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9762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docx

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月考语文卷答案详解

【最新】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3月月考语文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怃然(wǔ)畏葸(xǐ)喁喁私语(yú)酩酊大醉(dīng)

B.豆豉(chǐ)阒寂(qù)扺掌而谈(zhǐ)曲径通幽(qū)

C.勾当(gòu)订正(dīng)一差二错(chā)拾级而上(shè)

D.诨名(hùn)窸窣(sū)相机行事(xiàng)疾风劲草(jì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作为旅游城市,杭州刚刚进入世界瞩目的焦点,但国际著名女旅行家奥丹•科汉说,“杭州早已凭借极其炫丽的宝塔,历史悠久的寺庙和葱翠舒适的花园,俘获了中国的文人骚客”。

B.得知世卫组织宣布流感病毒已被彻底消灭的消息后,国人不由得喜从中来,真是“额首称庆流感灭,从此人间得太平”啊!

C.为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了一篮子经济刺激方案。

他说,“若想从70多年不遇的衰退中恢复过来,并没有立竿见影的良方”。

D.一些学者读诗的毛病,在于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后,便疑心是微言大义,于是穿凿附会,捕风捉影,往往把天机浑然的兴到之作丑化成了忸怩作态的怨臣之语。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林觉民的《与妻书》,哀婉凄切,柔肠百回,常常使人不忍卒读,唏嘘生离死别。

B.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我们两国两党的坚强团结和亲密友谊是颠扑不破的。

C.在各个国家的读者中,都有大批的鲁迅谜。

他们称赞鲁迅的作品达到了不赞一词的程度。

D.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分清说话的场合发表恰当的言论,是现代公民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辞世后,不计其数的读者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众多媒体刊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

B.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C.影片《让子弹飞》是本年度最耀眼的电影明星。

大家即使只是把它当做喜剧看,这部电影也会超量满足观众对于中国喜剧片的期望。

D.因为春晚压力颇大的赵本山,无时无刻不在哼唱《忐忑》减压。

经喜剧大师赵本山的二度演绎,《忐忑》喜感更胜。

二、语言表达

5.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等离子体杀死细菌的过程,请依次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每点不超过6个字)

等离子体是一种离子化气体,一般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

科学家在一个大气压环境下让等离子体的温度平稳保持在35℃到40℃之间;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破坏细菌的DNA结构,杀死生长在伤口处的由生物膜保护的细菌。

由于低温等离子体直接瞄准了小面积的特定感染区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组织不会受损。

(1)

(2)(3)

6.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请概述这一社会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简要评论。

(4分)

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梅艳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

概述:

(2分)

评论:

(2分)

7.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5分)

2010年12月21日晚10时40分许,某大学副校长上课时,教室管理员以“锁门时间已过”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

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后说,“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

”“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

此事在学生中引发争议。

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课时间到晚9时30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30分。

(1)你认为事件中谁的做法欠妥?

请作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写出两点理由。

(3分)

(2)请选择你认为表达不当的一方,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

(2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小题(12分)

“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

①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让成千上万的网民得到了一种别样的娱乐体验后,“恶搞”一词就大放异彩。

自此,恶搞的潮水越过影视大片,漫向名人、经典、历史、文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恶搞”大潮中,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恶搞者已从过去的草根人物,变为现在的专家、教授;“恶搞”的范围也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圈;恶搞对象从娱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以孔子为噱头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正使这场“恶搞”运动,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

  ②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娱乐圈的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在这个娱乐化时代也无可厚非。

但时下恶搞之风正从少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变成了一种集体狂欢。

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倒,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

要知道,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他们中一些人对于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③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要有纽带的,这个纽带就是文化偶像和经典。

当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何在?

当传统文化被解构,并且只有解构而没有架构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文化的脊梁一个个被消解之后,华夏文化该如何挺立?

日本动画片风靡世界,韩国电视剧在亚洲引发了“韩潮”,而国内的学者却在制造“孔子狗”、“李白仔”、“岳飞贼”之类的“恶作剧”,这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秩序的破坏,更给中国的“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④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不可避免会有颠覆传统的现象和对权威崇拜的质疑。

“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民间对于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恶搞”,只是为了让人开心一笑。

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恶搞”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一种拔自己文化根的行为。

因为,“恶搞”损害的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还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

  ⑤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作为代表社会、文化良知的学者专家,理应耐得住寂寞,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端正学术操行,假如一味地“恶搞”文化,传播虚假、偏执的理念,最终伤害的是文化的尊严。

  ⑥今天的学术研究、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尚化、娱乐化、商品化的冲击。

“恶搞”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

其实,背后是文化犬儒倾向。

当我们把神圣、崇高统统打倒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守住精神家园呢?

8.下列对“恶搞”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从而达到对文化的颠覆。

B.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

C.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翻,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

D.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

9.下列不能作为“‘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A.对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B.当中国传统的文化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就会动摇。

C.国内学者对文化偶像的“恶搞”,不仅破坏了世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秩序,更给中国的“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D.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恶搞”文化会产生颠覆传统、质疑权威崇拜的现象。

10.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后,“恶搞”的大潮从“恶搞”的范围、对象到“恶搞”者身份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B.“恶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积极的一面,它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C.对任何文化都不能“恶搞”,因为这会损害文化本身,更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在拔文化的根。

D.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家学者要耐得住寂寞,要能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承担社会责任,保持文化良知,端正学术操行,不伤害文化的尊严。

11.有人认为:

《无极》本来无聊,胡戈的恶搞,是让《无极》回归无聊。

《大话西游》里的孙悟空。

刚开始被人看做是一种、对吴承恩传统《西游记》的恶搞,但因为恶搞得太有才了,所以周版的孙悟空成了另一种新经典。

这类恶搞,不但不是拔文化的根,而是让文化生出了新的、更多的根系。

“恶搞”是否一定是“拔文化的根”,或者说有时是否也可以“去文化的脓”?

请归纳全文主旨并说说你自己的观点。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逆光里的白洋淀

李骏虎

①白洋淀,在秋日的长空下,有些肃穆,有些神秘,有些苍凉。

天是浅蓝的,云像云一样白白地铺开在蓝色的背景里,仿佛凝滞不动,让人感觉是在油画里;又仿佛闲庭信步,让人的心也悠然飘荡起来。

水是墨绿墨绿的,在逆光里,是无边大的一块绿玉,木船朽黑的船帮无声地划开它,让人的心感到疼。

那些苇草,密密地,挤挤地站着,看着;芦苇丛中欲言又止的港汊,想告诉你一些历史,或者一段神话,来不及,它自己却神秘地消失了,让人看也看不透,想也想不通。

蔓延的绿苇不绝于目,昔日的歌声与枪声依稀入耳。

白洋淀,神秘的历史,诗意的开始。

②水浅一些的地方,开始有了荷叶。

仲秋后,不是看荷花的季节,连莲蓬都被摘走了,残败的荷叶和水草一起开始腐烂,成为有营养的物质,给另一些水里的生物提供生机。

芦苇已经渐成衰草,但依然站立,互相借力,手挽着手,秋日的长空云卷云舒,仿佛风烟,成为背景。

在五月里,它们的头顶曾经生长出三五片阔阔的芦叶,被摘去包了粽子。

能用来包粽子的芦叶,其实不过三五厘米宽,所以需要细细地缠,比阔大的竹叶包的粽子更耐人寻味。

③我们的船,共有七艘,木船,有桨和篙。

这些船,是渔民用来谋生计的,平时打渔,旅游旺季就载客观光,他们没有导游词,也不会讲白洋淀的革命历史,他们会的是划船和检查水下网子里的鱼,让你来看。

船老大,我们姑且这么称呼他吧,想出的第一个主意是摘荷叶,让你顶在头上遮太阳。

荷花密布的水域,水浅得很,埋伏着密密麻麻的网子。

船老大在船头的水里插上竹篙,伏下身去拉起一个网筒来,有青蛙,有螃蟹,有拇指大的鱼和透明的虾米,偶尔,会有一条抓也抓不牢的泥鳅。

泥鳅像软泥一样滑。

许多带壳的水生甲虫,扁扁地爬在那里,鱼目混珠。

④船老大良莠不分,将这些爬爬沙沙、蹦蹦跳跳的生物悉数扔进船舱,让你看,让你玩。

这样的情景,二十几年前我在村西的小河里司空见惯,而今,小鱼小虾和扁扁的水虫在我们那里灭绝多久已经不能记起,白洋淀的水,依然是它们的王国,它们的乐园。

光阴的那一头我是主角,现在成了看客,发出陌生的赞叹。

这里没有冰冷的水寒,我恍惚产生了要钻进水底的欲望。

我们把所有的鱼虾都放生了,船老大也不生气,或许它们太零碎,他看不到眼里;或许今天他不是渔民,有载客的收入,不必再去计较收获与得失。

那些网子,都是他自己的,鱼虾是他网里的鱼虾。

⑤白洋淀,不见孙犁先生笔下月光里编席的妇女,也不见她们身下雪片般翻飞的苇片,也许,不是季节,也许,这一切要逆着时光去水底寻找。

然而,船头划开水面,竟然没有声息,没有风,没有雨,听不到风尘的呼吸;没有诗意,只有静寂,还有淡淡的,水草的气息。

竹篙慢溯,桨声耶刈,光影在碧玉中跃动,白洋淀,在逆光里延伸到无限。

所有的欢声喧哗,沉入水底,任你凝神,也无寻迹。

12.第②段为什么要插入“在五月里芦叶包粽子”的情景?

(2分)

13.分别说说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光阴的那一头我是主角,现在成了看客,发出陌生的赞叹。

②也许,这一切要逆着时光去水底寻找。

14.用一个词语概括船老大的特点。

这一人物形象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4分)

15.文章末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6.为什么本文题为“逆光里的白洋淀”?

你是怎样看待这“逆光里的白洋淀”的?

(6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

“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帝大悦。

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王惊谢至再。

谦扬言曰:

“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王乃受命。

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

“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

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

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

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

徙附郭居民入城。

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

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

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

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

”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

未一年败,赃累巨万。

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

“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亨俯首不能对。

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

恭顺侯吴瑾侍,进曰:

“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

”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

清算B.王惊谢至再谢:

拒绝

C.以赢米为之直直:

通“值”,代价D.上下无固志固:

坚定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洎牧以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曩者辱赐书

C.不效则治臣罪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帝忧形于色士大夫请于当道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

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6分)

(甲)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乙)

《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

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

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

“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

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22.(甲)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

(1分)

23.(甲)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

请简要分析。

(2分)

24.(乙)上述故事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孝道观”?

请简要分析。

(3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

[注]牛山何需独霑衣:

《韩诗外传》: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

美哉,国乎!

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

俯而泣下沾襟”。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25.写景的句子中“涵”字用得极好,请加以赏析。

(3分)

2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4分)

六、句子默写

2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

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曾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5)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七、命题作文

28.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如同春雨,润物无声,极具渗透力和感染力。

文化有雅俗之分,雅有雅的意趣,俗有俗的作用,但庸俗、低俗、媚俗则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关于文化的雅和俗你有什么样的故事或见解?

请以“缺失”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

此类题主要考查的是多音字、形近字和异形字,有些字的读音区别度很小,可能体现在音调、平翘舌、前后鼻音等。

记忆它的读音时一般根据它的语意或词性。

A项,“酩酊大醉”应读dǐng;

C项,“订正”应读dìng;

D项,“疾风劲草”应读jìng。

B项注音没有错误,故选B。

【点睛】

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注意字音会随字形或字义改变而改变。

2.D

【解析】

3.B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本题中,

A项,不忍卒读,意思是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此处使用正确。

B项,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

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

此处用于友谊,使用错误。

C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此处用本义,使用正确。

D项,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说话做事要符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B。

4.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

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本题中,

A项,“不计其数的读者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众多媒体刊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中途易辙,应在“途径和方式,”后加上“表达对他的怀念”;

B项,成分残缺,“出台”主语残缺;

C项,语序不当,应为“即使大家”。

故选D。

5.1、控制温度2、破坏DNA结构3、瞄准感染区域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这一考点,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

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

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

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

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等离子体杀死细菌的过程,请依次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结合“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破坏细菌的DNA结构,杀死生长在伤口处的由生物膜保护的细菌”可概括出“控制温度”“破坏DNA结构”;结合“由于低温等离子体直接瞄准了小面积的特定感染区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组织不会受损”可概括出“瞄准感染区域”。

6.

【解析】略

7.参考示

1:

副校长言行欠妥,违反校规,以权压人,对人不尊重。

参考示例

2:

教室管理员做法欠妥,执行校规机械生硬,态度强硬。

参考示例

3:

二者言行都欠妥。

双方的态度都比较粗暴强硬,彼此缺少理解沟通,不能换位思考。

(3分,明确自己的观点,得1分

;两点理由,各1分)

(2)参考示例

1.某副校长:

“师傅,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还有一点没讲完,请您再等两分钟好不好?

2.教室管理员:

“老师,很晚了,要不下堂课接着再讲,行吗?

”(或“老师,您太投入了,真不忍心打断您,不过已经很晚了,您看还继续吗?

”)(2分)

【解析】略

8.D

9.D

10.C

11.诚然恶搞者的本意是恶意的、不负责任的、没有根据的。

但恶搞的结果,不一定都是坏结果。

有时候一些恶搞,却能被恶搞者搞点善意来。

这种恶搞,可以看做是对不良传统的一种颠覆、反思、甚至有温和的革命意义。

【解析】

8.此项最恰当,其它均不是含义。

9.此项为现象而不是判断依据。

10.对任何文化都不能“恶搞”,原文为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民间对于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恶搞”,只是为了让人开心一笑。

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恶搞”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一种拔自己文化根的行为。

1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12.

13.

14.

15.

16.

【解析】略

17.

18.

(A以:

凭借……的身份;因为B者:

用在列举人名后,类于“这些人”;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D于:

在;向)

19.D陈汝言并非战败,而是所干的坏事败露。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