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礼仪.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521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往礼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交往礼仪.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往礼仪.docx

《交往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往礼仪.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往礼仪.docx

交往礼仪

交往礼仪

一个人必须以各种形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就没有发展。

对于人际交往,正确的态度一是要积极参加,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二是要学习基本的交往礼仪,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运用。

交往礼仪之中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叫作“三A原则”,是要求人们在与其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

一、称呼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根据社交礼仪的规范,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有三点务必应当注意:

其一,要合乎常规;

其二,要照顾习惯;

其三,要入乡随俗。

(一)生活中的称呼

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

1、对亲属的称呼

对亲属的称呼,有常规和特例之分。

(1)常规

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

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

对待亲属的称呼,有时讲究亲切,并不一定非常标准。

例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皆可以“爸爸”“妈妈”相称。

(2)特例

面对外人,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

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

称辈分或年

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

称自己的子女,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儿”。

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

对其长辈,称呼之前加“尊”字,如“尊母”。

对其平辈或晚辈,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贤妹”。

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

对待比自己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可以直呼其名,使用其爱称、小名。

2、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

要不失敬意。

(1)敬称

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您”相称。

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

对待晚辈,则可称为“你”。

“您”表示恭敬之意。

对于有身份者、年纪长者,可以“先生”相称。

对文艺界、教育界人士,以及有成就者、有身份者,均可称之为“老师”。

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者,可称之为“公”或“老”,如“谢公”、“周老”。

 

(2)姓名的称呼

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彼此之间以姓名相称。

为了表示亲切,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前分别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称,而免称其名。

如称“老刘”、“大赵”、“小郝”。

对同性的朋友、熟人,若关系极为亲密,可以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

对于异性,则一般不可这样作。

(3)亲切的称呼

对于邻居、至交,可采用“大爷”、“大娘”、“大妈”、“大伯”、“阿姨”等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

在这类称呼前,也可以加上姓氏。

3、对普通人的称呼

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对象,可酌情采取下列方法称呼。

(1)以“同志”相称。

(2)以“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相称。

(3)以其职务、职称相称。

(4)入乡随俗,采用对方所能理解并接受的称呼相称。

(二)工作中的称呼

总的要求是要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性称呼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

(1)仅称职务。

例如“部长”。

(2)在职务之前加上姓氏。

例如“周总理”。

(3)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合。

例如“胡锦涛主席”。

2、职称性称呼

对于具有技术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1)仅称职称。

例如“教授”。

(2)职称前加上姓氏。

例如“钱编审”。

 

(3)职称前加上姓名。

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例如“黄宁教授”。

3、学衔性称呼

在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

(1)仅称学衔。

例如“博士”。

(2)在学衔前加上姓氏。

例如“杨博士”。

(3)在学衔前加上姓名。

例如“杨静博士”。

(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

例如“史学博士李权”,此种称呼最为正式。

4、行业性称呼

(1)称呼职业

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

例如,将教员称为“老师”。

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

(2)称呼“小姐”、“女士”、“先生”

对于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或“先生”。

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

在此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

5、姓名性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其具体方法有三种:

(1)直呼姓名。

(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

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大”、“小”。

(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

它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

(三)外交中的称呼

在对外交往中,对待称呼问题,有两点必须切记:

其一,要掌握一般性规律,即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其二,要留心国别差异,并加以区

分对待。

1、一般性规律

在对外交往中,称呼方面的普遍性规律有:

(1)对任何成年人,均可以将男子称为先生,女子称为小姐、夫人或女士。

(2)在商务交往中,一般应以“先生”“小姐”、“女士”称呼交往对象。

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一般不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这一点与我国极为不同。

“夫人”这一称呼,也较少采用于商务活动之中。

(3)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

“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其职务,二是对地位较高者称“阁下”。

在美国、德国、墨西哥等国,没有称“阁下”之习。

(4)对军界人士,可以其军衔相称。

称军衔不称职务,是国外对军界人士称呼最通用的做法。

一是只称军衔,如“将军”,二是军衔之后加上先生,如“上尉先生”,三是先姓名后军衔,如“朱可夫元帅”,四是先姓名、次军衔、后“先生”,例如“布莱尔上校先生”。

(5)对宗教界人士,一般可称呼其神职。

一是仅称神职,如“牧师”,二是称姓名加神职,如“亚当神父”,三是神职加“先生”,如“传教士先生”。

(6)对君主制国家的王公贵族,称呼上应尊重对方习惯。

对国王、皇后,通常应称“陛下”。

对王子、公主、亲王等等,应称之为“殿下”。

对有封号、爵位者,则应以其封号、爵位相称,例如“爵士”。

(7)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其社会地位较高,颇受尊重,顾可直接以此作为称呼。

称呼的具体做法,一是直接称“教授”,二是在其前加上姓名,如“福特教授”,三是在其后加上“先生”,如“法官先生”,四是在其前加姓名,在其后加“先生”,例如“高斯博士先生”。

(8)对社会主义国家或兄弟党的人士,可称之为“同志”,但对“同志”这种称呼,在对外交往中切勿乱用。

2、国别性差异

(1)英美等国

人们的姓名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

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例如“理查德·尼克松”。

在英美诸国,女子在结婚之后,通常姓名由本名与夫姓所组成。

跟英美人士交往,一般应称其姓氏,并加上“先生”,例如“华盛顿先生”。

在十分正式的场合,则应称呼其姓名全称,并加上“先生”、“小姐”,例如“约翰·威尔逊先生”。

对于关系密切的人士,往往可直接称呼其名,不称其姓,而且可以不论辈分。

(2)俄罗斯

俄罗斯人的姓名由三个部分组成,列宁的原名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在俄罗斯,人们口头称呼中一般只采用姓氏和本名。

(3)日本

日本人的姓名均用汉字书写,姓氏在前,名字居后。

日本人的姓名往往字数较多,且多为四字组成。

其读音,与汉字也大相径庭,书写时,将其姓与名隔开一格来书写。

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则一直不变。

交往时,往往只称其姓,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使用全称。

称呼日本人,“先生”、“小姐”、“女士”、“夫人”皆可采用,一般可与其姓氏,或全称合并使用。

 

3.自我介绍的分寸

(1)注意时间

其一,要求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力求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

其二,要求自我介绍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

一是对方有兴趣时,二是对方有空闲时,三是对方情绪好时,四是对方干扰少时,五是对方有此要求时。

(2)讲究态度

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

在自我介绍时,要充满信心和勇气。

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之中,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

(3)力求真实

(二)他人介绍

1.他人介绍的介绍者

在他人介绍中,介绍者的确定是有一定之规的。

通常,具有下列身份者,理应在他人介绍中充当介绍者。

(1)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

(2)社交场合的长者。

(3)家庭性聚会中的女主人。

(4)公务交往中的专职人员,如公关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

(5)正式活动中的地位、身份较高者,或主要负责人员。

(6)熟悉被介绍者双方者。

(7)应被介绍者一方,或双方要求者。

(8)在交际应酬中,被指定的介绍者。

2.他人介绍的时机

通常下述情况,通常有必要进行他人介绍。

(1)在家中,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

(2)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

(3)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4)陪同亲友,前去拜会亲友不相识者。

(5)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6)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7)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一交际圈。

(8)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

3.他人介绍的顺序

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

在为他人作介绍前,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

(1)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3)介绍老师与学生认识时,应先介绍学生,后介绍老师。

(4)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5)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6)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7)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8)介绍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至者。

(9)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10)介绍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认识时,应先介绍职位、身份低者,后介绍职位、身份高者。

4.他人介绍的内容

(1)标准式

它适用于正式场合,内容以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为主。

(2)简介式

它适用一般的社交场合,其内容往往只有双方姓名一项,甚至可以只提到双方姓氏为止。

(3)强调式

它适用于各种交际场合,其内容除被介绍者的姓名外,往往还会刻意强调一下其中某位被介绍者与介绍者之间的特殊关系。

(4)引见式

它适用于普通的社交场合。

(5)推荐式

它适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多是介绍者有备而来,有意要将某人举荐给某人。

(6)礼仪式

它适用于正式场合,是一种最为正规的他人介绍。

其内容略同于标准式,但语气、表达、称呼上都更为礼貌、谦恭。

5.他人介绍的应对

在进行他人介绍时,介绍者与被介绍者都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态度与反应。

此即所谓他人介绍的应对问题。

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作介绍之前,征求一下被介绍者双方的意见。

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加以拒绝。

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被介绍者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均应起身站立。

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并且彼此问候对方。

(三)集体介绍

集体介绍,系他人介绍的一种特殊形式,大体可分成两种:

其一,为一人和多人作介绍;其二,为多人和多人作介绍。

1.集体介绍的时机

遇到如下情况,应当进行集体介绍:

(1)大型的公务活动,参加者不止一方,而且各方不止一人。

(2)涉外交往活动,参加活动的宾主双方皆不止一人。

(3)规模较大的社交聚会,有多方参加,各方均可能不止一人。

(4)家庭性私人交往,主人的家人与来访者双方均可能不止一人。

(5)正式的大型宴会,主方人员与来宾双方均不止一人。

(6)婚礼、生日晚会,当事人与来宾双方均不止一人。

(7)举行会议,应邀前来的与会者往往不止一人。

(8)演讲、报告、比赛、参加者不止一人。

(9)会见、会谈,各方参加者不止一人。

(10)接待参观、访问者,来宾不止一人。

2.集体介绍的顺序

应比照他人介绍的顺序进行。

(1)“少数服从多数”

它的含义,是指当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难以确定时,应当使人数较少的一方礼让人数较多的一方,一个人礼让多数人,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或个人,后介绍人数较多的一方或多数人。

(2)强调地位、身份

若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则地位、身份为尊的一方即使人数较少,甚至仅为一人,仍然应被置于尊贵的位置,最后加以介绍。

(3)单向介绍

在演讲、报告、比赛、会议、会见时,往往只需要将主角介绍给广大参加者。

(4)人数较多一方的介绍

若需要介绍的一方人数不止一人,可采取笼统的方法进行介绍,例如,可以说:

“这是我的家人”。

(5)人数较多双方的介绍

若被介绍双方皆不止一人,则可依照礼规,先介绍位卑的一方,后介绍位尊的一方。

(6)人数较多各方的介绍

有时,被介绍的会不止两方,此时需要对被介绍的各方进行位次排列。

排列的具体方法:

一是以其负责人身份为准;二是以其单位规模为准;三是以单位名称的英文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顺序为准;四是以抵达的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准;五是以座位顺序为准;六是以距介绍者的远近为准。

进行多方介绍,应由尊而卑。

3.集体介绍的内容

(1)不要使用易生歧义的简称

比如,不要讲“人大”、“消协”。

又如,将范局长简称为“范局”。

(2)不要开玩笑、捉弄人

进行介绍时,要庄重、亲切,切勿随意拿被介绍者开玩笑。

三、握手

四、名片

名片,是当代社会私人交往和公务交往中一种最为经济实用的介绍性媒介。

在人际交往中,如欲正确使用名片,有必要对名片的制作、名片的分类、名片的用途、名片的交换以及名片的存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并且尽可能地做到合乎礼仪规范。

(一)、名片的制作:

1、规格

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5.5,即长9厘米,宽5.5厘米。

此外,还有两种常见的规格:

10×6和8×4.5,前者多为境外人士使用,后者则为女士所专用。

2、质材

印制名片,最好选用纸张,并以耐折、耐磨、美观、大方的白卡纸、再生纸、香片纸为佳,没有必要选用布料、塑料、黄金等其他材质。

 

3、色彩

印制名片的纸张,宜选庄重朴素的白色、米色、淡蓝色、淡黄色、淡灰色,并且以一张名片一种颜色为好。

4、图案

在名片上,允许出现的图案除纸张自身的纹路,还有企业标志、企业蓝图、企业方位、企业主导产品简介等等,但以少为佳。

5、文字

在国内使用的名片,宜用汉语简体字,不要使用繁体汉字。

最佳的做法,是在一枚名片的两面,分别以简体汉字和外文印制相同的内容。

6、字体

不论使用何种文字印制名片,均采用标准、清晰、易识的印刷体为好。

7、印法

制作名片,最好不要手书自制,也不要以复印、油印、影印的方法制作。

8、版式

一是横式,行序由上而下,字序由左而右。

二是竖式,行序由右而左,字序由上而下。

中文名片以采用横式为佳。

(二)、名片的分类

因为内容、用途各有不同,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名片可分为应酬名片、社交名片、公务名片、单位名片等四类。

1.应酬式名片

通常只有个人姓名一项,最多还会加上本人的籍贯与字号。

2.社交式名片

其内容有二:

一是个人姓名,应以大号字体印于名片中央;二是联络方式,应以较小字体印于名片右下方。

3.公务式名片

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个人名片,由归属单位、本人称呼、联络方式等三项内容所构成。

(1)归属单位

此项内容由企业标志、供职单位、所在部门等三个部分组成。

(2)本人称呼

本人称呼由本人姓名、所在职务以及学术头衔等三个部分组成

(3)联络方式

本项内容由单位地址、办公电话、邮政编码等三个部分组成,因其均不可或缺,故又称“联络方式三要素”。

 

4.单位式名片

单位式名片,因其多为公司企业所用,故又称企业名片。

它主要用于单位对外宣传、推广活动。

(三)、名片的用途

1、自我介绍

初次会见他人,以名片作辅助性自我介绍效果最好。

2、结交朋友

主动把名片递给别人,便意味着对对方的友好、信任和希望深交之意。

3、保持联系

名片犹如“袖珍通讯录”,利用它所提供的资料,即可与名片的提供者保持联系。

4、业务介绍

5、通知变更

利用名片,可以及时地向老朋友通报本人的最新情况。

6、拜会他人

初次前往他人居所或工作单位进行拜访时,可将本人名片交由对方的门卫、秘书或家人,转交给被拜访者。

7、简短留言

拜访他人不遇,可在名片上写下几行字,或一字不写,然后将它留下或托人转交。

8、用作短信

在名片的左下角,以铅笔写下几行字或短语,寄交或转交他人,如同一封长信一样正式。

9、用作礼单

向他人赠送礼品时,可将本人名片放入其中。

10、替人介绍

介绍某人去见另外一人时,可用回形针将本人名片(居上)与被介绍人名片(居下)固定在一起。

(四)名片的交换

1、交换名片的时机

(1)希望认识对方

(2)表示自己尊重对方

(3)被介绍给对方

(4)对方提议交换名片

(5)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

(6)初次登门拜访对方

(7)通知对方自己的变更情况

(8)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

2、交换名片的方法

(1)递上自己的名片

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双手或者右手,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交予对方。

与多人交换名片,应讲究先后次序,或由近及远,或由尊而卑,一定要依次进行。

切勿挑三拣四,采用“跳跃式”。

(2)接受他人的名片

接受名片时,宜双手捧接,或以右手接过,切勿单用左手接过。

“接过名片,首先要看”,这一点至为重要。

 

3、索要他人的名片

(1)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

(2)主动递上本人名片

4、婉拒他人索取名片

不宜直截了当,而应以委婉的方法表达此意。

(五)名片的存放

1、名片的位置

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里,此外也可以放在上衣口袋之内。

2、名片的收藏

存放名片的方法大体上有四种:

(1)按姓名的外文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分类

(2)按姓名的汉字笔划的多少分类

(3)按专业或部门分类

(4)按国别或地区分类

3、名片的利用

在收藏的他人名片上随手记下可供本人参考的资料。

(1)收到名片时的具体情况

(2)交换名片者个人的资料

(3)交换名片者在交换名片后变化的情况

五、交谈

所谓交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

它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开展工作、建立友谊、增进了解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交谈是人的知识、阅历、才智、教养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

交谈具有下述五个特征:

其一,内容多样;其二,双向沟通;其三,相互包容;其四,随机应变;其五,真实自然。

(一)交谈的语言

在语言方面,交谈的总要求是:

文明、礼貌、准确。

1、语言要文明

下述语言,绝对不宜在交谈之中采用。

(1)粗话

(2)脏话

(3)黑话

(4)荤话

(5)怪话

(6)气话

2、语言要礼貌

在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

在社交中,尤其有必要对下述五句十字的礼貌用语经常加以运用。

(1)您好

(2)请

(3)谢谢

(4)对不起

(5)再见

3、语言要准确

(1)发音准确

(2)语速适度

(3)口气谦和

(4)内容简明

(5)少用土语

(6)慎用外语

(二)交谈的主题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

交谈由谈话者、听话者、主题等三个要素组成。

“要达到施加影响的目的,就必须关注此三要素”。

交谈的主题,又叫交谈的话题,它所指的是交谈的中心内容。

1、宜选的主题

以下五类话题都是适宜选择的

(1)既定的主题

既定的主题,即交谈双方业已约定,或者其中某一方先期准备好的主题。

例如,求人帮助、征求意见、传递信息、讨论问题、研究工作一类的交谈,往往都属于主题既定的交谈。

(2)高雅的主题

例如:

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建筑等等。

(3)轻松的主题

例如,文艺演出、流行时装、体育比赛、电影电视。

(4)时尚的主题

即以此时、此刻、此地正在流行的事物作为谈论的中心。

(5)擅长的主题

擅长的主题,指的交谈双方,尤其是交谈对象有研究、有兴趣、有可谈之处的主题。

话题选择之道,在于应以交谈对象为中心。

2、忌谈的主题

(1)个人隐私

(2)捉弄对方

(3)非议旁人

(4)倾向错误

(5)令人反感

(三)交谈的方式

1、双向共感

交谈,究其实质乃是一种合作。

因此在交谈中,切不可一味宣泄个人的情感,而不去考虑交谈对象的反应。

第一,双向,要注意双向交流;第二,共感,应使彼此各方共同感兴趣,积极地参与。

2、神态专注

(1)表情要认真

(2)动作要配合

(3)语言要合作

3、措辞委婉

例如,在用餐时要去洗手间,不宜直接说“我去方便一下”,而应说:

“我需要出去一下”。

4、礼让对方

(1)不要始终独白

(2)不要导致冷场

(3)不要随意插嘴

(4)不要与人抬杠

(5)不要否定他人

(6)适可而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