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63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docx

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第十二讲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类型1 推求化学式或元素组成

例1(2016,河北)“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

8CO2+10H2O。

燃料X的化学式为(B)

A.C3H8B.C4H10

C.CH3OHD.C2H5OH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前共有26个O原子,反应后共有O原子个数为16+10=26,故X中一定不含有O原子,排除C、D选项;由于反应后共有8个C原子,20个H原子,与反应前2X中个数相同,故X中含有4个C原子、10个H原子,故选B。

对应训练1(2019,张家口二模)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强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

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

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的两个反应如下:

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

②TiCl4+2Mg===Ti+2MgCl2,则X为(A)

A.FeCl3B.FeCl2C.Fe2O3D.FeCO3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反应前共有Cl原子14个,反应后2TiCl4中含有8个Cl原子,故2X中含有6个Cl原子,X中含有3个Cl原子,故选FeCl3。

对应训练2(原创)已知Cu与浓硝酸(HNO3)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对其产物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D)

A.Cu(NO3)2B.H2O

C.NO2D.CO2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没有碳元素,故Cu与浓硝酸(HNO3)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有CO2,D项错误。

类型2 微观模型类

例2(2018,河北)如图121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图121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6+7O2

6H2O+4CO2。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丙为H2O,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生成物丁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2)=3∶8;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故选D。

对应训练3(2013,河北)如图122所示是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生成物甲的化学式为(D)

图122

A.H2B.H2OC.COD.CO2

【解析】在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所以甲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是CO2。

对应训练4(2019,石家庄43中质检)如图12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

图123

A.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能是NH3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3

【解析】观察图示可知,反应物

有剩余,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不属于置换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选A。

类型3 图象表格类

例3(2017,河北)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物质

M

N

P

Q

t1时的质量/g

51

9

3

17

t2时的质量/g

23

3

x

51

A.x的值小于3

B.Q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51g+9g+3g+17g=23g+3g+x+51g,求出x=3g,A项错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M、N在该反应中质量均减小,Q的质量增加,P的质量不变,推知M、N为反应物,Q为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Q为化合物,B、C项错误;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51g-23g=28g,N的质量为9g-3g=6g,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28g∶6g=14∶3,D项正确。

对应训练5(2012,河北)如图124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图124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丙为反应物,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故A项错误、C项正确;本题中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构成,所以无法判断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故B项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t1时,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但是图示表示的是丙剩余的质量,所以丙的质量不一定就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故D项错误。

对应训练6(2019,石家庄42中模拟)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125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图125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5∶1

D.乙不是化合物

【解析】x=20+20+20+20-12-20-18=30,反应后甲、丁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该反应是化合反应,A、B选项说法均错误;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30-20)∶(20-18)=5∶1,C选项说法正确;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D选项说法错误。

对应训练7(2019,河北预测一)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A.Z为化合物

B.反应生成X的质量为15g

C.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D.反应中Y、Z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81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Y反应后增加了2.2g,属于生成物,Z减小了8.1g,属于反应物,W增加了0.9g,属于生成物,故反应生成X的质量为5g,a=15,反应中Y、Z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g∶8.1g=22∶81。

该反应为Z→X+Y+W,故Z为化合物,故选A。

化学方程式

例4(2019,邢台一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活或生产中的现象,其中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B)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

B.成语“千锤百炼”是把铁炼成钢的过程C+O2

CO2

C.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农药会损坏铁桶2Fe+3CuSO4===Fe2(SO4)3+3Cu

D.把含盐酸的洁厕灵滴到大理石地面有气泡CaCO3+HCl===CaCl2+H2O+CO2↑

【解析】A项中胃酸的成分应该为HCl;C项中应该生成FeSO4;D项中反应没有配平。

对应训练8(2013,河北)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

A.S+O2===SO2

B.Cu+O2

CuO

C.2Al+O2

2AlO

D.4P+5O2

2P2O5

【解析】A项的化学方程式缺少条件;B项的化学方程式没配平;C项的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氧化铝的化学式错误;D项的化学方程式正确。

一、选择题

1.(2019,湘潭)硅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

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生成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

Si+4X,其中X的化学式为(B)

A.Cl2B.HClC.H2OD.SiH4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氢、硅、氯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1、4,反应后4X中含有氢、氯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4,推测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

2.(2019,河南)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A)

A.碳酸钠B.硫酸钠

C.碳酸氢钠D.氢氧化钠

【解析】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硫酸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也不可能是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

3.(2019,黔西南)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B)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

C.①②⑥D.②③⑤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

4.(2019,绥化)在一定条件下,5gA物质和7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质。

若生成6gC,则生成D的质量是(B)

A.5gB.6g

C.7gD.4g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和,5gA和7gB完全反应生成6gC,则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5g+7g-6g=6g。

5.(2019,河北预测一)小明从化学方程式CH4+2O2

2H2O+CO2中总结的信息有:

①反应条件是点燃 ②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甲烷和氧气 ③反应生成的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 ④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⑤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⑥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个数不变 ⑦反应前后碳、氢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其中正确的是(B)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⑦D.①③④⑥⑦

【解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含④的不选;⑦中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6.(2019,石家庄桥西区一模)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反应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C.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

D.X的化学式为H2O

【解析】该反应中反应物有单质,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反应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反应后的CuSO4溶液为蓝色。

7.(2019,青岛)图126是某些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图示反应关系的是(A)

图126

A.2CO+O2

2CO2

B.N2+3H2

2NH3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2CO+O2

2CO2符合图中反应,故A项正确。

8.(2019,石家庄28中模拟)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27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图127

A.表示物质丙的微粒是

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物质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8∶9

【解析】

为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项错误。

9.(2019,桂林)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128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图128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在高效催化体系下,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g)

CO2+H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故A项正确;由方程式可知,甲与丙的质量比是28∶44,所以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故B项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过程不能体现出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故C项错误;由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故D项正确。

10.(2019,石家庄质检)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的质量/g

38

6

32

0

反应后的质量/g

10

50

x

14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丁都可能是氧化物

C.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

D.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38+6+32)-(10+50+14)=2。

反应后甲、丙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项错误;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丁是单质,不可能是氧化物,故B项错误;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无法确定,故C项错误;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D项正确。

11.(2019,衡阳)下列设计方案可行,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C)

A.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铜:

Cu+H2SO4===CuSO4+H2↑ 置换反应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P+O2

P2O5 化合反应

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

Ca(OH)2+H2SO4===CaSO4+2H2O 复分解反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

CaO+CO2↑分解反应

【解析】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故A项错误。

B项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

2P2O5,故该项错误。

C项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该项正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方法,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D项错误。

12.(2019,娄底)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29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图129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单质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丁为反应物,则该反应为甲和丁反应生成丙,符合多变一,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故A项错误。

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则甲可能是单质,故B项正确。

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36%-25%)∶(48%-40%)=11%∶8%=11∶8,故C项错误。

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故D项错误。

13.(2019,潍坊)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1210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1210

A.b的数值为14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5∶6

D.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g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4+26+18+32=17.2+10+30+d,得d=42.8;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故甲、乙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甲+乙→丙十丁。

反应过程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变化的质量分别为24g-17.2g=6.8g、26g-10g=16g、30g-18g=12g、42.8g-32g=10.8g,即16g乙完全反应生成12g丙,故生成27g-18g=9g丙时需要乙12g,反应前乙物质为26g,因此t1时乙物质的质量b=(26-12)g=14g,A项正确。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项错误。

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6∶10.8,C项错误。

6.8g甲与16g乙恰好完全反应,则24g甲与26g乙混合反应后甲物质有剩余,设26g乙完全反应生成丙物质质量为x,则

,x=19.5g,D项错误。

14.(2019,邢台二模)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20.0

3.0

20

反应后质量/g

10.0

x

3.0

29.0

A.表中x=17

B.该反应中乙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中丙一定起催化作用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解析】根据2.0+20.0+3.0+20=10.0+x+3.0+29.0,解得x=3,A项错误;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乙质量减小,丙质量不变,丁质量增加,故该反应为“乙→甲+丁”,乙一定不是单质,B项错误,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C项错误。

二、填空及简答题

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小组分别选取以下四组药品,通过称量比较各组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达到目的的有__AB__(多选,填选项字母)。

A.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生石灰和水

C.氯化钙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D.碘和酒精

(2)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粒种类变化如图1211所示(“

”和“

”表示不同原子),则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__2∶1__。

图1211

【解析】

(1)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氯化钙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不能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碘和酒精不能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反应前后原子总个数不变,A、B、C分子个数比是2∶1∶2时,恰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6.(2019,黄冈)化学知识与应用。

(1)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4Al+3O2===2Al2O3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

人们通常用下列方法生成轻质碳酸钙:

将石灰石煅烧后加水制成石灰乳,净化后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的原理:

①__CaCO3

CaO+CO2↑__;

②__CaO+H2O===Ca(OH)2__;

③__CO2+Ca(OH)2===CaCO3↓+H2O__。

【解析】

(1)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进一步氧化,反应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2)①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②生石灰与水反应:

CaO+H2O===Ca(OH)2;③吸收二氧化碳制得CaCO3:

CO2+Ca(OH)2===CaCO3↓+H2O。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9,东营)小英同学从资料中得知: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实验回顾】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

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

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__空气的成分(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合理答案均可)__,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

【实验重现】

小英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涂在用铁片折成的连续的Z形架表面,然后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通过如图1212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

图1212

(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__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__,__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__。

(2)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__加快反应的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__。

(3)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以及图1213所示仪器:

图1213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B__锥形瓶__。

②利用上述药品、仪器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CDHIA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

2H2O+O2↑__;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并说明理由:

__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__。

【总结与反思】

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__有空气进入__。

【解析】【实验重现】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铁锈呈红色,故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

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

(2)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

加快反应的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3)①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②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DHI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故不能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总结与反思】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此时有空气进入,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

一、选择题

1.(2019,遂宁)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符合“1+1=2”的是(C)

A.1mL酒精与1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

B.1g碳和1g氧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D.1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析】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1mL酒精与1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mL,故A项错误。

当生成一氧化碳时,化学方程式为2C+O2

2CO,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当生成二氧化碳时,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8,1g碳和1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故B项错误。

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没有气体和沉淀生成,溶液的质量为2g,故C项正确。

因为溶液是1g氯化钠饱和溶液,再加入1g氯化钠固体也不溶解,溶液质量仍然是1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