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648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学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美术教案.docx

《中学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美术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美术教案.docx

中学美术教案

中学浙人美版第十六册美术新课程培训备课资料(2006.3)

第二课青春风采

备课组:

袁花片美术教研组吴晓羽(执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色彩和花色搭配的基础知识,学习简单的服装设计方法。

2、尝试运用手绘线描、剪贴或材料拼贴,进行简单的服装设计和服装搭配练习,并尝试服装展示。

3、进一步了解着装的意义和服装的文化内涵,提升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要素,进行着装的审美体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难点:

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提高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收集几款自己喜欢的校服。

(教师):

围绕教材内容,收集补充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图片。

设计调查表。

你最喜欢的服装搭配(班级)

姓名

款式

颜色

面料

建议

教学过程

1、欣赏视频,激发兴趣,导入教学

教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着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

有人说:

“服装是无声的语言,服装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服装的“美”能使自己显得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服装的欣赏。

(1)、请同学们看一段时装表演的录像。

教师:

同学们,这是我校职高同学一年一度的服装设计作品。

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我们高中同学的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片中所展示的服装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穿着?

为什么呢?

(2)、观赏片中服装,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你喜欢这样的服装吗?

为什么?

这种服装能否在是常生活中穿着?

为什么?

这类服装被称为什么?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3)、教师小结:

这类服装统称展示服,是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代表最新的理念和思潮的服装,并利用音乐、灯光、模特在舞台上表演来展示。

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2、图片欣赏,深入探究。

(1)、既然展示服无法满足我们的日常穿着需要,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会穿什么样的服装?

请同学举例说明。

出示各类成衣图片,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有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用途……人们都会穿着不同的服装出现。

(2)、作为成衣的一种,与我们学生关系密切的一类服装是——校服

结合教材上的校服,谈谈我们的校服:

你们喜欢怎样的校服?

为什么?

你对运动款式的校服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学生穿校服好吗?

怎样的校服最适合你?

你现在的校服与理想中的校服有没有差别?

2、看看身边的服装设计师,评评最佳服装搭配。

学生自由欣赏交流:

观察班中同学的穿着,填写调查表

你最喜欢的服装搭配(班级)

姓名

款式

颜色

面料

建议

3、课后思考:

中学生的穿着应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蜡光纸,各种花色的纸、碎布等

(教师)制作教学相关的课件(音乐、图片、知识点),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一组图片,或一组大图。

教学过程

1、问题讨论,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请同学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中学生的穿着应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

适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季节、配饰得体及所在环境的风俗习惯……

教师:

对,服饰的美不美,并非在于价格的高低,关键在于能得体,能穿出自己的风采,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

2、出示图片,引发思考

(1)色彩搭配

出示手绘图片:

暖色调的搭配、冷色调的搭配、对比色的搭配及不和谐色彩的搭配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些人物的衣着在色彩搭配上,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

服装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要想让色彩在着装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必须了解色彩的特征。

A、色彩的主要特征:

暖色调给人以运动、活泼的感觉,冷色调给人以沉着、冷静的感觉,对比色调给人以强烈、醒目的感觉。

深色给人收缩的感觉,而浅色则给人扩张的感觉。

B、辅助色:

与主调色相比占次要地位,是主调色的主要对比色。

点缀色:

面积色量最小,起点缀、调节作用。

主调色:

面积最大,而且的处位置显著。

教师:

浅色调与艳丽的色彩一样,给人以前进感和扩张感,深色调与灰暗的色彩一样,给人以后退感和收缩感。

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视觉特点,不但可以修正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强调突出你的优点。

(多媒体图片佐证)

C、探究色彩的搭配。

有人认为色彩越多越“丰富多彩”,也有人认为“色不在多,和谐则美”,你对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出示体型偏胖的人体(以剪影的形式)图片。

配上不同色彩的同一款式服装,请同学观察其效果。

教师:

服装的色彩搭配与纯绘画作品色彩不同,纯绘画作品追求画面视学美感,不用顾及实用功能,而服装色彩有追求美感的同时还应注意其实用功能。

多色配色由于色彩众多,如果缺乏秩序感,整套服装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在搭配时一般选择一两个系列的颜色,以此为主色调,占据服饰的大面积,其他少量颜色为辅,作为对比,来点缀装饰重点部位,如衣领、腰带、丝巾等,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和谐效果。

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协调色搭配,另一类则是对比色搭配。

黑、白两色一般可与任何颜色搭配,但也要搭配得巧妙。

(2)花色搭配。

出示胖瘦两种不同体型的人体(以剪影的形式)图片。

想一想他们适合哪一种花色?

(横条纹和直条纹衣服)

学生自我选择总结归纳。

教师:

横条纹有横向扩展的感觉,而直条纹有纵向拉伸的感觉,所以胖的人应选择直条纹的衣服,而瘦的人应选择横条纹的衣服。

另外在服装的搭配中除了色彩和花色搭配,有时侯一件小小的饰物却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出示小饰物,请同学给图片中的人物搭配)

3、经验总结,尝试实践

请为自己搭配一款具有青春气息的带有条纹或花纹的服装,并把它用各色蜡光纸或碎花布拼贴出来。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彩纸、布料、各种小饰物、双面胶等

(教师)四个服装人台、布料、大头针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服装展示片断,激发设计兴趣

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想不想自已也来试试,设计制作一件有创意的展示服?

那么服装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1)、衣领设计。

出示不同脸形的图片,想一想应配上怎样的衣领?

并说一说理由。

(2)、服装造型与人体形的联系。

服装造型的轮廓线千变万化,在造型上一般可分为H形、A形、V形、X形、T形等。

H形:

就是直身的衣裙;

A形:

就是上小下大的造型;

V形:

与A形相反,上大下小的造型;

X形:

就是两头大中间小,突出女性特征;

T形:

欧式古典女性的服装造型。

想一想,完成下列连线

H形

A形身材较匀称的人

V形身材较瘦的人

X形身材较胖的人

T形

3、合作设计,动手动脑。

接下来,请我们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件展示服,并且制作出来。

将布料等直接钉在服装人台上

服装的领子可以用彩纸制作出来,服装可以用布料制作出来。

4、展示作品,评评议议

四个小组展示作品,各组成员互相评议。

 

第三课奇特的视觉效果

备课组:

硖石片美术教研组宋志良(执笔)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奇特图形

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

给图形分类(透视、渐变、联想、象形等)

分析每幅图形奇特之处。

3、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

分析图片。

5、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图形,要学生添改,分组启发学生

想象,为下节课练习做铺垫。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

教学过程:

1、影子游戏,导入新课。

A、教师: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你们

会做吗?

同桌一起大胆的做。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打开投影仪,在光影

下做“石头、剪子、布”手形。

你们看到这些影子想到什么?

你还能用手变成什么?

B、鼓励学生到投影前展示手形,同学们大胆地联想影子上出现的是什么?

C、出示课题《影子的联想》

2、赏析图片,主动探究。

A、课件展示钢笔的形象。

从影子里看到什么?

并联想到了什么?

犀利的笔尖犹如锋利的刀剑。

B、继续用课件展示书上的图片并提出问题:

说说这些作品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

是如何把这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C、教师小结。

3、构思作业,探索实践。

根据某个物体,利用其影子设计一组图片,并说说作品的含义。

4、交流创意,评价拓展。

 

第四课让世界更美好

备课组:

斜桥片美术教研组鲍庆庚(执笔)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公益海报的概念,种类,表现方式有一个基本了解。

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公益活动,使学生形成关注人类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

2:

通过对公益广告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广告艺术的现实表现力,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是设计公益海报,关注社会并能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公益活动。

2:

难点:

公益海报的创意。

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在网上搜索一些公益海报。

老师:

关于环境保护的课件,或是海报。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三分钟。

问题讨论:

A:

你最感兴趣的或者说印象最深刻的海报设计是哪一张?

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B: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张公益海报,请尝试着把公益海报的特点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略的归纳公益海报的设计内涵与表现形式。

图案、色彩、构图、文字、创意等等,这些都是一张公益海报所必须具备的。

2.加深理解,明确概念

(1)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

把教书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公益海报展示出来,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对海报的印象和理解。

(2)指定分析〈树债树偿〉这张公益海报的设计内涵。

分组讨论:

分别从色彩、构图、图案、文字、等方面来对应分析,并简要说说这张海报的创作意图。

教师点评。

3.理解分析,即兴创作

教师:

公益海报在生活中具有那些意义?

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教师:

既然公益海报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实际的意义和影响,那么我们也来动动手,即兴创作一张公益海报,题材不限。

可以只把自己的创意说出来,也可以动动手来简单的设计一张。

4.分组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或是创作意图。

教师点评。

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创意的海报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

教师到本市的周边拍摄的一组关于环境明显恶化的照片。

自己设计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海报。

1.情境导入。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自己拍摄的一组关于环境恶化的图片:

塑料方便袋在垃圾堆里随处可见,尤其是农村没有专门收集整理的方便袋,几乎家家的房前屋后都有。

河道淤积,有的河道已经堵塞多年,河水已经成了死水,黑水、脏水。

大烟窗冒出的阵阵黑烟-----街道或者是教室里随处可见已成顽固黑斑的口香糖------等等。

讨论:

我们所处的环境大家满意吗?

为什么?

造成这样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原因?

教师引导,点评,环境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事,更是我们百姓自己的事。

我们如果都能注意自觉的保护环境,那么,我们的家乡是不是会更美好一些呢?

2.作品演示,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教师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海报展示出来。

并自己介绍创作意图。

在讲解的过程中,再把前节课所说的关于海报设计的主要内容复习一遍。

创意,色彩,构图,文字,图案-----等等,是海报设计的重要元素。

布置作业:

我们以〈让我们的家乡更美好〉为海报主题,来设计一张关于环境保护的公益海报。

分组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

在下课五分钟前,让大家停下来。

把各小组设计制作的海报展示出来,并简单把创作意图说明。

教师点评。

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的创意和制作的海报。

课外拓展:

到自己生活的社区或者公共场所进行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及社区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第五课以刀代笔

备课组:

长安片美术教研组陈瑞金(执笔)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通过绘、刻、印的一系列制作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熟悉版画的制作步骤,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以刀代笔的造型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根据版画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构图知识有创意地构思并印制版画作品。

3、通过欣赏版画作品,使学生对版画艺术的表现语言有初步的认识,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版画创作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构图、刻版、印制活动。

难点:

使学生理解版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在欣赏、评述与刻绘印制练习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学会运用恰当的版画语言来表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刻刀(劳技课发的刻印章的刻刀,因为学生没有木刻刀)、木板、木蘑菇、印纸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版画的相关资料、油墨、滚筒。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感受黑白的美

1、展示彩色和黑白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黑白的艺术美感(学生谈谈自己对彩色和黑白摄影作品不同的感受)。

2、课件展示国画《惊雷·鲁迅先生小像》(韩国榛作品)、油画《永不休战》(汤小铭作品)、版画《鲁迅先生像》(赵延年作品)、雕塑《鲁迅》(张德华作品)四幅鲁迅先生人像作品,那一幅作品是和我们上面欣赏的摄影作品效果是一样的,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画种?

不同的画种又带给我们怎样不同的视觉感受?

《惊雷·鲁迅先生小像》纸本水墨雕塑《鲁迅》

油画《永不休战》版画《鲁迅先生像》

3、课件定格在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先生像》上,请同学们谈谈欣赏感受,教师归纳:

本幅作品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体现了木刻作品单纯、强烈、鲜明的表现特征,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有着不同的艺术感觉,果断、直率的刀法更富有感染力。

二、欣赏作品,感受其他版画的魅力(师生共同探讨以下内容)。

1、版画的定义(教师发的资料介绍)。

2、版画的分类:

(结合作品欣赏)根据版面材料和印刷方法不同分为:

木版画

铜版画

石板画

纸版画

丝网版画等

高原盛夏(木版画)钟长清渔火(木版画)张喜良

渔港傍晚(铜版画)王维新石版画工作室(石版画)李宏仁

游动(丝网版画)代大权山丁子熟了(纸版画)张越(10岁)

〈1〉提问:

请学生谈谈作品的线条处理特点?

〈2〉教师归纳总结。

三、工具介绍

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相继展示:

木刻刀、板材(可以选用梨木、三夹板、纤维板等)、油墨、滚筒、拓印用的纸张等工具材料。

四、初步体验,尝试刻制

1、介绍木刻画的作画过程(初步了解,为下节课做准备):

(1)起稿

(2)画黑稿

(3)刻铲

(3)油印

2、课件演示木刻的基本步骤:

绘制画稿,刻出主体形,刻出背景,刻出细节。

让学生了解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五、学习和尝试刀法

1、老师课件展示介绍各种刀法

平刀效果

圆刀效果

三角刀效果

切刀效果

3、学生尝试各种刀法

4、请学生谈谈刻刀使用的技巧和体会。

5、师生一起总结:

(1)不同形状,长短,粗细的线条刻制的感受及把握刻刀使用特点要领。

(2)学生作品分析

六、学生练习

临摹作品《鱼》

1、要求:

按方法步骤进行,注意刀法与线条的表象关系。

2、老师示范拓印:

讲解步骤方法,学生拓印练习。

七、作品展示

1、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价作业,教师归纳

2、布置课后作业:

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小品底稿。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小刀或刀片、厚纸板、已经画好的风景底稿、木蘑菇、印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油墨、滚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再次展现木刻的基本步骤,加深对版画技法的认识。

2、对照木刻的基本步骤,学生小组讨论:

构思版画底稿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归纳版(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和抽象性)。

二、启发思维,提升内容。

1、结合课件赏析《阳光下的系列之一》、《树的习作》、《渔舟》等五幅黑白版画作品,再问:

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发表见解)

2、老师归纳总结:

强调别具一格的黑白处理是木刻版画的一大特色,是构成木刻版画美的重要形式因素。

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单色油墨印制,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

因而设计黑白稿时,不仅要夸张主体,还要注意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画面不宜太复杂,要主题明确,对比强烈。

3、单色版画的黑白对比:

以白衬黑黑白互衬以黑衬白

三、深入了解,更高一层。

1、版画的构图形式:

(1)运用课件并结合书本展示一些构图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木版画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

你觉得它们在画面结构上具备什么特点?

这种结构给欣赏者什么样的感受(感觉)?

《朦胧的秋天》是三角形构图

《长河行》是横线式构图

《静静的丛林》是纵横式构图

《栅栏》是折线式构图。

教师小结:

一幅完整的构图应多样统一,既有疏密、聚散,静止与运动的对比,又可以使各种因素达到均衡。

(2)小组讨论本组同学课外完成的风景画底稿是否适合翻制成版画?

如何改进画稿以更能体现版画的特征?

(从黑白布局和构图的形式)

2、欣赏各种不同构图形式的版画(图略)。

3、介绍木刻画的作画过程:

(1)起稿:

把上节课画的家乡风景小品草稿改成版画底稿。

(2)画黑稿:

把改成版画底稿画到厚纸版上。

(3)刻铲:

把厚纸版上留白的面积用小刀或刀片刻下并撕去一层,让下一层的白底出现(教师师范)。

(4)油印:

(这一步可以省略,我们用的是厚纸版不适合油印,我们这里到上一步就完成了,因为课前我们已经把厚版涂了一层黑色)。

四、学生练习

把画好的风景底稿组织成一幅单色版画。

五、交流展评,课后延伸。

1、自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

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2、互评:

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价他人的作品。

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3、总评: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同时对知识点作一个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第六课传统的优秀文化-书法

备课组:

盐官片美术教研组曾祥根(执笔)

一、重点、难点

1.了解书法的演变的特点、艺术价值。

2.培养热爱书法传统艺术形式。

二、导入

1图片出示,

2.学生讨论并说说每个图片,

3.教师小结(图片出示)

    ⑴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

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

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

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

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⑵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

古人以祭祀为吉礼,祭祀用的青铜礼器称为吉金。

商周时人们对钟鼎彝器非常重视,所以在上面铸上政令、契约、诸侯贵族还常铸上他们光荣事件的一些文字做为永久纪念。

这些青铜礼器上面铸的铭辞、款识等文字称为钟鼎文。

这种文字也普遍地铸在青铜兵器、货币、符玺上,统称为“金文”,亦称钟鼎文。

金文出现的时间是在商周时代。

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者,在相当一部分中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但在同时,它又以飞跃的形式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文所使用的单字比甲骨文多,尤其是形声字多,已充分体现了形声构字的原则。

形声字在汉字发展史里取得优势性的地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同时,金文笔画明显减少,书写比甲骨文简练、规范,也体现了汉字发展原是由繁到简的这样一个原则。

因为周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局面,因此,金文尽管和甲骨文一样,一个字有多种写法,但是相对地说字体比较严整,字形比较一致和规范,笔画和结构上简单了许多。

战国时期是一个分裂的局面,这个时期的金文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笔画、结构与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字有很多的不同,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很难辨识。

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文字,方块字从此开始定型。

⑶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体。

广义上说,篆书应包括先秦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盟书、简帛文字、玺印文字、钱币文字、石刻文字,秦的小篆、印章文字,汉的篆书碑及碑额、金文,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文字等。

⑷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⑸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

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

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

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

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⑹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与隶书差不多,但楷书将隶书笔划的写法改变了,且由扁形的隶书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的楷书,即所谓的「方块字」。

楷书也称为正书、真书,说明了楷书是提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

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从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还多少残留著隶书的笔意。

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定型后的楷书,笔划、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

⑺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

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4.欣赏渤海藏真(盐官原陈阁老宅各式书法藏碑):

柳公权米芾

御碑

御碑

海神庙

王羲之

颜真卿

5.学生谈感受

6.教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