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9945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docx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

班氏试剂鉴定葡萄糖

  篇一:

班氏试剂的配制与鉴定结果

  班氏试剂的配置

  取无水硫酸铜,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ml,取柠檬酸钠173g,无水碳酸钠100g和600ml水共热,溶后冷却并加水至850ml,再将冷却的150ml硫酸铜倾入即可。

  鉴定糖尿的结果

  沸水浴加热后的现象

  葡萄糖含量(g/dl)

  透明蓝色

  无

  加热时无变化,仅冷却后有少量沉淀

  微量,约以下

  加热1分钟后即出现少量黄绿色沉淀

  少量,约-1

  加热10-15秒后即出现土黄色沉淀

  中量,约1-2

  加热时很快出现多量砖红色沉淀

  大量,约2以上

  班氏试剂与斐林试剂比较:

  首先,两者的配方不一样。

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1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

其中0.1gmL-1的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gmL-1的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

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制成Cu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

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其次,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略有差别。

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

  应产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而班氏试剂中Cu(OH)2的产生却是这样的:

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

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三,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

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应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

Na2CO3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无论利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两者反应现象一样25v;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内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与弱氧化剂反应。

与醛基有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三种糖的存在。

  利用斐林试剂: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mL的Na0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mLL的CuS0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2沉淀。

Cu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

可见用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性糖,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

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利用班氏试剂:

班氏试剂由A液,B液配制而成。

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

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利用银氨溶液:

银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银氨溶液。

银氨溶液中含有Ag20H,这是一种弱氧化剂,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时Ag+被还原成金属银。

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可见,银镜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鉴定的结果是出现银镜。

  2.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比用斐林试剂更简便。

  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实验难以得到满意结果,因为此反应利用的是斐林试剂中的Cu2产物作为弱氧化剂参与与还原糖的反应,而我们知道,Cu2是一种沉淀物质,放置过久沉淀过多则不利于反应,而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使溶液稳定、灵敏度高且可以长期使用,故更简便。

  3.利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可以进行尿糖检测。

  实验原理尿液中葡萄糖属可溶性还原糖,可以用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检验。

  材料器具人体新鲜尿液,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班氏试剂。

  步骤

  在试管中加入1mL班氏试剂,加热到沸腾,如不变色,则可使用。

  再在试管中滴人2滴新鲜澄清的尿液,摇匀。

  加热上述混合液到沸腾,并持续2min~3min。

  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沉淀物产生,并按表5提示作出判断记录。

混合液现象—记录符号含糖量

  混合液呈蓝色或蓝灰色-/100mL

  出现浅黄绿色沉淀+/100mL

  出现黄绿色沉淀++/100mL出现黄色沉淀+++/100mL出现橘黄色沉淀++++/100mL

  注意事项:

  班氏试剂和尿液混合液的体积比例应为10:

1。

  如是糖尿病人,检验前两三天最好停止服药。

  篇二:

班氏试剂

  班氏试剂,又叫本氏液(Benedict’sreagent),也称本尼迪克特试剂、本尼迪克试剂、本尼迪克试液或本尼迪特试剂,是一种浅蓝色化学试剂。

其命名来自于一位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本尼迪克

  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

班氏试剂遇葡萄糖,在加热后由红黄色沉淀

  编辑本段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1)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无水硫酸铜。

制成溶液;

  ③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作用原理:

无论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备注:

斐林试剂是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在偏碱性环境下反应生成Cu2悬浊液。

Cu2悬浊液由于能够和CO2反应而不易保存,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应用新制Cu2悬浊液,避免对鉴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班氏试剂是一种络合复盐,其商品名称为枸椽酸多羟基碳酸合铜酸三钠-硫酸钠六水合物,化学式为

  Na3[CuCO3]-Na2SO4-xNaOH-6H2O.在水溶液中不会和CO2反应,能够冷却结晶制成晶体粉末,需要时配制溶液即可使用。

[CuCO3]3-阴离子直接在碱性环境中与-CHO作用,因此反应较慢。

  (3)班氏试剂与斐林试剂只适用于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的鉴定,不用于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的鉴定。

  篇三:

糖鉴别

  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

  的鉴别方法

  第一步,首先我来说明一下这几种糖的性质。

还原性糖种类:

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

还原性糖概念:

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

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果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酮基,乳糖和麦芽糖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故它们都是还原糖。

  第二步,由于葡萄糖、麦芽糖、果糖都是还原性糖,而蔗糖、淀粉是非还原性糖,所以用斐林试剂、班氏试剂、银氨溶液就能鉴别分类出其中有特征反应的四种还原性糖,另两种没有特征反应的为蔗糖、淀粉,而淀粉与蔗糖用碘水KI就能鉴别了,遇碘变蓝的为淀粉。

另一种就为蔗糖。

  第三步,对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物质的鉴别,两种方法:

  

(1)将这四种物质的水溶液分别加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果糖,因为果糖会与Ca2结合形成难溶性物质,而其他三种糖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2)用溴水鉴别,葡萄糖、麦芽糖(都含有醛基)能使溴水褪色,与溴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糖酸,而果糖是酮糖(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醛糖),在酸性条件下不能被溴水氧化,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

  第四步,将一定量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分别与水混合,由于乳糖在冷水(常温下)溶解度很小,加水搅拌后不能完全溶解,所以混合后浑浊的就是乳糖,能完全溶解形成透明溶液的为另两种。

第五步,两种方法:

  

(1)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麦芽糖分别与H2在镍的催化下加热反应,消耗的H2多的为葡萄糖,少的为麦芽糖。

  

(2)葡萄糖、麦芽糖二者与苯肼反应,形成糖脎,成脎较快的为葡萄糖,成脎较慢的为麦芽糖。

  补充:

淀粉和乳糖在冷水(常温即可)中溶解度都较小,一开始就可以将他们与另外四种易溶的糖区分开。

  斐林试剂配置:

将溶于200mL水中,用浓硫酸酸化,再用水稀释到500mL待用;取173g酒石酸钾钠,71gNaOH固体溶于400mL水中,再稀释到500mL,使用时取等体积两溶液混合。

  检测:

  1:

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2:

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甲液量较多,乙液只需少量。

然后再注入)。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十八页说的是“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3: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4: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核糖、葡萄糖、果糖均为砖红色沉淀;蔗糖、淀粉无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