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215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docx

6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加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负数

1、负数:

负数是数学术语,指小于0的实数,如-3。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

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

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25等。

 

2、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

比较两数的大小:

负数<0<正数 或 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

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

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3>1/6 -1/3<-1/6 ,若一个数大于零(>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

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表示。

正数有无数个,其中分正整数,正分数和正无理数。

 

3、正数的几何意义:

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4、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负数的界限。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6、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16读作(      ),-

读作(      )。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都比0( )。

负数都比正数( )。

3、比0还小的数是(),()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在3.7,+2.6,-5,0,

,-

,-12%中,

正数有(         ),负数有(        )。

5、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的气温:

 零下12摄氏度7.5摄氏度支出300元海平面以上825米。

()()()()

6、如果用“-220元”表示亏损了220元,那么“+230元”表示()。

7、大于-3小于+4的整数有()个,大于-3小于+4的数有()个。

8、以学校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如果小华向西走500m,应记作()m,向东走1300m,应记作()m。

9、一个水库的水位上升1.6m,记作+1.6m,那么下降2m,记作()m。

10、比较大小。

0○-6-0.36○

-3○10-0.8○-2

11、某种品牌的洗衣粉的标准质量为300克,规定的质量最高不超过305克,最低不超过295克,通常用:

净重()克表示这袋洗衣粉的质量。

二、判断题。

1、在0和-5之间只有4个负数。

()

2、所有的负数都比正数小。

()

3、所有的数可以分为正数和负数两类。

()

4、-

<-

()

5、+20℃和-20℃表示的意义相同。

()

 

三、选择题。

1、在-4,-9,-

,-0.1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

①-4②-9③-

④-0.1

2、按规律填数:

1,-3,5,-7,()。

①9,-11②9,11③-9,11

3、如果用+1200元表示收入1200元,则()表示支出1000元。

①1000元②-1000元③没有这样的数能够表示

4、+4()—3,—2()0。

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④无法比较

5、-5,-45,+7,+1.3,-

负数有()个。

①2个②3个③4个

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

   

÷

÷9+

×

 

)÷250.625÷

÷

)×30

 

五、实际应用问题。

1、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与它相比,37.5℃比正常体温高0.5℃,记作:

+0.5℃。

36℃比正常体温低1℃,记作:

-1℃。

用上面的方式,记录下某人4次测量体温的情况。

时间

3:

00

6:

00

9:

00

12:

00

体温/℃

39.5

38

37.6

36.5

3:

00的体温:

()6:

00的体温:

()

9:

00的体温:

()12:

00的体温:

()

2、某工厂规定每人每天要做100个零件,如果某人生产了105个零件,记作:

+5个;如果某人生产了98个零件,记作:

-2个。

下面是小张一周的生产零件的个数情况: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计数/个

-6

+12

+9

-3

+8

(1)从上面的记录中你能看出他在星期几生产的零件个数最多?

是多少个?

 

(2)怎样很快算出小张这周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请试一试,写出简单的过程。

 

3、一个圆形的底面半径是3cm,求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4、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

的直径是多少分米?

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养殖场有鸡360只,鹅的只数是鸡的

,又是鸭的

,鸭有多少只?

 

6、A、B两地相距800千米,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已行了

,再行多少千米正好到达B地?

(先画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7、某小学六

(1)班有女生21人,是男生人数的

,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

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其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3)高的特征:

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 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4.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

S侧=Ch。

5.圆往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即S表= S侧+2 S底。

6.圆柱的体积: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V=Sh。

 

7.圆锥: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8.圆锥的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9.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

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图是扇形。

 

(3)高的特征:

圆锥只有一条高。

 

10.圆锥的母线:

即圆锥的侧面展开形成的扇形的半径,底面圆周上点到顶点的距离。

圆锥有无数条母线。

 

11.圆锥的侧面:

将圆锥的侧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而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的长。

 

12.圆锥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展开图弧长)×母线÷2; 

13.圆锥的体积:

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

 

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圆锥体积公式:

V=1/3 Sh 

1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1)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3)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15.生活中的圆锥:

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

沙堆、漏斗、帽子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圆柱底面直径为4cm,高5cm,它的侧面积是()cm2,表面积是()cm2,体积是()cm3。

2、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3cm,高10cm,它的体积是()cm3。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

圆柱的高是6cm,圆锥的高是()cm。

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8.5cm3,底面积是15.7cm2,它的高是()cm。

5、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54cm3,圆柱的体积是()cm3。

6、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8.26cm3,高是3cm。

它的底面积是()cm2。

7、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边长为6.28cm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底面积是()cm2。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cm,宽是4cm,如果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立体图形,这个立体是(),它的体积是()cm3。

9、一个底面周长是12.56cm、高是3cm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cm3。

10、一个棱长为10cm正方体木料削成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cm2,体积是()cm3。

二、应用题

1、把一个高是5cm圆柱体截成2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28.26cm2,原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半径是2m,高1.5m,将这些沙铺在一个长3.14m、宽2m的长方体沙坑里,能铺多厚?

 

3、做一个底面直径2m、高2m圆柱形铁皮油桶,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这个油桶最多能装油多少升?

 

4、做10个底面半径是10cm、长20m的铁皮水管,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第三单元:

比例

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

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6、应用比例尺画图: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

6)标出比例尺 

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相似图形) 

8、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

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9、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10、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1、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 

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12、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3、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y/x=k(一定) 

14、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5、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6、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一步: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步:

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第三步:

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第三单元试卷

一、填一填。

1.写出比值都是0.6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是():

()=():

()。

2.如果8

=5b,那么

b=():

()。

3.一幅地图,图上4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20千米的长度,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4.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5,已知男生有30人,则女生有()人。

5.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5分米,那么圆柱的侧面积是(),底面的面积是(),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体积是()。

(。

6.师、徒两人生产一批零件,两人生产零件的个数的比是5:

3。

已知徒弟生产150个,则师傅生产()个,这批零件共有()个。

7.在一幅比例尺为

的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8.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9.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比例。

10.一间车间长12米,宽8米,画在比例尺是1:

300的平面图上,这间车间的长应画()厘米。

11.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8米,高是1.2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12.把一根长6米圆柱形的木料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25.12m2,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3.一个圆锥的体积12m3,与它等低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比它多()m3

二、判一判。

1.比例尺200:

1表示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200倍。

()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l:

2:

6,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3.当

是整数时,它的倒数是

()

4.如果5

=2b,那么5:

=2:

b。

()

5.盐占盐水的l0%,盐和水的比是l:

10。

()

三、选一选。

1.如果

,那么

和b()。

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

2.把1千克的石灰放入100千克的水中,石灰和石灰水的质量比是()。

A.1:

100B.1:

101C.101:

1D.100:

1

3.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4.若甲数比乙数多

,则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A.1:

4B.4:

1C.5:

4

5.能与

组成比例的是()。

A.3:

4B.4:

3C.

四、解比例。

3.5=1.4:

5.6

 

 

五、操作题。

(一)下表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的树高和它的影长。

(每题3分,共6分)

树高/m

1

2

3

4

5

影长/m

0.8

1.6

2.4

3.2

4

1.在下图中描出表示树高和对应影长的点,然后把它们连起来。

2.树高和影长成比例吗?

成什么比例?

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量一量下图中学校到汽车站、电影院、镇政府的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算出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六、解决问题。

1.一台碾米机2.5小时碾米1400千克。

照这样计算,7.5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千克?

(用比例解。

 

2.A、B两地的铁路线长约1600km,在一幅比例尺是1:

40000000的地图上,它的长是多少?

 

3.在比例尺是1:

25000000的地图上标出甲、乙两地,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4500千米,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多少厘米?

 

4.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

照这样计算,25000吨这样的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5.用方砖铺一间教室的地面,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60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3分米的方砖铺地,那么需要该种方砖多少块?

(用比例解。

 

6.黄师傅要做20节底面直径是12分米,长是3米的通风管,需要用多少铁皮?

 

7.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45千米,4小时到达乙地。

如果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可到达乙地?

(用比例解。

 

8、一个圆锥形砂堆,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6米,用这堆砂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0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长?

 

第四单元:

统计

1、统计表: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2、统计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3、统计种类:

 

单式统计表:

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

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

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5、统计图: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6、条形统计图: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优点:

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

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3)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4)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5)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d)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7、折线统计图: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优点:

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

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3)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d)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8、扇形统计图:

 

(1)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2)优点:

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b)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c)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d)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小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神机妙算”对又快。

1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⑤0.42=

⑨()×0.5=1⑩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40分

1.一幅统计图要求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那么这幅统计图应该选用()。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2.下面三种情况中,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的是()。

【A.某种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

B.某地一天温度变化情况。

C.全校各个年级的学生人数。

3.右图是红星果园各种果树栽种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果园里苹果树最多。

B.果园里梨树最少。

C.统计图无法反映哪种果树最少。

4.服装店元旦举行降价促销活动。

下图表示某种品牌服装

的降价幅度。

这种服装的降价幅度()。

【A.超过50%。

B.小于50%

C.超过100%。

5.下面分别是五、六年级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五、六年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一样多。

B.五年级参加艺术活动的人数比六年级多。

C.五年级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可能比六年级多。

四.“认真分析”细思量。

20分

某家电商场2004年上半年A、B两种品牌液晶电视销售量统计如下图。

B品牌液晶电视销售量统计图

A品牌液晶电视销售量统计图

 

⑴初看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⑵把A品牌液晶电视销售量与B品牌液晶电视销售量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再看新的统计

图,你又有什么感觉?

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30分

下面是小明家四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图。

 

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把下表填完整。

项目

伙食费

购物

水电费

储蓄

其他支出

总计

费用/元

800

百分比%

40%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1、抽屉原理

(一):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

有一个抽屉里的东西不少于两件。

例如:

 

把八个苹果任意地放进七个抽屉里,不论怎样放,至少有一个抽屉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这种现象叫着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也被称为鸽巢原理。

 

2、抽屉原理

(二):

 把多于mn(m乘以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不少于m + 1的物体。

 

3、应用抽屉原理解题的步骤:

 

第一步:

分析题意:

正确地判断什么是“东西”,什么是“抽屉”,也就是什么作“东西”,什么可作“抽屉”。

  

第二步:

制造抽屉:

这个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就是如何设计抽屉。

根据题目条件和结论,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抓住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设计和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抽屉及其个数,为使用抽屉铺平道路。

  

例如:

从2、4、6、„、30这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之和是34。

 

分析与解答 我们用题目中的15个偶数制造8个抽屉:

 

此抽屉特点:

凡是抽屉中有两个数的,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两个数的和是34。

现从题目中的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由抽屉原理(因为抽屉只有8个),必有两个数可以在同一个抽屉中(符合上述特点)。

由制造的抽屉的特点,这两个数的和是34。

 

第三步:

运用抽屉原理:

观察题意设条件,结合第二步,恰当应用各个原则或综合运用几个原则,以求问题之解决。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