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机运行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227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8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辅机运行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辅机运行规程.docx

《辅机运行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机运行规程.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辅机运行规程.docx

辅机运行规程

9.12.4.7暖泵两小时后送汽封、汽源管暖管,维持汽封压力为27.5Kpa。

9.12.4.8送汽封后应立即开启小汽缸体及排汽缸疏水门抽真空。

9.12.4.9当小汽机排汽蝶阀前真空与主机真空接近并稳定时再缓慢开启排汽蝶阀,注意主机真空。

9.12.4.10当润滑油温升到40℃时投入一台冷油器控制油温在43-48℃间,另一台冷油器应注满油断水备用。

并注意冷油器出口油滤网切到运行冷油器侧。

9.12.4.11进行高,低汽源管道暖管时应控制其温升速率不大于55℃/H。

9.12.4.12汽动给水泵具备以下条件允许冲车

a.暖管结束良好,温度稳定,阀室温度稳定;

b.给水泵和小汽轮机均已具备启动条件;

c.小汽机各疏水阀全部打开;

d.小汽机关汽封后连续盘车已够4小时以上;

e.润滑油温已到44-48℃之间;

f.大轴偏心率正常;

g.开启第一级疏水门。

9.12.4.13汽动给水泵冲车升速

a.冲车前,应首先关闭暖泵门;

b.将汽动给水泵控制方式置“手动”;

c.小汽机各疏水阀全部打开;

d.汽泵复位,查高低压截止阀全开调门全关,确认转速不上升;

e.用速度控制钮将转速升到以下阶段并完成相应的操作

e-1.升速到500R·P·M做就地打闸试验,打闸后应查高,低压主汽门关闭,同时进行听音检查各部无异常,缸内无异音后即可再次升速到500R·P·M做主控打闸试验,无异常后应降速到“O”查盘车自动投入正常,如发生机组内部有异音,摩擦,汽机不跳闸,阀门关闭迟缓卡涩,转速降不到O等现象时应停止起动查明原因消缺。

e-2500R·P·M各项检查合格后即可升速到3200-3400R·P·M使泵总流量达440T/H,主泵入口压力升至≮686.5Kpa,使油温升到44-48°之间;

e-3检查各部无异常;

e-4在3200-3400R·P·M运行一小时后,可继续升速,升速率≯500r·P·m/分;

e-5在各升速阶段应密切注意给水泵流量的变化,当给水泵流量达到425吨T/H及并且再循环应全部关闭时,给水泵进入稳定运行状态;

e-6在各转速阶段应对泵各部进行全面检查;

e-7泵进入稳定运行状态后即根据系统情况和热工条件要求按需要投入自动控制。

9.12.5汽动给水泵热态起动时,不受9.12.4.6和9.12.4.12-d及9.12.4.13-e2项限制,其它同9.12.4;

9.12.6汽动泵替代电动给水泵的转换操作:

a.按汽泵投运步骤启动一台汽动给水泵;

b.调汽动泵出口压力与电泵一致;

c.确认两泵再循环工作正常,给水流量正常;

d.关电泵出口门,同时注意汽包水位,适当增加汽泵转速。

e.电泵出口门关严后,调汽包水位及减温水差压正常;

f.停电动给水泵并注意电泵辅助油泵应自启,否则应手动启动;

g.注意汽包水位及减温水差压变化,进行必要的调节使其稳定。

9.12.7给水调节投三冲量

a.调节汽泵DCS站输出,使“手动/自动”切换偏差表指示为零;

b.将汽泵“手动/自动”切换至自动;

c.慢关30%同时开100%给水阀并注意汽包水位及减温水差压稳定;

d.30%给水阀全关后将100%给水阀投自动,并设定一合适的差压;

e.将备用汽泵DCS站输出调至零;

f.将运行汽泵DCS站输出调至零;

g.将给水主控制站投自动;

h.查给水三冲量工作稳定,汽包水位及减温水差压应正常;

i.电动给水泵投入倒暖。

9.13汽动给水泵停运

9.13.1将待停给水泵负荷转到另一台运行给水泵

9.13.2将待停给水泵DCS站切为手动

9.13.3缓慢减小待停给水泵DCS站输出,并注意三冲量调节稳定

9.13.4如三冲量自动工作不稳定应将其切至手动,人工控制汽包水位

9.13.5水泵转速降至3500R·P·M时关其出口电动门,同时注意汽包水位及减温水差压。

9.13.6给水三冲量切手动

9.13.7待停给水泵DCS站切手动

9.13.8将待停给水泵DCS站输出调至零

9.13.9手动将待停给水泵打闸

9.13.10高、低压自动主汽门关闭,疏水门动作正常,转速下降正常。

9.13.11调节汽包水位正常且稳定

9.13.12将给水三冲量投自动

9.13.13查三冲量自动工作正常

9.13.14转速到“0”后盘车应自投,否则应手投

9.13.15如果盘车自投、手投均不能启动时,则应立即关闭小汽机排汽蝶阀,然后停汽封,并联系检修有关班组进行处理并手动盘车

9.13.16小汽机严禁在转子静止下保持汽封送汽

9.13.17小汽机停运转备用应在连续盘车情况下保持汽封和开启排汽蝶阀,控制系统在跳闸状态,呼疏水门开启,备用泵在暖泵状态。

9.14电动给水泵停运

9.14.1查电泵负荷已全部转移到其它给水泵,出口电动门已全关

9.14.2在DCS站上将电泵停运,查辅助油泵自启

9.14.3停泵中注意转子惰走时间并做好记录

9.14.4根据机组状态决定是否投入暖泵

9.14.5电泵停运后10分钟辅助油泵自动停止,然后应手动启动辅助油泵保持运行和轴瓦冷却。

9.15给水泵停运后注意事项

9.15.1汽动给水泵停止后在停送汽封的情况下连续盘车至少6小时。

油循环在汽泵送汽封情况下必须连续运行。

9.15.2汽动给水泵退出备用时,必须将暖泵系统解列。

在盘车状态下不得开启泵体放水门。

在油泵停运前必须将高、低压汽源手动门关闭(注意机组真空)。

9.16机组运行中汽动给水泵转检修的注意事项

9.16.1按正常步骤停止汽动给水泵运行。

9.16.2关闭高、低压汽源手动门。

9.16.3关闭小汽机尾部排汽门。

9.16.4关闭所有通往主机凝汽器及疏水扩容器的疏水手动门。

小机真空即将到零前关闭汽封进汽门和排汽门停送汽封(降小机真空时注意主机真空正常)

9.16.5检查大汽机真空正常。

9.16.6按规定完成连续盘车和油循环时间。

9.17机组运行中汽动给水泵检修后的恢复

a.按启动检查细则完成恢复前的检查

b.按启动规定投入油循环及盘车

c.开高低压汽源管疏水门暖管

d.送汽封,开小汽机一级疏水和缸体疏水抽真空,同时注意主机真空情况

e.当小汽机真空建立后开排汽蝶阀。

f.按汽泵启动规定恢复其它系统。

g.按正常启动条件要求启动汽动给水泵运行。

9.18小汽机投四段抽汽

9.18.1倒四段抽汽的条件

9.18.1.1小汽机用辅助汽源运行良好。

9.18.1.2机组负荷已在200MW以上负荷运行,除氧器已投入四段抽汽运行。

9.18.1.3两台小汽机高压汽源手动阀门开启,高压主汽门复位后开启正常,高压汽源暖管良好。

9.18.2小汽机四段抽汽投入步骤。

9.18.2.1稍开四段抽汽供小汽机手动门N36-F018。

9.18.2.2全开N36F018与逆止门之间的疏水门暖管。

9.18.2.3当四段抽汽管暖管合格后(约330℃)全天N36-F018手动门

9.18.2.4关闭辅汽供小汽P91-F064机电动门,查四段抽汽供汽正常。

9.18.2.5将辅汽供小汽机逆止门前第一道疏水门开展,第二道疏水门开启少许,维持暖管备用

9.18.2.6按以下规定调整辅助汽源压力一温度正常,辅助蒸汽为小汽机做热备用

a.辅汽用主汽源时:

压力850Kpa温度230℃。

b.辅助蒸汽过热度不低于40℃。

c.辅汽用冷再汽时:

压力900Kpa温度230℃。

9.19小汽机汽源由四段抽汽倒辅汽

a.查辅助原参数符合规定;

b.查辅汽供小机逆止门前疏水开启疏水良好,暖管正常;

c.全开辅汽电动总门P91-F064。

9.20给水泵的日常维护工作

a.认真完成“巡回检查规定”(见附录A)和定期工作制度规定的内容;

b.每天夜班活动高、低压主汽门一次,具体方法按《运行定期试验操作规程》执行。

9.21小汽机油净化器投运步骤

9.21.1投运

a.油净化器已注油到+400mm油位;

b.沉积室密封水位已灌到+100mm;

c.沉积室自动疏水门调好投运;

d.运行方式开关切到“停止”位置;

e.将1#、3#、4#、7#、8#、9#、10#、12#、13#门开启后1#、3#、4#阀加绑上锁;

f.关闭2#、5#、6#阀;

g.开启14#阀;

h.从电机向油泵看,逆时针盘泵20圈良好(不盘泵严禁启动);

i.动力操作盘送电;

j.方式开关切“手动”位置;

k.手启排烟风机良好;

l.点动油循环泵,查方向正确(设备检修后启动才执行此条)

m.手启油循环泵,正常后将方式开关切“自动”。

查油位下降到200mm后油循环泵自动停止;

n.油净化器油位自动上升到400mm后油循环泵自动开启;

o.完成以上操作后,投运完毕。

9.21.2停止

a.将方式开关切“手动”;

b.停止油循环泵;

c.停止排烟风机;

d.关闭14#阀;

e.完成其它要求措施。

9.21.3注意事项

a.运行中不得关闭1#、3#、4#、14#阀;

b.运行中不得停止排烟风机;

c.正常运行方式必须为“自动”方式,否则油净化器停止运行;

d.密封水线不得低于+80mm,低于应通知检修注水。

9.21.4油净化器各动力任一冒烟,油系统跑漏油均应停止油净化器运行。

9.22小汽机冷油器倒换

a.开启注油阀向备用冷油器注油;

b.将备用冷油进水门开展,退水门开到与运行冷油器同样开度,并确证过水良好空气排尽;

c.当备用冷油器注油良好后,将油切换阀迅速转到180度转不动为止;

d.调整新投运冷油器出口油温合乎要求;

e.关闭注油阀;

f.逐渐关闭停运冷油器之退水门,然后再关闭其进水门;

g.小汽机冷油器倒换中油侧不宜并列运行。

9.23给水泵的事故处理

9.23.1发生以下情况必须紧急停机

a.转速达到5830R·P·M时危急保安器拒绝动作时;

b.给水泵及汽机强烈振动,任一轴承振动>127μm;

c.小汽机泵内部有金属磨擦声时;

d.油系统着火不能扑灭时;

e.任一瓦金属温度>90℃保护拒动时;

f.电泵的给水流量<200T/H或汽泵给水流<440T/H(#1机汽泵给水流量<270T/H)再循环拒开时;

g.任一跳闸保护条件达到而拒跳时。

9.23.2紧急停机步骤

a.主控室或就地立即手动打闸;

b.如打闸失败应立即关闭高、低压汽源手动门;

c.如发生断油事故应立即降速至零,必要时应破坏小汽机真空(注意主机真空);

d.完成其它停泵操作。

9.24高、低压加热器的投运条件

a.加热器各部外观完好,水位保护良好,并投入;

b.主控室就地水位指示良好;

c.各加热器疏水自动良好,手动启闭良好;

d.加热器各阀门及其操作装置良好;

e.加热器检漏试验合格;

f.各表计齐全良好。

9.25高、低加通水

9.25.1低加通水

低加通水必须在凝结水泵运行后进行,严禁携带着低加启动凝结水泵。

9.25.2高加通水

高加旁路系统冲洗合格后,才能向高加通水。

高加注水必须先用注水门进行压水排气,等水注满,空气排尽后,才能全开注水门,升压,然后通水,关闭注水门。

9.26高、低加投运原则:

a.只能在水侧过水良好后才能投入抽汽;

b.加热器温升率应严格控制在55℃/H内;

c.加热器投入顺序应从低压向高压依次投入;

d.低加逐级疏水正常后即可启动低加疏水泵运行(150MW负荷及以上)。

9.27高、低加停运

9.27.1正常停机时应按从高压到低压的顺序依次进行

9.27.2正常停运原则:

a.只能先停汽后停水;

b.如果不需停水时,必须水位保护投入良好;

c.汽侧停运后应按化学保养规程要求进行充氮保养;

d.当低加充氮保养时,如果与低加有关联的容器要检修时应切实注意检查容器内是否有漏入的氮气,如有氮气漏入,而未采取措施容器内不得进入检修。

9.28机组运行中高、低加的汽侧解列

a.任一台加热器停汽时必须首先将相邻之加热器疏水与相邻加热器隔离;

b.关闭进汽门;

c.关闭空气门;

d.开启进汽门前疏水门;

e.注意机组真空,必要时关闭事故疏水调整门及手动门。

9.29注意事项

高加进汽处疏水直通管上新加手动门在高加停汽前应开启,停汽后如汽侧检修则应关闭,启动前应开启,负荷>100MW时应关闭。

9.30除氧器的运行

9.30.1除氧器投用条件:

a.水位保护良好;

b.水位自动调整良好;

c.除氧器安全门动作试验良好;

d.除氧器就地水位表良好,除氧器层照明良好;

e.除氧器压力控制良好;

f.除氧器所有表计齐全、良好。

9.30.2除氧器启动原则

9.30.2.1按启动检查卡完成启动前检查

9.30.2.2启动凝结水泵向除氧器注水(除氧器在温度低于40℃时可用上水泵向除氧器注水)将水位注到1500mm。

9.30.2.3除氧器加热煮沸:

a.除氧器检修后或者备用时间超过10天应进行加热煮沸;

b.除氧器煮沸时用辅助蒸汽往底部加热管进行,除氧器加热煮沸的压力为0.02Mpa,水温最高不大于104℃;

c.除氧器加热前应先启动除氧器循环泵;

d.除氧器加热煮沸一小时后应通知化学化验水质,如水质不合格应排掉,排水时应先将水降温使排水温度不大于60℃,降温速度≯1.5℃/分;

e.除氧器加热温升率不大于38℃/H;

f.除氧器水质合格后才允许向给水泵注水;

g.除氧器加热时应将排大气门开启,溢流水手动关闭;

h.除氧器加热煮沸良好后向给水泵注水,然后在给水泵正暖条件下逐渐升压到14Kpa,进行给水泵冲洗;

i.当给水泵冲洗合格后应在正暖条件下将除氧器压力升到200Kpa。

9.30.3除氧器各汽源使用规定:

a.底部加热

底部加热蒸汽是在除氧器投入运行时提高水温或在化学煮沸清洗时用;

b.辅汽供除氧器正常汽源;

此汽源是机组起动初期或其它汽源不正常时的工作汽源。

c.冷再供除氧器汽源

此汽源是运行中低负荷时的工作汽源;

d.四段抽汽

此汽源是高负荷时除氧器的工作汽源,负荷在200MW以上时应投入四段抽汽。

9.30.4除氧器的停运

a.当机组负荷降至180MW时应停四段抽汽由冷再热汽供汽(或辅汽供汽);

b.当机组停机降负荷到除氧器压力为380Kpa时将汽源压力设定到380Kpa投自动;

c.当机组负荷降至65MW时将除氧器压力降到250Kpa,投入除氧循环泵,投辅汽供汽;

d.炉停止上水后,应在允许温变率和降压速率下降压到大气压力,按保养规程要求进行保养或按检修工作需要完成其它操作。

9.30.5除氧循环泵使用规定

9.30.5.1无论何方式启动,当负荷低于65MW时,均应投入除氧循环泵。

9.30.5.2无论何方式停机:

当负荷降到65MW应及时投入除氧循环泵。

9.30.5.3机组停机后,只要除氧器带压运行,凝结水泵还继续连续或间断向除氧器上水时必须投入除氧循环泵。

9.30.5.4机组负荷≥65MW时必须及时停止除氧循环泵。

9.30.5.5除氧器消压停运,并且凝结水泵不向除氧器上水时,可以停止用除氧循环泵。

9.30.5.6除氧循环泵除以下几点外在启、停维护中的要求与离心泵启动

停止和巡检通则要求相同。

a.停泵备用时必须关闭出口门;

b.只要泵体手感发热,就不得停用冷却水;

c.每周三白班对备用除氧循环泵停电盘转180度。

9.30.5.7除氧器循环泵投用期间除氧器压力不得>0.3Mpa。

9.30.5.8除氧器循环泵启动一分钟内必须全开其出口门。

9.31凝汽器半面解列。

9.31.1解列前准备

a.机组负荷不大于150MW;

b.准备足量的潜水泵;

c.胶球泵试转良好后备用;

d.打印MCSF15的表1/9-9/9及循环水系统和凝结水泵系统画面;

9.31.2解列操作

9.31.2.1停止一台循环水泵

9.31.2.2待油温、汽温和循环水压力稳定正常后关闭解列侧抽空气手动门(东侧是:

N61F002西侧是N61F001)。

9.31.2.3关解列侧进水门(东侧是N71F005西侧是N61F004)。

9.31.2.4关解列侧退水门(东侧是N71F007西侧是N71F006)。

9.31.2.5开启解列侧水室排汽门两个(关闭胶球系统水室平衡门)。

9.31.2.6水室放水,并注意启潜水泵排水,也可以用胶球泵将解列侧水排向运行侧。

9.31.2.7放水中应注意监视真空,排汽室温度、瓦温和振动

a.真空降低较快时应及时启动辅助抽气器;

b.排汽室温度升高到60℃时应查喉部喷水投入;

c.当机组振动和瓦温出现报警值时应打闸停机,异常时应立即恢复已解列侧凝汽器。

当机组振动轴瓦温度迅速上升时应按事故处理规程进行处理;

d.当排汽室温高于60℃或真空低至0.2ata绝对压力应停止解列放水,迅速恢复供水。

9.31.2.9当空气门和放水门无水排出,机组运行稳定即告解列完毕。

9.31.3恢复操作

a.关各级放水门;

b.开解列侧胶球进出水门,开胶球泵出水总门向恢复侧充水;

c.当空气门出水无空气后,关闭各空气门;

d.查各部无异常后开凝结器进退水门;

e.启动第二台循环水泵;

f.开启凝汽器恢复侧抽空气手动门;

g.投入胶球清洗系统;

h.查无异常后恢复负荷。

10抗燃油系统

10.1设备规范

10.1.1抗燃油泵

泵型式:

PV系列、轴向柱塞泵

环境温度:

40℃、

10.1.2冷却循环泵

泵型式:

A3D系列、螺杆泵

环境温度:

40℃

10.1.3冷却风扇

10.1.4过滤传输泵

型式:

VICK系列叶片泵

容量:

10.2L/min;

环境温度:

40℃

10.1.5空间加热器

功率:

7500W

电压:

220V

10.1.6抗燃油温:

46±3℃

10.2保护及定值

10.2.1油温控制

a.抗燃油温<29℃时,启动加热器风扇,然后加热器自动投运。

当抗燃油温降至18.3℃时发油温低报警;

b.抗燃油温>39℃时,加热器自动停止运行,加热风扇延时一秒后停止;

c.抗燃油温>49℃时,自动启动选定的一组冷却装置。

抗燃油温<43℃时,冷却装置自动停运;

d.当抗燃油温达65.6℃时,发油温高报警。

10.2.2油压控制:

a.当母管油压降至8.9Mpa(91kg/cm2)时,备用泵自动联启;

b.当油压低至7.55Mpa(77kg/cm2)时,发信号到EHC系统机组跳闸(三取二逻辑)。

10.2.3油位控制:

a.当油箱油位高于正常油位102mm时,MCS发油位高报警;

b.当油箱油位低于正常油位102mm时,MCS及BTG盘报警;

c.当油滤网差压>0.686Mpa(7.0kg/cm2)报警。

10.3系统启动前检查

10.3.1系统检修工作已全部结束,现场整洁,照明良好。

10.3.2油箱加油至正常油位,(第一次启动前应加至高油位)油质合格,油温>29℃,油箱各处无漏油。

10.3.3油泵与电机联结良好,泵体润滑油充足,转动方向正确,标志正确,泵入口过滤器指示在干净位置。

10.3.4就地各指示仪表,试验按钮良好。

10.3.5冷却系统及加热器风扇良好,试验自动启、停良好,安全罩齐全,并已投入备用。

10.3.6储能器良好可用,压力>5.49Mpa(56kg/cm2)。

10.3.7热工已将各指示表,压力开关,温度开关,控制电源,信号电源投入运行,并且校验正确无误。

10.3.8旁路阀FV-1全开。

10.3.9测A/B抗燃油泵、过滤传输泵电机绝缘合格。

A/B油泵及过滤传输泵送电备用。

10.3.10各阀门位置已按启动检查卡要求操作完毕。

10.4系统启动

10.4.1在主控抗燃油DLS操作站(或MCS)上启动A(或B)泵。

10.4.2泵启后检查出口压力应稳定,如不稳定应检查泵吸入口是否漏空气,油箱中是否有气泡。

油泵运行运应平稳无异音,无振动,泵体无漏油现象。

10.4.3就地指示表指示正常。

10.4.4逐渐关小FV-1阀,注意抗燃油压力应稳步上升。

10.4.5调整系统安全泄压阀FV-5,动作压力13.8Mpa(140kg/cm2)。

10.4.6系统压力稳定后全关FV-1,查抗燃油母管压力应升至112kg/cm2左右EHC盘上压力正常信号灯亮。

10.4.7在主控抗燃油控制DLS站(或MCS)上启动过滤传输泵,就地检查运行正常。

10.4.8检查0.5微米过滤器前压力<310Kpa(3.15kg/cm2)否则应解列换滤芯。

10.4.9在主控BTC盘抗燃油DLS操作站上,将抗燃油加热器及加热器风扇投入自动,将冷却循环系统投自动。

10.4.10对抗燃油站及抗燃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各设备运行正常,参数正常,系统无漏油。

10.5正常运行中检查

10.5.1油箱油位在正常值±25mm。

10.5.2抗燃油母管压力正常应保持在10.98m2/a(112kg/cm2)。

10.5.3抗燃油油温46±3℃。

10.5.4储能器压力5.49Mpa(56kg/cm2)。

10.5.5硅澡土过滤器差压应<0.206Mpa(2.1kg/cm2)如果超出正常值或运行已达3个月,应通知检修换滤芯。

10.5.60.5微米过滤器前压力<10.3Kpa(1.05kg/cm2)若超出正常值或已投入运行6个月应通知检修换滤芯。

10.5.7应经常检查干燥器,如氧化铝变成淡红色就需要活化或更换。

空气滤芯在氧化铝活化或更换起运行6个月时即通知检修更换。

10.5.8抗燃油泵出口滤网差压应<686Kpa(7kg/cm2)。

10.5.9应按“定期工作规定”进行抗燃油泵的切换。

10.5.10应经常检查抗燃油管路完整良好,接头有无漏油、渗油现象,若发现异常,应立即联系检修处理。

10.5.11其它检查均按巡回检查规定进行。

10.6抗燃油泵的倒换与试验

10.6.1抗燃油泵的定期切换应按“定期工作规定”执行。

10.6.2抗燃油泵切换操作:

a.查备用泵满足启动条件;

b.在DLS或MCS上启动备用泵;

c.查备用泵启动后运行正常,且出口压力达10.98Mpa(112kg/cm2);

d.在DLS或MCS上按原运行泵的停止按钮;

e.注意抗燃油母管压力不应有大的变化,已停下的抗燃油泵出口压力为0;

f.将原运行泵做为备用泵。

10.6.3抗燃油泵的联动试验

10.6.3.1低油压联动试验在每次开机前和运行中必须进行,方法如下:

a.查备用泵良好,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