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7957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防灾减灾知识点.docx

q防灾减灾知识点

1.知识点: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灾害性海浪、海冰、海水入侵、溢油、赤潮、海啸和风暴潮等。

2.知识点: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主要带来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污染。

3.知识点:

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是在1967年,美国超级油轮“托雷·卡尼翁”号。

4.知识点:

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在哪一年发生?

事故油轮是哪个国家的?

1967年,美国超级油轮“托雷·卡尼翁”号。

5.知识点:

世界上最严重的井喷发生于何时?

何地?

1979年6月3日清晨在墨西哥湾发生,前后持续296天,漏油总量为476万吨,使美国德克萨斯州225千米的海岸遭到严重污染。

6.知识点:

赤潮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灾害,也是唯一与污染有关的重要海洋灾害。

7.知识点: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在哪个水域?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船舶溢油事故就发生在南海水域。

1976年2月16日,“南洋”轮在汕尾附近海域与他船发生碰撞,导致8000吨货油全部溢出。

8.知识点:

2009年9月15日,受台风影响,空载集装箱船“圣狄”轮在珠海高栏岛长咀附近海域搁浅,事故造成燃油泄漏入海,这艘船来自哪个国家?

巴拿马。

9.知识点:

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10.知识点:

2011年6月11日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B、C平台附近10日出现油带,其中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

2011年6月11日16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千米以上的油带浮在海面。

2011年8月24日,康菲石油公司就渤海湾漏油事件在北京召开媒体发布会,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在发布会上向公众道歉,表示将对溢油事件负责。

11.知识点: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12.知识点: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计支付16.83亿元人民币赔偿。

其中,康菲公司出资10.9亿元人民币,赔偿本次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失;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分别出资4.8亿元人民币和1.13亿元人民币,承担保护渤海环境的社会责任。

13.知识点:

2010年,因30万吨级外籍油轮卸油时引发输油管线爆炸的事故发生于大连。

14.知识点:

导致赤潮发生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农业生产施用化肥、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含氮和磷;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无机盐;生活废水中也含有大量有机物、营养盐等。

这些废水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使海水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形成赤潮。

15.知识点:

我国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海域是珠三角海域。

16.知识点:

在南海虽终年可见赤潮发生,但以3~5月份发生频率最高;东海区主要发生在5~8月份,但象山冬季也常发生;渤海、黄海海区大多发生在7~9月份。

17.知识点:

引发赤潮的人类活动有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18.知识点:

我国渤海辽东湾在1999年7月发生了有记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赤潮。

19.知识点:

从各海域分布看,南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多,黄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少。

20.知识点:

2008年,在青岛海域形成绿潮灾害的是浒苔。

21.知识点: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大多数学者认为,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22.知识点:

赤潮多发于海域富营养化有关,赤潮会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赤潮对渔业和养殖业有不利影响。

23.知识点:

2012年我国出现较大面积赤潮的城市是深圳。

24.知识点:

因海冰发生著名海难的游轮是泰坦尼克号客轮。

25.知识点: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26.知识点:

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是海水富营养化。

27.知识点:

全世界受赤潮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日本。

28.知识点:

台风“韦帕”带来的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狂风、暴雨。

29.知识点:

西太平洋沿海国家中,受台风袭击最多的是中国。

30.知识点:

与海洋和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包括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台风。

31.知识点:

风暴潮(StormTid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

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

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32.知识点:

灾害性海浪最常发生在夏季。

33.知识点:

根据台风命名规则,当该次台风引起灾情严重时,其名字将不再循环使用,试举例不再循环使用的台风名称。

威马逊、海燕、菲特、尤特、清松、宝霞、韦森特、天鹰、凡亚比、莫拉克、凯萨娜、芭玛、珍珠、碧利斯、桑美、象神、榴莲、麦莎、彩蝶、龙王、苏特、婷婷、云娜、欣欣、伊布都、鸣蝉、查特安、鹿莎、凤仙、画眉。

34.知识点:

警戒潮位分为蓝色警戒潮位、黄色警戒潮位、橙色警戒潮位和红色警戒潮位四个等级。

蓝色警戒潮位指海洋灾害预警部门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的潮位值,当潮位达到这一既定值时,防护区沿岸须进入戒备状态,预防潮灾的发生;黄色警戒潮位指海洋灾害预警部门发布风暴潮黄色警报的潮位值,当潮位达到这一既定值时,防护区沿岸可能出现轻微的海洋灾害;橙色警戒潮位指海洋灾害预警部门发布风暴潮橙色警报的潮位值,当潮位达到这一既定值时,防护区沿岸可能出现较大的海洋灾害;红色警戒潮位指海洋灾害预警部门发布风暴潮红色警报的潮位值,当潮位达到这一既定值时,防护区沿岸可能出现重大的海洋灾害。

35.知识点:

荷兰因其地形低洼,极易受风暴潮灾的影响。

36.知识点: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37.知识点: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由9级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给许多东南亚国家带来了灭顶之灾,其中,哪个国家遭受的破坏最大?

该地震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地震,仅次于哪次大地震?

印度尼西亚;仅次于1960年在智利发生的里氏9.5级大地震。

38.知识点:

海啸的英文“tsunami”一词源自日语“津波”,这个词汇是在1963年的国际科学会议上被正式列入国际术语的。

39.知识点:

如果发现海水异常后退,随之感到地面震动,看到海水忽然退却至海床外露,听到如火车行走般的咆哮声,就可能将有海啸现象发生。

40.知识点:

2004年印度洋海啸导致大约22.6万人死亡。

41.知识点:

人类历史上第一强震海啸发生于智利。

42.知识点:

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受害最深的是日本。

43.知识点:

据人类1700多年的统计,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260次,其中,发生在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海啸约占80%。

44.知识点: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地震最终被日本气象厅修改为里氏9.0级。

45.知识点:

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

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

②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

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③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④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

46.知识点:

引发赤潮的人类活动有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47.知识点: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害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

48.知识点:

人为因素的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污染、外来种;以及自然因素之全球变迁。

49.知识点: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0.知识点: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醋酸厂生产中使用的催化剂氯化汞和硫酸汞被全部随废水排到附近的水俣湾内,与细菌发生作用后生成毒性十分强烈的甲基汞,在海湾的生物体内大量富集,使水俣湾内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

51.知识点:

全世界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海域有50多个,其中,黑海是污染最重的海域。

52.知识点:

进入海洋的石油在海浪、海流作用下扩散成很薄的油膜覆盖在海洋表面,不仅隔绝了大气与海水的气体交换,也由于自身的生物分解和氧化作用消耗掉海水中的氧气,造成海水中的氧气含量大量下降,使海水的质量变坏,影响到鱼类生存发展。

53.知识点:

向海域排放火电厂冷却废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邻近渔业水域的水温。

指标符合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

54.知识点:

井喷、碰撞、火灾属于人为因素的海洋灾害。

55.知识点:

根据联合国政府海洋学委员会的规定,全球海洋污染所测定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痕量元素(如铅、汞、镉等)、芳香族卤代烃化合物(如DDT、PCB等)和脂肪族卤代烃化合物(如聚氯乙烯制造厂产生的废物);石油和持久不易分解的石油产品;微生物污染(污水排放引起的污染);过量营养物质(如氮和磷的化合物等);人工放射性物质(如钚、锶、铯等)。

56.知识点:

中国的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东海海域的水质最差。

57.知识点:

中国的各大海湾中,杭州湾海湾的水质最差。

58.知识点: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率先建立了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并颁布了《海洋自然保护区法》。

59.知识点: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澳大利亚大堡礁保护区。

60.知识点:

我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批准建立的海洋特别保护区是哪一个?

福建宁德市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61.知识点:

我国第一个海洋特别保护区是乐清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

62.知识点:

我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批准建立的海洋特别保护区是福建宁德市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63.知识点:

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个,即河北省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海岸自然景观及海区生态环境;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树林生态系;海南大洲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金丝燕及其栖息的海岸生态环境;海南省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珊瑚礁及生态系;浙江省南麂列岛海岸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贝、藻类及其生态环境。

64.知识点:

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禁止开发。

65.知识点: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海洋和海岸保护区通过控制干扰和物理破坏活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的生产力,保护重要的生态过程。

海洋保护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遗传资源。

为了海洋物种和生态系能够持续利用,必须既保护生态过程,又保护遗传资源。

66.知识点:

选划和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家海洋局的职责所在。

67.知识点: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所在区域;

高度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或珍稀、危海洋生物物种集中分布区域;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

其他需要加以保护的区域。

68.知识点:

我国现存国家级的红树林保护区有5个。

分别为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南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西合浦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69.知识点:

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自治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70.知识点: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

71.知识点:

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特大风暴潮,合浦县经济损失得以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树林。

72.知识点:

我国的海冰灾害最常在渤海海域发生。

73.知识点:

我国海水入侵最严重的两个省份是山东和辽宁。

74.知识点:

我国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

75.知识点:

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冰川融化。

76.知识点:

国家海洋局是从1989年开始发布《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77.知识点:

国家海洋局是从2006年开始将海啸灾害加入《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78.知识点:

国家海洋局是从2008年开始将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加入《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的。

79.知识点: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口地区多次遭遇咸潮入侵。

80.知识点: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多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81.知识点: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份是浙江省。

82.知识点: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5年发生的台风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是哪一次台风?

台风“海棠”。

83.知识点: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5年发生的台风中,对我国东部沿海影响最严重的是哪一次台风?

台风“麦莎”。

84.知识点:

联合国将1998年设为国际海洋年。

85.知识点: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1979年。

86.知识点:

世界海洋日是每年6月18日。

87.知识点:

我国近海捕捞过程中出现渔获量降低,鱼个体小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88.知识点:

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日本。

89.知识点:

对船舶造成的损害上来讲,在数量上位居第二的是海雾灾害。

90.知识点:

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危害海洋生态系统,还能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设施,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

91.知识点:

发生海啸次数最多的地震带是太平洋地震带。

92.知识点: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气象海啸。

93.知识点:

2004年印尼海啸是迄今有文字记载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94.知识点:

无居民海岛允许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租用期限最长不超过50年。

95.知识点:

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柽柳为主的多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各种海洋生物。

96.知识点:

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约发生62个热带风暴,集中于8个特定的海域内,即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西南印度洋、澳大利亚西北海面、西南太平洋及西北大西洋(包括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其中西北太平洋有22个,占全球的36%。

97.知识点:

热带气旋“韦帕”属于强台风。

98.知识点:

1979年6月3日清晨在墨西哥湾发生世界上最严重的井喷,前后持续296天,漏油总量为476万吨,使美国德克萨斯州225千米的海岸遭到严重污染。

99.知识点:

英国“托里坎荣”号油船污染事件发生于1967年3月18日。

100.知识点:

赤潮是一种世界性公害,全世界约有30个国家和地区受频繁的赤潮影响。

101.知识点:

国际上公认的赤潮处理方法是撒播黏土法。

利用黏土微粒对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去除赤潮生物,撒播粘土浓度达到1000mg/L时,赤潮藻去除率可达当65%左右。

102.知识点:

英国海军军官、水文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菲茨罗伊(1805-1865年)是暴风警报系统的最早设计者。

103.知识点:

海浪的颜色警报分别表示海上将出现浪高为多少时的大浪?

蓝色为2.5~3.9m;黄色为4.0~5.9m;橙色为6.0~8.9m;红色为9m以上。

104.知识点:

国家海洋局部门负责我国的海啸预警报业务。

105.知识点: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

106.知识点:

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海啸发生于公元前47年西汉初元仁年。

107.知识点:

从1988年春季起,仅半年时间,在欧洲北海沿岸有18000多头海豹抛尸海滩。

调查研究发现,制造这次惨案的不仅仅是一般的细菌感染,更重要还有4种危害极大的病毒——疱疹病毒、犬热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和麻疹病毒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108.知识点:

早在1875年,美国南卡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就开始向海里倾倒酸液泥,开了向海洋倾废的先河。

109.知识点:

20世纪七十年代。

作为我国海洋污染方面的综合性调查,首次进行是在1972年6月至1973年10月。

110.知识点:

为了提高海洋污染调查的水平,在国家海洋局的领导下,于哪一年成立了“全国海洋环境保护测试质量控制技术组”。

1981年.

111.知识点:

海洋保护区的概念是在1962年被世界国家公园大会首次提出的。

112.知识点: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率先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并颁布《海洋自然保护区法》,使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行动法制化;中国自80年代末开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选划,5年之内建立起7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113.知识点:

我国目前与海洋有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5个。

114.知识点:

1994年4月启动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保护项目,参加国有中国、韩国、朝鲜。

115.知识点:

昌黎黄金海岸、山口红树林生态、大洲岛海洋生态、三亚珊瑚礁和南麂列岛等无处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在1989年选划的。

116.知识点:

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根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和保护需要划为3个区:

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17.知识点:

2002年,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拉姆撒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118.知识点:

国家海洋局于2007年启动了海水入侵、盐渍化监测工作。

119.知识点:

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2005年。

120.知识点:

2007年至2016年期间,绿潮灾害最大分布面积和最大覆盖面积最严重的年份是2009年。

121.知识点: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一次海洋灾害是1321“蝴蝶”太风浪灾害。

122.:

世界上日本率先实施“深海环境研究计划”。

123.知识点:

联合国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于1971年正式提出了全球海洋环境污染调查计划,并列为“国际海洋考察十年”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124.知识点:

海上漏油事故的正确处理方式有围油法、分散剂法、生物降解法。

125.知识点:

海上漏油事故的正确处理方式有围油法、分散剂法、生物降解法。

126.知识点:

国家海洋局负责全国赤潮信息的归口管理。

127.知识点:

中国的赤潮研究开始于1933年。

128.知识点:

海水温度作为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使赤潮发生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

129.知识点:

截至2017年,我国沿海海堤与岸线比值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广东、河北、浙江和江苏,其中上海的比值为100%,广东省在90%以上。

130.知识点:

根据有效波高的海浪级别划分标准:

波高<0.1为微浪、0.1~0.5为小浪、0.5~1.25为轻浪,1.25~2.5为中浪,2.5~4.0为大浪,4.0~6.0为巨浪,6.0~9.0为狂浪,9.0~14.0为狂涛,14.0以上为怒涛。

131.知识点:

从2007年开始,中国台风网实现了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的网络共享。

132.知识点:

根据《警戒潮位核定管理办法》,警戒潮位原则上应每5年重新核定一次。

133.知识点:

据人类1700多年的统计,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260次,其中,发生在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海啸约占80%。

134.知识点:

我国在1983年加入国际海啸警报系统中心,国家海洋局负责我国的海啸预警报业务。

135.知识点:

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

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km;里氏震级要大于6.5;发生地震的海域较深。

136.知识点:

据人类1700多年的统计,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260次,其中,发生在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海啸约占80%。

137.知识点:

放射性核素主要是半衰期为30左右的同位素,据估计进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总量为2亿~6亿居里。

138.知识点:

为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我国有关部门于1995年制定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39.知识点:

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浙江省南麂列岛海岸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树。

140.知识点:

红树林之所以被称为“海洋卫士”主要是因为生态适应性中的支柱根这一特性。

141.知识点:

红树在吸收海水中的盐分上具有奇特功能。

一棵高25米的深褐色红树,每天可以从叶片上收集到60千克的氯化钠。

红树的树干如同天然的海水脱盐器,把海水中的盐输送到叶片上,而淡水留存下来。

因此,植物学家称红树为“植物海水淡化器”。

142.知识点:

滨海湿地是指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

143.知识点:

我国红树林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政府围海、填海。

144.知识点:

海平面上升由绝对海平面上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构成。

前者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而造成的。

后者是由地面沉降、局部地质构造变化、局部海洋水文周期性变化以及沉积压实等作用造成的。

145.知识点: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2007年共发生13次台风风暴潮过程。

146.知识点:

2008年对山东近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浒苔起源于江苏省海域。

147.知识点:

我国受海冰灾害影响最严重的海区是渤海北部。

148.知识点:

2011年,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我国沿海监测到的最高海啸波幅为55厘米。

149.知识点:

2014年,国家海洋局在山东寿光、浙江温州、福建连江和广东惠州大亚湾四个地方启动了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

150.知识点:

“中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开发试验”是国家重点项目,于1988年1月开始实验,1995年12月结束,历时八年。

151.知识点:

我国一类、二类海洋倾倒区的组织选划主体是国家海洋局。

152.知识点:

海堤的建造不是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

153.知识点:

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一般分为三类:

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标准、海洋生物体残毒标准

154.知识点:

我国现行的《海水水质标准》将海水划分为几类?

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155.知识点:

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举办的第一届海洋防灾减灾学术交流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