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581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docx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13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及其主要领域

1.1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

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1953,DNA双螺旋发现;

1961~1966,遗传密码破译;

1972~1974,重组DNA技术建立。

一般认为,1972年DNA重组技术的建立,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

现代生物技术(ModernBiotechnology):

即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又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科学原理,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系列技术。

1.2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领域

通常包括:

1)基因工程

2)细胞工程

3)酶工程

4)发酵工

5)蛋白质工程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其他“工程”发展。

根据应用领域或技术目的不同,现代生物技术又可分为:

1)农业生物技术:

动物、植物、微生物;

2)医药生物技术;

3)工业生物技术;

4)环境生物技术;

5)海洋生物技术等。

1.3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1)各国概况:

略。

2)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三次浪潮:

了解。

3)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

未来几年,我国重点领域:

•医药、农业、环境生物技术;

•基础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

2、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植物生物技术(plantbiotechnology):

是指对植物的性状(产量、品质、抗性等)进行设计和遗传改造,或利用植物生产次生代谢物质和药物等产品的技术。

包括: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植物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

2.1、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1)植物组培的奠基和发展

1902,德国Haberlandt,预言植物细胞全能性。

1958,Reinert和Steward,胡萝卜根韧皮部愈伤诱导出体胚,再生植株,证实细胞的全能性。

20世纪60~80年代,脱毒快繁、花药/花粉培养、次生代谢物生产、体细胞诱变与筛选、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种植资源保存等研究热。

我国组培世界领先。

2)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

1972:

体外重组DNA分子成功。

1983,首例转基因植物问世。

1996,转基因作物投入商品化生产,此后稳定发展。

至2006,200多种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有些投入商品化生产。

3)分子标记的发展

第一代:

1980s,基于核酸分子杂交,如RFLP。

第二代,1990s,基于PCR或限制酶切+PCR,

如RAPD、AFLP、SSR、ISSR、SCAR、STS等。

第三代,近年来,基于DNA测序,如SNP和EST等。

2.2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

1)作物育种。

2)脱毒与快繁。

3)有用物质的生产。

4)种质资源保存与交换。

5)理论研究。

3.转基因作物(GMC)的发展概况

3.1转基因改良的性状

第一代:

抗病、抗虫、抗除草剂。

第二代:

改良品质、增加营养、并有医疗保健功能;抗逆和雄性不育作物。

3.2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

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还有油菜、水稻、苜蓿、番茄、马铃薯、西葫芦、杨树、烟草、辣椒、白菜、香蕉、木瓜、亚麻和康乃馨等。

3.3转基因作物的覆盖率:

略。

3.4商业化种植的国家

2009年25个,前六位是:

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和中国。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于发达国家。

3.5国内现状

转基因植物研究始于1980`s初。

1993,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进入大田试验;

2002以来,批准商品化种植的有抗虫棉花、耐储/抗病毒番茄、抗病毒甜椒、改变花色的矮牵牛、抗虫杨树和抗病毒番木瓜。

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

4.植物生物技术的问题与展望

4.1问题

1)安全性问题:

生物安全性:

转基因发生漂移,产生“超级杂草”、破坏当地野生种遗传结构、次生害虫频发、农药用量加大、环境污染等。

 

食品安全性:

Bt毒蛋白、过敏原、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等。

4.2展望

农业是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

生物技术可拓展和创新农业功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动力,但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农业技术,后者在农业生产中仍将发挥主导作用。

思考题:

1、生物技术的概念、主要技术领域(内容)及其发展概况。

2、植物生物技术的内容、应用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条件与操作技术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表达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tissueculture):

在离体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进行培养,使其生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

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表达,具有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称为~。

植物组培诞生的理论基础。

3.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

全能性的表达:

从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诱导分化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称为~。

细胞全能性表达须满足2个条件:

1)脱离整株;

2)营养和激素。

二、植物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

1.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在组培过程中,已分化的成熟细胞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为分生状态,经分裂形成愈伤,或只形成未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为~。

分化的逆转。

影响脱分化的因素:

1)脱离母体。

2)生长调节剂。

3)外植体生理状态。

4)基因型

2.再分化/再生(redifferentiation/regeneration):

由脱分化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在一定培养条件下重新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甚至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离体再生的途径:

1)器官形成(organogenesis):

从愈伤组织或外植体形成不定芽、不定根,然后形成完整植株。

2)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embryogenesis):

从体细胞诱导的愈伤组织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体细胞胚),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

也可直接由外植体再生体细胞胚。

三、培养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变化

1.愈伤组织的驯化:

原先依赖于某种生长调节剂而生长的培养物,转变为对该物质自养型的现象。

特点:

无形态发生/再生能力。

2.长期培养物形态发生潜力下降。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

一、实验室及其设备

1.准备室

2.接种室(无菌操作室)

3.培养室

4.细胞学实验室

二、培养条件

1.温度:

一般25±2℃。

2.光照:

每日光照12~16h,光强1000~5000lx。

3.湿度:

室内相对湿度70%~80%。

4.氧气。

第三节培养基及其配制

一、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基=水+无机+有机+激素+固化剂+其它

1.水:

蒸馏水、自来水(大规模生产)。

2.无机盐

1)大量元素:

浓度大于0.5mM或100mg/L。

包括N、P、K、Ca、Mg、S。

2)微量元素:

浓度低于0.5mM或100mg/L,一般10-7~10-5M。

包括Cu、Fe、B、MnSO4、Mo、Co、Zn。

3.有机化合物

1)糖:

常用蔗糖。

2)维生素

常用:

VBl(盐酸硫胺素);VB6(盐酸吡哆醇);VB3(烟酸);Vc。

3)肌醇。

4)氨基酸及有机添加物。

一般不用。

5)天然复合物:

椰乳、酵母提取物等,成分复杂,一般不用。

4.植物生长调节物(plantgrowthregulator)

1)生长素类(auxin)

2,4-D常用于愈伤的诱导,NAA常用于生根。

2)细胞分裂素类(cytokinin)

6-BA和KT常用于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和茎、苗的增殖。

激素作用的模式: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决定再分化的方向,该值低可促进芽的分化,而该值高有利于根的分化和形成愈伤,该值适中则利于完整植株的形成。

5.固化剂:

常用琼脂。

二、培养基的pH值

范围5.5~6.0,一般5.8。

三、培养基的渗透压

培养基中的盐类、蔗糖等影响渗透压。

四、常用培养基的种类和特点

1.MS:

无机盐/离子浓度较高,且较平衡,广泛应用。

2.B5:

含较低的铵(常抑制生长),适合于双子叶特别是木本植物。

3.White:

无机盐含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4.N6:

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用于花药培养。

5.KM-8P:

有机成分复杂,包括多种单糖和维生素,用于原生质体培养。

五、培养基的配制

1.母液的配制

为简便和精确而配,4℃1个月,沉淀或长菌则丢弃。

大量元素:

10~20倍

微量元素:

5000~1000倍

铁盐:

100倍

有机物:

100~200倍

生长调节物质:

1~10mg/L。

配制方法:

略。

2.培养基的配制(略)

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1.0~1.1kg/cm2,121℃,20min),24h内完成。

第四节无菌操作技术

一、灭菌方法

1.物理灭菌

1.1高压高温蒸气灭菌(培养基、器皿、用具):

常用。

在1atm/cm2(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持续约20min,可杀死各种微生物的营养体及其孢子。

1.2灼烧灭菌(金属器械)

1.3过滤除菌(不耐热物品)

1.4干热灭菌(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

不推荐。

1.5紫外线照射灭菌(接种室、超净台用)

2.化学灭菌

2.1消毒剂灭菌:

常用氯化汞、次氯酸钠、次氯酸钙、70%酒精。

2.2熏蒸灭菌。

二、无菌操作技术

在经严格灭菌的超净台或接种室内,使用灭菌的器皿和用品进行操作,叫无菌操作。

是组培的关键技术。

三、外植体的灭菌与接种

外植体(explant):

从活体植物上切取下来,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无菌组织或器官。

1.外植体的选择:

重要,考虑多种因素,见教材。

2.外植体灭菌

无菌苗可直接切取外植体和接种。

带菌材料需消毒灭菌,才能切取外植体进行接种。

常用灭菌剂的使用浓度及时间(表略,见教材)

灭菌步骤:

取材切割—自来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70%酒精20~60sec(浸湿表面)—无菌水冲洗—灭菌剂处理—无菌水冲洗—切取外植体—接种。

3.接种

将灭过菌的材料剪切适当大小:

叶片0.5cm2,茎段0.5cm长,茎尖0.2~0.3mm大小,接种于培养基,封口,标名称、日期等,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四、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及对策

1.细菌性污染

症状:

接种后1~2d,外植体附近粘液状、泡沫状、混浊、云雾状痕迹。

污染原主要来自外植体。

对策:

严格操作,对外植体彻底灭菌。

2.真菌性污染

症状:

接种后3~8d,外植体附近或培养基上长霉斑。

污染原主要来自空气。

对策:

清洁环境,清洗或更换超净台过滤装置,严格操作。

课后复习与作业:

1.名词解释:

外植体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脱分化再分化愈伤组织

2.如何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常用培养基的种类及特点?

4.常用的灭菌方法及用途?

5.用高压高温法进行培养基灭菌应注意什么?

6.谈谈你对无菌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章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

第一节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培养是植物组培的基本环节。

愈伤组织(callus):

指在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经脱分化和细胞分裂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一、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形态特征

1.愈伤组织的诱导

1)起动期/诱导期:

外植体细胞在外源激素作用下,经脱分化而恢复分裂状态,开始形成愈伤。

细胞外观无明显变化,代谢旺盛,合成加强,为分裂做准备。

2)分裂期:

外植体切口边缘膨大,外层细胞迅速分裂,体积变小,具分生细胞特征,细胞数速增。

3)形成期:

外植体表层细胞分裂减缓,内部细胞开始分裂,大量细胞形成瘤状/泡状或片状结构。

若不及时继代,将分化出拟分生组织瘤状物和维管组织,又称分化期。

2.愈伤组织的形态特征

质地:

松脆易碎的颗粒状;紧密坚实的结块状;水渍或浆糊状。

颜色:

白色或淡黄色;淡绿色或绿色;黄色至褐色。

一般,淡黄或淡绿/绿色松脆或致密的颗粒状愈伤再生能力较强,白色/灰白色或黄褐色、浆糊状或紧实的愈伤再生能力差。

3.影响愈伤诱导的关键因素

关键主要不在于外植体,而是培养基,尤其是激素的种类和浓度。

生长素为愈伤诱导和增殖所必需,细胞分裂素视外植体来源而异。

二、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继代培养(subculture):

将原有培养物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的过程称为~。

方法:

一般每3~4周继代1次;每次取生长迅速、浅色、疏松的愈伤进行;继代用培养基与原来相同,或根据培养目标、培养阶段不同而改变成分,通常是改变激素配比。

继代培养的目的:

获得大量优良愈伤,供进一步研究之用。

优良愈伤的特点:

1)疏松易碎和旺盛的增殖能力,以便建立悬浮系或无性系;

2)经长期继代仍保持较强的再分化能力,便于获得再生植株或进行遗传操作。

三、悬浮培养

悬浮培养(suspensionculture):

将疏松易碎、生长旺盛的愈伤小块放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以形成分散性好的游离单细胞和小细胞团的培养技术。

1.悬浮培养的用途

1)提供一个相对一致的细胞群体,供生理生化、胚胎发生、基因表达等研究。

2)次生代谢物质生产。

3)细胞突变体的诱变与筛选。

4)分离原生质体。

2.影响悬浮培养的因素

1)培养基成分;

2)细胞密度;

3)振荡速度;

4)继代时间。

3.悬浮培养物的继代与测定

1)继代培养:

方法略,见教材。

2)细胞增殖的测定:

A.细胞鲜、干重。

B.细胞密实/叠积体积:

每毫升培养液中细胞的毫升数。

C.细胞数。

第二节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与植株再生

愈伤组织的分化与植株再生通过器官发生和体胚发生两种途径。

一、器官发生与植株再生

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

指培养物在适宜条件下产生不定芽和不定根,然后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又称器官建成/形成/不定器官形成。

1.器官发生的方式/途径

1)直接发生:

从外植体中已存在的器官原基直接形成相应的器官,或者从外植体脱分化形成的分生细胞团上直接形成器官原基。

2)间接发生:

由外植体先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分化成器官原基并发育成器官。

常见方式。

2.器官发生的顺序

1)先芽后根:

常见。

2)先根后芽:

较难诱导生芽。

3)在愈伤不同部位分别形成根或芽,再通过维管组织联系而形成完整植株。

4)仅形成芽或根。

芽是外起源,根是内起源。

3.器官发生的生理与分子基础(了解)。

二、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

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embryogenesis):

指体细胞培养物在适宜培养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经体胚发生形成的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称为体细胞胚或胚状体(embryoid),或不定胚。

花粉胚:

由小孢子或者其分裂产物等单倍体细胞产生的胚状体,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合子胚:

植物通过自然受精作用而形成的受精卵/合子,经历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类形胚和子叶形胚发育而成的胚。

1.体胚与合子胚的比较

无胚乳或胚乳/子叶发育不良;

无种皮;

物质积累少;

质量差,萌发率低;

一般体胚的干燥和休眠过程短暂或缺乏。

2.体胚发生的方式/途径

1)直接发生:

从外植体切口处或表面直接诱导分化出体胚。

2)间接发生:

从愈伤或悬浮培养的胚性细胞分化形成。

3.体胚发生的生理与分子基础(了解)。

4.胚状体与不定芽的区别及其优点

组织学区别:

1)胚状体有两极性,即在发育的早期阶段,从其方向相反的两端分化出茎端和根端,而不定芽或不定根都为单向极性。

2)胚状体有生理隔离:

其维管组织与外植体的维管组织无解剖结构上的联系,而不定芽或不定根往往与愈伤或外植体的维管组织相连。

3)胚状体维管组织的分布是独立的“Y”字形,而不定芽无此现象。

体胚再生途径的优点:

1)数量多、速度快、成苗率高;

2)可制成人工种子,便于运输和保存;

3)再生过程简单,遗传性稳定。

4)多数认为体胚起源于单细胞,转基因植株嵌合体少,遗传稳定。

三、影响植株再生的因素

1.外植体:

基因型、来源或生理状态。

2.培养基成分

1)激素:

常用较高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促进生芽,但有时绝对浓度更重要;将二者配合使用常利于诱导体胚。

2,4-D:

诱导特异基因表达而诱导胚性细胞形成,但在体胚发育中需降低或去除。

细胞分裂素:

对体胚诱导作用不显,但可显著促进体胚成熟,特别利于子叶发育。

2)其他成分

3.培养条件

1)光照:

一般14~16h光照、8~10h黑暗。

2)温度:

接近于植物原产地的温度利于再生。

经验之谈,应根据实验确定。

第三节试管苗的移栽

移栽能否成功是组培应用于实际的重大问题。

一、试管苗与自然苗的区别

1.试管苗角质层/蜡质层薄弱,易失水;

2.试管苗生长势弱,适应性差;

3.试管苗根系很弱,功能差。

二、试管苗移栽时的注意事项

1.要炼苗:

移前加强光照,开瓶塞,使适应外境。

约需1周。

2.选择合适的移栽介质:

先移入人工调配的混合营养土。

3.移栽时洗净琼脂,防止污染。

4.防止伤根。

5.加强栽后管理。

课后复习与作业:

1.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哪几个时期?

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继代培养?

为什么要进行继代培养?

3.悬浮培养有何用途?

4.试述植物离体再生的途径(器官发生和体胚发生)。

5.胚状体与不定芽的区别/体胚的特征有哪些?

6.体胚再生途径的优点有哪些?

7.影响植株再生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8.简述试管苗移栽时的注意事项。

9.名词解释:

胚状体体细胞胚继代培养悬浮培养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