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158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docx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环境壁垒的概述

(一)环境壁垒的概念及形式

环境壁垒,又称绿色壁垒、生态壁垒、环境贸易措施或绿色措施,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通过制定、颁布、实施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的一种非关税贸易措施。

它的具体形式包括:

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二)环境壁垒的特点

1、名义上的合理性

环境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

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

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的巧妙性。

2、形式的合法性

环境贸易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环境贸易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

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环境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农产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同时,由于环境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环境保护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

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5、较强的技术性

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有所增长,但贸易总体上处于逆差状态

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但是,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中国农产品在这个时期进口增长幅度也在加大,超过了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幅度,甚至出现逆差现象。

2005、2006两年的贸易逆差萎缩,到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775.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6%。

其中出口额为366亿美元,增长18%;进口额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达到409.7亿美元,增长28.1%。

据2008年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双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比上年大幅增长。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2.9%。

其中,出口额为39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3%;进口额为44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3%。

农产品贸易逆差比上年大幅增长增幅76%。

由于金融危机的作用,2009年1月,中国农产品进口金额为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6.7%。

2009年2月,中国进口农产品金额为32.2亿美元,环比增长11.1%,同比进口金额下降15.2%。

以上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

2006年—2008年农产品进出口额比较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进口额

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2006

294.6

300.1

596.5

2007

409.7

366

775.7

2008

449.1

394.1

843.2

资料来源:

毛风霞.贸易逆差与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战略[J].国际贸易月刊,2008,(8).

(二)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及市场结构

我国农产品出口反映了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结构特征:

分析表明,我农产品出口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优势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效益提高;二是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别有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

其中亚洲是中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2007年对亚洲市场出口223.2亿美元,增长15.5%,占出口总额的60%;对欧盟出口70.6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占出口总额的19.1%;北美洲占13.5%。

但对日本市场出口有所下降,2008年上半年出口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3.9%下降至18.9%;三是主要出口省市增势良好,山东、广东、浙江、福建、辽宁、江苏、北京七大省市占出口总额七成,部分中西部省市高速增长;四是民营企业成为出口新增长点,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

据商务部统计,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达134.3亿美元,增长15.1%,占43.3%;民营企业出口94.3亿美元,增长39.8%,所占比重提高到30.4%;2006年国有企业出口67.3亿美元,只占21.7%。

民营企业成为全国农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取代国有企业成为第二大农产品出口主体。

总的看来,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优势正在显现。

(三)农产品出口的货源地的地区分布

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省份是山东、广东、浙江、辽宁、吉林和福建等,其中山东是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山东自2000年超过广东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

总体来说,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农产品出口前十位省(市)中有8个属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16.6%,其中只有吉林省出口超过10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五,黑龙江出口超过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九,目前西部十省农产品出口较少。

  

(四)我国农产品贸易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

2007年上半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的农村品出口1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6.4%;进料加工方式出口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6.6%;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4.2%;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7%。

三、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负面影响

1、严格的绿色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形成长期阻碍。

从2007年来,日欧美纷纷加快食品安全立法,抬高进口门槛,技术壁垒有从微观、技术层面向宏观、法律层面发展的趋势。

在实施环境壁垒的过程中,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结果就是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日本最近对农药残留标准进行修改,涉及了70多种农产品,我国向日本出售蔬菜类产品受到重大影响。

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对日出口增幅明显下降。

2008年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7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远低于去年同期9.4%的增幅。

另外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

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中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

中国的花生产量本来据世界首位,曾经与美国、阿根廷一起成为世界三大花生出口国。

但是,近几年来却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茶叶、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出口下滑。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势逐渐品因技术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对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严格的绿色卫生检疫增加了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发达国家制定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擦边球,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美国除了实行进口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食品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又实行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对所列指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甚至三位,中国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

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农药的标准由旧标准的25种增加到新标准的26种,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

另外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既规范了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

例如日本对入境的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在植物检疫方面,凡属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对于来自或经过发生该病虫害国家的寄生植物均严禁进口。

农产品还需要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食品卫生检查,对于强制性检查食品,要逐批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对中国蔬菜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由于进口国的苛刻标准,以及中国经济实力和农业水平的限制,中国农产品成本增加,价格上升,普遍比国际市场的价格高。

过高的价格,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冲破环境壁垒。

3、严格的绿色认证制度直接导致农产品出口成本的上升

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出口农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测、测试、评估所需要的设备费用,还要支付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从而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进而丧失价格竞争优势,导致我国部分农民收入下降。

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的实施,打击了我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发展外向农业,让农产品走出国门,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由于环境贸易壁垒的实施,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而外国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基本不受阻碍。

例如,欧盟有关国家曾以我国海水受到污染为由,使我国出口海水产品跌幅达50%;冻鸡、冻肉等农产品均由于绿色壁垒导致价格下跌7%-30%不等。

这些,都直接导致我国部分农民收入下降。

4、苛刻的市场准入制度使我国出口市场缩小

目前,我国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

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

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

为符合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我国出口商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但这种投入短期内又无法立竿见影,因此环境贸易壁垒将形成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种市场排外将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5、农产品的出口结构被动面临巨大调整

我国在环保和防污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治理力度和管理水平上,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意识上的模糊认识和观念淡薄上。

正基于此,我国长期忽视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放松对农产品安全和防范污染标准监督检验工作,没有形成无公害的管理体系。

加之我国农户经营分散、农产品质量控制难度较高,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在农药残留等各类卫生检疫指标方面有着不少漏洞和急需改进之处。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短期内堵住漏洞解决问题也并非易事,因此在环境贸易壁垒的铜墙铁壁面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不得不被动面临大的调整。

(二)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

发达国家实施环境贸易壁垒,以外部力量的形式,强制性的促使我国广大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保证农产品不受污染,从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形成一个“在生产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生产”的良性循环。

2、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的改善

实施环境贸易壁垒,可以促使我国农产品尽快适应绿色贸易标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资源,重点发展有利于环保的农产品生产;可以促使政策和资金上向有利于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环保型农产品产业倾斜;可以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控制对化肥、农药、兽药的使用,大力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绿色农业,维护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平衡。

3、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环境贸易壁垒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标准,通常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我国农产品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发达国家的各种检测项目,只有靠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从长远来看,我国农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应对环境壁垒的策略

(一)树立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把绿色贸易壁垒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变成全社会的动力,建立绿色消费观,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施农产品绿色出口战略。

要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升级,鼓励技术创新,发展农村专业组织,大力发展高效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由低值量大向高质量和高附加值发展。

同时根据市场的要求,确保食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受人为和环境的污染,对农产品进行全程监控。

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标准化,以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建立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制度。

我国的农产品要想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就要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例如ISO14000等,主动接轨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质量卫生标准,尽快完善和实施“绿色标志”工作,以提高我国绿色农产品的覆盖面和知名度。

(三)构筑我国自己的农产品绿色保障系统

应组建专门的食品和动物健康保护机构;积极推选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我国农产品选题标准体系。

这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加快农产品检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

按照国际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

另需完善农业服务体系,通过该体系为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提供原动力,是绿箱支出的重要构成。

(四)培养专业化的绿色人才队伍,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信息系统

由于环境壁垒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因此仅仅一般地了解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这支科研队伍不同于一般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力量,而是要进行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交叉结合研究,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及时扫描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应政策和技术改进建议,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贸易与环境条款的谈判,按照WTO的非歧视原则,运用外交手段正面反击各类绿色壁垒。

事实证明,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科技进步,是突破环境壁垒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人才,尽快培养大批国际型的专门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另外,应尽快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信息系统。

它可为出口企业和外贸部门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咨询,促进企业按照环保标准组织生产,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尽可能地减少我国对外出口的损失。

(五)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其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

此外,环保产业也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引导许多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

我国已将环保产业确立为新兴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们应根据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初步辅以税收、信贷等宏观政策的扶持,促使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强化环保执法,对外贸活动中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格惩处;积极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同时,也应把环保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发展策略,改变以前那种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标准的制定工作,充分发挥环境外交的营销作用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无论是环境技术还是环境管理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环境条款的谈判中,发达国家往往提出过高的环境标准和环保措施,要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标准是不现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在加强环境管理的同时,促进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环境技术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减少因为环境标准的不同而形成的贸易壁垒。

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要以国际规范为依据反对的绿色贸易壁垒。

对于以环保为借口单方面设置的绿色壁垒,或将其国内环保法规实施到境外,或以隐蔽形式做出的各种贸易歧视,我国要通过外交途径与其谈判,或向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DSB)提出起诉。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环境外交”策略的运用。

外交策略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我国产品的出口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如2007年4月国家商检局邀请欧盟的代表团对我国进行考察,确认我国具备了向欧盟出口鲜猪肉、鲜牛肉及肉制品的条件,使得欧盟对从我国进口的鲜猪肉、鲜牛肉解禁。

(七)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农产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多元化

目前有关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的国际规则还没有最终成熟,发展中国家还有空间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发达国家制定的不合理条款,使国际规则的制定趋于合理。

目前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伙伴国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而这些国家是绿色壁垒的主要发源国,其环境保护标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我们在加强环保产品开发的同时,可以调整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地理方向,扩大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一方面可以避开苛刻的贸易壁垒,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减缓来自发达国家的市场压力,降低风险,逐步实现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从污染程度高向环保型转变。

 

参考文献

[1]曲如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王平.中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战略研究[M].北京:

经济出版社,2007.

[3]孙同瑜,赵银德.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与科学,2008,(3).

[4]邹克俭.绿色壁垒的产生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2007,(10).

[5]赵雅坦.欧盟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J].洛阳大学学报,2007,(3).

[6]卢新德.论全球绿色浪潮与我国绿色产品出口[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6,(4).

[7]杜通平.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6,(6).

[8]孙振玉,李玉勤.加入WTO后我国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6).

[9]夏英祝,祖书君.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08,

(1).

[10]朱京安,杨越.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发展走向初探[J].国际贸易月刊,2005,

(1).

[11]姚兰,冯云.绿色贸易与农产品出口贸易[J].国际贸易月刊,2006,(12).

[12]黄飞.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08,

(2).

[13]陈蕾.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07,(5).

[14]马述忠,曹瑛杰.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变迁及成长环境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

(1).

[15]毛风霞.贸易逆差与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战略[J].国际贸易月刊,2008,(8).

[16]顿红.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9,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