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440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

1.高等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依次是(  )

①体内细胞 ②组织液 ③血液(或淋巴)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

A.①②③④⑦B.⑦⑥③②①C.⑦⑥③⑦①D.①②③⑤⑦

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4.右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细胞在④中流动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①②、②③、②④

5.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6.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 )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D.消化、泌尿、呼吸、泌尿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不变的状态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于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  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  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  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9.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 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 a中细胞种类最多

10.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饮水过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B.  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D.  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循环受阻

1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胰岛素受体缺乏,导致血糖水平过高

C.  抗原刺激,导致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D.  环境温度下降,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12.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1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2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

D.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大量乳酸通过过程4、1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

14.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15.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2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3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4靶细胞接受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16.人体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是协同作用

C.使激素维持在正常浓度值的重要机制是反馈调节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长发育

17.汶川地震时,许多不幸的人被长时间困在了废墟中。

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需进行多项生理调节活动。

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在饥饿状态下,肝糖原会分解为葡萄糖    D.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

18.右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B.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

19.某人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创口后进行观察。

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   )

A.用一成年的家兔做相同的实验

B.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环境中观察

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在相同环境中观察

D.用一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

21.某人悠闲地在乡间小道上散步,突然在不远处窜出一成年狗狂叫着向他扑来。

此人吓了一跳,立刻满脸通红,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22.下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胰岛A细胞

肌细胞

胰岛素

受体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23.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24.人体重要的腺体—胰腺,主要由外分泌部和胰岛细胞组成,其功能不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分泌部细胞能合成多种消化酶,不能合成胰岛素

B.胰岛细胞不能合成酶,能合成胰岛素

C.外分泌部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输入消化道

D.胰岛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入体液

25.下列关于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并不向组织提供能量或物质

B.激素能组成细胞结构

C.动物激素由细胞产生,有专门管道分泌到体液中

D.激素只能维持稳态,不能调节生命活动

26.若右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则2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27.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突触前膜完成: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在Ⅱ处施加刺激会引起屈肌收缩但不属于反射

29.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点传导到e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3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31.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毫伏

B.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B点的电位

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32.下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

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

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

B.图1中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C.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中,该结构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

D.图2中⑧内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33.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能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34.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突触后膜上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35.下图中左为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右为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乙

A.乙图中的结构只能在甲图中的⑤部位上形成

B.刺激甲图中的③,兴奋将发生双向递减的传导

C.乙图中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神经元到B神经元

D.甲图中⑤的末端将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36.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

②传递

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

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D.往突触间隙注入递质水解酶抑制剂,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

37.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38.当你专心解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⑥视觉中枢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39.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相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40.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时,伤者将不能讲话

B.反射弧中联系传入、传出神经的中间环节叫中枢神经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从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D.突触前膜上的受体可将神经递质运至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内

41.科学研究表明:

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由图示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有几项(  )

①某些激素经血液运输到图示部位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进入细胞,激素和载体蛋白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生物活性 ②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可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③所有免疫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都会缩短 ④浆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其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发达,细胞中发生核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A.一项B.两项

C.三项D.全错

42.直接注射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途径a)或注射破伤风疫苗(途径b)都可以使人体获得抗破伤风免疫力。

则人体内途径a、b相应抗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分别是(  )

A.④①B.②①

C.②③D.④③

43.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可能的原因是()

①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②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③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④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44.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

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 

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 

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 

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

45.据统计,我国有10%的人口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肝病毒侵入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乙肝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乙肝病毒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46.我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自行生产的乙肝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衣壳蛋白,并非完整病毒,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

注射这种疫苗后,人体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肝疫苗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因此无致病性

B.疫苗中病毒的衣壳蛋白属于抗原物质

C.注射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此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会使人体产生记忆细胞

47.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

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

48.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

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

A.吞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

4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 

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0.下图是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

B.成熟的抗体最先出现于浆细胞的高尔基体分泌小泡中

C.⑨、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人体内的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

5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4分)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④合称____________,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____。

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分)

(2)人体表皮生发层细胞直接从哪儿获得O2()

A.组织液B.血浆C.周围空气D.周围的水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阶段。

图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4)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填标号)。

(2分)

(6)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饥饿时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_______,(高/低)但葡萄糖浓度__________(高/低)。

5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4分)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神经冲动从突触前神经细胞传递到突触后神经细胞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释放GABA过程是否耗能?

__________(是/否)

(2)突触前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

_________________;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为:

从_________(兴奋,未兴奋)区域流向__________(兴奋,未兴奋)区域。

(3)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内,以防止被细胞溶胶内其它酶系所破坏。

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通过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

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

(4)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

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

这是由于该药物,

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2分)

(5)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持续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6)研究表明:

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导致机体对病毒、真菌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降低,据此推测,上图中相当于T细胞的是(突触前神经细胞、突触后神经细胞)。

 

5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

下图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

(2)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反射弧的组成结构来看,B图所示应该属于。

(3)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与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

下列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是。

A.唾液淀粉酶B.性激素C.生长激素D.呼吸氧化酶

(4)若图C的细胞是垂体细胞,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控中,信号分子可能是(填写全称)使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增加;也可能是使之分泌减少。

(5)若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1]运输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

(不得少于两种)(2分)

(6)教材中“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是在构建______________模型,然后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______________模型。

(7)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

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2]持续性兴奋B.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C.[2]持续性抑制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液

5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生态学通讯》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称,他们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

他们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繁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

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

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杀死        细胞给人体带来危害,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