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648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Revisedasof23November2020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什么是文化

(1)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阶级性)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中立)的部分。

(2)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产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4)载体: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途径: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

(1)潜移默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2)深远持久:

其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其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在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历史演进的重要标志.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要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原则:

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意义(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5.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含义与表现:

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5.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1)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基本途径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①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倾向。

②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表现:

(1)文字: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包容性

4.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征: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包容性

5.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3)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4)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二、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 走进文化生活

1.如何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

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

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2)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的名义,迎合低级趣味;

③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什么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必须做到两点:

(1)不同的文化形式,只要人民群众需要,都应得到发展。

(2)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恰当的反映。

4.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措施: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②危害: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

(1)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精神力量,在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二、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对传统文化:

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

(2)对外来文化:

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一方面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1)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5.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如何科学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3)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4)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8.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教育: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2)科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3)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三、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4.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5.如何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6.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