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0575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汇总及答案

1、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第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首先,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再次,社会意识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的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2、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第一、相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相似,都是由其内部固有的矛盾推动,存在一个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三、对人类社会同样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精确地进行考察和研究

  最后、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同是客观发展过程,但也有区别。

特殊形式,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性和自觉创造性。

社会历史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一、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第二、既然人的本质在其实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又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

  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4、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次,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但是,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首先,受到现实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的制约

  其次,创造历史活动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受此一时代的生产方式的制约。

再次,自觉程度不同,特别是科学文化水平不同,制约着历史的创造。

 

  5、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内容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把群众观点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众路线。

  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它的主要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斗争性的作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发展。

  7、何谓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有何区别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即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杨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

首先,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及其变化,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其次,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绝对的否定,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的消灭;再次,否定观否认客观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因而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

   8、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

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二者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

  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第二、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

  第三、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

  9、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

  答:

具体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实现条件:

  第一、必须掌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第二、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10、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11、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

其次,实践出真知。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

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

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1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亦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离不开客体,人的认识根本上是由客体决定的。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认识也离不开主体,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

 

  13、社会进步的科学内涵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合乎规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和发展。

之所以是对社会发展的总概括,是因为社会进步是指:

  第一、是一个有方向的概念

  第二、是一个整体概念

  14、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和两者的关系

  国家的类型亦称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的形式亦称为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首先,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其次,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再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还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1.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答:

(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2)“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2.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答: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这是因为: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基本的群众,也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压迫榨取的主要对象。

如果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中国的民主革命,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因此,毛泽东明确指出: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农民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但是,如果没有广大的同盟军,单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一句空话。

在同盟军中,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而且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工农联盟的形成,就成为无产阶级实现其领导权,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的首要条件。

  (3)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就要求充分重视农民问题,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最广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3.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答: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是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实现;和平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昂大战。

在这两者之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

  4.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

  答:

(1)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导实际工作的认识路线,其基本内容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和具体体现。

  5.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的长期探索的基础上。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路线规定:

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这是总路线的核心;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6.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

(1)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2)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构造结构优化和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3)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4)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7.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

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

  

(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8.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答:

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外部。

投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

因此没有进行和平斗争的可能性。

  

(2)中国革命的敌人相当残忍,不许人民有丝毫的反抗,要革命,只能武装起来。

  (3)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相当强大,而革命的力量相对弱小,只有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革命力量才能逐渐壮大。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国家政权,这也决定了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9.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的阶段。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并在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的阶段。

这个阶段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

并在“十三大”上系统论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和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3)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阶段。

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等系列问题,“十四大”则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4)“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重大。

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

  11.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种适应中国革命需要的崭新的革命理论,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1)关于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关于革命的动力,明确提出农民是革命主力军。

  (3)关于革命的对象,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用经济条件决定政治态度的科学方法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由此确定了中围革命的对象不是~般的资产阶级,而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

  (4)关于革命的领导权,充分强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地位,并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实现领导权的问题,认为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

  (5)关于革命的道路,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6)关于革命的步骤,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它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7)关于革命的方式方法,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答: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它的具体内容是党的“十三大”首先提出的,即: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2)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4)坚持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我们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两个基本点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3.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

  答:

(1)无论是个人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条件是非常复杂的,总起来讲可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①主观条件是指个人的机体素质和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意志、品质等。

  ②客观条件是指个人所处的客观的社会环境和机遇。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需要和社会所能提供给人们去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各种条件和手段。

机遇是指个人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有利的偶然性。

尽管这种偶然性也是受必然性所制约的,但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却是一种机遇。

  

(2)个人价值实现的惟一途径是社会实践。

个人价值在实现以前只是潜在的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

要使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把可能转化为现实,就必须通过社会实践。

一个脱离社会实践的人,是什么价值也实现不了的。

14.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如何正确处理资产阶级的关系?

  答:

在革命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就要实行叉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1)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叉斗争的政策。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他们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易同敌人相妥协的一面,所以无产阶级对这种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又要进行必要的斗争。

另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对革命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消极的作用。

这也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他们进行联合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斗争。

  

(2)在特殊情况下,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某一些派别也会结成统一战线。

这个时候。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各种不同的联合与斗争。

  (3)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都要采取叉联合叉斗争的政策,但是在联合与斗争的性质及方式上是有差别的。

同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

而大资产阶级从总体上说来,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其中某一集团有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间接的暂时的同盟者。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他们的联合,属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性质的联合,对他们的反动政策耍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种斗争既有和平的说理斗争,也有非和平的流血的斗争,甚至不排除一定规模的武装对抗和冲突。

  15.为什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答: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这是因为:

  

(1)“一国两制”符合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符合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

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应与大陆实现统一。

但是,由于这些地区长期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与大陆的社会主义存在着根本的差别。

实行“一国两制”,既能实现祖国统一,叉保留它们的差别,所以它是一种最佳方案。

  

(2)解决港、澳'厶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必然涉及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涉及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也涉及有关英国、葡萄牙、美周等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

因此,要使这些地区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有一个被几个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既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又不损害英、葡、美等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

  (3)“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大陆和港、澳、台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而且,它更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4)“一国两制”符合大陆的历史和现实。

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体。

实行“一国两制”,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

所以,“一国两制”不仅考虑到了港、澳、台地区的现实,而且更考虑到了大陆的现实。

大陆坚持社会主义,是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也是祖国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叉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的状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

  16.简述系统及主要特征。

  答:

(1)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要素按~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

  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

  ②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

  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17.简述新民主主义苦命的基本纲领。

  答:

中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相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依据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同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8.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

  答: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等方面内容。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就是在三个不同阶段上实现各自的不同战略任务,即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是能源和交通,它们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三是教育和科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要发展科学技术,又必须依靠教育。

  19.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