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513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docx

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

精神病学发展史

摘要-1-

第一章什么是精神病学-2-

1.1精神病学的概述-2-

1.1.1精神病学的概念-2-

1.2精神病学的主要分支-3-

精神病学的专业划分-3-

第二章精神病学的发展史-4-

2.1“精神病学”的起源-4-

2.2精神病学的发展-4-

2.3精神病学发展中重要人物-8-

第三章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史-8-

3.1远古至先秦时期-9-

时间:

公元前2800∼前220年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9-

3.2秦汉时期-9-

公元前220∼公元265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9-

3.3晋、唐五代时期-10-

时间:

公元265∼960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10-

3.4宋元时期-10-

时间:

公元960∼1368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10-

3.5明清时期-11-

时间:

公元1368∼1911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11-

3.5近现代-12-

时间:

公元1840∼1950年-12-

第四章展望-13-

4.1精神疾病负担-13-

4.2展望-13-

摘要

自古以来,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一直共同影响着人类的心身健康,然而精神相对于物质,心理相对于生理则更加无形与多变,精神病人各种迥异于社会规范的外在言行表现,难以捉摸的内心活动,直到今天仍然让人难以把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也难以清晰全面地发现其根源本质。

关键词:

精神病学、发展史、中医、

 

第一章什么是精神病学

从资料来看,由于现代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发展,精神病正作为一个信号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精神病的发病率今年来急剧攀升,剧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5亿人罹患某种类型的精神或脑疾患。

因精神和脑疾患造成的全球疾病负担将上升15%。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酒精依赖、早老性痴呆和其它痴呆均列入残疾生命年的13种主要原因之中。

由此可见,对精神病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那么什么是精神病学呢?

1.1精神病学的概述

1.1.1精神病学的概念

首先还是简要的说明下什么是精神病,犯病时有害因素侵入大脑,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等等,这就是广义上说定义的精神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预防以及康复的一门学科。

1.1.2精神健康的判断标准

精神健康的标准

建设性的活动

人际关系良好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1.2精神病学的主要分支

精神病学的专业划分

1).临床精神病学(clinicalpsychiatry)

2).普通成人精神病学(generaladultpsychiatry)

3).儿童精神病学(pediatricpsychiatry)

4).老年精神病学(geriatricpsychiatry)

5).司法精神病学(forensicpsychiatry)

6).联络-会诊精神病学(liaisonconsultationpsychiatry)

7).精神病流行病学(psychiatryepidemiology)

8).社会精神病学(socialpsyhiatry)

9).社区精神病学(communitypsychiatry)

10).职业精神病学(occupationpsychiatry)

11).成瘾精神病学(addictionpsychiatry)

12).精神卫生

1.3精神病学与各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精神病学的发展史

精神病学是古老医学的一部分,由于他的复杂性,历史背景与科学发展的限制落后于其他医学。

现代精神病学发展只有1-2百年历史。

2.1“精神病学”的起源

“精神病学”一词,源于希腊语,psyche即精神、灵魂,iatria则为治疗之意。

古人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对精神疾病的恐惧,早期使用许多非科学的方法驱除疾病。

在古代,古人认为精神疾病的原因在外部,如被诅咒、灵魂出窍等,所以使用巫医、祈祷或举行一种请求神除去自己身体不净的仪式。

到了中世纪,受宗教影响,认为精神病是“恶魔所为”或“神的惩罚”,因此会请被称为“驱魔师”的神父举行驱魔仪式。

到了近代,尤其是18世纪以后,由于科学的迅速发展,心理疾病开始被当做一种需要医疗帮助的疾病,但初期只是很不人道地强制性将病人锁进医院监禁。

到18世纪后期,又出现了一种说法,认为精神病是因为人体中的电磁流动被阻碍所引发的病态,所以使用磁石或磁性、催眠术来治疗。

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使精神疾患的治疗有很大的转变,目前对于精神疾患的治疗方式是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良好的精神治疗模式必须结合生物医学、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复健计划。

2.2精神病学的发展

2.2.1古代文明

史前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时间:

公元前400年—公元476年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价值观:

英雄史观

在古代欧洲,希腊是精神病学发展较快的国家。

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被认为是科学的医学奠基人,也被称为精神病学之父。

他认为脑是思维活动的器官,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

他认为人体存在四种基本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如果正常地混合起来则健康,如果其中某一种过多或过少,或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失常,人就生病。

抑郁症是由于人体内黑胆汁过多,进入脑内而破坏脑的活动的缘故。

盖伦(Galen,公元130-200)是罗马时代著名的医生,他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观点,对抑郁症的不同类型进行了描述,主张切开静脉,放出过多的黑胆汁进行治疗。

2.2.2中世纪

时间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价值观:

神本史观

在中世纪,医学为宗教和神学所掌控,精神病人被视为魔鬼附体,被送进寺院,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

到中世纪末,对待精神病人更为残酷,采用拷问、烙烧等酷刑来处罚,使精神病人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这是精神病学发展的大倒退。

2.2.3文艺复兴

时间:

公元1400年—公元1600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价值观:

人本史观

在文艺复兴时期,癫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验。

一方面它是世界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它又如麻疯病一样,常常被摒弃于社会之外,精神病人虽然有别于常人,但并未被视为一种疾病;疯人常成为取笑揶揄的对象,然而却没有被鄙视,反而往往会被认为是上邀天宠的一群,可以和常人以外的世界接触,以天真的眼光,见人所不能见,言人所不能言。

他们的疯言疯语有时会被视为充满智慧的说话,疯癫比理性更接近快乐、真理,比理性更接近理性。

譬如在滑稽戏、悲剧或绘画里,他们往往不仅仅是揶揄取乐的对象,更是「真理卫道之士」,用毫无理性的疯言疯语,道出了存在的虚无,癫狂成为一个令人迷惑的形象。

同时期,阿古勒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精神结构,认为人的精神可分为三部分,包括植物体、感觉体和理智体,可谓现代人格结构学说之先驱。

韦尔应是世界上第一位精神科医师,和史考特更分别着文说明巫魔之存在确实与精神错乱毫无关系。

2.2.4近代:

理性主义时期

时间:

公元1600年—19世纪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

主观理性史观(英法)客观理性史观(德)利益史观、唯物史

随着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医学也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束缚。

精神病人不再与魔鬼有关,精神病被看成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法国大革命后,皮内尔(P.Pinel,1745—1826)是第一个被任命当“疯人院”院长的医生。

他去掉了精神病人身上的铁链和枷锁,把他们从终身囚禁的监狱生活中解放出来,把“疯人院”变成了医院。

随着基础医学,如大脑解剖学、生理和病理学的发展以及临床资料的积累,德国的格里辛格(Griesinger,1817—1868)在1845年发表了他的专著,得出了精神失常是一种脑病的结论。

他还因此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精神病学的创始人。

菲利普·比奈尔视察脱离枷锁后的拉·撒勒贝特依艾河医院病人.这个医院是他直接管理的。

普桑、比柰尔、突克所带领的运动叫道德治疗法,这种方法在18、19世纪非常流行。

2.2.5现代

时间:

20世纪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

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进步论先锋精神/新之崇拜多元价值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在精神病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19世纪中期,德国精神病学者克雷丕林(Kraepelin,1856-1926)确定了早发性痴呆、躁狂抑郁症与脑器质性痴呆的区别,从临床和病理解剖的角度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成为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同时期的弗洛伊德(Freud,1856-1939)创立精神分析理论,从病理心理领域来探讨精神疾病的病因并寻求资料途径。

19世纪末,美国精神病理学家阿道夫.麦尔(AdolfMeyer,1866-1950)引进Kraepelin的分类概念及临床资料收集方法,建立精神科病史收集和病历记录的标准,并建立个人生活史图,得出:

精神疾病是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提出了精神生物学说,促进了精神医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精神药物广泛应用于精神病学领域,精神药理学和其他脑科学随之发展起来,促进了当代精神病学的飞跃。

脑电图、脑电位分布图、脑诱发电位、脑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脑磁共振(MRI)

2.3精神病学发展中重要人物

法国比奈尔(Pinel1754-1826)

德国格里辛格Griesinger1817-1868

德国克雷丕林(Kraepelin1856-1926)

弗洛伊德1856-1939

巴普洛夫1849-1836

迈尔(AdolfMeyer,1866~1950)

第三章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史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在不断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祖国医学宝库。

3.1远古至先秦时期

时间:

公元前2800∼前220年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

甲骨文中,有心疾、首疾等疾病的记载,可能当时对精神病就有所认识。

春秋战国时代,卓越的代表人物扁鹊提出生病不是鬼神降灾所致,而主张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致病的理论,对精神病的病因探讨有一定影响。

从他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六不治。

其中明确地提出,信巫不信医的人没办法治好精神病,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迷信鬼神,提倡科学的态度,对当时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2秦汉时期

公元前220∼公元265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医精神疾病学的萌芽阶段,虽然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但多数的医家医著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精神疾患,正如《素阀·五脏别论》所言: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中医精神疾病的分类与症状描述初具规模,不仅创立了部分中医精神疾病病名,如瘢、狂、百合,脏躁等,而且分别从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和症状表现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基本形成了中医精神病学的大体构架。

此时期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诸多医学著作,对于精神疾患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为中医精神疾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所作出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精神病:

2.不否认大脑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3.中医精神疾病的分类与症状初具规模:

综上所述,早在秦汉时期的医家及相关的医学著作,即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实践探索,积累了极具临床价值的经验,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学说,初步构架出中医精神疾病的分类与症状的雏形。

3.3晋、唐五代时期

时间:

公元265∼960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魏晋至隋唐时期,对精神情志疾病的认识有几大特色:

第一,整理并丰富了精神疾病的种类;

第二,对于精神疾病分型及症状描述的细致化:

第三,时代特色决定了这一时期对药物酒精中毒直接间接引发的精神失常有相对深刻的认识。

此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秦汉时期的理论成果,整理丰富了精神疾病的种类,以《诸病源候论》为代表的医著,在总结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根据相似的病因病机或症状表现将精神疾病进行探索性归类,还增加了自缢及外伤性精神病等;精穗:

疾病分型及症状的表述更加细致,如提出五脏痫、六畜痫、五癫等,症状记述更加详实;同时由于时代发展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对药物、酒精中毒直接或闻接引发的精神失常有深刻的认识。

但也应看到,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对于一些尚无法阐明的精神疾病,在命名与解释时含有较多的迷信色彩,过多地借助于超自然的玄异之说.尽管如此,此时期的诸多医家仍尝试“避其玄学丽以医论理”,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恶侯》所言;“夫人阴阳顺理,荣卫调平,神守则强,邪不干正.若将摄失宜,精神衰弱,便中鬼毒之气。

3.4宋元时期

时间:

公元960∼1368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金元时期,各家对精神病均有论述,李东垣将精神病人的言语障碍分为狂言、谵言、郑声三类,辩证较详。

刘完素《河间六书》多喜为癫,多怒为狂,喜为心志,心热甚则多喜为癫。

怒为肝志,故肝实则多怒而为狂。

对癫狂之辩证又有新的创见。

张从正首创癫狂“痰迷心窍”之论,形成对癫狂病因病机论治之传统之看法,对后世影响颇大。

朱丹溪《丹溪心法》亦把癫与狂分成两组精神病目:

“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癫者神不守舍,狂言如有所是,经年不愈,心经有损,是为真病”。

这就为以后区分癫狂痫分为三类打下基础,在治疗方面,丹溪创立了“活套疗法”,以情胜情,似现代精神疗法,是朱丹溪的伟大创举,他同张从正二氏首创痰迷心窍学说。

3.5明清时期

时间:

公元1368∼1911年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这跨越五百余年的历史中,中医精神病学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实践都取得了较大发展.明清时期,随着西方医学知识大量传入中国,部分医学家产生了“中西医融汇”的思想,开始借鉴西方医学中的知识。

而诸如“脑神说”的提出与解剖实践,说明当时一些医学家开始寻求精神疾病发生的物质基础.明清时期医家对于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所作贡献可概括为以下几条:

第一,中医精神疾病分类体系更为完善。

第二,症状描述更全面更趋现代化

第三,部分精神疾病名称确定

明清时期,中医精神疾病学的构架基本定型,就具体分类与症状而言,中医精神病分类体系更为完善、更趋现代癫、瘸、狂三证得到了明确的区分,同时诸如《证治准绳》、《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书中单独列出惰志门(神志门),精神疾病已经从其他内科疾病中独立分出;部分精神疾病名称确定,楼英将痫证定为癫痫,虞抟正式命名了郁证,张景岳命名了痴呆,解决了中医精神病发展史上部分病名定义不清、混淆的局面并沿用至今;精神病症状描述更全面,更接近于现代的表述.温病学派的兴起,丰富了外感热病所致精神障碍虚候的症状表现。

同时一些精神疾病症状表现的记载,与现代精神病症状已非常接近:

如《景岳全书》对“痴呆证”的症状描述与西方“早发性痴呆”,《石室秘录·癫症·花癫》对“花癫”的症状描述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均有相似之处。

3.5近现代

时间:

公元1840∼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又经历了近50年,这50年来,精神科的医疗、护理都有了长足发展。

但解放初期,党和政府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多着眼于威胁人们生命的传染病的防治,当时精神科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医疗护理水平也有限。

精神病院护理需要身强力壮的男性护士和护工,为的是在病人兴奋躁动时能用力按住病人或捆绑病人。

精神科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护理完全是机械性和强制性的。

病人逃跑、自杀等意外事件屡有发生。

50年代后规,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使精神病院解除了对病人的约束与捆绑,于是,病人在护士的组织管理下能外出散步,参加文体活动或从事简单的劳动。

从护校毕业的护士陆续走进精神病医院后,他(她)们将在学校所学的综合科的躯体疾病护理技术运用到精神病人身上,使病人得到周到的护理。

但他(她)们未经过精神病专科技术训练,因此,对精神病人的专业性护理以及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缺损的康复护理很少列入护理工作日程。

80年代以来,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具有精神卫生专业特色的开放管理及心理护理程式渐渐形成,医患关系从原来的机械性、照顾型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医生、护士既是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也是病人的指导者。

病人既要接受医护照料,同时,也要在医护人员组织、指导、督促下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这是80年代以来精神科护理的变革。

在这种新的护理模式形成的过程中,原有的强制性、机械性护理以及封闭式管理,显然与时代的要求以及病人、家属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取而代之的是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的运用。

这在精神病护理学中是划时代的发展。

第四章展望

4.1精神疾病负担

1993年,哈佛大学会共卫生学院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对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burdenofdisease,GBD)进行了评估,引入了残伤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来量化疾病负担。

DALYs指因死亡或残疾而丧失的健康生命年数。

通过权重来表示不同疾病所致残疾的严重性。

 

精神疾病在全球疾病负担中的排名(DALYs)

4.2展望

1.有人认为,21世纪是“脑”的世纪。

脑科学研究应包括“认识脑”、“保护脑”及“创造脑”三个层次。

“认识脑”就是要揭示脑功能的本质;

“保护脑”就是要预防和治疗脑疾病;

“创造脑”就是要发挥人脑的潜在能力,开发具备人脑特点的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机。

2.2001年WHO报告的主题是“精神卫生:

新的认识、新的希望。

希望提高社会对精神卫生的重要性和精神障碍所致负担的认识,便人们正确了解精神障碍对人类、社会及经济的影响,消除对精神障碍的偏见和歧视。

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致信给WHO总干事,承诺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精神卫生事业工作。

3.同年,《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会议》召开,2002年颁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目前,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已经通过并实施了《精神卫生条例》,国家级的《精神卫生法》也在紧锣密鼓的修订之中。

可以预计,我国的精神卫生相关工作将会有大发展。

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脑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给精神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希望。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主编.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牛占兵.难经译注.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

3.清尤怡,雷风等点校.金匮要略心典.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

4.黄健,郭丽娃.张景岳中医精神病学思想初探.中华医史杂志,1996,

5.陈振相,宋贵美编.中医十大经典全录.北京:

学苑出版社,1995.

6.王冰注编,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7.维基百科

8.巢元方编,诸病源候论.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9.医学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