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0535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1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9页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9页
亲,该文档总共1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docx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

超声诊断操作常规

第一章概论

超声波是高频率机械振动波。

可携带一定的能量(声能)从体表传人体内。

人体组织、细胞群等(可称作散射子)对入射超声声束散射或反射得到回声振幅信息。

声束扫查后获得二维声象图,与受检区大体形态学相似。

动散射子(血流等)的散射回声发生频率改变(多普勒效应),应用此种频移信息获得频谱多普勒曲线或者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象;新一代超声彩色血流成象系统系直接测定动散射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而获得。

彩色血流成象提供血流动力学中的生理与病理信息,在心脏、大血管、周围血管检查中起较大作用。

有时在产科、急性炎症、某些肿瘤、外伤后、移植脏器等亦有应用价值。

超声彩色血流成象法属于高一档次的检查,且必须同时作常规二维法与频谱多普勒法检查,在病情需要时开单申请。

腔内超声具专用性,针对某一腔道、某几个脏器的要求选用专用超声探头。

该探头与人体体液接触故必须防止交叉感染,使用者应为受过严格训练的专科医师。

介入性超声为利用二维声象图所显示的体内结构,在声象图引导与监视下穿刺或插入导管等,作进一步其他诊断或引入直接治疗因子。

操作时遵守无菌技术,人员应经严格培训,作好必要急救准备,等同于一次小手术。

超声仪器工程与诊断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性能间存在差异;超声诊断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待于规范;临床医师对超声诊断的合格应用亦须统一。

为此,应对几类不同性能设备的应用常规、图象记录常规、诊断报告与书写常规、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求介绍。

与其他医学影象技术相比,超声普查为较为特殊的问题,须予规范并行质控。

第一节常规二维超声成象应用

【原理】

声束在体内扫查时获得回声信息,形成声象图。

根据回声时间区别散射子的深度,根据声束在扫查平面经过的距离定出散射子之间的侧向距离(宽度)。

散射回声的振幅(或能量)则利用灰度表示。

【分类】

l.低频超声探头工作频率在2.0~2.5MHz间。

用于肥胖病人及成人颅脑检查。

有时亦用于体躯宽大及肥胖者心脏检查。

2.中频超声探头工作频率在3.0~4.0MHz间。

用于一般病人腹部脏器、泌尿科、妇产科、腹腔、盆腔等脏器检查。

3.高频超声探头工作频率5.0~10MHz间(目前已有超过15MHz高频超声)。

用于眼球、颈部血管、甲状腺、乳房、睾丸等浅部小器官检查。

【声象图分析原则】

超声不能显示光学显微下的细节,不能作出与病理学类似的诊断,不同的细胞病理学改变可在声象图上表现相似。

声象图所反映的是由于病理改变后所产生的组织间声阻抗的差别情况。

根据不同声阻抗与声象图上的规律,可进行以下十数种病变的分析:

1.先天性异常脏器未发育、发育不全或重复发育;脏器位置异常、大小异常、形态异常、结构异常及内部管道异常等。

2.急性炎症脏器肿大;充血使回声增强,水肿使回声减弱;积液为无回声暗区,出现为暗区内细小光点;陈旧性出血为暗区内条状、块状高回声沉淀。

3.慢性炎症脏器变形或缩小;内部回声不规则增粗、增高;可能出现小囊肿或小钙化斑。

4.液性病变通常为无回声暗区,增益加大后暗区内仍无回声,其后壁及后方仍明显增高。

液性病变可存在于体腔内、含液脏器内及实质性脏器内;脓肿、肿瘤中心坏死或液化均可显示液性内容。

5.纤维化纤维组织中胶原蛋白百分比增加,其声阻抗增高,增大了与软组织间反差(阻抗)度,回声增高。

呈点状、线状、网状及结节状等。

6.钙化表现为极强回声斑点、条状及后方声影。

钙化为多种病变愈合过程中的最终表现,但亦可出现外加的钙化性病变(如胆囊结石);少数恶性肿瘤内部呈微钙化点(乳癌)或大钙化斑点(结肠癌转移)。

7.实质性占位为空间中确定存在的、内部具各种回声分布的占位性病变。

实质性肿块可具清晰包膜、清晰边界;或见隐约边界;或不能显示包膜与模糊边界。

内部回声高低不一,分布各异,良、恶性间尚难确定其规律。

8.气体肺及胃肠道内应有气体填充。

气体为极强回声且易于变动体。

气体下方为长条多次反射。

异常部位气体积聚常为病变表现。

如:

含气脏器穿孔、产气杆菌感染等。

9.阻塞性病变管道阻塞后其近端内径扩张;阻塞部位外加回声;阻塞远端管道萎瘪或无明显变化,视管壁含弹性纤维多少而定。

有时管道阻塞体不在管内而系管外纤维收缩、管道扭曲或管外肿瘤等压迫。

10.瘘一个管或腔异常地通向另一个管或腔,包括胃肠道、血管、脏器内外各种管道。

有时需根据瘘管形成后液、气等内容交通后产生的变化进行分析。

11.异物各种异物因其成分、形态、大小和部位的不同而表现不一。

金属异物均具强回声边缘,后方常具彗星尾征;高分子聚合物体异物则具中等回声,在其体积较大、管道较厚及形态较特殊且处于管腔、液体中时较易识别;相反,甚薄的包囊与软组织甚难区分;异物种类甚多,如棉花、纱布、蜡类、小沙粒、竹木刺等,其可识别度视其大小及所在病灶区而定(眼球内0.2~0.3mm异物,即可被10MHz超声发现)。

12.活动体二维超声可发现体内的活动体,如胆道、胆囊内成活蛔虫,眼球内、皮下成活蠕虫等。

13.生理性周期如用以观察月经周期中卵巢、子宫内膜的各种周期性变化等。

14.其他如用以测定关节、肌肉活动,脏器收缩舒张等(目前应用尚少)。

【应用范围】

1.义颈部新生儿颅内疾病、成人一小部分颅内疾病、眼球及眼眶、唾液腺、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其他颈部软组织病变。

2.胸部胸腔、纵隔及部分肺表面疾病、心脏与大血管。

3.腹部膈下区、肝、胆、胰、脾及腹腔、腹膜后部分疾病。

4.泌尿科肾脏、输尿管、膀胱、男性前列腺及阴囊疾病等。

5.妇产科及盆腔子宫、卵巢、输卵管、胎儿与其附属物及部分盆腔内肿瘤等疾病。

6.其他腹腔内大血管、颈部及周围血管疾病、部分骨关节及软组织疾病,骨关节及软组织疾病仅少数医院开展。

第二节彩色血流成象应用

【原理】

声束入射至体内动散射子,运动的散射体回声频移,在频域中的改变称超声多普勒效应。

将正值频移与负值频移用二类不同彩色表达,频移值大小用彩色中的亮暗度或“红→黄”、“蓝→绿”色谱表达,则凡在血管腔或心腔内以彩色显示其流动状态,此名“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象”。

如用入射声束直接测定动散射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则直接测得正确流速,称“时域法”。

同样,对流速与方向作彩色编码获得血流流动显示,此名“超声彩色流速成象(CVI)”,本法不应用多普勒效应。

上述二种方法均反映血管或心腔中的直接血流流道,统称为“超声彩色血流成象”。

【分类】

1.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象(CDI)红细胞流动时散射的频移信息作彩色编码后成象。

较常用。

管壁、心壁及心瓣膜的低频信息一般均予滤去。

用作血流动力学诊断。

2.超声彩色多普勒组织成象(DTI)心壁、瓣膜、血管壁活动时的多普勒频移信号接收后彩色编码成象,而将血流的高频(低振幅)信息滤去。

用以显示心壁收缩的异常改变。

3.超声彩色流速成象(CVI)为非多普勒效应血流成象,对θ角的角度依赖效应降至最低,并消除了混叠伪差。

4.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为多普勒频移信息中的能量(即与振幅平方有关)的血流成象技术,灵敏度高。

【分析原则】

(一)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象及超声彩色流速成象

1.观察、测量血流流道必须根据某些原则合适选定彩标范围及彩色增益,不便灵敏度过低或者过高(彩色溢出)。

2.分析血流方向系指对于入射声束的相对流向。

在调节彩框使左右偏转(steering)时,常可使彩色翻转。

3.分析流层改变在正常直管中,血流从血管中轴至管壁基本上按不同层次、不同流速作流动,层次之间不致交叉混杂。

湍流为红、蓝、亮色镶嵌的狭窄型流束;涡流为红、蓝有序旋动分布的扩张型流层。

(二)彩色多普勒组织成象

1.血流被低通滤波器滤去,无任何彩色。

2.组织活动所产生的多普勒信号显示为彩色。

3.可发现活动组织内的静止组织,或者活动组织中活动特别大的部分。

(三)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1.较彩色血流成象灵敏度增大3~4倍,但不能以不同彩色显示,即不能辨别血流方方向。

2.动脉与静脉呈同样色彩,混合成象。

3.可用以显示血管树的整体分布。

4.成象速度缓慢,脏器慢速动作可产生大量闪彩干扰。

5.新型方向性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则可任选加入不同比例的其他彩色以显示血流。

(四)超声彩色血流成象(除DTI外)在疾病分析中的规律

见表5-1-1。

表5-1-1超声彩色血流成象在疾病分析中的规律

减少

正常

增多

慢性炎症

正常状态

急性炎症

纤维化瘢痕、钙化

亚急性感染

多血管性疾病

缺血性疾病

部分肿瘤

局部温度增高

少血管性肿瘤

运动后

移植脏器排斥

扩血管药物使用

【应用范围】

1.心脏及大血管。

2.颈部及四肢血管。

3.眼部血管。

4.浅表血管。

5.部分内脏血管。

6.颅内血管(符合一定条件时)。

7.心肌活动,异位起搏点。

第三节频谱多普勒超声应用

【原理】

动散射子的回声频移在“流速—时间”座标上以曲线形式表达。

X轴的上、下代表频移的正、负及大小。

此曲线应称多普勒差频频谱曲线,简称多普勒流速曲线。

绝大多数的频谱多普勒设备,均为彩色血流成象系统中的一个部分。

故首先应显示彩色流道,再在此流道中置入频谱多普勒取样线,特别注意取样线与流道(方向)间的θ角调整。

只有在使用θ角校正线正确校正后,流速值方有意义;只有在θ角小于60°时,测量可信度可满足临床需要。

【分类】

l.连续波式(CW)多普勒最大流速测量不受限制,灵敏度高,不存在任何混叠伪差,曲线下无窗口显示,无距离鉴别能力,对声束途径中所有血管内血流信息同时提取、重叠显示在曲线上。

2.脉冲波式(PW)多普勒应用脉冲式超声发射。

脉冲重复频率的1/2称Nyquistfrequency。

超过Nyquistfrequency的频移必然产生混叠伪差。

设距离选通门,可对声束途径中数条血管之一,选定取样。

具甚佳距离鉴别能力。

临床诊断中多使用脉冲波式多普勒。

【分析原则】

1.用以测定有无血流。

低速血流需调节滤波器至最低频率,甚至不用滤波器。

一般对最低速血流的灵敏度优于彩色血流成象法。

2.明确辨别动脉血流与非动脉性血流。

3.辨明血流方向(对声束而言)是正向、反向或双向。

4.测定流速高低。

5.精确分析其为湍流、涡流或其他异常血流。

6.测定多普勒流速曲线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其他参数。

【应用范围】

与上节“彩色血流成象应用”中前6项相同。

第四节腔内超声应用

【原理】

为提高图象分辨力与清晰度,需使用高频探头;而降低软组织对超声的衰减,探头制成小型化直接插入受检腔内。

因腔道的形态、深度与曲度不一。

故腔内超声探头具多种型式。

术中超声、血管内超声、超声腹腔镜、超声纤维胃镜等均属广义腔内超声。

腔内超声探头频率一般在7.0~20MHz以上。

最高频率的血管内超声探头达80MHz。

【分类】

l.通用腔内超声只有超声成象一种功能者。

又可分为:

(1)单晶片机械式单平面成象。

(2)单晶片机械式多平面成象。

(3)多晶片电子扫描单平面成象。

(4)多晶片电子扫描多平面成象(180°旋转晶片)。

(5)多晶片电子扫描双平面成象等。

2.复式腔内超声兼具光学及声象图功能者,又可分为:

(1)超声纤维胃十二指肠镜。

(2)超声纤维结肠镜。

(3)超声腹腔镜。

(4)超声膀胱镜等。

3.术中超声水密式,可消毒高频术中探头。

探头外型应扁、薄,备穿刺孔槽者更妥。

【分析原则】

与常规二维超声成象的分析原则相同。

在综合式腔内超声系统中,尚需与光学纤维镜提供的诊断信息联合判断;在超声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系统中,参照彩色血流成象与频谱多普勒超声的分析原则综合分析。

【应用范围】

1.食管内超声食管、纵隔、心脏疾病。

2.直肠内超声直肠、前列腺、部分盆腔、盆壁肌肉(可引导前列腺癌镭针插入)。

3.阴道内超声阴道、宫颈、子宫、卵巢及输卵管、膀胱、盆腔、直肠。

4.超声腹腔镜根据所插入的部位而定。

通常可用于检查肝表面、胆囊、肝外段胆道、胃、十二指肠、胰及腹膜后淋巴结等。

5.超声纤维胃十二指肠镜、超声纤维结肠镜见有关内容。

6.血管内超声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同时具有治疗装置),检查有关周围血管疾病;非血管内应用则有:

食管、胃、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宫腔内等应用。

第五节介入性超声应用

【原理】

利用二维超声成象技术作为中间媒介,在声象图监视下插入穿刺针、导管或导丝,进行其他诊断或治疗措施。

介入性超声属一种小手术,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术前应作有关准备,并与病人家属谈话正式签署手术志愿书后进行。

【分类】

l.介入性诊断病变区抽液检验、培养、吸取细胞学检查、切割活组织检查,或在细针、导管插入管道或病灶后,注入X线造影剂后摄片检查。

2.介入性治疗病变区抽液、引流、注药;引进外界物理能量(高温、冰冻、激光、聚焦超声、电解、高频电、微波、放射性核素)、化学能或者生化、免疫、肿瘤药物;胎儿经脐带血管胎内输血,脑室穿刺置管引流。

3.其他如经阴道超声穿刺取卵行试管婴儿培养等。

【应用范围】

已可用于全身许多脏器与组织。

如:

1.胸腔、心包腔、腹腔、羊膜腔、其他软组织积液穿刺诊断及治疗。

2.脏器内囊肿穿刺诊断,注药治疗。

3.梗阻性积液(包括重度尿潞留)置管引流。

4.脓腔置管引流。

5.实质性肿块活检,注药或引入外界能量治疗。

在特定条件下可作介入性超声。

1.胎儿输血等介入性治疗。

2.介入性穿刺取卵。

3.心肌活组织检查。

4.冠状动脉内导管式超声及血栓内膜环切术。

5.恶性肿瘤介入性切割活检。

【禁忌范围】

1.颅脑穿刺。

2.眼球穿刺。

3.巨大动脉瘤。

4.凝血机制不良。

5.休克。

6.极度衰竭。

第六节检查报告书写

超声检查时就诊病人一般较多,无法追询病史及行体检。

故要求临床填写超声检查申请单时应逐项认真填写。

特别对简要病情、体检发现、其他医学影象报告与有关检验结果填写完整;并写清检查目的、要求和部位。

草率填写的申请单,常可导致检查报告的质量下降。

超声复查病人,必须填写原超声号。

报告分上项、中项及下项:

1.上项为填写病人姓名等各种常规字符。

需要时可加填检查仪器类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检查方法与途径(如:

经直肠法),记至录象带的带号。

2.中项为检查发现的客观描述,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

一般描叙为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必要测量数据;病变描叙首先叙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以及各种脏器中各类声象图的不同表现。

局灶性病变应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

3.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有无病变及病变性质。

应包括如下内容:

(1)病变部位或脏器。

(2)病变在声象图上所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气体、纤维化、钙化等)。

(3)可能提供的疾病诊断(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4)必要建议(如:

超声随访,建议其他检查等)。

(5)签名与日期。

签名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医师填写。

技术员或进修医师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医师加签;日期按年、月、日排列,简写时可用“年/月/日”(如:

97/01/07)代表。

4.超声检查报告字迹应清晰,不得涂改。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出具假报告。

第七节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求

超声检查的具体操作与常规X线、CT及MRI等医学成象方法不同。

它不能依靠电子系统操纵的机械化、自动化扫切体层获得图象,而用手动方式经体表透声窗在体内充分改变声束切面以获得病变区有用信息。

每次检查中必须高度集中脑力、视力与手法间的结合运用;根据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大体病理与临床医学等广泛知识,显示正常及病变图象。

对于合格的检查操作者,应具备思维敏捷、反应快速、确认目标精确、判断可靠等技术要求。

【检查技术】

超声诊断的水平取决于系列性动态图形信息与静态选图表现。

两者有赖于下列几项因素:

有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超声基础物理与仪器原理;

检查前准备,如:

体位选择、各别脏器的检查顺序、超声检查手法。

l.超声探头

(1)原有性能指标。

(2)电缆断线或图形黑条情况。

(3)面材开裂或磨损。

(4)仿体(标准模块)测试。

凡性能降至原指标参数75%以下者;或者

(2)~(4)条中具1条明显不合格者,定为不合格探头,由计量局开具鉴定不合格证,即行报废不得作诊断使用。

2.图形打印、记录设备

(1)多头热敏原件有否失效?

1点失效者限期在2个月内修复或换新;2点失效者限1个月内换新;3点及3点以上失效者限2周内换新。

(2)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形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用图形打印、胶卷摄影、录象机或数字式CD盘记录等供科室图象存档。

【质量控制】

(一)人员专业素质

1.医学基础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

2.超声基础超声基础物理、超声解剖基础、熟悉超声设备与正规培训情况;操作者有无上岗证。

3.知识更新对超声诊断专业的继续教育积分记录或考试分数。

(二)操作及图象记录质量

1.操作手法的标准化程度。

2.不同脏器图象打印及记录的标准化要求。

3.图象病变注释。

(三)诊断报告质量

1.上、中、下项填写完整度。

2.中项客观描述的完整性简洁度。

3.下项中拟诊的逻辑性与合理性。

4.字迹公正、清晰度。

5.报告中无错字、无修改。

6.报告最后是否经主检医师正式签字。

7.物理性质诊断符合率。

8.病变定位诊断符合率。

(四)超声检查中工作量核算(保质、保量综合指标)

l.常规二维每一设备具2.3~2.5位工作人员,对每一脏器平均检查时间:

门诊病人为6min左右,住院病人为12min左右,疑难会诊为20(至少)~30min。

2.超声彩色系列成象先作常规二维检查,再行彩色流道显示,和作频谱多普勒测血流参数3种内容,每台设备具2.5位工作人员,对每一脏器平均检查时间:

一般脏器为20min左右,凝难病人为30~40min左右,血管疾病为每一支血管需l5min左右,有特殊要求的则根据情况,一般每一脏器需30~60min,或者更长。

快速、大量作常规二维及彩色血流成象检查者,考虑可能简化应有顺序、抽去标准记录描图,或者存在未作详细图形观察分析的倾向。

但将降低检查质量。

(五)提高超声确诊率及防止不必要超声检查

1.检查、记录及报告均需符合规定要求。

2.设立超声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

3.如无疾病或计划生育的需要,在妊娠3个月以内尽量不作超声检查。

尤以频谱多普勒、彩色血流成象及经阴道超声,此3种方法进入子宫内的声能量更大。

4.无伴性遗传或医学上认为必须时,严禁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第八节超声常规普查与质控

超声普查常可发现无症状早期病变(包括早期癌肿),但如滥用超声作高速度象征性普查,可使漏检率增加,而贻误病人就诊。

因此,超声普查需予分类(常规普查与专科普查),规定早期超声常规普查的范围,明确受检脏器必须进行的几组观察切面,以及对每一脏器应付的最短观察时间。

以作为普查质量控制中的基本要点。

【普查范围】

1.仅限于黑/白超声二维成象(B型超声)。

2.常规普查的脏器为肝、胆、脾及双肾。

【普查准备及要求】

1.遮光检查室工作区面积(每台设备)在10m2以上,室内保温23~27℃。

备好检查床、桌、凳。

2.禁烟,保持空气流通。

3.保证电源供应,使用稳压器,仪器接好地线。

4.具洗手池。

5.超声诊断仪性能稳定。

探头工作频率3.0~3.5MHz(或2.5~5.0MHz)。

显示屏最好22cm(9inh)以上。

6.探头首选凸阵(R=40),线阵亦可用。

7.每台普查仪应配工作人员2名。

1名操作,1名记录,2h后轮换。

检查人员应为正式专业超声诊断医师,工龄3年以上,具正式普查上岗证者;或为证式专业超声诊断技师,工龄6年以上,具正式普查上岗证者。

普查中绝不允许检查胎儿性别。

8.凡医德不合要求、技术未达水平、不遵守脏器普查时间规定而进行高速超声普查人员,一经查出,即可取缔其普查上岗证。

【普查中质控】

在超声普查中,常取用便携式黑/白超声诊断仪,其性能偏低、显示屏常小(20cm以下),分辨力亦差。

不易获得清晰声象图显示。

操作人员长期注视荧光屏,易致使视力疲劳!

在超声常规普查中,对受检脏器必须扫查的切面及最短观察时间规定见表5-1-2。

表5-1-2普查脏器切面及时间规定

普查脏器

必须扫查切面

最短观察时间

二组系列切面

2.0min

胆囊及胆道

胆囊长轴系列扫查

1.0min

胆囊短轴系列扫切

总肝管、总胆管长轴扫切

肋间长轴扫切

0.5min

肋下扫切(脾肿大时)

双肾

肋间长轴扫切

2.0min

(或左、右侧卧位双肾矢状切加短轴扫切)

注:

胆囊检查要求空腹。

如加胰腺普查,应当日检查前排空大便,空腹、带饮用水l000ml备用。

最短检查时间2~3min。

 

第二章肝脏超声检查常规

第一节概述

超声可检查肝脏多种病变,最基本为二维声象图分析,在需要进一步作血流动力学研究分析时,可应用超声彩色血流仪进行诊断。

检查前不需作特殊准备。

肝脏先天性异常、肝外伤、肝内管道病变、肝实质弥漫性病变与肝内占位病变中的多种疾病超声可提供临床有用信息;但对病毒性肝炎、轻度或早期肝硬化声象图常无特殊改变;小部分肝占位性病变超声不能鉴别其良性、恶性;有时局灶性肝内炎性假瘤难以与真性肿瘤鉴别,应作介入性超声肝脏活检或其他检查确定诊断。

目前不能用彩色血流成象及频谱多普勒法进行门静脉、肝静脉内流量、压力测定。

【检查方法】

1.选用凸阵探头,3.0~5.0MHz。

线阵探头亦可使用。

体位取平卧或左侧卧位。

2.常规需行四组检查

(1)右季肋下及剑突下切面,声束向横膈。

切面确认经第一肝门及第二肝门的重要血管及支持结构,以及在此二个典型切面前后的系列性切面。

(2)右肋间及肋缘下矢状切面,声束由前向后,确认右叶间裂、正中裂及左叶间裂之间的结构及上述三个裂的左右系列切面。

(3)肝膈顶部。

(4)其他,如肝脏下缘、下角及外侧角,作系列性的肝静脉、门静脉、肝管及胆总管、肝包膜、各叶肝实质、圆韧带、横膈下区等详细观察。

3.弥散性病变应对肝实质回声高低、分布情况、肝内管道行径及内径以及脾脏作观察测量。

局灶性病变应对病灶定位,分析病灶物理性质,同时检查邻近脏器的管道;在需要明确血管分布或确定血管有否狭窄或血栓阻塞时,设备条件许可情况下,常需加用彩色血流成象。

弥散性病变通常取正中裂矢状切面及经第一肝门剑突下斜切面记录图象;局灶性病变应取清晰显示病灶的声束投射切面记录,切面应突出病灶图形特点,并尽量能表达肝脏分叶标志;管道性病变应针对不同管道的标志所在,作长轴或短轴切面显示,肝脏疾病累及邻近管道或脏器时,应同时记录其阳性发现。

【检查内容】

1.肝脏在腹腔内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下角、左侧角。

2.肝内各组管道的行径、内径及管腔内情况。

3.肝实质回声分布、粗细、纤维化程度,局灶性病变情况。

如为实质性占位,应细致观察形态、包膜、内部回声高低、分布均匀度、有无中心坏死及门静脉、肝静脉管腔内血栓,以分析良、恶性的可能。

【临床价值】

1.超声可提示明确诊断的病变

(1)肝脏先天性异常。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