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996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富阳中学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富阳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沏茶(qī)豇豆(jiāng)处方药(chǔ)徇私舞弊(xún)

B.便笺(jiān)侮辱(wū)牛皮癣(xuǎn)载歌载舞(zài)

C.街坊(fāng)连累(lèi)剥花生(bāo)返璞归真(pú)

D.内疚(jiù)梵文(fàn)独角戏(jiǎo)为虎作伥(wè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受银泰百货店庆促销活动的影响,玉长城广场周边水泄不通,尽管交警部门有过预案,提早作好布署,但依旧挡不住蜂拥而来的人流。

B.思念着的人,留恋着的时光,像空气一样在我们身上转动漂浮,总在某个时刻顽皮地跳出来惹事生非。

那斩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常常让人心潮澎湃。

C.圣彼得堡风光旖旎,河流纵横,建筑独特,那些像洋葱头一样的圆顶,在阳光下犹如未琢磨的宝石,这座承载着复兴之梦的城池静谧地述说着历史。

D.年少的我们,仿佛新出窑的瓷器,晶荧无痕,却无比脆弱,稍一碰撞,便在顷刻间粉身碎骨,再也不能修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下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个产业被推动的同时,更被指责为导致人格沦丧、网瘾泛滥、家庭破裂的祸根。

B.2014年,中纪委派出中央巡视组先后分两轮对27个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展开巡视,查处了一批贪官污吏,有力地遏止了腐败现象的蔓延。

C.时值秋冬,不少市民习惯选一些海参滋补品用来进补,可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

眼下,市场上的海参产品鱼龙混杂,价格差距很大。

D.惩治腐败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而非职能部门唱“独角戏”。

因此,公开官场“地震”信息,是对公众参与意识的尊重,不能语焉不详,遮遮掩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有

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

B.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C.尽管房地产市场的各项主要指标都在下降,可依然在正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变动不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较大威胁。

D.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

肉”图章,所以遭到迫害。

5.下列括号中的两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本·拉登这个世界头号恐怖主义分子,身穿金丝镶边的阿拉伯长袍,头扎红白相间的格子头巾,(①长着满脸大胡子②脸上长满大胡子),眼睛略带忧郁,性格腼腆,言辞温和。

太行山猕猴保护区,(③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④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都有随意生长的奇花异草,处处都有悦耳的鸟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3分)

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分)

目前全球有14亿人生活在没有电的世界中,有25亿人无法享受卫生设施服务。

亚洲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蕴含的商机和发展动力日益增加。

据预计,2010至2020年,亚洲各经济体的基本设施需筹集至少8万亿美元资金进行建设,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不少观点认为,亚投行的成立将是对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机构所做工作的有益补充。

亚投行所能提供的合作共赢价值正为更多国家看重。

沙特财政大臣阿萨夫表示,亚投行的建立恰逢其时,它可以凝聚地区各国力量应对挑战实现共赢;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也表示欢迎亚投行;伦敦市市长首席经济顾问杰勒德·莱昂表示,市场的需求与机会巨大且多样,亚投行能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方面发现并填补空缺。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

(2分)

(2)亚投行能“合作共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国画之美在乎与理游离,这个对中国画家非常重要。

中国画是诗意的,也就说,中国画有诗的意味。

能够引起人们精神感发的绘画,才有意味。

    何为“游离”?

通过一个例子,读者就能明白。

郑板桥擅长画竹,他曾自述画竹经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说的是早晨起来看竹,朦胧的雾气、迷离的光线都浮动在或密或疏的竹叶之间,使他顿生画竹的想法。

但这心中成竹也不是眼中看到的竹子了,等到磨好墨、准备好纸笔,开始作画时,笔下之竹又不是心中之竹了。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讲,诗有别趣,非关乎理,诗有它独特的趣味,它和逻辑思维的理有不同。

画也是如此。

中国画是典型的重“神似”,比如徐渭画葡萄,几个叶子,潇洒跌宕,然后画几个圈,告诉你这是葡萄。

你一看,真是像葡萄,画得妙极了。

可是,你没有食欲,它引起的是你对美的感悟与想象。

中国画追求的是意境。

中国人画画提取的是客观事物的精粹,而不是外形。

所以,仅仅能够引起人们食欲的绘画,在中国人看来,可能不是太好的绘画。

    中国画并不是完完全全脱离于理,又总是要与理有一定的关系。

 

   《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个典型。

它画了一千多人、几十匹畜牲,还有无数的木船、推车、轿子,房屋楼阁也不少。

神奇的是,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但是,它又不同于西方的写实画,它表现的是对现实的高度浓缩,整个画面的构造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常看常新,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而且,这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艺术作品,大家想一想,如果换在战乱纷飞的五代十国时期,能画出这样栩栩如生的盛世景观吗?

如果换在繁荣昌盛的罗马帝国,能画出这样的意味无穷的浓浓诗意吗?

如果换在一位与世隔绝的画家笔下,能画出这样的生机无限的生活气息吗?

当然都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个环境,才能创造出那个特定历史下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这些历史的、社会的、人文的、伦理的因素,就是游离之外不能脱离的“理”。

    中国画不是生活的直接模仿和拷贝,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对生活的加工,对情感、心智的模仿和体现。

就像郑板桥笔下的竹子,“一枝一叶总关情”,那竹叶随之摆动的萧萧之风,“疑是民间疾苦声”,他心系百姓的仁爱之心借着寥寥几笔竹叶跃然于纸上,你怎么能够说,这竹子仅仅是那在雾气、光线笼罩下的竹子呢?

中国人向来重视情理结合,讲求以理节情的平衡。

这种人文性的心理满足不仅仅构成了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它本身往往也是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说,看文人画要“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8.下列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眼中之竹”指画家观察的自然之竹,“胸中之竹”指画家勃发画意的心中之竹,“笔下之竹”

则指融入了画家主观创造的艺术之竹。

B.“眼中之竹”是画家艺术创作的起点,“胸中之竹”是画家创作中的审美过程,“笔下之竹”

是画家艺术修养的综合展现。

C.“笔下之竹”是画家的艺术创造,虽来自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但却并不等同于单纯

的自然之竹和画家的心中之竹。

D.无论是“胸中之竹”还是“手下之竹”,都是画家“眼中之竹”的升华,是画家经过审美品

位、自然想象而创造的艺术作品。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判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有诗的意味,画面的构造往往充满着诗情画意,这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高度

浓缩。

B.能引起人食欲的葡萄绘画,在中国人看来未必是太好的画作,其原因在于它完完全全脱离于

理了。

C.能画出《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传世杰作,源于作者超越时空,融入了历史的、社会的、伦理

的因素。

D.中国画重“神似”,讲究对情感、心智的模仿和体现,这与中国人追求人文性的心理满足密切

相关。

10.文中说“国画之美在乎与理游离”,又说中国画“又总是要与理有一定的关系”。

前后是否矛盾?

为什么?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橘子

芥川龙之介

⑴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

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

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

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

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⑵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

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

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

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

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⑶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

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

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

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

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

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⑷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索然无味的消息。

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

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

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

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⑸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

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

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

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

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

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

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

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

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譬的鬓发。

⑹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

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

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

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

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

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

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

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

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⑺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

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

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

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

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⑻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本文有删改)

11.简要分析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

12.文中画线的两次肖像描写看似重复,却传达出作者不同的心情,请予以概括。

(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13.第六节抛橘子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4.鲁迅先生谈到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时说过,“所用的主题最多是希望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时之心情”。

联系全文,赏析最后一段话的内涵。

(4分)

1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乡下姑娘”,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观点。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忠义水浒传》序

(明)李贽

太史公曰:

“《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

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

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真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问泄愤者谁乎?

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

其故可知也。

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

所以致之者可知

也。

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

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

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

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

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

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

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

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

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

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

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传其可无作欤?

传其可不读欤!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

贤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

而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

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

在水浒。

此传之所为发愤矣。

若夫好事者资其谈柄,用兵者藉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愤二帝之北狩狩:

帝王被俘虏的婉辞

B.今夫小德役大德役:

役使

C.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完:

保全

D.用兵者藉其谋画藉:

凭借,借助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愤则不作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所以致之者可知也盖夫秋之为状也

D.传其可无作欤

则智者尽其谋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认为《水浒》像《史记》一样,是“发愤之所作”,肯定了《水浒传》的创作意旨和思

想内容。

B.作者没有论及《水浒传》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主要是肯定了水浒众将的“忠义”观念,用

语饱含激愤之情。

C.文中提到宋江并非不知燕青、二童等人的意图,然而他并不挑明,也不加以阻拦,这是他明

哲保身的计谋。

D.作者认为水浒众将都是大力大贤大忠大义之人,因为不甘役于小德、小贤而被逼入水浒,这

也包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情形的讽刺。

19.用“/”给文章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4分)

(2)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22题。

(7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

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21.曲中借用了(朝代)李清照《醉花阴》中“,”一句。

(3分)

22.请对作者在曲中以“菊花”自喻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作具体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23—24题。

(5分)

声,谓将死而哀鸣也。

盖人之于禽兽,同生而异类。

故用之以礼,而不忍之心施于见闻之所及。

其所以必远庖厨者,亦以预养是心,而广为仁之术也。

(朱熹《孟子集注》)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的注释。

(2分)

24.根据材料阐述君子对用在祭祀上的禽兽的态度及原因。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孟子·梁惠王上》)

(2)夫以秦王之威,,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

宫,。

(王勃《滕王阁序》)

(4),。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柳永《雨霖铃》)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听与说是两种重要的能力,也是我们与世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人们的两种不同生活状态。

有人说:

“古人云‘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说比听更重要。

也有人说:

“在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学会倾听。

还有人说:

“听与说都很重要,只是要看具体的情境和场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

(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富阳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2015.10)

座位号

语文答题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2.3.4.5.

6.

(3分)

7.

(1)(2分)

(2)

(4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8.9.

10.

(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

(4分)

12.

(1)

(2)(2分)

13.

(4分)

14.

(4分)

15.

(6分)

三、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6.17.18.(每小题3分)

19.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3分)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4分)

(2)(3分)

(二)诗歌鉴赏(7分)

21.(3分)

22.

(4分)

(三)23.(2分)

24.

(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四、作文(60分)

100

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