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超越杯”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干涸(gù)   汲取   销声匿迹(nì)    一愁莫展

B.炽热(zhì)   嗔视   随声附和(hè)   同仇敌慨

C.诘责(jié)   恻隐   中流砥柱(dǐ)    吹毛求疵

D.黝黑(yǒu)  坍塌   深恶痛绝(è)     家徒四璧

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意志坚强 饱经忧患 世外桃源 坚韧不拔

解说:

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

解说:

该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解说:

该句有语病。

D.除非是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解说:

这句话是条件复句。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nì)      菡萏(hàn)     倜傥(tǎng)      人迹罕至(hǎn)

B.瘫痪(huàn)    憔悴(jiāo)    祷告(dǎo)       花团锦簇(zú)

C.攲斜(qí)      分歧(qí)      沐浴(mù)       水波粼粼(líng)

D.企盼(qí)      卖弄(nong)    干涸(hé)        咄咄逼人(duó)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B.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C.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D.近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其手段之卑劣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

我用它小心翼翼地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

②天气睛朗,阳光透过七层楼的病房玻璃窗直射到床边的小几上。

母亲的头顶上也闪耀着这初夏的阳光。

她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

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③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

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在梳妆台前梳理,没法坐着。

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

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

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

心里好羨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④母亲是一位典型的旧式贤妻良母。

虽然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

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

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全家人所用的毛巾、手绢等,都由地亲手漂洗。

我们的皮鞋是她每天擦亮的,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

所以星期天上午,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我那时极厌恶母亲这样做,深恐偶然有同学或熟人走过门前看见,我却忽略了自己脚上那双干净的鞋子是怎么来的。

⑤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

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的琐事。

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

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了的铅笔,取走削好的铅笔,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

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

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大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

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

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⑥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

她姣好的面庞有皱纹出现,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

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

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

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⑦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

由于心脏机能衰退,医生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

她十分害怕,而我们大家更是忧虑不已。

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了难关。

⑧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

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

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

起初,我们两人都有些忸怩。

母亲一直嘀咕着:

“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

”我用不太熟练的手,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

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

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得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

我相信,在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

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⑨洗完澡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

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

从这里可以眺望马路对面的楼房。

楼房之后有一座被白云遮掩的青山,青山之上是蔚蓝的天空。

⑩起初,我们闲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

母亲是背对着我坐着,所以我看不见她的脸。

许是困了吧?

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

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

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吧。

(选自《读者》,有删改)

5.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

小时候

百看不厌、好生羡慕

周末

母亲给我们洗晒球鞋

近年来

焦虑不已

数日后

充满爱怜

6.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1)我用它小心翼翼地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不要惊孙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个盹吧。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称赞母亲是一位“典型的旧式贤妻良母”,从文中母亲侍候父亲的生活起居,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亲手为子女漂洗手巾、擦皮鞋、洗晒球鞋.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可以体现出来。

B.第③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并“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是因为“我”想长大后也有一头像母亲一样的长发。

C.文章开篇写“我”为年老住院治病的母亲梳头发,看到在初夏的阳光下,母亲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这使作者触景生情,感慨疼惜母亲的衰老,同时引出下文描写母亲年轻时几乎长可及地的秀发。

D.第⑨段中作者以病房外的“青山”“白云”与“蓝天”作为女儿为母亲梳头的背景,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安详、宁静、温馨的氛围。

E.文章语言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既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又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结构思路任性而为。

结尾处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8.纵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并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链接材料一)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

——穆尼尔纳素夫

(链接材料二)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谭为起用无限孝心反哺母亲,谱写现代版的孝心故事。

他,不是一位有钱有财的老板,更不是一位有职有权的领导,而是一位普普通通再平常不过的农家汉子。

就是他,竭尽全力服侍着身患病症后无法下床、生活不能自理的88岁老母亲;他,就是家住高密市阚家镇谭家营三村的谭为起。

当人们议论他“孝子"一事时,知情的男女老少都竖起大拇指——他的孝心感动着谭家营的每个人!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说到病毒,就必须弄清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关系。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

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

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

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

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

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

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

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

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

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

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

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

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

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

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

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

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9.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A.细菌

B.病毒

C.细菌的危害及预防

D.病毒的杀伤力及防治

10.下面对病毒特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病毒结构简单,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B.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C.自己不能完成生化反应,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D.变异后的病毒对人体都有较大的杀伤力。

11.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细菌某些构成部分的功能。

B.第②段病毒与细菌作比较,说明病毒体积小、构造简单的特点。

C.第③段加点词语“大部分”表明不是所有抗生素都对细菌起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病毒是很可怕的,我们要积极防治病毒。

三、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

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

性孤介,颖异绝伦。

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

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其颠如此。

(节选自《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

1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D.虽/陈黄金百镒于前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矫首昂视

(2)诎右臂支船

(3)尝写菡萏一枝

(4)数十幅立就

1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高可二黍许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B.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颖异绝伦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①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16.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___________,(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减:

不足。

③大将军:

指王敦。

④钱凤:

人名,字世仪。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甚爱之(________)      ②相与大惊曰(________)

18.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20.用自己的话概括王羲之的性格特征。

21.与《狼》一文类似,王右军遇到与屠户类似的危险,他们得以巧妙逼险,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危机处理启示?

四、情景默写

22.默写。

(1)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__________。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3.24.这首诗第二句中“惊”字用得最为传神!

请作简要赏析。

25.26.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展现的画面。

六、名著阅读

2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时为了获取国王更多的宠幸,我拿文明世界的一项发明来邀功请赏。

我说,三四百年前,有人发明了一种威力极大的粉末。

如果将这个发明用于军事领域,发射出最大的弹丸,就可以力摧千军于一瞬,那么夷平城池、击沉千军战艇,就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哪知陛下对我的提议和我描述的庞大、可怕的机器大为震惊。

他下达严令,如果我想保命,从此以后禁止再提此事。

(1)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怎样离开这个国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28.结合语境,把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

(1)      。

通过窗子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其实,

(2)           ,重要的是你的心。

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9.一件小事可以带给我们或感动或启迪或惊喜或悔悟……请以“那件小事真不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对比阅读

1、

2、

四、情景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