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4442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 第节 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docx

第六章第节过34关训练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2022年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训练

班级姓名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选择题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读图,回答1—2题。

1.(2021河北沧州黄骅期中)图中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A.太行山、黄河        B.阴山、黄河

C.秦岭、黄河        D.阴山、长江

2.(2021河北沧州黄骅期中)古人游记所记载“北顾”的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这个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我国脱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其中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3—6题。

3.下列行政区不在黄土高原的是(  )

A.江西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甘肃省

4.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上的黄土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力作用    D.风化作用

5.黄土高原居民生活贫困,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湿地退化    B.草原退化    

C.水土流失    D.冰川萎缩

6.在黄土高原脱贫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是(  )

A.坚持脱贫第一        B.环保优先政策

C.环保与脱贫关联        D.关闭所有污染企业

7.(2021河南驻马店汝南期中)黄土高原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形式是(  )

A.二人转    B.信天游    C.花鼓戏    D.梆子

8.下面四幅景观图,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

A

B

C

D

9.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样,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常常可以看到(  )

A.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沟壑纵横,窑洞层叠

C.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D.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10.下列证据不支持黄土“风成说”的是(  )

A.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基岩成分不同

D.黄土像积雪那样较均匀地覆盖在各种地形上

11.(2021甘肃平凉崆峒一模)如图所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三幅图片反映的地貌依次是(  )

A.①黄土塬、②黄土墚、③黄土峁        

B.①黄土墚、②黄土峁、③黄土塬

C.①黄土峁、②黄土塬、③黄土墚        

D.①黄土峁、②黄土墚、③黄土塬

12.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为这里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B.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C.因为这里的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

D.因为这里常受台风袭击,多暴雨

13.(2021河北沧州黄骅期中)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表破碎,破坏交通和村庄

B.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下游河床抬升,易发生洪涝灾害

D.地震、台风加剧,影响人们生活

14.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资源开采过多

B.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以下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兴修水利,修梯田、挡土坝        

②开垦坡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③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④保护草地,禁止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突出的特点是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

读该地区位置、范围示意图及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16—19题。

16.(2021河北秦皇岛青龙期中)上述资料和示意图表明,此地区应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7.(2021河北秦皇岛青龙期中)此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及造成此地区生态问题严重的人为原因分别是(  )

A.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B.暴雨 季风气候

C.洪涝灾害 工程破坏        D.泥石流 梯田农业

18.(2021河北秦皇岛青龙期中)该地区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19.(2021河北秦皇岛青龙期中)该地区农业(  )

A.以水田农业为主        B.以畜牧业为主

C.以旱地农业为主        D.以河谷农业为主

20.关于图中阴影区域甲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B.应大力发展采矿业,增加农民收入

C.人口稠密,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D.水土流失是当地主要的生态问题

二、综合题

21.读“黄土高原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A为    ,该河流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最后注入    。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    堆积区,其传统民居是    。

 

(3)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峰岭众多    B.千沟万壑    

C.一望无垠    D.雪山连绵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    ,治理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生物措施是    。

 

A.深耕改土    B.植树种草    

C.修筑梯田    D.平整土地

22.(2021山东泰安泰山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

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

“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由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材料二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

(1)以下说法不能作为黄土“风成说”证据的是    。

 

A.不管地表起伏状况如何,黄土覆盖的厚度总是比较稳定

B.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当地下面基岩的成分极不相同

D.黄土高原表面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2)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是人祸,也是天灾。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科学施策,实施了一系列工程和生物措施,生态和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5)请推测当地治理水土流失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6000多年前渭河平原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延安宝塔山都是令人向往的研学基地。

黄土高原的各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开展的地理研学活动主题多样,既有生态环境方向的,又有历史文化方向的。

前期设计地理研学主题

(1)自然方向围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人文方向(图示研学路线①②)分别围绕    、    主题展开。

 

实验指明资料搜集方向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学小组发现:

长城以南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貌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他们做了如下4组实验,模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获得了各组实验数据,其中B组的实验数据(降水量相同)如表:

A组

B组

C组

D组

植被覆盖率(%)

径流量(mm/30分钟)

产沙总量(g)

100

9.77

0.85

70

27.31

4.34

40

41.91

57.29

0

50.83

123.07

得出结论:

·植被是通过减少    来实现减沙的。

 

·为了印证实验结果,研学小组需要搜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    、    等资料。

 

实践见证水土保持成效

(3)经现场考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学小组发现黄土高原水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他们展示了绘制的当地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拍摄的两幅梯田图片。

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凹地,降雨时形成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

外环式梯田

内环式梯田

得出结论: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显示,在坡地不同部位采取了    、    和A处(坡脚)建拦土坝的治理措施。

沟谷也建拦土坝,其作用是 。

 

·从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内环式梯田的优势是    、    。

 

24.(2020山东济宁中考)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延安的蜕变。

历史上,延安市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生态恢复加快。

目前,植被覆盖率高达81.3%,每年输送到黄河的泥沙量由2.5亿吨下降到0.31亿吨。

黄土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变成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这片民俗独特的革命老区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欣欣向荣、赏心悦目的生态“大公园”。

材料二 延安的位置图和生态治理示意图。

(1)延安市位于我国的    (地形区),该地形区南部的    (山脉)与淮河构成了一条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延安的降水、土质特点和    的地表状况,导致每逢雨季,泥沙俱下,水土流失严重,这是过去延安市生态环境的写照。

 

(3)延安人民经过    等生态治理,使昔日的黄土地变成了土不下坡,绿水常流的生态“大公园”。

 

(4)家乡环境美起来,人民生活富起来,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延安人民充分利用    (列举当地的资源)等优势发展旅游业。

同时,积极发展林果业、特殊养殖业等,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再举出两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C 图示地区是我国的黄土高原,①是黄土高原的南侧山脉——秦岭,②是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流——黄河。

2.答案 B 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长城以北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3.答案 A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抵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宁夏等地区。

4.答案 C 黄土“风成说”最有力的证据是黄土分布在沙漠和戈壁的下风区,黄土高原正好形成在蒙古高原南缘是最好的证据。

5.答案 C 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原因与植被破坏、黄土土质疏松和降水集中有关。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6.答案 C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在黄土高原脱贫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是将保护环境同消除贫困联系起来,不能坚持脱贫第一的理念,破坏了环境;当地大型企业也应把环保放在第一位,对于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企业进行改进,不能一律关闭。

7.答案 B 黄土高原富有地域特色的陕北民歌是信天游,其传统民居是窑洞。

8.答案 B 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强的特点,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B图所示的是窑洞。

9.答案 B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民居是窑洞。

10.答案 A 黄土高原黄土“风成说”最有力的证据是黄土分布在沙漠和戈壁的下风区。

黄土中的矿物成分与下面基岩成分不同。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风势逐渐减弱,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黄土像积雪那样较均匀地覆盖在各种地形上。

选项A说法不支持“风成说”。

11.答案 C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有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黄土塬为顶部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如图②;黄土墚为长条状的黄土山梁,如图③;黄土峁为被沟谷分割成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如图①。

图中反映的地貌依次是①黄土峁、②黄土塬、③黄土墚。

12.答案 D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黄土高原的环境遭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台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黄土高原地区不是多发区。

13.答案 D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地表土壤,破坏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道,给防洪和河道整治造成了困难,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而地震灾害是板块运动造成的,台风属于气象灾害,与水土流失无关。

14.答案 B 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所以,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

15.答案 C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黄土高原最好的办法是植树种草,此外坡脚建挡土坝、护坡,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筑梯田,适当发展畜牧业,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开垦坡地、增加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环境。

16.答案 B 从上图反映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

17.答案 A 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其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人们毁林开荒,暴雨集中是自然原因。

18.答案 B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针对陡坡地貌,治理的措施是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实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19.答案 C 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处于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过渡地带,这里的农业以旱地农业为主。

20.答案 D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该地区适度发展采矿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为减少水土流失,应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不应扩大耕地面积;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问题。

二、综合题

21.答案 

(1)黄河 渤海

(2)黄土 窑洞

(3)B

(4)水土流失 B

解析 

(1)图中河流A为黄河,该河流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最后注入渤海。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

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

(3)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故B正确。

(4)高原上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

22.答案 

(1)D

(2)林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耕地大量增加。

(3)地面变得千沟万壑;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变得更贫瘠(或土壤侵蚀加剧);自然灾害更加频发。

(4)当地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崎岖不平,地势坡度大。

(5)退耕还林还草;在缓坡修建梯田;减少放牧数量;修建挡土坝、护坡;等。

解析 

(1)黄土高原黄土“风成说”最有力的证据是黄土分布在沙漠和戈壁的下风区。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风势逐渐减弱,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当地下面基岩的成分极不相同。

不管地表起伏状况如何,黄土覆盖的厚度总是比较稳定。

(2)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林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耕地大量增加。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表现在:

地面变得千沟万壑;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变得更贫瘠(或土壤侵蚀加剧);自然灾害更加频发。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当地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崎岖不平,坡度大。

(5)当地治理水土流失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退耕还林还草;在缓坡修建梯田;减少放牧数量;修建挡土坝、护坡;等。

23.答案 

(1)红色革命 华夏古文明

(2)径流量 土质 降水强度

(3)缓坡修筑梯田 陡坡植树种草 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形成肥沃的田地 储蓄水源 截留泥沙 

解析 

(1)该地理研学主题的自然方向是围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图示研学路线①是围绕红色革命主题展开,路线②是围绕华夏古文明主题展开。

(2)读表可得,植被是通过减少径流量来实现减沙的。

为了印证实验结果,研学小组需要搜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土质、降水强度等资料。

(3)读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可得,在坡地不同部位采取了缓坡修筑梯田、陡坡植树种草和A处(坡脚)建拦土坝的治理措施。

沟谷也建拦土坝,其作用是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形成肥沃的田地。

从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内环式梯田的优势是储蓄水源、截留泥沙。

24.答案 

(1)黄土高原 秦岭

(2)植被稀少

(3)植树造林

(4)革命纪念地 坡脚建挡土坝、护坡林;在缓坡地带修建梯田。

解析 

(1)延安市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该地形区南部的秦岭与淮河构成了一条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延安的降水、土质特点和植被稀少的地表状况,导致每逢雨季,泥沙俱下,水土流失严重,这是过去延安市生态环境的写照。

(3)延安人民经过植树造林等生态治理,使昔日的黄土地变成了土不下坡,绿水长流的生态“大公园”。

(4)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延安人民充分利用革命纪念地等优势发展旅游业。

同时,积极发展林果业、特殊养殖业等,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采取坡脚建挡土坝、护坡林,在缓坡地带修建梯田等措施。

2022年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训练

班级姓名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选择题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北京市将成为世界唯一一个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读图回答1—5题。

京津冀位置示意图

北京气候资料图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

1.张家口位于北京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2.举办冬、夏奥运会体现北京是(  )

A.全国政治中心        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通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3.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气候

4.为举办一届绿色冬奥,北京进行了城市整改,整改不应包括(  )

A.实现城区绿色覆盖率的提高        

B.将工业企业迁出中心城区

C.对重要名胜古迹全部拆除        

D.场馆建设以太阳能为主

5.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原形是(  )

A.白天鹅    B.大熊猫    C.金丝猴    D.华南虎

6.关于北京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文化中心        B.我国的政治中心

C.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        D.我国的经济中心

  如图为某驴友手绘的北京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2021北京昌平一模)图中(  )

A.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        B.甲乙所示区域范围相同

C.所有街道均沿湖分布        D.银锭桥向西可至国子监

8.(2021北京昌平一模)图中诸多历史文化遗产与首都城市功能相契合的一项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9.(2021辽宁阜新中考)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下列位于北京的名胜古迹是(  )

A.颐和园        B.拙政园

C.大三巴牌坊        D.中华门

  下图是北京市二环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2020广西梧州藤县期中)北京市的二环路呈“凸”字形分布的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地价因素

C.气候因素        D.历史因素

11.(2020广西梧州藤县期中)北京的传统民居是(  )

A.土楼        B.骑楼

C.吊脚楼        D.四合院

  北京人多车多,交通问题备受关注。

结合下图,完成12—13题。

12.北京是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图中序号代表的铁路干线组合正确的是(  )

A.①—京哈线        B.②—京九线

C.③—京广线        D.④—京沪线

13.下列措施中,能较合理地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是 (  )

①调整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与车流

②拓展交通,加强地铁、立交桥建设

③限制轿车数量,实行“公交优先”

④提高公交车票价,控制乘客数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4.北京哪些城市建设及城市观念能反映出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  )

①快速路系统        ②新建许多新区

③只建两个卫星城        ④扩大城市绿地和水网建设

⑤中关村科技园区        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

  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如图示意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读图完成15—20题。

15.(2021河北秦皇岛青龙期中)关于北京市自然条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河流均注入渤海

C.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        D.春季清爽湿润

16.(2021河北秦皇岛青龙期中)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

①在历史性建筑中建酒店、宾馆等,大力发展旅游业

②在世界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③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④修旧如旧,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1河北秦皇岛青龙期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2021年3月11日15:

00,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该信息体现北京的城市职能为(  )

A.国际交往中心        B.政治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文化中心

18.(2021河北秦皇岛青龙期中)有四位同学对首都北京的发展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

A.城市建设要兼顾古建筑的保护

B.要吸纳更多的人员和机构,建成世界一流的大都市

C.建设更多的卫星城,将部分非首都职能的机构迁出,减轻城市压力

D.将污染企业迁出,让伟大的首都以更美的形象展现给世界

19.(2021河北秦皇岛青龙期中)近几年,北京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你认为北京市为此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出行多开私家车        ②迁出污染较大的企业

③积极支持农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