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731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白云高级中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秕(bǐ)谷泥淖(nào)抹(mò)不开大笔如椽(yuán)

B.间(jiān)断惩艾(yì)打埋(mái)伏靡(mǐ)日不思

C.旱涝(lào)攒(cuán)集褒(bāo)义词风光旖(yǐ)旎

D.跻(jǐ)身切(qiè)脉倒(dào)春寒涎(xián)皮赖脸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难道我们就这样仰面高卧,紧抱着那虚无缥渺的和平幻觉不放,直到敌人把我们的手脚都束缚起来的时候,才能获得有效的防御手段吗?

B.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锌皮娃娃兵》你会发现,她就像一个老练而冷静的猎手,随时准备击垮你的心里防线,让你泪流满面。

C.我有一个梦想,在种族主义昌獗、州长仍旧拒绝执行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有一天,黑人男孩女孩和白人男孩女孩,可以无拘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

D.皮克斯制作的全球票房高达8.32亿美元的《头脑特工队》在中国内地上映14天(截至10月18日),内地票房只有9360万元,高口碑下票房惨淡不如预期。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________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

想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以及适度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________病虫害的侵袭呢?

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________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

查处淫秽网站,________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A.抵制  抵消  防御  抵御  B.抵消  抵制  抵御  防御

C.抵制  防御  抵御  抵消  D.抵消  抵御  防御  抵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大大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载货量和乘客人数,进一步缓解了京沪间的交通运输压力。

B.本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重返亚洲之巅,而亚洲男篮强弱仍存在很大悬殊,在未来将成为亚篮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C.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D.他认为,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本,必须树立“大旅游”理念,采取“大统筹”方法,打造“大产业”格局,从更高的起点,用更大的气魄去发展,去提升,去谋划。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进装饰一新的家居市场,各种品牌的家具陈列面前,其间虽不乏精美的名品,但、难免良莠不齐,也有以次充好之嫌。

B.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也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

C.三年的学校生活中,我们一同欢笑,一同流泪。

而今毕业在即,同学们劳燕分飞,各奔东西,但我们相信,今日的友情是明日永恒的回忆。

D.如今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八面玲珑:

既要外形美观,又要内饰精致;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6.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些人主张拆除城墙,理由是:

;;;。

简单地说,意思是:

留之无用,且有弊害,拆之不但不可惜,且有薄利可图。

①城墙是封建帝王的遗迹

②城墙阻碍交通,限制或阻碍城市的发展

③现在已失去了功用,它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了。

④城墙是古代防御的工事

⑤拆了城墙可以取得许多砖,可以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

A.④⑤③①②B.④③①②⑤C.①⑤②④③D.②①④③⑤

7.阅读下面的语段,并在文末的横线上补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

要求:

语意连贯,表达准确简明,不超过25个字。

(3分)

《庄子》中有一则故事,大意是这样:

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有一个人划着船逆流而上。

突然之间,他看见一只小船顺流直冲向他。

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的船,他高声大叫:

“小心!

小心!

”但船还是直接撞了上来,他的船几乎就要沉了。

于是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口无遮拦地谩骂。

但是当他仔细一瞧,发现是条空船,于是气也就消了。

如果你被楼上的人洒了一身水,你很可能会对他大声叫喊,甚至大骂。

如果天空忽然下雨把你淋湿,即使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也不会大发雷霆。

所以,你渐渐会懂得:

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会伤害你,!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用文艺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文艺始终以创造文明和弘扬道德为己任,以优美的形式和诗意的表达,忠实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足迹,使人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并定格为思想的圭臬和道德的范式,也使得文艺的生命长存、青春永驻,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辔而行。

正因为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巨大、辐射面广阔、渗透性强烈、作用力持久,自然而然地决定了其重要的地位。

优秀文艺应当反映生活的本质,表现人性的本真,摄取时代的魂魄,摹写社会的变革,特别是通过艺术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度挖掘与全面观照,营造出一种积极的精神环境和刚健的思想氛围,使人们在艺术的陶醉与情感的激扬中,自觉而又自然地向时代所崇尚的价值观聚集,提升整个民族的道德境界。

古往今来,举凡真正能够增智立德、经年传世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正是因为内涵于其中的道德力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文艺类的书籍之所以会被划入“经”的范畴,就是因为这些文艺作品具有道德的熏陶和传导功能。

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中华民族的思想范式与道德传统,正是在这个熏陶和传导过程中逐渐积淀、升华,并最终烙印在我们灵魂深处,成为我们的精神根脉与道德标识。

文艺的天性和天职从来就是发现美和创造美,就是弘扬良知与布达道义,就是宣示真理和传播文明。

只靠玩形式、玩技巧,而忽视作品的精神品位与道德蕴涵,则注定是难成正果的。

至于那些媚俗化、低俗化和徒然追求时髦、刺激,一味戏谑、单纯牟利的所谓创作,当然就更是对文艺的曲解和亵渎了。

在文艺创作中,真善美是道德的最大值和文明的最高值。

创作主体要在创作实践中抓住这个关节点,需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从而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而要真正做到这一切,需要经过多方砥砺和艰苦磨练之外,更重要和更根本的,还在于思想、品格、精神、道德上的不断提升。

要树立为人民而创作的观念,具有创作源于生活的认知。

只有方向与道路的问题都解决了,才有条件和能力通过文艺作品来有效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因为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向上向善之力,只有在为人民而创作的深情与愿景中才能获得,也只有在激荡着时代风云的现实生活中方可撷取。

与此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它毕竟还是艺术,依赖于方向与精神、生活与艺术、道德与理想、情操与功力的完美结合。

8.下列各句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文艺在历史上从来都是比人类社会的文明先行一步的。

B.文艺作品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文艺作品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作用力。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艺类的书籍具有道德的熏陶和传导功能,所以被划入了“经”的范畴。

D.文艺的天性和天职向来是发现美、创造美、弘扬良知、布达道义、宣示真理、传播文明。

9.下列例子不能证明第三段所论述的观点的一项是()

A.《诗经》为什么要叫做“经”,是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因为其中融贯了强大的道德力量。

B.鲁迅的小说,看似在讲故事、绘场景、写人物,但力透纸背的却无一不是鲜明而强烈的社会道德评判。

C.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之所以会掀起收视热,除了剧中所蕴含的巨大道德力量外,最根本的还在于其艺术上的创造性。

D.抗战时期,郭沫若所创作的《屈原》,在屈原、婵娟等人物的身上,散发着作者的爱国激情与道德评析,引发了国民党权力核心的极度不安与恐慌。

10.根据作者观点,在文艺创作中创作主体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有哪些具体做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共12分)

水泥桶中的信

叶山嘉树

松户与三是个倒水泥桶的。

外表虽然不很明显,但头发和鼻口都被水泥沾成灰色。

他想把手指伸入鼻孔,抠掉像钢筋混凝土那样黏住鼻毛的混凝土,可是为了配合每分钟吐出十立方尺水泥的搅拌器,根本没有时间把手指伸向鼻孔。

他一直担心自己的鼻孔,却整整十一个小时没空清理鼻子。

其间虽有两度休息:

午饭时间和三点钟的歇息。

可是,中午时间,肚子很饿;下午那次歇息时间要清扫搅拌器,没有空闲,所以始终没有把手伸到鼻子上。

他的鼻子似乎像石膏像的鼻子那样硬化了。

快到下班时间了,他用疲惫的手搬动水泥桶,一个小木盒从水泥桶中掉出来。

“是什么?

”他觉得很奇怪,但已无暇顾及这种东西。

他用铲子把水泥送入水泥升斗秤量;再把水泥从升斗倒进槽里,很快就要把那桶水泥倒光了。

“且慢,水泥桶中不可能出现盒子。

他捡起小盒子,投入肚兜的钱袋。

盒子很轻。

“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

他想,不久又要倒光下一桶,秤量下一部分。

搅拌器旋即开始空转,水泥已经弄完,终于下班了。

他先用引水到搅拌器的橡皮管冲洗手和脸;然后把便当盒缠在脖颈上,一心想先喝一杯再吃饭,一面想一面走回他的大杂院。

发电厂已经完成八成。

矗立夕阳中的惠那山覆着纯白的雪,满身汗水仿佛突然冰冷起来。

在他经过的脚下,木曾川的水泛起白沫而鸣。

“嘿!

真受不了,老婆肚子又大了……”他一想到满地爬的孩子,想到即将在这寒冷时分生下来的孩子,想到一再生产的老婆,就觉得泄气之至。

“一圆九十钱的日薪,一天要吃两升五十钱的米,衣着住宿又要九十钱,真浑蛋!

怎么还能喝酒呢!

”他突然想起钱袋里的小盒子。

盒子上没有写什么,钉得很牢。

“里头好像有什么东西,钉住了。

他先把盒子砸在石头上了可是没有砸坏,于是像要踩碎这个世界似的,拼命践踩。

从他捡到的小盒中掉出一块破布包裹的纸片。

上面这样写着:

——我是N水泥公司缝水泥袋的女工。

我的爱人担任的工作是把石块放进碎石机去。

十月七日早上,放进大石块时,跟那石块一起夹在碎石机中。

他的伙伴想去救他,但我的爱人已如沉到水中一般,沉落在石下。

于是,石块和爱人的躯体互相辗碎,变成红色细石,落到传动带上,又从传动带传入粉碎筒中,发出细细的咒诅声,和着机器的轰鸣声而被粉碎了,就这样被烧制成水泥。

骨骼、肌肉和灵魂,都变成粉末。

我爱人的一切都变成水泥了,剩下的只是这件工作服的破片。

我缝制了装爱人的袋子,我的爱人变成水泥了。

第二天,我写这封信悄悄放进桶子里。

你是工人吗?

如果你是工人,一定会觉得我很可怜,请回信。

这桶中的水泥用来做什么呢?

我很想知道。

我的爱人会变成几桶水泥?

用到哪些地方?

你是水泥匠,还是建筑工人?

我不忍见我爱人变成剧场的走廊,大宅的围墙。

可是,我怎能阻止得了!

如果你是工人,请不要把这水泥用在那种地方。

唉,算了,用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关系。

我的爱人一定认为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

没关系,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一定会配合得很好。

他温柔善良,而且稳当可靠。

他还很年轻,才二十六岁。

他如何爱我,我不知道。

但是我已经用水泥袋代替寿衣,让他穿上!

他没有入棺,已进入旋转窑了。

我如何送他呢?

他已葬到东边,也葬到西边;葬在远方,也葬在近处。

如果你是工人,请给我回信。

我把爱人所穿的工作服破片送给你,包这封信的就是。

这破布已沁进石粉和他的汗水。

他是穿着这件破工作服紧紧拥抱我的。

如果不会给你添麻烦,请把使用这水泥的日月、详细情形、用在什么地方,还有你的名字,都告诉我,务请保重。

再见。

松户与三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

他望着信末的住址和名字,一口气把倒在杯里的酒喝光。

“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

”他怒吼。

“喝醉乱来怎么行!

孩子怎么办?

”妻子说。

他看着妻子大腹中的第七个孩子。

1925年

11.小说围绕松户与三讲述了哪些内容?

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松户与三的形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人性在工业社会里已经被异化”的现实。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14分,选择题每题2分。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

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选自欧阳修《原弊》)

1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数:

多次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

蓄养

C.农者,天下之本也本:

根本

D.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岁: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古之为政者佯狂不知所之者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B.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了“仁政”之后百姓安居富裕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欧阳修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D.欧阳修指出父母官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费用来爱护农民,这其实也是没有弄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的表现。

1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分)

(2)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7分)

晚泊七里滩

许浑

天晚日沈沈①,归舟系柳阴。

江村平见寺,山郭远闻砧。

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

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②心。

[注]①沈沈:

通“沉沉”。

②子陵:

严子陵,与刘秀是同学好友。

刘秀后来登基做了皇帝,次征召子陵做官,严子陵婉言拒拒,后隐居于七里滩(今浙江桐庐县)。

19.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景?

请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首诗体现了许浑什么样的情感?

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默写。

(6分,每空1分。

2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补充完整。

(1)吾恐季孙之忧,,。

(《季氏将伐颛臾》)

(2)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柳永《雨霖铃》)

(4),,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五、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

“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

“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

“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

“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

“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

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白云高级中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C(A.大笔如椽(chuán)B.间(jiàn)断D.跻(jī)身)

2.D(A.缥缈或飘渺;B.心理;C.猖獗)

3.D(抵制:

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

抵消:

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互相消除。

防御:

抗击敌人的进攻。

抵御:

抵挡,抵抗。

4.A(B.语义重复,“悬殊”的意思是“相差很远”,与“很大”重复,删掉“很大”即可;C.输送氧气后面加上宾语……的能力;D.“去发展,去提升,去谋划”语序不当,应该为“去谋划,去发展,去提升”。

5.B(A.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B.耳熟能详:

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C.劳燕分飞:

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

D.八面玲珑:

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6.B(根据“留之无用,且有弊害,拆之不但不可惜,且有薄利可图”一句进行对应性选择排列,选自语文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7.【答案】伤害你的其实是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与想法而已!

(3分)

8.D【A第一段“文艺……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辔而行”B第二段“正因为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巨大、辐射面广阔、渗透性强烈、作用力持久,自然而然地决定了其重要的地位。

”C第三段原文“许多文艺类的书籍”“被划入‘经’的范畴”。

9.C

10.艺术功力与技巧上艰苦磨练;思想、品格、精神、道德上不断提升;要树立为人民而创作的观念,具有创作源于生活的认知;使文艺作品方向与精神、生活与艺术、道德与理想、情操与功力完美结合。

(每点1分,答到2点给满分)

11.①描述了水泥工人松户与三的劳动情景。

②他发现并阅读藏在水泥桶里的女工信件的经过。

③读完信件后的反应。

12.松户与三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想反抗又不得不对现实妥协的日本贫苦工人形象。

(2分)①他勤劳质朴,有同情心,工作劳苦,生活贫困。

他因生活贫困工资低孩子多而沮丧、不满,尤其对造成女工悲惨遭遇的社会无比愤怒,想砸坏一切。

(1分)②他虽因为对生活不满、对社会愤恨不平而产生反抗心理但面对生计问题又犹豫和妥协。

“真想喝个烂醉”、“看着妻子腹中的第七个孩子”等,表现了他的犹豫不决和妥协。

(1分)

13.观点一:

认同此说法:

(1分)

①人不像人,形如水泥。

开篇描写自己的劳动过程,人在生产水泥的紧张环境中辛苦劳作,无暇顾及自己;(1分)

②亲情扭曲。

自己与孩子本是骨肉亲情,但生活的压迫使他一想到即将降生的孩子就感到“泄气之至”;(1分)

③被生活吞噬。

信中的内容反映了女工的丈夫已经被水泥吞噬,实际上也是被繁重的生活本身吞噬,这也是自己虽然活着,但也已经被生活吞噬的写照。

(1分)

④生活的重压使他变得麻木,对生活不满也只能无奈地叹息。

(1分)

观点二:

如不认同,言之成理即可。

14.A(“数”读音为cù,细密的意思)

15.B.连词,表转折,但是(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动词,治理/介词,表被动D.结构助词/动词,到)

16.A(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

17.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3分)

18.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

(谨:

认真;申:

反复,再三;状语后置句;各1分)

(2)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不然1分,句意1分)

19.衬托手法(1分)其中树密猿声响,以声衬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波澄雁影深,正衬,以在江水深处能见到大雁的影子衬托江水的清澈。

(2分)

20.其一,表达怀慕隐逸思古之悠情。

二三两联是诗人滩头所见之景,突出环境疏阔旷远,清明幽静,暗示隐逸生活的悠闲自在,恬淡宁静。

尾联诗人把严子陵引为知己,以反诘的语气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其二,表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愁,诗人借落日,归舟,猿鸣,雁影等意象写出做客他乡,怀念故土之思。

(4分)

21.每空1分,若4题都答,按前3题给分。

(1)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22、作文(40分)评分标准参见学考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