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337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docx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编号:

桥-06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2010年02月01日发布2010年03月01日实施

 

编号:

桥-06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02月01日发布2010年03月01日实施

墩、台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贵广铁路10标段DK628+043.270~DK654+027.460段桥梁墩、台混凝土浇筑。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质量、环保、工期等保证措施,编制应急预案。

由相关对应部门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岗前技术、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收集施工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等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混凝土施工前相关要求

混凝土施工由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施工后处理以及施工质量检验等部分组成。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合理选用性能优良、质量稳定的原材料,认真选定混凝土配合比,精心组织施工,加强与混凝土耐久性有关的过程控制(尤其要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检验。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括如何实现上述耐久性要求的具体措施办法。

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规模以及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符合要求的试验室,并按相关规定尽早开展试验检验工作。

3.2材料要求

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及砂石材料进场时应提供各项质量证明书,并且场内由试验人员进行抽验。

材料存放时宜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

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3.3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

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配、调整等方式选定。

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施工要求,还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混凝土接茬处理→混凝土拌制→场内输送混凝土→灌注成型→测温监控→拆模及养护。

4.2工艺流程

墩、台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流程见图4.2。

图4.2墩、台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准备

墩台身混凝土浇筑前,将基础顶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连接钢筋。

承台顶面墩身范围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面结合良好。

混凝土灌筑前必须进行验收。

经自检、互检交接检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经检验合格并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灌筑混凝土。

①针对工程特点、施工条件进行施工工艺设计,包括灌筑机械、检测设备、灌筑厚度、捣固方法、温度测控等;混凝土灌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施工工艺。

②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2)混凝土灌筑前的养护材料准备

可以采取自然养护法、涂层法、养护膜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养护,根据需要配备有关的养护材料如薄膜、草袋、养护剂、养护膜等。

(3)混凝土灌筑前检测设备的准备

测试用具:

坍落度筒、含气量测定仪、泌水率测定仪、温度计、试模、水平尺等。

测试设备:

小型振捣器,固定式振动台、水准仪等。

(4)各种应急准备

电源线路的电流、电压等均应符合要求。

灌筑主要结构时,应有临时停水、停电的应急措施(可设置备用发电机、蓄水池)。

5.2施工工艺

(1)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①投料及搅拌

混凝土拌制前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根据批准的试验配合比计算施工配合比。

一般情况下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根据含水率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准确称量混凝土原材料,其最大允许偏差(按重量计):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为30~6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也不得超过3min。

搅拌机下盘材料装入前,机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卸清。

搅拌设备停用时间不宜超过30min,最长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否则,应将搅拌筒机彻底清洗后方能重新拌制混凝土。

②拌合物温度控制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对以下各方面重点控制:

根据入模温度的规定进行热工计算调节原材料的温度。

当气温过高时应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处理,原材料降温依次选用:

水:

加冰屑降温或用制冷机提供低温水。

骨料:

料场搭棚防烈日曝晒,或水淋或浸水降温。

水泥和掺加料:

贮罐设隔热罩或淋水降温,袋装粉料提前存放于通风库房内降温。

但应控制水泥和掺合料入搅拌机混凝土不大于40℃。

在炎热季节灌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模温度,控制入模温度不超过30℃。

搅拌时应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拌匀后再投入水泥。

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重新调整拌和料的加热温度。

混凝土搅拌时间宜较常温施工延长50%左右。

③混凝土运输

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运输墩、台混凝土,罐车数量应能满足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搅拌机生产能力相适应。

禁止使用机动翻斗车运输混凝土,禁止使用手推车长距离运输混凝土。

冬夏季,应于途中每隔5km向罐体表面喷淋热水(冬季)或冷水(夏季),防止混凝土局部受冻或温度升高。

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内加水。

施工期间加强道路维护和设备调配管理、减少对当地公路依赖、开发新线路等措施尽量减少混凝土运输时间,保证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塌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罐车运输混凝土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应按JGJ/T10的规定进行施工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泌水。

b)泵送施工需加强组织和调度安排,确保连续均匀供料。

混凝土泵的位置应靠近浇筑地点。

泵送下料口应能移动。

当泵送下料口固定时,固定的间距不宜大于3m。

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混凝土或将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推向远处。

c)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

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

输送管路需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得与模板和钢筋接触。

d)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内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下,应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e)泵送混凝土前,先用水泥浆或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相同、但粗骨料减少50%的混凝土湿润管道。

当用活塞泵泵送混凝土时,泵的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并不得吸入空气。

f)应保持连续泵送混凝土,必要时可降低泵送速度以维持泵送的连续性。

如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

如停泵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宜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清洗泵机。

(2)墩台身等结构的灌筑方式

全面分层,参见图5.2-1:

图5.2-1全面分层图图5.2-2分段分层图

施工时从短边开始进行灌筑,也可以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灌筑。

第一层灌筑完毕后,再回头灌筑第二层,此时,第一层的混凝土应保证还未初凝。

如此逐层连续进行,直到灌筑完毕。

分段分层,参见图5.2-2。

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灌筑,进行到一定距离后就回头灌筑第二层,再同样依次灌筑以上各层。

当灌筑完最后一层时,应保证第一层还未初凝,则又可进行第二段的依次分层灌筑。

如此依次向前踏步式推进灌筑。

斜面分层,参见图5.2-3。

先从端部底下开始,使灌筑层成斜面逐渐上移。

如工程量较大,可从两端开始,在中部汇合。

自然分层,参见图5.2-4。

这种方法适用于泵送的大坍落度混凝土。

灌筑时,可利用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的斜坡进行分层,采用“分段定点下料,一个坡度,薄层灌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灌筑方法。

振捣时一般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在混凝土坡顶,第二道在混凝土斜坡中间,第三道在混凝土坡脚。

三道相互配合,保证覆盖整个坡面,确保不漏振。

随着混凝土灌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棒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

图5.2-3斜面分层图图5.2-4自然分层图

(3)灌筑墩台混凝土

①墩台身混凝土浇筑前,将基础顶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连接钢筋。

并在基础顶面测定中线、水平,标出墩台底面位置。

②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施工工艺要求方可入模灌筑。

③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浇筑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

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因此要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④浇筑混凝土时,经常检查模板、钢筋、沉降观测点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移位。

⑤混凝土拌和物从高处倾卸时,其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当超过2m时,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铺助下落。

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4)混凝土振捣

灌筑混凝土厚度超过振捣器作用深度时,应分层灌筑和振捣,浇筑与振捣交叉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一次灌筑厚度不超过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振捣时按一定顺序分块、专人负责振捣密实,避免漏振和过振。

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垂直插入振捣,插人深度为棒长的3/4。

振动棒难以插入钢筋密集部位时可倾斜振捣,但棒与水平面夹角不宜小于45°,无法振捣的边角部位采用软轴振捣器振捣密实。

振捣时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吊环、预埋件等。

插人式振动器操作时,应做到“快插慢拔”。

“快插”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先振实,而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慢拔”是为了使混凝上能填满振动捧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后,应上下抽动,幅度为5~10cm,以排出混凝土中空气,振捣密实。

每插点应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过长都不利,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使用高频振动器时,也不应少于10s。

待混凝土表面呈现水平,不再沉落、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时,方可拔出振动棒。

拔出宜慢,待振动棒端头即将露出混凝土表面时,再快速拔出振动棒,以免造成空腔。

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大坍落度的泵送混凝土振捣时间适当减少,一般10~20s,以表面翻浆不再沉落为度,振动棒移动间距可适当加大,但不宜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2倍。

振捣工具与人员适当增加,以与泵送混凝土的来料量相适应,保证不漏振。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抹面后及时覆盖进入养护程序。

(5)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①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在一般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养护在灌筑后10~12小时内进行。

在平均温度高于+5℃的条件下,采用自然养护,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

可采用清洁草帘、麻袋、塑料布等材料包裹混凝土外露面,使其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直至规定的养护时间。

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养护期间,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b)自然养护时: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表5.2的规定;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表5.2 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混凝土类型

水胶比

大气潮湿(RH≥50%),

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干燥(RH<50%),

有风,或阳光直射

日平均气温

T(℃)

潮湿养护期限(d)

日平均气温T(℃)

潮湿养护期限(d)

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和料

≥0.45

5≤T<10

21

5≤T<10

28

10≤T<20

14

10≤T<20

21

T≥20

10

T≥20

14

<0.45

5≤T<10

14

5≤T<10

21

10≤T<20

10

10≤T<20

14

T≥20

7

T≥20

10

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和料

≥0.45

5≤T<10

14

5≤T<10

21

10≤T<20

10

10≤T<20

14

T≥20

7

T≥20

10

<0.45

5≤T<10

10

5≤T<10

14

10≤T<20

7

10≤T<20

10

T≥20

7

T≥20

7

注: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d。

最初3d内,应每隔2~3h浇水一次,以后每日至少3次,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

每日浇水次数,还应视气温而定。

对养护用水的要求与拌制用水的要求相同。

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养护,养护时间应比表5-2规定的时间有所延长(至少14d),且混凝土的强度在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前不得接触流动水。

②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在墩台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除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15℃。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得拆模。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

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组织

施工人员应结合所采用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班作业人员配置参见表6.2。

表6.2   作业人员配备表

序号

人员名称

人数

备注

1

工班长

1

2

混凝土拌制工

3

3

布料工

2~4

含平仓

4

振捣工

4~6

5

养护工

2

6

试验工

2

7

安全、质检人员

2~3

8

机械司机

4~6

运输、泵车

9

管道装拆

3~5

7、材料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为甲控材料,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及《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的规定。

施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并设立标牌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

骨料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和遮雨棚盖。

8、设备机具配置

(1)混凝土运输设备

混凝土罐车、拖泵或汽车泵

(2)吊装设备

采用吊车或塔式起重机等。

(3)灌筑振捣设备

墩、台结构混凝土的振捣主要采用插人式振捣器。

(4)专用设备

发电机(备用)、配电箱、空压机、制冷机、电子测温仪和测温元件或温度计和测温预埋管。

(5)工具

手推车、串筒、溜槽、吊斗、胶管、铁锹、钢钎、刮杠、抹子等。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1)混凝土接缝及表面质量控制

①混凝土接缝

重新进行上层混凝土灌筑前,应先将下层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渣,并用水冲洗干净,待混凝土满足荷载要求后再灌筑上层混凝土。

②混凝土表面处理

处理程序:

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前1~2h掀膜二次抹压→覆盖继续养护。

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清除表面浮浆或添加同水胶比的石子浆,均匀撒布在混凝土表面用抹子拍平,再进行两次抹面收浆。

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

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2)混凝土温度监控

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作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

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的温差超过15℃时即应采取措施使温差降到10℃左右。

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差接近20℃应采取增加覆盖层等加强保温的措施。

①当施工图无特殊要求时,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mm或50mm处)不大于20℃。

b)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mm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允许介于30~35℃之间。

c)大体积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5℃/d。

d)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当实侧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及时调整保温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满足温度及温差的规定。

②使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

测温管端应用软木塞封堵,只允许在放置或取出温度计时打开。

温度计应系线绳垂吊到管底,停留不少于3min后取出迅速查看温度。

③使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

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受污染,不受水浸,插人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

也可事先埋管,管内插人可周转使用的传感器测温。

④当采用其他测温仪时应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3)成品混凝土的保护

混凝土灌筑完毕后,强度未达到1.2MPa时,不准上人进行下道工序操作。

严禁搭设模板和支架。

对于现灌混凝土结构在拆除模板时,特别是拆除非承重的侧模板时,不得将混凝土的棱角、表面碰伤。

若碰损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修补处理。

9.2质量检验

(1)原材料检测

墩台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验

①混凝土拌和物检测

运到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每车均应目测检查,并应在灌筑点取样检验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温度等,每50m3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当一个工作班生产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50m3其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

②制作混凝土检查试件

抗压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的灌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每拌制100盘(含不足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2组标准养护试件(每组3个),并要考虑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所需的最少组数。

确定拆模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试件,应采用与结构、构件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留置的试件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检验试件抽取频次及质量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及《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

(3)工程结构质量检验

养护结束后,由质检人员联系监理共同对墩台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现场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实体混凝土结构表面是否存在非外力裂缝,墩台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0mm。

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测定现场混凝土保护层的实际厚度,要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实际厚度不低于设计值。

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表9.2.1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空心墩壁厚

±5

3

桥墩平面扭角

4

表面平整度

5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5

每片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3

测量检查

每孔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4

6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10

7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当对实体混凝土耐久性有疑问时,可依据TB10426对钻芯取样的具体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电通量。

10、安全与环境保护

10.1安全要求

(1)施工区域悬挂危险标志和警示牌,并设专职安全员随时检查安全状况,排除安全隐患;

(2)经常检查线路,以防电线漏电。

起重设备。

上料斗经常检查,钢绳应注意检查保修,各种件经常维护。

(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安全教育;

(4)施工人员按章作业,加强通信联络,专人负责起重设备指挥。

10.2施工安全及环保要求

(1)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安全意识,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带、安全绳,混凝土搅拌站工人要穿戴防护服。

(2)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施区域,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3)注意机电安全,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接触、使用机电设备。

(4)废弃不用的混凝土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及灌注完毕后,情洗管道、机械的废水不得随意排放或引入河流,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6)墩台混凝土灌筑完成后,做到工完料清,及时清除多余的砂石、废弃混凝土和各种剩余材料。

(7)模板的吊装和拆除注意安全,拆下的模板不得从高处掷下,有人接应拿稳,并送至堆放点存度。

拆下的小连接件不得到处乱扔,以免丢失或埋入土中污染环境,须送到指定点装入箱中,以备下次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