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730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docx

沪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化学学案

燃料及燃烧导学案

一、寄语: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时间】1分钟左右

【操作】教师通过投影让学生思考:

当火灾发生时,无处逃生的人们最希望什么?

【目的】引入课题

【意义】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环境。

【注意点】让学生思考问题。

二、目标展示

【操作】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燃烧条件的比较,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时间】1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三、指导学生自学

【时间】10分钟左右

【操作】引导学生思考:

人常用什么方法灭火?

♦    1、油在锅里着火

♦    2、油罐车着火

♦    3、楼房着火

♦    4、森林着火

♦    5、酒精灯失火

♦    6、煤气炉着火

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能灭火,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能将不同这些方法归类吗?

指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条件:

1、2、3、

三者的关系

 

灭火的原理:

1、2、3、

三者的关系

 

燃烧的定义:

〖实践与应用〗

如图,A、B处为白磷,C处为红磷,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烧杯内水的温度不低于70℃。

请你预测能燃烧的是处,不能燃烧的是处,为何?

如何使之燃烧?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

2、认识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结果

 

♦    不充分燃烧:

1、2、

♦    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

1、2、

【目的】让学生知道灭火的方法并且试着归纳灭火的原理。

分析出燃烧的影响因素,我们如何利用。

3、CO:

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它有性,可作,平常所说的煤气中就含有CO;它使人中毒的是原因。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操作】学生自学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定义,促进燃烧的方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

【时间】5分钟。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学,学会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展示反馈

【操作】利用当堂测试进行检测。

【时间】10分钟。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意义】

1.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2.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

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板书,供讲评时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作业

班级:

姓名: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

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A.氧气不足B.没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D.空气不足

3、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着火

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中“罪状”是()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古语道:

“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火要虚”的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的几百口油井被炸,大量石油向外喷射,燃烧造成冲天大火。

(1)有同学担心:

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使地球爆炸。

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

试说明理由。

(2)在扑灭这场火灾过程中,我国派出的救援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你认为扑灭这场大火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为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前置检测: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二、课前准备:

1、给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了         和         ,然后这些原子进行重新组合,生成了            和             ,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分别生成了         和            。

在这个过程中,氢、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有或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被分解水的质量        (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和。

2、                                                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三、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提示:

实验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还要知道如何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尤其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要注意不要让气体溢出或进入,或受到空气的浮力等的影响,保证实验密闭、顺利进行。

确定你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

现象和结论

称取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记录数据               

称取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记录数据               

我的结论: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             (变化的/不变的)

[讨论]: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为什么?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比原来大,这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吗?

为什么?

 

     水蒸发后液体质量变少,这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吗?

为什么?

 

知识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中,___可分,___不可分。

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不变。

四、教材详解:

1、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

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发生物理变化前后各物质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2、 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 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

是指真正参加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

4、 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六个不变:

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两个一定变:

物质的种类反应前后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反应前后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五、反馈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2XY2+Y2=2Z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是 [  ]

   A.X2Y B.X2Y3 C.XY2 D.XY3

3.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R+3O2=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黑火药的爆炸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2KNO3+3C+S=K2S+N2+3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是(   )       

A、CO   B、CO2    C、NO     D、SO2

6、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    、    、    不变;元素的__不变。

7、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    分裂成为    ,这些粒子再经过       而生成新物质         的过程。

拓展拔高:

将24.5g氯酸钾与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9g,则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同时生成氯化钾          。

(提示: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氯化钾固体和氧气)

《化石燃料的利用》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导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自己思考,阅读和讨论来学习煤和石油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难点:

新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

导学内容:

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提供动力和热量。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前段时间,美国派兵攻打了伊拉克,其原因是为了限制核武器,但有很多专家分析器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伊拉克境内的石油,可见能源是多么的重要。

同学们能举出多少有关能源的例子呢?

小组快速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知识点一:

化石燃料

看课本的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1、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是:

____、____、

____。

2、煤,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化石燃料之一,被人们称为

____,主要由____元素组成,还含有少量的H、N、S、O等元素,黑色固体,有光泽,人称“黑色的金子”。

3、石油被人们誉为____。

石油不仅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主要由__、__元素组成,还含有少量的S、O、N等元素。

4、天然气一般是指在地下自然形成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

分是____,它是一种_

___色、____味、____溶于水、易燃烧的气体。

5、热值:

煤、石油、天然气、木柴通过燃烧以热能的形式

给人们提供能量,但燃烧相同质量的煤、石油、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不等,人们把一定质量的能源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

单位:

J/Kg热量=热值*质量

练习:

夜里,当天然气发生泄漏时,由于处理不当常常酿成

惨祸。

若室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首先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拨打120求助B、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

C、切断电源D、拉开电灯

知识点二:

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气体、固体废物以及余热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

1、全球气候变暖

燃料燃烧后转变为____,进入大气,使大气中___

_浓度增大,从而导致____。

2、热污染

火力发电站剩下的“余热”被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中,

使局部区域的水温上升,严重时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大气污染

化石燃料中一般含有相当数量的硫,燃烧时会释放___,

会跟雨水形成酸雨,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时还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煤炭燃烧时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

练习:

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含硫的煤炭燃

烧时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与雨水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会带来很的大的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举出三个方面的危害实例

 

⑵面对的污染,我们能做哪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呢?

 

知识点三: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如果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就可是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

焦炉煤气等,这种方法称为煤的____(或炼焦)。

干馏____冶炼金属的重要原料

煤→→→→→____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

(化学变化)____重要燃料

2、石油的综合利用

如果给石油加热,由于组成石油的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它

们会被先后蒸馏出来,这种方法称为石油的____。

____家庭用燃料

分馏____汽车燃料

石油→→→→→→____飞机燃料

(物理变化)____重型汽车、军船、坦克燃料

____机械上的润滑剂

思考:

不久的将来,煤、石油、天然气会耗尽,因为他们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我们怎么办呢?

拓展视野:

能源的划分

⑴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现有形式提供的能源叫一级能源;需依据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⑵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人们常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被人们刚开发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当堂达标

1、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他所提供的清洁、廉价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有助于减少()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②酸雨的形成③臭氧空洞扩大④温室效应⑤白色污染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⑤

2、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件,瓦斯已成为导致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⑴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

瓦斯属于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⑵当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____。

A、站在原地不动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若眼前有水,应仰卧或侧卧雨水中,并用湿毛巾捂口鼻

D、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⑶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要条件:

瓦斯浓度达到爆炸限度、足够的____和____,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

之类事故的发生也提醒我们在做易燃、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应注意(任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五章导学案

第1节金属与金属矿物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介绍几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反应类型。

2、认识几种金属矿物

3、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

1、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以“魔术”点铁成金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完成课本P113页表5-1,知道的金属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我知道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我见过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交流讨论: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应用

金属的物理性质

 

思考练习:

1、为何铁制锅铲需要加木柄?

2、银的导电性最好,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

3、选择制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观察思考: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

练习:

写出上面有关的方程式

铁与氧气:

铝与氧气:

铜与氧气:

铁与稀盐酸:

铝与稀盐酸:

归纳总结:

最后两方程式的共同点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字母表达式:

A+BC==B+AC

活动探究:

结合课本116页完成下列内容

设计实验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少量氧气

 

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

(写化学方程式)

观察思考:

1、铁丝放到硫酸铜溶液中,现象

反应的方程式:

2、解释点铁成金的原理。

自主学习:

常见的金属矿物(结合课本116页和课本117页的图5-3)

游离态(单质):

少数

1、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化合态(化合物):

绝大多数

2、金属矿物:

铁矿石:

铜矿石:

铝矿石:

第二节铁的冶炼合金

教学目标:

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知道生铁、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不纯物质的相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炼铁的原理。

难点:

对含杂质的有关反应进行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以上节课大自然中的很多铁矿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铁的冶炼

1、自己阅读课本119页观察与思考的有关内容。

2、集体看实验录象。

总结:

实验步骤、、

、、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交流:

1、步骤中先通一氧化碳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完毕后继续通一氧化碳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

处理尾气的其他方法有哪些?

自主学习:

自己阅读课本119页下方和120上方正文,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

2、原料:

3、方法及原理:

观察思考:

看实验录象。

通过录像列举金属的其他冶炼方法

讨论交流:

1、生铁炼钢的原理

2、生铁和钢的区别

类别

含碳量

所含元素

机械性能

机械加工

生铁

反思与评价

达标测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以古代“杨志卖刀”的故事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求解课本121页练习题

解题方法

(一)

(二)

变式训练:

现有8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

归纳总结:

不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计算方法

阅读课本:

完成下列小题

1、合金定义:

2、合金包括、

活动探究

结合课本122页活动探究,探讨合金的硬度与熔点和组成金属的关系。

合金硬度:

合金熔点:

交流讨论:

结合表5-4讨论一些常见合金的特性和用途。

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

教学目标:

1、掌握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办法。

2、掌握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铁生锈的办法

难点:

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生成的一堆“铁锈”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26页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

试管①:

铁钉所处的介质是酸、水、氧气。

试管②:

铁钉所处的介质是氯化钠、水、氧气。

试管③:

铁钉所处的介质是水、氧气。

试管④:

铁钉所处的介质是水(迅速冷却的沸水中氧气极少)

试管⑤:

铁钉所处的介质是氧气(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是干燥剂,除去试管中的水)

展示:

一周前准备的“铁生锈”实验及记录。

记录:

现象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观察记录

片刻后

气泡产生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一天后

开始生锈

三天后

生锈

开始生锈

一周后

生锈

生锈

开始生锈

实验结果:

归纳总结:

说明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①在条件下可以生锈。

②在环境下可以加速锈蚀。

自主阅读课本127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有关铁锈的内容

(1)颜色状态:

(2)主要成份:

(3)结构特点:

交流讨论:

结合课本127页的交流与讨论

1、菜刀发生什么变化?

2、列举防止钢铁锈蚀的具体措施。

、、

、、

、。

3、防止锈蚀的基本原理吗?

①②

活动探究:

结合课本129活动与探究废金属的回收和利用

1、来源:

2、危害:

3、意义:

4、保护金属的有效途径:

等等

第四节石灰石的利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鉴别碳酸盐的方法;

3.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

4.认识石灰石、大理石是重要的矿藏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碳酸盐的方法和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

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相互转化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四周的雕塑群、颐和园和故宫中所用的白色石材汉白玉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31页和132页及观察课本彩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的用途有哪些?

、、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如、、

、、、都含有碳酸钙。

活动探究:

每组发3块小石块(是否含碳酸钙未知),按课本133页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结论。

试样编号

石块种类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结论

1

2

3

总结归纳:

1、鉴别岩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方法:

2、以上实验探究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常见的碳酸盐有哪些?

如何检验碳酸盐?

常见的碳酸盐、、、

、等

4、尝试书写其他碳酸盐与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以诗《石灰吟》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自己阅读课本134页。

观察思考:

分组进行课本134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

现象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2所涉及的方程式:

实验3所涉及的方程式:

总结石灰石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

结合课本134页135页和活动与探究完成下列各题。

物质

主要成分

性质涉及化学方程式

用途

石灰石

 

生石灰

 

熟石灰

 

交流讨论:

1、用图示法表示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转化。

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用化学知识解释《石灰吟》。

第五章金属与金属矿物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12Na—23Fe—56Al—27Cl—35.5Ca—40Zn—6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