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60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D.促进细胞融合

7.基因型为AaBbCc的玉米,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玉米的基因型种类有(  )

A.1种B.2种C.4种D.8种

8.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由于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改变而导致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由于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导致的21三体综合征

C.由于缺少一条X染色体而导致的特纳氏综合症

D.由于长期过度摄入大量食物而导致的肥胖症

9.单基因遗传病起因于(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因素

10.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将其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属于(  )

A.染色体变异B.自然突变C.人工诱变D.基因重组

11.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  )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异

C.染色体的数目发生变异D.基因重组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高产、矮秆杂交水稻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13.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14.在遗传工程技术中,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  )

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

B.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和导入

D.目的基因的提取和与运载体结合

1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顺序的组合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获取.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②①

16.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载体重组,所需的两种酶是(  )

①限制酶 ②DNA连接酶③解旋酶 ④还原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7.人们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成功培育出抗虫棉.这个过程利用的主要原理是(  )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

C.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

D.染色体变异,DNA→RNA→蛋白质

18.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当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有病,女儿全部正常

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有病

19.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蓝眼的有36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

20.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49%,Tt的个体占42%,tt的个体占9%.T基因和t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42%、58%B.49%、42%C.49%、9%D.70%、30%

2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识别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22.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所有食草动物

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普通水稻

D.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大和小的两种草履虫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生物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4.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5.在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  )

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自养

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请回答:

(1)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基因型是      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

白花植株=9:

7.

(2)基因型为      或      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

白花植株=3:

1.

(3)基因型为      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27.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如下图(以胚胎移植为例),请据图回答:

(1)对供体母牛、供体公牛的要求是      .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      .

(2)同期发情处理的方法是      ,它可以促进      的分泌和      的生成.

(3)一次给受体移入多胚胎,产生的多个后代,其基因型都相同吗?

      原因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

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解:

A、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具有普遍性,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B错误;

C、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很低,因此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C正确;

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类型、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分析】考查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红果番茄作为品种应为纯合体,在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发现一株黄果番茄,说明在果实颜色这一性状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表现类型,并且性状的变异率比较低,可以认为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发生染色体畸变往往会引发多个性状改变,B错误;

C、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化仅发生在一个个体上的可能性很小,C错误;

D、根据本题条件,环境条件引发的变化也不能仅出现在一个个体上,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基因突变的特征有:

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分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上下代之间发生差异可以是由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引起,但后两者只要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生理过程不发生剧变,一般均不会发生,表现出低频性.而基因重组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必然过程,生物的染色体数越多,其上携带的等位基因越多,后代中产生基因重组的变异种类也越多.

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进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因此,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且发生在所有的生物体内,B错误;

C、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C错误;

D、染色体变异也非常少见,所有的真核生物都能发生,不一定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错误.

【点评】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仅仅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故排除供选答案D;

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个,其中基因突变频率甚低,染色体变异也很少见,故排除B、C两项;

而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必然发生的过程,如果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多,携带的基因多,那么变异也就更多,因此基因重组是导致亲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分析】普通小麦为六倍体,花药中精子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

体细胞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含有亲本的遗传特性.

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虽然含有3个染色体组;

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依然为六倍体.

【点评】本题考查花药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染色体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方法:

第一: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第二:

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第三:

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A、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分为2种形态,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故A错误;

B、细胞中也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则染色体组为2组,故B错误;

C、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则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而且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故C正确;

D、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4条染色体,故D错误.

C.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分析】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A、秋水仙素只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能诱导染色体复制,但能诱导基因发生突变,A错误;

B、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不需要物质诱导,C错误;

D、促进细胞融合的化学物质是聚乙二醇而不是秋水仙素,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秋水仙素作用原理的理解.

【分析】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单倍体,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玉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即为二倍体植株,通过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而基因型是AaBbCc的玉米植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花药基因型为ABC、AbC、aBC、abC、ABc、Abc、aBc、abc,共8种,所以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玉米的基因型种类有8种.

D.

【点评】本题考查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以及单倍体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适中.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A、由于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改变而导致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

B、由于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导致的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B正确;

C、由于缺少一条X染色体而导致的特纳氏综合症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正确;

D、由于长期过度摄入大量食物而导致的肥胖症不属于遗传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危害,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相关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掌握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明确单基因遗传病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1、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3、生物因素,如肝炎病毒等.

ABCD、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种变异是人工诱变,ABD错误;

C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还要掌握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A、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A错误;

B、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异不是育种的原理,B错误;

C、染色体的数目发生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原理,C错误;

D、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D正确.

【点评】本题以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

【分析】常见的育种方法有: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

(1)杂交→自交→选优

(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A错误;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B正确;

C、培育高产、矮秆杂交水稻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C错误;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典例.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可进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的不能产生新物种.

A、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

C、基因突变只是改变某个基因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产生新的植物,C错误;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引起基因突变,产生新的性状,D正确.

【点评】本题以太空育种为背景,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掌握基因突变在育种上的应用,明确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主要来源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

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A、目的基因获取需要限制酶切割DNA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不同种受体细胞导入的方法不同,但不需要限制酶,A错误;

B、目的基因导入不需要限制酶切割,检测可以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B错误;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此时需要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使它们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或平末端,之后用DNA连接酶连接成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不需要限制酶切割,C错误;

D、获取目的基因需要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此时需要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使它们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或平末端,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据此答题.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