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451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两部分。

时间:

l00分钟,总分:

12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2.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

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

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3.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

“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

”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

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

“……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

”省略处为

A.程颢B.王阳明C.董仲舒D.黄宗羲

5.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

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

①一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②国民政府大力支持

③企业自身管理有方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6.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

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

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C.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7.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A.B.C.D.

8.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

“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

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

……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

动员六师北运增援。

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

”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9.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

“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

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这表明新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10.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施行军事统治。

这一法案废除后,导致两岸关系历史性突破的事件是

11.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

“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

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

入合作社。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12.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13.恩格斯说:

“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这表明

A.《十二铜表法》是在奴隶反对贵族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以维护罗马平民利益为根本目的

C.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上照搬了罗马法的原则

D.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的重要因素

14.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1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下列各项经济活动能体现这一经济思想的是

A.美国建立洛克菲勒石油公司B.荷兰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

C.英国新兴城市建立大量工厂D.西班牙三角贸易的开展

16.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

……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联邦政体B.欧洲的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

C.“分权与制衡”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D.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

17.19世纪中后期,西方宗教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下列哪本著作的出版

A.B.C.D.

18.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927—193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

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

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

19.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

“……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下列与其创作风格相符的作品是

20.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当今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

这种现象主要描述的是

A.区域集团化B.政治多极化C.经济全球化D.时代信息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只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

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

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

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

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5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4分)

22.(13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

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

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

(1分)

23.(13分)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

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

……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

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

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

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

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

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

(3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

(10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24.选做题:

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

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4分)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

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

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

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

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

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爱因斯坦:

我们的下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

——徐友珍《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

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

(6分)

(2)材料二对甘地的评价如何?

联系材料一谈谈你对甘地及主张的新认识。

(4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

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

……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

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们的社会的统一……4至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

其发现有何意义?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

(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

(4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神庙时,始特设玉熙宫,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

外戏,吴敌曲本戏也。

光宗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等。

——(明)史玄《旧京遗事》

材料二伯龙雅擅词曲,所撰《江东白芒》,妙艳时人。

时邑人魏良辅,能喉转声音,始变弋阳、海盐为昆腔,伯龙填《浣纱记》付之。

王元美(世贞)诗“吴阊白面而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者是也……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故是词家老手。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材料三昆曲与明清人士关系密切之表现的最关键处,还在于它脱开‘案头,,以‘活态,的形式渗透于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场上’,双方形影不离,相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昆曲艺术》

材料四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

……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

——白先勇《昆曲的普及教育》

请回答: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昆曲得以发展的因素。

昆曲于2001年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符合哪项申遗标准?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昆曲长期衰微的原因。

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如何振兴昆曲?

(4分)

2014年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A

A

C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B

C

C

B

B

C

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只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

(1)表现:

“市”打破了时空界限(市坊合一;出现了夜市)(1分);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城镇);(1分)纸币流通。

(1分)

原因:

宋代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

(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增加)(2分)

(2)文学:

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任答一点,共1分)

艺术:

《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1分)

(3)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

(1分)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1分)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1分)

(4)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1分)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分)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

(1分)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

(1分)

22.(13分)

(1)特点:

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2分)

原因:

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3分)

(2)问题:

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分)

优势:

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

(1分)

(3)战略:

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国际因素:

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2分)

(4)优先发展重工业。

(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