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753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34.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34

晨读晚练·第二单元

5.黄河颂[学生用书见《晨读晚练》P7]

赠裴十四①

[唐]李 白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①裴十四是一位超尘脱俗之士。

他即将离别李白而西去,李白作这首诗赠别。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将赠别的对象比喻成“玉山”“黄河”,其中三、四两句是千古流传的描写黄河的名句。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诗人借裴叔则代指裴十四,言裴十四仪表堂堂,清朗如玉山,光彩照人。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这两句是描写黄河的名句,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

此诗以奔腾的黄河水,象征裴十四宽阔宏大的襟怀。

诗至五、六句,转入别意,叙写裴十四的遭际和他不贪图富贵的性格。

“金高南山买君顾”句,诗人借用郑子瞀的故事,千金难买一顾,表现郑子瞀不贪贵乐利的品格;在那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襟怀豪迈的裴十四不肯摧眉折腰,不肯为富贵而忘义;在“众人皆醉”的庸俗的黑暗社会里,裴十四难觅知音,“徘徊六合无相知”句,揭示了品格磊落的人不容于世的真实生活。

结尾“飘若浮云且西去”,写裴十四即将西去,行踪飘忽不定,点到赠别上;以飘若浮云状其人,也为裴十四涂上了灵异脱俗的光彩,与全诗诗意相吻合。

倾听黄河(节选)

李雪峰

远远我们就听见了那低沉的吼鸣,像远方隐隐的奔雷,像一万张牛皮大鼓被纷纷沓沓地一起擂响。

天空里的一钩弯月和洒在夜幕上青铜钉般散落的星星,都十二分迷蒙。

许是夜风把惊涛骇浪的飞沫远远地吹洒过来了,温馨了风缕,温馨了夜色,霏霏地浅浅地润湿了我们的眉发和呼吸。

我们疾步迎着那涛声奔去。

那喧嚣,也急切切朝我们的耳鼓汹涌而来。

终于,我们站在了那动人心魄的涛声里。

这就是黄河!

就是比我们人类的历史还要源远流长,比我们的生命还要年轻,比我们的青春还要饱满和激荡,永远充满骚动,充满灵性的滔滔不息的黄河!

我们站在岸边被惊涛飞浪拍溅得轰轰作响的岩石上,苍茫的夜幕里,看不见流水,看不见浪涛,我们只能静静地伫立着,从涛声和河风里倾听这条大河,结识这条从唐诗宋词的飞韵里,一泻古今的灿烂大河。

仿佛一支奔突的马队刚刚离去,而另一支马队的一万只铁蹄又奔突而来。

轰——哗——,轰——哗——,一浪推卷着另一浪的余音,没有间歇地急骤地擂在我们屏气凝神的胸膛上。

一声浪涛里挟卷着漫天的飞雨碎沫,凉凉地溅了我们一头一脸。

在轰鸣的刹那,岸在颤栗,脚下的大地也猛地一抖,仿佛要沉陷,然后那轰鸣又从大地深腹沉闷地反弹了过来。

浪涛的轰鸣,和大地恢宏的回声,震耳欲聋地把我们夹击在中间,震击得我们摇摇晃晃。

我们一直站到月落西山。

谁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谛听着。

同行里有朋友叹息说,没有看到黄河的浑黄和苍茫。

我想,聆听黄河的声韵难道不比见到黄河更深刻吗?

就像倾听音乐,虽然看不到它所表达的那一种意境,但通过音符所意想的境界,比那种起初的风景更高远更优美。

黄河啊,我从我的耳朵里看到了你,我从一支雄浑而清丽的音乐里看到了你。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点是“学会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将作者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是一种常见的抒情方式。

请以《中秋的月亮》为题,写一段景物描写,要求:

将情感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不少于200字。

6.老山界[学生用书见《晨读晚练》P8]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①逶迤②腾细浪,乌蒙③磅礴走泥丸④。

金沙⑤水拍云崖暖,大渡桥⑥横铁索⑦寒⑧。

更喜岷山⑨千里雪,三军B10过后尽开颜。

①五岭:

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②逶迤: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③乌蒙:

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④泥丸:

小泥球,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⑤金沙:

金沙江。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⑥大渡桥:

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⑦铁索:

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⑧寒:

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⑨岷(mín)山:

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⑩三军:

作者自注:

“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重重困难的境况,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红军翻过五岭、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抢夺大渡河,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红军又翻过岷山,进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的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清 贫

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

这在国民党的大人物身上,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民党军的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

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

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拿手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

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

”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啊!

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

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

“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

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

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民党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

《老山界》中多处环境描写都非常出色,不仅描写生动形象,而且传达的感受也非常细腻。

请你运用环境描写,写一个小片段,200字左右。

7.*土地的誓言[学生用书见《晨读晚练》P10]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说:

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

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

“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塞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

最后,“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感情悲壮。

几千年来披枷带锁的土地,一旦回到人民手里,变化是多么神速呵!

你试展开一幅地图,思索一下各地的变化,该有多么惊人。

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濯濯童山披上了锦裳,水库和运河像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一样缀满山谷和原野。

有一次我从凌空直上的飞机的舱窗里俯瞰珠江三角洲,当时苍穹明净,我望了下去,真禁不住喝彩,珠江三角洲壮观秀丽得几乎难以形容。

水网和湖泊熠熠发光,大地竟像是一幅碧绿的天鹅绒,公路好似刀切一样的笔直,一丘丘的田野又赛似棋盘般整齐。

嘿!

千百年前的人们,以为天上有什么神仙奇迹,其实真正的奇迹却在今天的大地上。

劳动者的力量把大地改变得多美!

一个巧手姑娘所绣的只是一小幅花巾,广大劳动者却以大地为巾,把本来丑陋难看的地面变得像苏绣广绣般美丽了。

你也许在火车的了望车上看过迅速掠过的美丽的大地;也许参加过几万人挑灯修筑水电站大坝的工程的挑灯夜战,在那种场合,千千万万人仿佛变成了一个挥动着巨臂的巨人,正在做着开天辟地的工作。

在华南,有些隔离大陆的岛屿给筑起了一条堤坝,和大陆连起来了;有些小山被填到海里,大海涌出陆地来了;干旱的雷州半岛被开出了一条比苏伊士运河还要长的运河;潮汕平原上的土地被整理成棋格一样齐整。

我们时代的人既以一寸寸的土地为单位在精细工作着,又以一千里,一万里,更确切来说,又以全部已解放的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工作着。

这十几年来,同是千万年世代相传的大地上,长出了多少崭新的植物品种呵!

每逢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庄稼,看到刚犁好的涌着泥浪的肥沃的土地,我的心头就涌起像《红旗歌谣》中的民歌所描写的——“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如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这一类带着泥土、露水、草叶、鲜花香味的大地的情景。

让我们对土地激发起更强烈的感情吧!

因为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现在就看我们怎样为哺育我们的大地母亲好好工作了。

事实上,无数的人也正在一天天地发展着这样的感情。

你可以从细小或者巨大的场面中觉察到这一切。

你看过公社干部率领着一群老农巡田的情景吗?

他们拿着一根软尺,到处量着,计算着一块块土地的水稻穗数;不管是不是自己管理的,看到任何一丘田里面的一根稗草都要涉水下去把它拔掉。

你看过农村中的青年技术员改变土壤的场面吗?

有时他们把几千年未曾见过天日的沃土底下的砾土都翻动了,或者深夜焚起篝火烧土,要使一处处的土地都变得膏腴起来。

——摘自秦牧《土地》

在《土地的誓言》和秦牧的《土地》中,作者都以饱满的热情描写土地、赞美土地。

请借鉴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可以模仿段落或者具体的句式,以《家乡的美景》为题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片段,表达你对家乡的深情。

8.木兰诗学生用书见《晨读晚练》P11]

少年行(其二)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赏析这首诗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

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诗中描写一位英雄少年、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形象。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地表现了英雄们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

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坚毅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

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我爱祖国,也爱祖国的大自然的风景。

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且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芬兰的湖泊,印度尼西亚的岛了,咱们中国自有壮丽伟大的自然图景。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的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祖国的大地山河哟!

哪一个地方不经过劳动者双手的经营,哪一个地方没有流过劳动者的汗,淌过战士们的血?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

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大雨曾来冲刷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轰击过它。

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

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和万卉争荣的景色。

这是祖国大地对劳动者的回答:

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长袍,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的田园,长满了葱绿的禾苗,沼泽变成明镜般的湖泊,层峦叠嶂表示低头臣服,易怒的江河也表示愿供奔走……

祖国的山对我们总是有情的。

我们对它们每唱一首歌,它们都总是作出同样响亮而又热情的回响。

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开辟荒野、种出粮食,挑来河水或井水把我哺育长大。

我怀念我的母亲。

她用她的乳汁喂养我,她用大巴掌抚摩我的头。

直到今天,我的身上还能感到她怀里的体温。

我爱祖国的文化。

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捕捉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象到其中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

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

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襞褶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我爱祖国的语言。

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森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我曾经远离祖国几年。

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的怀念。

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

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摘自黄药眠《我爱我们的祖国》)

王维的《少年行》(其二)中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将这首诗歌改写为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章,要求能刻画出少年的形象,抒发出诗人蕴含其中的爱国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